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CDl09、高分子量细胞角蛋白(HMW—CK)、波形蛋白(Vimentin)、p63雄激素受体(AR)在基底细胞样乳腺癌(BLBC)中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关系。方法将ER、HER-2均阴性,CK5/6/或EGFR阳性表达者定义为BLBC,采用免疫组SP法检测CDl09、HMW—CK、Vimentin、p63AR在86例BLBC、57例管腔细胞型(Luminal)乳腺癌33例HER-2过表达型乳腺癌中表达情况。结果CDl09在BLBC、Luminal型乳腺癌HER-2过表达型乳腺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1.6%,8.8%9.1%,HMW.CK分别为90.7%、26.3%33.3%,AR分别为31.4%、71.9%42.4%,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Vimentin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7.O%、42.1%51.5%,p63分别为31.4%、29.8%24.2%,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BLBC中CDl09、HMW—CK、Vimentinp63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无关(P〉0.05),而AR表达与组织学分级有关(P〈0.05)。结论CDl09HMW—CK诊断BLBC特异性标记物,而Vimentinp63无诊断意义,AR表达缺失与BLBC侵袭恶性表型有关。

  • 标签: 乳腺癌 CD109 HMW-CK VIMENTIN P63 AR
  • 简介:目的比较分析足叶已甙软胶囊拓扑替康对食管小细胞癌二线化疗疗效。方法选择2002年1月至2010年1月年收治复发食管小细胞癌患者41例,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足叶乙甙软胶囊组21例,予口服足叶已甙软胶囊(Vp-16)化疗;拓扑替康组20例,予拓扑替康(TPT)化疗。两组均至少完成2周期化疗,对两组患者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足叶乙甙软胶囊(Vp-16)化疗有效率为23.7%,中位疾病进展时间3个月,中位生存期40周;拓扑替康(TPT)化疗有效率为15.0%,中位疾病进展时间3个月,中位生存期38周。1年生存率分别为42.9%35.0%。主要不良反应为白细胞血小板下降,拓扑替康明显重于Vp-16。结论口服足叶乙甙软胶囊单药(Vp-16)二线化疗对晚期复发食管小细胞未分化癌患者疗效不低于拓扑替康,且不良反应轻微。

  • 标签: 足叶已甙软胶囊(Vp-16) 拓扑替康 二线化疗 食管小细胞癌
  • 简介:目的探讨人脑胶质瘤组织中胶质瘤干细胞(gliomastemcells,GSCs)标志物CD133、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umorassociatedmacrophages,TAMs)标志物CD68负性共刺激分子PD—L1在不同病理级别人脑胶质瘤组织中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荧光双染法检测不同病理级别脑胶质瘤组织中CD68PD—L1蛋白共表达情况;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real—timefluorescentPCR,qRT—PCR)技术检测30例低级别脑胶质瘤(Ⅰ级Ⅱ级)组织30例高级别脑胶质瘤(Ⅲ级Ⅳ级)组织中CD133、CD68PD—L1mRNA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级别之间相关性。结果脑胶质瘤组织中PD—L1CD68共表达在肿瘤相关巨噬细胞上,即大部分PD—L1阳性细胞为肿瘤相关巨噬细胞,高级别组CD68PD-L1蛋白共表达明显高于低级别组。在脑胶质瘤组织中,CD133、CD68PD—L

  • 标签: 不同病理 中的表达 病理级别
  • 简介:目的:建立人原发性肺鳞癌组织培养放疗敏感性检测法,快速确定人原发性肺鳞癌组织辐射敏感性个体差异,用于筛选放疗方案及指导临床肿瘤个体放疗方案。方法:采用TECIA法检测不同个体原发性肺鳞癌组织在不同剂量、不同分次放疗方案照射后不同时间细胞凋亡水平。比较不同剂量、不同分次放疗方案照射后不同时间细胞凋亡水平差异。结果:TECIA法发现,照射前人原发性肺鳞癌组织细胞凋亡指数较低,放疗后出现较高细胞凋亡指数,与放疗剂量呈正相关。结论:肿瘤放射敏感性实验对指导患者个体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肺癌 TECIA 放射敏感性 个体化放疗
  • 简介:目的探讨数字技术辅助下利用Stoppa联合髂窝入路治疗复杂髋臼骨折临床疗效。方法对2014年1月至2016年10月我院收治11例复杂髋臼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髋臼骨折按Letournel分型:双柱骨折6例、前柱+后半横形骨折1例、T型骨折2例、前柱骨折2例。本组均采用数字技术进行术前计划、术中选择Stoppa联合髂窝入路进行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输血情况;应用Matta标准Majeed评分系统对骨折复位情况术后功能进行评价。结果本组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6.8(4~18)个月,均达骨性愈合,平均骨折愈合时间3.2(2~6)个月。平均手术时间105(85~240)min,平均出血量350(200~1200)ml,术中平均输血400(200~1200)ml。术后骨折复位质量按照Matta评分标准:解剖复位7例、满意复位3例、不满意复位1例;末次随访按照Majeed评分系统:优7例、良2例、可1例、差1例。结论数字技术辅助下利用Stoppa联合髂窝入路治疗复杂髋臼骨折,具有个体、精准治疗特点,可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提高临床疗效。

  • 标签: 髋骨折 髋臼骨折 数字化技术 Stoppa联合髂窝入路
  • 简介:2014年6月22日.南中国区域从事胶质瘤治疗专家就低级别胶质瘤治疗在上海召开了专家研讨会。本次会议主要关注低级别胶质瘤领域基础与临床诸多热点发展.通过对研究结果临床经验总结,与会专家进行广泛深入交流。

  • 标签: 低级别胶质瘤 个体化治疗 专家 WHO 聚焦 患者
  • 简介:目的探讨细胞周期蛋白A(CyclinA)、第10号染色体同源缺失性磷酸酶-张力蛋白基因(PTEN)p27kip1蛋白在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组织中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EnVision二步法检测68例食管鳞癌组织25例癌旁正常组织中CyclinA、PTENp27kip1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关系。结果食管鳞癌组织中CyclinA、PTENp27kip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0.3%、35.3%41.2%,与癌旁正常组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种蛋白表达均与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级有关(P〈0.05),其中CyclinA与年龄有关。经Kaplan-Meier法生存比较,CyclinA阳性表达者较阴性表达者总生存期短,而PTENp27kip1阴性表达者较其阳性表达者总生存期长。结论CyclinA、PTENp27kip1表达与食管鳞癌发生发展、转移预后关系密切相关,联合检测有望成为评估食管鳞状细胞癌生物学行为及预后有效指标。

  • 标签: 食管鳞状细胞癌 细胞周期蛋白A PTEN P27KIP1 免疫组化染色
  • 简介:目的探讨经导管动脉栓塞化疗(TACE)序贯二期射频消融(RFA)联合核苷(酸)类似物(NA)治疗Ⅰ期结节型HBV相关性肝癌疗效及对血清学指标HBVDNA影响.方法方法选择87例Ⅰ期结节型HBV相关性肝癌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43)观察组(n=44),对照组患者接受TACE序贯二期RFA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TACE序贯二期RFA结合NA抗病毒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3、6个月检测两组患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甲胎蛋白(AFP)糖类抗原19-9(CA19-9)水平及HBVDNA不可测率,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结果治疗后1、3、6个月,观察组患者血清ALTAST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治疗后6个月,对照组患者血清ALTAST水平均高于本组治疗前及同时间点观察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3、6个月,对照组患者血清AFPCA19-9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血清AFPCA19-9水平均低于本组治疗前及同时间点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HBVDNA不可测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有效率为86.36%(38/44),高于对照组65.12%(28/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ACE序贯二期RFA联合NA抗病毒治疗Ⅰ期结节型HBV相关性肝癌可改善患者血清ALT、AST水平,降低血清AFP、CA19-9水平,提高HBVDNA不可测率,为治疗HBV相关性肝癌提供保障.

  • 标签: 经导管动脉栓塞化疗 射频消融 核苷(酸)类似物 肝癌 乙型肝炎病毒
  • 简介:目的评价芬太尼透皮贴剂对中重度癌痛患者3日内镇痛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通过开放性多中心临床观察,将234例中重度癌痛患者分为两组:口服盐酸吗啡片滴定后转换为芬太尼透皮贴剂组(A组);芬太尼透皮贴剂直接滴定组(B组)。评估治疗前芬太尼使用3天后患者疼痛程度、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疼痛减轻程度大于初始评估50%以上者判定为疼痛治疗有效。结果A组B组疼痛总缓解率分别为87%(87/100)85.1%(114/134),P=0.675,治疗前治疗3日后A组患者NRS均值分别为6.55±0.58、2.53±0.93(P=0.000);B组患者NRS均值分别为6.83±0.81,2.33±1.05(P=0.000);A组B组芬太尼透皮贴剂初始剂量均值分别为(59.0±78.5)μg/h(45.4±77.0)μg/h,使用3日后调整剂量均值分别为(65.6±78.9)μg/h(57.9±81.3)μg/h,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日内A组对芬太尼进行剂量调整患者占31%(31/100),明显低于B组60.4%(81/134)(P=0.000);A组1周内出现爆发痛比例(19%,19/100)亦明显低于B组(52.2%,70/134)(P=0.000)。A、B两组出现便秘、恶心呕吐、嗜睡、皮肤瘙痒、尿潴留等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B两组生活质量(qualityoflife,QOL)评分在用药3日后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0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芬太尼透皮贴剂3日内镇痛效果满意,直接滴定治疗安全有效,但存在爆发痛风险,需调整治疗剂量;推荐即释吗啡滴定联合芬太尼透皮贴剂作为中重度癌痛治疗首选组合之一。

  • 标签: 芬太尼透皮贴剂 癌痛
  • 简介:目的:观察耐药细胞株LS-174T核中YB-1活性改变及其对P-gpPCNA转录表达水平影响,探讨YB-1在肿瘤顺铂耐药机制中作用。方法:采用顺铂药物浓度递增法、间歇性作用体外诱导法建立人结肠癌多重耐药细胞系LS-174T;用EMSA检测耐药肿瘤细胞核中转录因子YB-1活性改变,半定量RT-PCR检测P-gpPCNAmRNA表达水平改变。结果:耐药细胞株核中YB-1活性明显增加,且P-gpmRNAPCNAmRNA表达水平均较非耐药细胞株明显增高(P〈0.01)。结论:顺铂耐药细胞株细胞核内YB-1活性增高促进了P-gpPCNA转录表达水平,它们可能共同参与顺铂导致DNA损伤修复,在肿瘤耐药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 标签: Y-Box结合蛋白1 人结肠癌 获得性顺铂耐药
  • 简介:目的检测结肠癌患者外周血清中RUNX3基因启动子区域甲基状态,探讨循环DNARUNX3基因甲基对早期诊断结肠癌及其预后分析价值。方法采集8例健康志愿者、12例结肠良性病变52例结肠癌患者外周血清,以甲基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SP)检测RUNX3基因启动子区域CpG岛甲基状态,并分析其与结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之间关系。结果8例健康志愿者中检出率为0,12例结肠良性病变患者中有2例(16.7%)为不完全甲基,52例结肠癌患者血清RUNX3基因启动子区域异常甲基29例,检出率为5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RUNX3基因启动子区域甲基与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相关。结论RUNX3基因启动子区域CpG岛异常高频甲基在结肠癌患者外周血清中检出率较高,对结肠癌早期诊断与预后分析提供了新思路。

  • 标签: 结肠癌 RUNX3甲基化 循环DNA
  • 简介:目的探讨贝伐珠单抗诱导肿瘤血管正常时间窗及贝伐珠单抗联合紫杉醇对小鼠肺腺癌移植瘤抑瘤效果。方法选取成功构建的人肺腺癌A549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54只,实验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荷瘤小鼠24只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贝伐珠单抗组各12只,分别腹腔注射生理盐水贝伐珠单抗5mg/kg,于给药后选取第1、3、5、8天共4个时间点,每个时间点各3只,测量瘤体体积及裸鼠体质量,采用Westernblotting免疫荧光法分别检测瘤体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和微血管密度(MVD)。第二部分小鼠30只随机分为四组:对照组、紫杉醇单药组贝伐珠单抗单药组各5只及联合组15只。联合组于贝伐珠单抗给药当天及给药后第3、5天各选取5只腹腔注射紫杉醇,紫杉醇和贝伐珠单抗剂量分别为3mg/kg5mg/kg,于给药后选取第3、7、10、14、17、20天共6个时间点测量瘤体体积,21天后处死裸鼠称取瘤体质量,采用Westernblotting免疫组法分别检测瘤体VEGF水平和MVD。结果在第一部分实验中,与对照组相比,贝伐珠单抗组给药后肿瘤生长得到抑制,以第三天抑制效应最显著,此时瘤体体积最小,瘤体内VEGF含量表达减少,瘤体MVD也相应减少。在第二部分实验中,与对照组相比,贝伐珠单抗不同时间点联合紫杉醇给药均可显著抑制肿瘤生长,以贝伐珠单抗联合紫杉醇第三天给药组抑制效应更为显著,且瘤体体积、质量、VEGF含量及MVD均较其他联合给药组少。结论贝伐珠单抗诱导血管正常化时间窗可能在给药后第1~3天,在该时间窗内联合紫杉醇可达到最大抗肿瘤效应。

  • 标签: 贝伐珠单抗 紫杉醇 联合给药 血管正常化时间窗
  • 简介:目的探讨毕Ⅱ式吻合术联合改良Braun吻合术对腹腔镜远端胃癌切除术患者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24例接受腹腔镜远端胃癌切除术远端胃癌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消化道重建方式不同,分为联合组(n=68)毕Ⅱ式组(n=56)。联合组患者接受毕Ⅱ式吻合术联合改良Braun吻合术,毕Ⅱ式组患者接受单纯毕Ⅱ式吻合术,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相关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Visick分级情况等。结果联合组与毕Ⅱ式组患者手术时间、消化道重建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术后早期腹泻、反流、术后胃瘫综合征梗阻发生率均低于毕Ⅱ式组患者(P﹤0.05);但两组患者吻合口瘘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联合组患者Visick分级情况优于毕Ⅱ式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毕Ⅱ式吻合术联合改良Braun吻合术可有效改善腹腔镜远端胃癌切除术患者临床疗效,降低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毕Ⅱ式吻合术 改良Braun吻合术 远端胃癌 腹腔镜
  • 简介:目的比较电钻驱动法徒手克氏针加叩击法在腰椎椎弓根(lumbarpediclescrew,LPS)螺钉置入中精确性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于我院行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矫形技术治疗腰椎结构性脊柱侧凸患者157例,其中男48例,女109例;年龄9~19岁,平均(14.6±5.8)岁。其中采用克氏针加叩击法技术置钉85例(徒手组),电钻驱动法置钉72例(电钻组)。两组患者术后均行CT扫描,记录螺钉穿透骨皮质数目、位置距离,以比较两组置钉精确性及凸侧与凹侧置钉精确性差异。结果两组共置入LPS螺钉1118枚,总皮质穿破率为9.3%。徒手组共置入642枚螺钉,其中64枚穿破皮质(穿破率10.0%);电钻组共置入476枚螺钉,其中40枚发生皮质穿破(穿破率8.4%)。两组皮质穿破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电钻组凸侧穿破率9.7%(23/236),凹侧7.1%(17/240),徒手组凸侧穿破率8.8%(28/317),凹侧11.1%(36/325),两种方法凸、凹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术中和术后均无神经、血管或内脏损伤等并发症。结论在脊柱侧凸矫形手术中,应用电钻驱动辅助行LPS螺钉置入与传统徒手克氏针加叩击法相比,同样有较高精确性安全性。

  • 标签: 腰椎 脊柱侧凸 骨螺丝 矫形外科手术 置钉技术
  • 简介:目的探讨靶向P2X7受体(P2X7R)小发夹RNA(shRNA)对人鼻咽癌HONE1细胞增殖、凋亡及信号通路影响。方法根据预实验结果优化shRNA转染条件,将2条靶向抑制P2X7R基因shRNA载体片段(shRNA-1、shRNA-2)分别高效转染HONE1细胞,同时设转染无义序列(Blank)空转染组及不进行任何处理对照组。分别于转染24、48、72、96h后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P2X7R表达水平以筛选抑制率高转染载体用于后续试验。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各组转染24、48、72、96h后增殖抑制率,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转染48、96h后细胞凋亡率,QPCR法检测各组凋亡相关基因mRNA水平,Westernblotting检测各组转染96h后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通路Wnt/β-连接素(β-catenin)通路中蛋白变化。结果转染组P2X7RmRNA水平均低于空转染组对照组(P〈0.05),且选择干扰效率高shRNA-1载体进行功能学研究;与空转染组对照组比较,shRNA-1转染组HONE1细胞增殖抑制率、凋亡率及促凋亡基因Bid、BaxmRNA水平均升高,而抗凋亡基因Bcl-2、Mcl-1mRNA水平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shRNA-1转染组处理后PI3K/Akt通路中PTEN蛋白水平均升高,而p-Akt水平均降低(P〈0.05),Wnt/β-catenin通路中p-β-catenin、CyclinD1C-myc水平均降低(P〈0.05)。结论通过shRNA抑制P2X7R基因表达可抑制鼻咽癌细胞增殖并诱导凋亡,可能与抑制PI3K/Akt、Wnt/β-catenin通路有关,对鼻咽癌防治有一定价值。

  • 标签: 小发夹RNA P2X7受体 鼻咽癌 增殖 凋亡
  • 简介:目的研究良恶性胸腔积液中间期细胞遗传学方面的差异,以及FISH技术对此种差异鉴别能力.方法采用7号、8号人染色体着丝粒特异性探针对21例临床诊断明确患者胸腔积液(11例肿瘤患者,10例非肿瘤患者)进行FISH分析,计数超二倍体细胞比例,以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作为对照来判定染色体数目的异常,并将结果与临床诊断进行比较.结果在正常对照淋巴细胞中,7、8号人染色体着丝粒探针各出现2个杂交信号,肿瘤患者胸腔积液细胞中7、8号人染色体数目的变化主要表现为拷贝数增多.在11例恶性胸腔积液中,出现7、8号人染色体数目增多例数分别为8(72.7%)9(81.8%),10例良性胸腔积液中7、8号人染色体为正常二倍体各有9例(90.0%).结论7、8号人染色体超二倍体改变肿瘤患者胸腔积液细胞主要特征,采用染色体着丝粒特异性探针荧光原位杂交技术能够检测到胸腔积液标本中超二倍体肿瘤细胞,并且具有较好性能.

  • 标签: 荧光原位杂交 胸腔积液 超二倍体
  • 简介:目的:本实验拟将分离纯化得到滑膜间充质干细胞(synovial-derivedmesenchymalstemcells,SMSCs)在体外培养条件下进行成软骨刺激诱导,并从转录翻译两个水平寻找进入软骨细胞分化谱系证据,进而判断转化生长因子β3(transforminggrowthfactor-β3,TGF-β3)、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morphogeneticprotein-2,BMP-2)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DEX)诱导SMSCs进入软骨细胞分化谱系。方法贴壁法分离纯化得到SMSCs,在体外培养条件下用含500ng/mlBMP-2、10ng/mlTGF-β3、10-7MDEX高糖DMEM培养基进行刺激诱导,并在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分化过程中其形态学变化,以RT-PCR检测I、II型胶原及软骨特异性Aggrecan(AGN)mRNA表达,细胞免疫荧光化学染色方法检测细胞分化过程中I、II型胶原表达,碱性甲苯胺蓝细胞化学染色检测软骨特异性GAG表达,证实SMSCs诱导成软骨作用。结果SMSCs在前述诱导条件下,诱导后14天细胞逐渐由小梭形变为多角形、类软骨细胞样形态,RT-PCR可以检测到I、II型胶原及AGN基因表达,细胞免疫荧光化学染色I、II型胶原、碱性甲苯胺蓝细胞化学染色结果呈阳性。而未经诱导SMSCs形态基本保持梭形,基因表达染色呈阴性,两组间差异显著。细胞免疫荧光化学染色分析SMSCs在软骨诱导培养基中诱导后14天表达I、II型胶原;未经诱导SMSCs不表达I、II型胶原。说明SMSCs在软骨诱导培养基中诱导后14天进入软骨细胞分化谱系,可作为种子细胞在同样诱导条件下向软骨分化。结论SMSCs作为新MSCs家族成员,显示出与BMSCs相似的多向分化潜能,500ng/mlBMP-2、10ng/mlTGF-β3、10-7MDEX高糖DMEM培养基中培养后14天,SMSCs已进入软骨细胞分化谱系。SMSCs可作为半月板组织工程种子细胞。

  • 标签: 间质干细胞 软骨细胞 细胞转分化 转化生长因子
  • 简介:目的评价替吉奥联合奥沙利铂(SOX)一线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mCRC)有效性安全性。方法通过TheCochraneLibrary、PubMed、EMBASEMEDLINE、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等检索SOX方案一线治疗mCRC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RCT),用RevMan5.3版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5项临床多中心RCT,合计1382例mCRC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奥沙利铂联合其他氟尿嘧啶类化疗药物比较,SOX方案在无进展生存期(HR=0.90,95%CI:0.80-1.02,P=0.10)、总生存期(HR=1.14,95%CI:0.98-1.31,P=0.08)、客观缓解率(RR=1.12,95%CI:0.87-1.43,P=0.38)、疾病控制率(RR=1.04,95%CI:0.98-1.10,P=0.2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4级不良反应:SOX方案组白细胞减少发生率低于奥沙利铂联合其他氟尿嘧啶类药物(P〈0.05),而口腔黏膜反应、厌食、腹泻发生率高于奥沙利铂联合其他氟尿嘧啶类药物(P〈0.05),两种方案在中性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贫血、恶心、呕吐、乏力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OX一线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疗效与奥沙利铂联合其他氟尿嘧啶类药物疗效相似,不良反应不同,替吉奥有可能成为除卡培他滨外口服氟尿嘧啶类一线治疗晚期结直肠癌另一种选择。

  • 标签: 转移性结直肠癌 替吉奥 化学治疗 META分析
  • 简介:目的腹腔镜根治性远端胃切除(radicallaparoscopicdistalgastrectomy,LG)+D2淋巴结清扫术用于治疗进展期胃癌其安全有效性仍存在争议。本研究设计了一个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来对比腹腔镜手术传统开腹手术行根治性远端胃切除术+D2淋巴结清扫术在治疗进展期胃癌安全疗效。研究对象方法自2012年9月至2014年12月,1056例临床分期为T(2-4a)N0-3M0胃癌患者被纳入本研究。患者被随机分为腹腔镜根治性远端胃切除术+D2淋巴清扫组(LG组)(n=528)开腹远端胃切除术(opengastrectomy,OG)+D2淋巴清扫组(OG组)(n=528)。共有15位来自中国14个研究中心经验丰富外科医生参与此次研究。根据意向性治疗分析原则比较LG组(n=519)OG组(n=520)手术后30天内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术后并发症严重程度分级根据Clavien-Dindo分级方法。结果LG组OG组患者D2淋巴结清扫术合格率相似(99.4%vs.99.6%;P=0.84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在LG组为15.2%,OG组为12.9%,统计学无明显差异(相差2.3%,95%CI:-1.9-6.6,P=0.285)。死亡率在LG组为0.4%,而OG组无一例死亡(相差0.4%,95%CI:-0.4-1.4,P=0.249)。两组并发症严重程度分布相似(P=0.314)。结论有经验外科医生可以在进展期胃癌患者上安全开展腹腔镜下根治性远端胃切除术+D2淋巴结清扫。

  • 标签: D2 胃切除术 淋巴结清扫术 GASTRECTOMY 淋巴清扫 远端胃切除
  • 简介:目的探讨死亡相关蛋白激酶(DAPK)基因启动子区域甲基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细胞株中表皮生长因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敏感性影响。方法采用不同浓度吉非替尼作用2株EGFR外显子19缺失突变型(H1650、PC9)2株EGFR野生型(A549、H520)NSCLC细胞。5-氮杂-2’-脱氧胞苷(5-aza-CdR)去甲基化处理,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率,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凋亡率,荧光定量PCR法检测DAPKmRNA表达情况,甲基特异性PCR(MSP)法检测DAPK启动子区甲基状态。结果吉非替尼对4种细胞株均存在不同程度增殖抑制作用,呈浓度依赖性。5-aza-CdR去甲基后,H1650细胞及H520细胞对吉非替尼敏感性较前增(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H1650、H520细胞凋亡率上升较明显(P〈0.05)。未经5-aza-CdR处理细胞株中,吉非替尼敏感型PC9、A549细胞株存在DAPKmRNA高表达,其基因启动子处于非甲基状态;吉非替尼耐药型H1650、H520细胞株DAPKmRNA表达水平较低,DAPK启动子处于高甲基状态。5-aza-CdR去除H1650及H520细胞DAPK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后,DAPK基因表达及对吉非替尼敏感性较前显著升高(P〈0.05)而吉非替尼敏感PC9及A549细胞株经5-aza-CdR处理后未见明显改变(P〉0.05)。结论抑癌基因DAPK启动子区域高甲基能够下调DAPK基因表达,从而降低NSCLC对吉非替尼敏感性。对DAPK基因进行甲基状态检测,可能为临床上预测吉非替尼疗效提供新手段。

  • 标签: 死亡相关蛋白激酶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吉非替尼 DNA甲基化 非小细胞肺癌 细胞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