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为剖宫产产妇实施中西医结合护理方法,对产妇不良情绪、乳汁分泌和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2021年我院接收的80例剖宫产产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两组,A组接受常规护理,B组接受中西医结合护理,对比两组产妇不良情绪、乳汁分泌和护理质量。结果:B组产妇情绪健康、乳汁分泌情况较优、护理满意度较高。结论:为剖宫产产妇应用中西医结合护理,利于改善不良情绪,促进母乳分泌,提高护理满意度。

  • 标签: 中西医结合护理 剖宫产产妇 不良情绪 乳汁分泌 护理质量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耳内镜下鼓膜置管、穿刺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列入2019年9月-2021年9月我院收治的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病患78例,通过全盲掷币方式将其分为比对、研究两组,组均39例。比对组接受耳内镜下鼓膜穿刺治疗;研究组接受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治疗。对比两组病患的并发症率及疗效优良率。结果:研究组病患的并发症率(5.12%)低于比对组病患的并发症率(25.64%);研究组病患的疗效优良率(92.30%)高于比对组病患的疗效优良率(71.79%),比对数据具备差异性统计区别(P<0.05)。结论: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更利于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从而提升整体疗效,推荐使用。

  • 标签: 耳内镜 鼓膜 置管 穿刺 慢性分泌性中耳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耳治疗仪在中耳不适及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院内中耳不适、分泌性中耳炎患者80例为观察对象,采用中耳治疗仪治疗,观察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均的有效治疗,但中耳不适患者恢复时间较短。结论:中耳治疗仪对于中耳不适与分泌性中耳炎均具有显著疗效。

  • 标签: 中耳治疗仪 中耳不适 分泌性中耳炎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于小儿难治性分泌性中耳炎采取腺样体切除联合置管术的应用价值。方法:以我院2019.07~2021.07我院收治的难治性分泌性中耳炎患儿(n=95)为研究对象,治疗2组(n=50)在治疗1组(n=45,腺样体切除术)基础上联合置管术。对比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两组患儿耳鸣耳闷时间、鼓膜愈合时间、听力恢复正常时间相比,治疗2组恢复时间较短,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P<0.05)。结论:采用腺样体切除联合置管术治疗难治性分泌性中耳炎疾病,疗效确切,安全性高,临床可进一步推广运用。

  • 标签: 中耳炎 腺样体切除 置管术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盐酸氨溴索联合曲安奈德对分泌性中耳炎患者耳积液与血清纤维连接蛋白(Fn)、白介素-2 受体(sIL-2R)的影响。方法:94例对象均为2021年1月~2021年12月本院收治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进行分组,每组各47例。对照组鼓室内注入地塞米松,研究组注入盐酸氨溴索联合曲安奈德。针对两组疗效及治疗前后的Fn、sIL-2R指标进行对比。结果:在总有效率对比,研究组95.74%较对照组80.85%高(P

  • 标签: 盐酸氨溴索 曲安奈德 分泌性中耳炎 耳积液 Fn sIL-2R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分析现代护理方法在分泌性中耳炎围手术期听力护理中的运用效果及价值。方法 :随机抽选2021年4月-2022年3月我院收治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取现代护理模式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听力重建效果及护理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听力重建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或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显著(均P<0.05)。结论: 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围手术期听力护理应用现代护理效果确切,患者听力重建效果较好,可明显提高护理满意度。

  • 标签: 分泌性中耳炎 围手术期 现代护理 听力重建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在分泌性中耳炎治疗中实施糖皮质激素治疗法所取得的治疗效果。方法:分泌性中耳炎患者数为80例,病例选取医院2021年2月-2022年3月的病例资料。随机分配成对照组(盐酸氨溴索)和观察组(盐酸氨溴索联合糖皮质激素),各40例。结果:纯音听阈值指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分泌性中耳炎疾病治疗中应用糖皮质激素,有助于提升患者的听力水平,疾病治疗效果突出。

  • 标签: 分泌性中耳炎 糖皮质激素 盐酸氨溴索 纯音听阈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针对性护理干预在鼓膜穿刺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护理效果。方法:在进入我院接受分泌性中耳炎治疗的患者当中选择50名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并将他们随机分为人数相同的两个小组,分别设置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对照组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接受正常的鼓膜穿刺术治疗和相应的常规护理,而实验组的患者接受专业的针对性护理干预,内容包括心理辅导、治疗科普教育以及日常生活护理等,在完成护理内容之后,比较两个小组的患者对自身所接受的护理的满意度以及患者各类临床症状的恢复情况。结果:根据最终的实验数据统计和分析结果,实验组的患者在护理满意度和恢复情况方面都要显著优于对照组,且两个小组之间的结果形成明显的差异对比。结论:针对性护理干预在鼓膜穿刺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护理效果较为显著。

  • 标签: 针对性护理干预 鼓膜穿刺术治疗 分泌性中耳炎 护理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在其围手术期实行现代听力护理的效果。方法:研究自2021年9月到2022年10月,研究对象80人,均分成2组,每组病历数40,对照组围术期接受基础术后听力护理,研究组接受现代听力护理。结果:研究组病人对科室护士护理态度、技术水平、施护内容和结果满意度更高,P<0.05;研究组中耳炎手术病人护理效果更显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现代听力护理在分泌性中耳炎患者手术中应用效果显著,可帮助患者术后重建听力,综合满意度更高。

  • 标签: 分泌性 中耳炎 围手术期 听力护理 现代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疏风通窍汤对急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1-12月122例急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随机分对比组、实验组,对比组常规治疗,实验组加用疏风通窍汤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等差异。结果:两组治疗效果差异显著(P<0.05)。结论:急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症状严重,常规西医治疗安全性较低,对其开展疏风通窍汤联合治疗效果更高,值得重视。

  • 标签: 急性分泌性中耳炎 疏风通窍汤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鼻内镜下咽鼓管手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84例我院收治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收治时间为2021年1月-2021年10月,84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均42例。对照组采取鼓膜切开置管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取鼻内镜下咽鼓管手术进行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切口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术后12h、24h、36h、48h时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感染、分泌物增多等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鼻内镜下咽鼓管手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能够优化手术指标,减轻术后疼痛程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术后恢复时间。

  • 标签: 分泌性中耳炎 鼻内镜 咽鼓管手术 治疗 有效性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寻找不同比例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ipose-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ADMSCs)对甲状旁腺细胞增殖能力及甲状旁腺激素(PTH)分泌功能变化的影响及规律。方法无菌条件下获取10只SD大鼠两侧甲状旁腺及腹股沟脂肪,经过消化分离分别获取甲状旁腺细胞和ADMSCs进行体外培养,采用流式检测方法对P3代ADMSCs表型进行检测。按照甲状旁腺细胞与ADMSCs比例为2∶1、1∶1、1∶2和1∶5进行共培养,观察不同共培养比例下两种细胞的生长状态,并取细胞上清进行PTH含量的测定。测定结果与对应数量单独培养的甲状旁腺细胞上清中PTH进行对比,利用细胞形态学和PTH检测结果综合判断ADMSCs对甲状旁腺细胞PTH分泌功能的影响。采用SPSS 1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可较稳定地完成体外单独甲状旁腺细胞与ADMSCs原代培养,且两种细胞不同比例的体外共培养显示出对PTH分泌的不同影响,其中甲状旁腺细胞与ADMSCs比例为1∶5时体现出较强的促PTH分泌作用,高于单独甲状旁腺细胞培养,其PTH含量在第2、4、6、8天分别为[(1.3±0.0)比(0.8±0.1)、(1.3±0.0)比(0.9±0.0)、(1.7±0.5)比(0.9±0.0)、(1.7±0.0)比(1.2±0.2)]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5.46、64.30、3.32、7.16,P值均<0.05);其次为比例为1∶2时,PTH水平呈上升趋势。结论甲状旁腺细胞与ADMSCs体外共培养具有可行性,且1∶5细胞比例下PTH分泌效果有着更显著的影响。

  • 标签: 间充质干细胞 甲状旁腺 甲状旁腺激素 共同培养技术
  • 简介:摘要报告1例以分泌性中耳炎为首发表现的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ies,ANCA)相关肥厚性硬脑膜炎患者的诊断和治疗经过。患者青年女性,分泌性中耳炎后1个月出现头痛,头强化核磁提示弥漫性肥厚性硬脑膜炎,考虑免疫系统疾病,抗核抗体阴性、核周型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P-ANCA)升高、脑脊液免疫球蛋白G升高,给予激素及环磷酰胺治疗有效,但在激素减量过程中出现病情反复,故给予生物制剂利妥昔单抗治疗,患者病情控制稳定。以分泌性中耳炎为首发表现的ANCA相关肥厚性硬脑膜炎病例临床少见,目前尚缺乏治疗指南或专家共识,在临床工作中,中耳炎后头痛的病例往往会首先想到颅内感染,从而忽略免疫系统疾病,故特此报道该病例以引起耳鼻喉科医师的关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 ,LPS )诱导的大鼠膀胱炎中核因子-κB (nuclear factor kappa B ,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对膀胱中胶原蛋白分泌的影响。方法选用体重200~230 g的健康雌性SD大鼠48只,按数字随机法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A组)、假手术组(B组)、LPS灌注2周组(C组)、LPS灌注4周组(D组)、抑制剂对照组(E组)和抑制剂组(F组),每组8只。用LPS对C、D、E、F组大鼠进行反复灌注诱导大鼠膀胱炎的发生,用二硫代氨基甲酸吡咯烷(pyrrolidin-edithiocarbamic acid ,PDTC)作为NF-κB抑制剂。所有大鼠处死前均进行6 h内的排尿次数记录。对膀胱标本进行HE染色评估膀胱的炎症情况,再通过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膀胱组织中NF-κB p65、磷酸化p65、Col1和Col3A1蛋白的含量表达。结果LPS灌注组大鼠膀胱的HE染色结果显示黏膜下层水肿、黏膜上皮增生、糜烂,炎症细胞浸润明显。LPS灌注组中膀胱上皮中Col1和Col3A1蛋白的表达均较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F-κB p65及磷酸化p65在LPS灌注组中的表达也均较空白对照组及pH7.4磷酸缓冲盐溶液(phosphate buffer saline,PBS)灌注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在抑制剂组中,大鼠膀胱中NF-κB p65的活化受到了抑制;同时,大鼠膀胱的炎症浸润及尿频症状均比对照组有所改善;而在胶原蛋白表达方面,抑制剂组膀胱上皮中Col1蛋白的含量比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l3A1蛋白的含量未见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NF-κB信号通路为大鼠膀胱炎症刺激膀胱胶原沉积过程中的重要信号通路,该通路的激活可能是纤维化过程的重要因素;而PDTC作为一种NF-κB抑制剂,不仅能有效改善大鼠的膀胱炎症情况及尿频症状,还能一定程度上抑制膀胱上皮细胞的胶原蛋白的合成分泌,延缓纤维化进程。

  • 标签: 膀胱炎 脂多糖 核因子-κB 纤维化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整体护理模式应用在分泌性中耳炎围术期听力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0月-2021年10月在本院治疗分泌性中耳炎患者3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听力改善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概率。结果:实验组听力恢复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整体护理模式引入分泌性中耳炎围术期听力护理中,可显著改善患者听力指标,降低不良反应概率,可推广。

  • 标签: 整体护理 分泌性中耳炎 围术期 听力护理 听力改善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 腺样体切除联合置管术在小儿难治性分泌性中耳炎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在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时间段选择76例因难治性分泌性中耳炎而就诊于我科室的患儿进行调研,按照治疗方案将其归纳为2个小组,每组均纳入38例患儿。按照治疗举措将其命名为常规组、研究组。常规组采用常规治疗,研究组采用腺样体切除联合置管术治疗。总结与探究2种治疗方案实施效果探究。结果 常规组复发率为18.42%明显高于研究组的2.63%,经对照差异明显,(P

  • 标签: 腺样体切除 置管术 小儿 难治性分泌性中耳炎
  • 简介:摘要:目的:实验将针对小儿难治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实施治疗,重点分析腺样体切除联合鼓膜置管术治疗,实现良好解决。方法:针对本院的60例腺样体合并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为对象,样本为2021年6月-2022年5月前来的患者,按照时间划分两组,对照组用置管手术治疗,观察组为腺样体切除联合鼓膜置管术治疗,对比治疗成果。结果:从数据可见,观察组患儿在治疗总疗效率上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在中耳腔积液消失与鼓膜痊愈时间、听力改善用时上,观察组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此外,在平均纯音听阈与生活影响因子评分中,观察组治疗后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最后,观察组患儿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疾病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用腺样体切除联合鼓膜置管术治疗对于小儿难治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有助于加快中耳腔积液消失与鼓膜痊愈时间,同时有助于改善平均纯音听阈与生活影响因子评分,患者病情逐步好转,值得推广。

  • 标签: 腺样体切除 鼓膜置管术 小儿难治性分泌性中耳炎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耐力训练对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模型小鼠的保护作用以及通过AMPK/mTOR通路对自噬和外泌体途径的影响。方法选用10周龄雄性C57BL/6小鼠32只,随机分为安静组、运动组、PD安静组及PD运动组,每组8只。运动组及PD运动组进行为期4周跑台耐力训练。训练结束后,PD安静组和PD运动组小鼠给予鱼藤酮(30 mg·kg-1·d-1)灌胃制备PD小鼠模型,1次/d,连续56 d;安静组和运动组小鼠给予等体积0.5%羧甲基纤维素盐溶液灌胃。灌胃结束后,运动组及PD运动组小鼠继续进行为期4周跑台耐力训练。训练结束后测定各组小鼠的行为学指标,免疫组化测定各组小鼠黑质致密部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TH)含量,Western blot测定各组血浆外泌体中α-突触核蛋白(α-syn)和外泌体表面标记蛋白CD9、CD63的表达及黑质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Ⅱ(light chain 3-Ⅱ,LC3-Ⅱ)、α-syn、腺嘌呤核糖核苷酸依赖的蛋白激酶(adenine ribonucleotide dependent protein kinase,AMPK)、磷酸化AMPK(phosphorylated AMPK,p-AMPK)、雷帕霉素的哺乳动物靶点(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磷酸化mTOR(phosphorylated mTOR,p-mTOR)的表达。应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法。结果(1)四组小鼠转棒仪上停留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2 618.20,P<0.01)。PD安静组小鼠转棒仪上停留时间[(110.34±8.20)s,(186.20±6.83)s,P<0.01]低于安静组,PD运动组小鼠转棒仪上停留时间[(160.56±8.30)s,P<0.01]高于PD安静组。(2)四组小鼠血浆外泌体标记蛋白CD9、CD63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57,1.26,均P>0.05)。(3)四组小鼠血浆外泌体中α-syn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 303.99,P<0.01)。PD安静组血浆外泌体中α-syn的表达[(180.57±8.20),(100.00±0.00),P<0.01]高于安静组,PD运动组血浆外泌体中α-syn的表达[(150.23±7.30),P<0.01]低于PD安静组。(4)四组小鼠黑质TH阳性神经元数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47.09,P<0.01)。PD安静组小鼠黑质TH阳性神经元数量[(48.23±6.30),(100.00±0.00),P<0.01]少于安静组,PD运动组黑质TH阳性神经元数量[(68.62±8.20),P<0.01]高于PD安静组。(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四组小鼠黑质α-syn、p-mTOR、p-AMPK、LC3-Ⅱ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53.62,361.48,261.95,248.07,均P<0.01)。与安静组相比,PD安静组黑质α-syn的表达增加[(184.16±15.31),(100.00±0.00),P<0.01],黑质p-mTOR的表达升高[(156.77±3.99),(100.00±0.00),P<0.01],p-AMPK的表达降低[(70.65±8.43),(100.00±0.00),P<0.01],黑质LC3-Ⅱ的表达降低[(72.25±7.86),(100.00±0.00),P<0.01]。与PD安静组相比,PD运动组黑质α-syn的表达降低[(158.23±9.30),P<0.01],黑质p-mTOR的表达降低[(123.61±16.86),P<0.01],p-AMPK的表达升高[(96.35±9.45),P<0.01],黑质LC3-Ⅱ的表达升高[(108.89±10.67),P<0.01]。结论耐力训练通过AMPK/mTOR信号通路调节PD小鼠黑质神经细胞自噬和血浆外泌体的表达,保护小鼠中脑多巴胺能神经元,改善运动功能。

  • 标签: 帕金森病 耐力训练 自噬 外泌体 小鼠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分泌的外泌体对骨性关节炎模型大鼠疼痛行为、软骨修复及背根神经节(DRG)中转录激活因子3(ATF-3)及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外泌体治疗关节炎疼痛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54只雄性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外泌体组,每组18只,除假手术组外,其余2组均于左后肢膝关节腔注射4 mg/50 μl单碘乙酸钠(MIA)建立疼痛模型,假手术组大鼠关节腔注射50 μl生理盐水作为对照。造模14天后,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大鼠左后肢膝关节腔注射50 μl生理盐水,外泌体组大鼠注射50 μl外泌体。于造模前1天、造模后第7、14天及给药后第7、14、28天对各组大鼠机械痛阈和热痛阈进行测定;于测试后取出相应时间点DRG,采用免疫蛋白印迹法检测ATF-3及GAP-43表达情况;并取出相应时间点各组大鼠膝关节,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检测软骨修复情况。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外泌体组在给药后第7天时,机械痛阈值及热痛阈值均明显增加,直到给药后第28天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RG水平ATF-3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GAP-43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0.001);膝关节水平使用国际骨关节炎研究所(OARSI)软骨评分,在外泌体给药28天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外泌体可减轻MIA诱导的关节炎疼痛,其镇痛机制可能与减轻神经损伤、促进神经及软骨修复有关,且神经修复早于软骨修复。

  • 标签: 外泌体 转录激活因子 生长相关蛋白 软骨修复 神经病理性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盐酸氨溴索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同时探讨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其对患者的影响。方法:研究时间为2021年1月-2021年12月,研究对象对此期间我院收治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共计84例。通过回顾性分析的方式,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入组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42例患者,治疗使用地塞米松鼓室注射方式。观察组42例患者,治疗使用盐酸氨溴索鼓室注射方式。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可以使用盐酸氨溴索进行干预,对于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具有积极意义。而且,不良反应率较低,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 标签: 盐酸氨溴索 治疗 分泌性中耳炎 临床疗效 不良反应 发生率 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