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围手术期护理干预的措施和价值。方法以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患者为研究对象,时间为2015年1月—2018年1月,例数为50例,通过区组随机化法分组,其中对照组围手术期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围手术期接受优质护理干预,分析两组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患者护理的结果。结果实验组焦虑评分低于对照组,其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并发症几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围手术期接受优质护理干预,可对其并发症的发生进行控制,意义重大。

  • 标签: 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 围手术期 护理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下肢静脉性皮肤溃疡的中西医外治方法进行研究分析,以便更好地治疗患者。方法选取本院在2015年1月—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80例下肢静脉性皮肤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给予对照组患者传统的方法,通过使用聚维酮碘药外敷结合按压的方式治疗;给予实验组患者在传统方法的基础上加用艾灸的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进行处理。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踝臂指数对比分别在治疗后第10天和伤口愈合时,经过评分比较发现,实验组患者明显优于对照组;另外在治疗第10天的时间点,对两组患者的愈合面积和疼痛评分进行比较,发现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另外对比两组患者的伤口愈合时间,发现实验组患者的愈合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的外治方法治疗下肢静脉性皮肤溃疡,能够促进患者的患处的血液流动,缩短患者的康复时间,减轻患者的痛苦,明显提升了治疗效果,该方法值得在临床实践中进行推广。

  • 标签: 下肢静脉性皮肤溃疡 中西医结合 外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下肢大隐静脉曲张的微创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血管外科收治的下肢大隐静脉曲张患者分别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和激光闭合术联合曲张静脉TriVex透光旋切术,观察并比较其临床疗效和术后并发症。结果激光旋切组患者术后1周下肢乏力和下肢肿胀症状的治愈率分为53.1%和42.2%,均明显高于结扎剥脱组(P<0.05);激光旋切组患者踝以下肿胀、皮肤麻木、创口血肿、大腿瘀斑和小腿瘀斑等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14.9%、7.9%、2.0%、8.9%和18.7%,均明显低于结扎剥脱组(P<0.05);激光旋切组患者的手术切口长度为(2.1±0.4)cm,明显短于结扎剥脱组(P<0.05)。结论下肢大隐静脉曲张的微创治疗术后恢复快、安全性高。

  • 标签: 下肢大隐静脉曲张 微创治疗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中医护理在下肢静脉曲张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取66例本院自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下肢静脉曲张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33)和干预组(n=33)。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给予干预组患者常规护理+中医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护理满意度。结果住院时间对比显示干预组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对比显示干预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下肢静脉曲张患者临床护理中实施中医护理,既可缩短住院时间,又可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中医护理 下肢静脉曲张 应用效果
  • 简介:【摘 要】目的:探讨下肢静脉曲张应用激光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在 2017年 2月~ 2018年 1月期间收治的 85例下肢大隐静脉曲张 ,85例患者均接受激光治疗。结果:切口一期愈合,无局部复发,无严重并发症。结论: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是一种简单、易操作、安全的方法,较原有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分段剥脱术,具有创伤小,切口美观,愈合快,效果确切明显的特点。   【关键词】下肢静脉曲张;激光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多种微创技术联合应用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10月~2017年8月采用高位结扎、主干抽剥,小切口抽剥小隐曲张静脉方法治疗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患者80例的临床资料,探讨下肢静脉曲张微创治疗的优势。结果80例病人手术均获得成功,未发现静脉形成、淋巴瘘、肺动脉栓塞等严重并发症,未出现手术相关的静脉炎等。结论多种微创技术联合应用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势,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安全有效的方法。

  • 标签: 下肢 静脉曲张 微创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上肢、下肢输注刺激性药品患者静脉炎、静脉栓塞临床效果对比。方法在输注刺激性药品相同、药品总量和滴速等相对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随机选择100例患者,其中50例为上肢静脉输注地塞米松,50例为下肢静脉输入地塞米松,观察两组患者静脉炎、静脉栓塞的发病情况。结果上肢静脉输注刺激性药品患者静脉静脉栓塞的发病率为8%,而下肢静脉输注发病率达到30%。下肢静脉静脉栓塞的严重程度发生静脉静脉栓塞30例,其中有2例为静脉栓塞。而上肢静脉炎的严重程度都为轻度,无静脉栓塞。其中不同年龄组的发病率也存在差异,20~40岁静脉静脉栓塞的发病率为35.71%,40~60岁为19.3%,60~80岁最低为10.34%。结论静脉静脉栓塞发生率与年龄成反比;下肢静脉输注刺激性药品患者静脉静脉栓塞的发生率比上肢静脉输注高,而且下肢静脉炎的严重程度比上肢静脉炎严重。因此在为患者输注刺激性药品时应选择上肢输注。

  • 标签: 上下肢 输注 刺激性药品 静脉炎 静脉栓塞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在下肢静脉曲张慢性溃疡患者中实施换药护理配合的效果。方法选取在本院接受治疗的下肢静脉曲张慢性溃疡患者,选取时间段为2017年2月—2018年6月,病例数为60例。利用随机数字法分组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同时实施换药护理。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中患者护理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中护理有效率为73.33%,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下肢静脉曲张慢性溃疡患者开展换药护理有利于提升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康复。

  • 标签: 换药护理 下肢静脉曲张 慢性溃疡 效果
  • 简介:摘要临床上下肢静脉溃疡(VLU)又被称之为下肢静脉曲张性溃疡,为外科常见疾病之一,据不完全统计本病患病率约为0.5%~1%。溃疡难以根治,极易复发,以致患者工作与生活质量同步降低1。湿性愈合理论与传统换药方法在本质上存在区别,湿性愈合具有保湿、吸湿及保温的作用,它不仅可以促进伤口自溶性清创,也可以直接或间接促进伤口肉芽组织生长以及上皮化的形成,可以增加患者的舒适度、存进伤口愈合进程、降低就医成本,所以运用湿性愈合理论对下肢静脉溃疡患者进行有效的治疗和管理,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工作。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各种静脉置管感染相关因素及干预措施。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580例静脉置管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从年龄、体质、置管环境、置管部位、留置深度、留置时间、维护、临床观察等方面进行监测与分析。结果?580例静脉置管患者,发生感染者35例,感染率为4.66%,CVC(中心静脉置管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颈外静脉、股静脉)感染率为4.83%,PICC(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感染率为1.21%;急诊置管感染率为3.96%,择期置管感染率为2.07%;恶性肿瘤患者置管感染率为5.52%,其他患者置管感染率为0.51%;病室内置管感染率为4.67%,穿刺室内置管感染率为1.37%.结论各种静脉置管感染的发生与置管部位、置管时期、机体免疫功能、无菌操作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在临床工作中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可有效预防各种静脉导管感染的发生,保证患者安全,控制医院感染。

  • 标签: 深静脉置管 感染 原因分析 干预措施
  • 简介:摘要静脉置管是静脉置管的一种,其目的是帮助临床监测和治疗,静脉置管的优势在于,能够避免多次静脉穿刺,减少患者由于多次穿刺引起的皮肤疾病或并发症。增加患者治疗效果。尤其对昏迷、长期卧床、重症患者来说,静脉置管能够改善患者的治疗体验,增加患者治疗的便捷性,缩短患者穿刺时间,增加患者的治疗效果。目前静脉置管已经在临床上广泛应用,本文对静脉置管进行分析,总结深静脉置管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原因,并做对策分析,总结深静脉置管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因素进展研究。

  • 标签: 深静脉置管 导管相关性感染 发生因素 影响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内窥镜下大隐静脉切除术、大隐静脉剥脱术联合透光旋切术分别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近期疗效。方法随机选择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本院收治的56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采用双盲法将患者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采用内窥镜治疗,对照组采用翻剥脱术治疗。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手术时间长,观察组住院时间短,手术切口少,组间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术后复发率为3.57%,对照组为7.14%,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有3例神经损伤,对照组有4例神经损伤,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少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内窥镜下大隐静脉切除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近期临床效果优越,能够减少创伤、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内镜下大隐静脉切除术 大隐静脉剥脱术 下肢静脉曲张 近期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就低分子肝素治疗颅内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进行研究探讨。方法选取我科在2015年2月--2017年8月期间收治的44例颅内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采用抽签法分为两组,参照组(n=22)予以普通肝素治疗,实验组(n=22)予以低分子肝素治疗,较比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凝血指标及不良反应。结果实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参照组(95.45%>72.73%),各凝血指标均优于参照组,实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参照组(9.09%<27.27%),组间比较P<0.05。结论应用低分子肝素治疗颅内静脉血栓形成较比普通肝素更具优势,且不会带来严重不良反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推广。

  • 标签: 低分子肝素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 疗效研究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研究的是静脉标本放置时间对常规生化检查结果的影响。方法本文选择了我院在2016-2017年接收的10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对其进行了静脉标本采集,随后在血液采集1小时后、血液采集2小时后、血液采集3小时后三个时段,检测了患者静脉标本的K+、Na+、C1-、血糖、尿素氮、ALT、肌酐、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9项生化指标。结果在血液采集1小时后和血液采集2小时后患者静脉标本常规生化检查结果中,尿素氮、血糖两项检查结果呈现出下降趋势且存在显著差异,肌酐、K+、Na+、Cl-、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ALT7项检查结果呈现出上涨趋势,但不存在显著差异;在血液采集1小时后和血液采集3小时后患者静脉标本常规生化检查结果中,血糖一项检查结果呈现出下降趋势,Cl-一项检查结果呈现出上升趋势且存在显著差异,尿素氮一项检查结果呈现出下降趋势,肌酐、K+、Na+、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ALT5项检查结果呈现出上升趋势,但不存在显著差异。结论静脉标本放置时间对常规生化检查结果的精确程度会产生一定影响,为了避免出现过多偏差,需要在静脉标本放置时间不超过2小时内进行常规生化检查。

  • 标签: 静脉血标本 放置时间 常规生化检查结果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静脉和末梢血在血常规检验中的结果。方法以我院检验科收集的120例血液样本作为分析对象,以静脉和末梢血两种方式采血,使用全血细胞分析仪对上述样本进行检测,比较两种方式的检测结果。结果末梢血检测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同静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末梢血检测红细胞平均体积、红细胞压积、平均血红蛋白浓度同静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种采血方式重复检测结果中,静脉的重复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末梢血的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相较于末梢血检测,静脉的重复性更好。

  • 标签: 静脉血 末梢血 血常规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血常规检验中末梢血与静脉的检测差异。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10月—2017年1月收治需要进行血常规检查的214例患者,所有门诊病人都同时进行静脉、末梢血的血常规检验,并对两种检测方法的结果进行对比。结果两种检测方法下中间细胞水平的对比,差异性不显著(P>0.05),没有统计学意义;而末梢血组的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水平均比静脉高,血小板比静脉组低,差异性显著(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与末梢血相比,静脉血常规检测结果和真实情况基本相符,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因此,可作为体检血常规采集血样的主要方法。

  • 标签: 末梢血 静脉血 血常规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比末梢血与静脉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9月至2018年10月内接收的1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象,分别采集末梢血与静脉进行血常规检查,比较检查结果。结果静脉与末梢血WBC、RBC、Hb、Hct、MCV、MCHC以及PLT指标差异显著(P<0.05),而MCH差异不大(P>0.05)。结论血常规检查中,静脉与末梢血检测结果差异大,相比静脉,末梢血稳定性差,因此,临床血常规检测中,尽量采集静脉检测,准确性更高。

  • 标签: 末梢血 静脉血 血常规检验 对比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