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小凉山是一座苍茫粗犷的大山,也是一块源远流长的诗性之地.小凉山和大凉山一脉相连,世代生息在这里的彝族人民,他们不仅具有雕塑般轮廓分明的迷人形象,还具有大山一样刚强坚毅、宁折不弯的民族品格,更有着勤劳善良、亦武亦文、能歌善舞的智慧和机敏.……

  • 标签: 务林 土地民族 天堂序
  • 简介:本文尝试从当今文化学的视角出发探讨德国表现主义时期重要作家阿尔弗雷德·德布的短篇小说《舞者与躯体》中的身体问题。“身体存在”与“身体拥有”构成了人的存在的基本结构。与之相关联的主体的构成依赖于他者的意志的介入。作品的主人公“舞者”在主体建构过程中内化了外来的秩序“语法”,开始了理性意志对身体的驯化。而疾病挫败了她的以动物为参照的身体观,使她不得不面对把身体视为机器的工具理性身体观。而这两种身体观的绝对化、片面化最终导致了她的毁灭。以此,这篇短文可以视为对现代身体方案的反思。

  • 标签: 阿尔弗雷德·德布林 《舞者与躯体》 文学评论 短篇小说 身体观
  • 简介:<正>在我所接触的新加坡华文作家中,琼可算是相当勤奋而又成绩卓著的一位。他从50年代步入文坛,迄今已有30年的创作史,在这漫长的岁月中,他孜孜矻矻,笔耕不辍,先后在新、马各地报刊上发表了大量诗歌、散文、杂文和评论等作品,并出版了13本集子。这些作品,为他赢得了良好的文名和社会声誉,也奠定了他在新华文坛的地位。《又晴又雨》是琼继《永恒的记忆》、《香园随笔》和《再见燕乡》之后出版的第四本散文集。这是一部切近生活,并有一定艺术感染力的作品。书中所收14篇散文,以轻灵生动的笔触、细腻地抒写了作者在教学、读书、交友、休息等方面的生活感受和生活情趣,不仅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今新华社会知识分子的生活面貌,而且也清楚地层示了作者散文的风格、特点以及不足。

  • 标签: 热爱生活 散文集 作品 文坛 记忆》 新加坡华文作家
  • 简介:2001年第1期的《钟山》杂志上,刊出了梅汝恺先生的大作《忆方之》.梅先生当年曾列名"探求者",但他现在说那是被人"拉"进去的,是落入了"罗网",并说"如果历史倒转,让我重新选择,我会选择拒绝"等等.当然,拒绝也罢,后悔也罢,那是梅先生的自由.但他在后悔和拒绝的同时,又以当事人的身份指控"探求者"中有人精心编织"罗网",有人巧设"陷阱",还有人图他的钱财,更有人抢走了他的"新婚妻",简直像在控诉黑社会团伙了.此外,对于梅先生当年举报我和希翎交往一事,《忆方之》中所述更像是天方夜谭,叫我这个当事人看了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了.

  • 标签: 兼评 探求林希 林希翎
  • 简介:第七届台湾薛怀乡青年诗奖评奖委员会经过记名投票,一致决定授予青年女诗人金铃子的诗集《奢华倾城》第七届薛奖。

  • 标签: 委员会 青年 诗集 评奖 台湾地区 决议
  • 简介:1908年发表的《青鸟》是梅特克最著名的戏剧作品之一,在剧中,梅特克运用象征主义的意象、结构及手法将思维和笔触伸向了“梦境与幻想的神秘境地”,呈现了对人与未知世界、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的关系的多维度哲学体认,并在多重思考与探索中不断接近生命的真谛、靠近永恒的真实。

  • 标签: 《青鸟》 象征主义 哲学体认
  • 简介:《定风波·莫听穿打叶声》是苏轼被贬黄州期间写的一首词,词中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反映了苏轼豁达开朗的性格和超然物外的精神境界。其实,在苏轼的内心深处是无比向往归隐山林的那份闲适自在,然而儒家的济世理想却鞭策着他在政治仕途上一路走到底,纵然坎坷,纵然波折,却依然无法抛弃。总之,苏轼是以出世为心,入世为迹,虽然从未曾踏出归隐之路,但是参透的人生妙理却胜以归隐。

  • 标签: 苏轼 归去 出世 入世
  • 简介:台湾美女作家奕含的自杀震惊了海峡两岸,从她的文学书写和呈现出的女性意识来看,奕含应该被纳入“张派”作家的谱系。张爱玲较早就有鲜明的女性意识,知道女性很难摆脱男权统治,文学书写能较好地结合独立决绝与世俗世故。胡兰成高度肯定女性的历史作用和社会地位,能宽容看待女性的贞洁问题,一定程度上偏离了传统的男权思想。实际上,他只是力图构建礼乐乌托邦,为自己的滥情作合理的辩解,绝非独立而世俗的张爱玲所能接受。张爱玲去世前后,台湾“张派作家”都力图摆脱张爱玲影响,呈现了或强烈或超脱的女性意识,结果自觉不自觉地落入了胡兰成的理论框架。奕含没有像前辈“张派”女作家那样转向胡兰成,而是呼应传承了张爱玲《小团圆》的书写方式与语言风格,表达反击、雪耻以及警醒世人的意图。

  • 标签: 张爱玲 胡兰成 林奕含 张派作家 女性意识
  • 简介:贤治先生的《巴金的道路》(载《文艺争鸣》2001年第3期)对巴金精神局限的分析有不少精采中肯处,但是,文章的总体批评方式却使人感到一种强烈的先验色彩:作者在品评巴金时,并不是从巴金自身出发,而似乎是在做一个古希腊的普洛克路斯忒斯之床,以“五四”为惟一价值准绳,将巴金作为对象(或者说猎物)放在床上进行丈量:凡是认为合于标准的则被认可,而被认为背离了标准的则被否定。这种批评方式,必然会导致主观意图对于客观事实的强烈侵害。

  • 标签: 林贤治 《巴金的道路》 中国 现代文学 思维方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随着影视行业的快速发展,在影视剧经营获得较高收视率和丰厚利润的同时,关于其剧本的著作纠纷也频频发生,引起了社会和学界的广泛关注,本文从近日关注度极高的琼瑶、于正的剧本纠纷事件为例,分析我国剧本著作纠纷产生的原因和存在现状,并对这一问题的解决途径提出自己的看法。

  • 标签: 剧本 著作权 精神损害赔偿
  • 简介:中国艺术话语是中国艺术遭遇西方话语霸权所出现的文艺理论新问题,由于理论表述对艺术话语呈现与话语获得至关重要,因此文艺理论话语是中国艺术话语的核心。国际地位是话语走向国际性的问题深入,它更为自觉地将话语纳入整体性的全球框架之中。然而,全球文艺理论框架中的中国文艺理论却是“无声的中国”,由此中国文艺理论国际地位问题也就逆势而出。针对国际地位这一问题,中国文艺理论界强调“国际化”方向,但遭遇两大困境,其一翻译不够,文论走出去的力度欠缺,其二是西方中心主义。故此,加大翻译力度与反思西方中心主义就成为国际地位问题难以回避的任务。国际地位问题的真正解答应着眼于中国文艺理论的精神与身份、国际影响力和世界文艺理论这一基本论域,即立足自身(民族性),经由全球化(多元性),最终走向世界文艺理论建构。

  • 标签: 艺术话语权 国际地位 国际化 西方中心主义 世界文艺理论
  • 简介:摘要持卡人使用信用卡在特约商户处进行购物消费、接受服务等行为时,双方形成商品买卖或者劳务供应关系。

  • 标签: 信用卡持卡人 特约商户 审查义务
  • 简介:小佳校长,女士们,先生们,同学们:今天我们在中国新诗研究所欢聚一堂,举行第七届台湾薛怀乡青年诗奖赠奖式,大家都很高兴。

  • 标签: 中国新诗研究所 青年 台湾地区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是我读潘耀昌翻译沃尔夫的《艺术风格学》一书的感想,通过查阅了一些本书的研究背景以及翻译背景,从而思考此书对当时及现在的影响,反思如何学习外来文化。

  • 标签: 风格 分析 中国画
  • 简介:摘要伊夫?沃用回忆叙事的方法在《旧地重游》中营造出浓郁的感伤情绪,小说以布赖兹赫德庄园的兴衰为主线,与宗教、个人情感以及战争因素融合,呈现出二战中人们的彷徨、哀伤以及对现实的失望。通过分析布赖兹赫德庄园的象征意义和作品中悲剧性的个人体验,能够了解《旧地重游》中体现出的感伤与帝国势力的日益衰弱相契合,从而更好地感受这一时期文化氛围的变迁。

  • 标签: 战争 宗教 庄园 帝国 衰落 感伤
  • 简介:鲁迅《阿Q正传》以鲁迅惯用的反语“大团圆”的悲剧作结,礼明的续书《阿Q后传》从阿Q在吴妈帮助下起死回生的喜剧开头,进而演出一幕又一幕阿Q“得得锵锵我手执钢鞭将你打”的“革命”喜剧、闹剧,以至达到位至极尊的“Q庄家”,最后是秦始皇式的刻石纪功,企求万岁千秋永享荣华富贵的境地。

  • 标签: 小说作品 庄家 喜剧 吴妈 革命 阎王
  • 简介:一谈到对经典的引用,我们很自然想起20世纪英美现代主义代表诗人T.S.艾略特,在他的代表作《荒原》中,艾略特引经据典,旁征博引,这首十九页四百三十三行的诗,引用了三十五位作家和诗人的作品以及《圣经》和流行歌曲,并使用了六种外文,这使得《荒原》看上去就像是用大量引文构成的蒙太奇组合,也使得艾略特在人们心目中成了一位广征博引、用引语写作的诗人。反感者认为他“掉书袋”、“卖弄”,而欣赏者则认为,引用过去时代的文本,可以作为对现实的对照。瑞恰慈在他的《T.S.艾略特的诗歌》一文中,也从艺术表现的角度肯定了这种引语写作策略,他认为:“艾略特先生笔下的典故是追求凝练的一个技巧手法。《荒原》在内容上相当于一首史诗。倘若不用这个手法,就需要12卷的篇幅。”[1]的确,关于诗的长度,艾略特和爱伦·坡的观点相同,他认为一首诗的长度,应以令人一次坐下即能读完最为理想,因为这样才能使人读过之后,

  • 标签: 《麦田里的守望者》 T S 艾略特 塞林格 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