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EM患者的异位内膜细胞、在位内膜细胞及腹腔液中单核/巨噬细胞通过自分泌和/或旁分泌可产生高水平的MCP-1,  三、MCP-1在EM患者的位子宫细胞中的表达,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腹腔液及异位病灶组织中MCP-1的含量增加

  • 标签: 内膜异位症 单核细胞趋化 子宫内膜
  • 简介:【摘要】目的:使用妇痛宁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 分析 临床治疗效果 ,并观察实验结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 40 例子宫内膜异位患者,将其纳入研究资料中,均给予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妇痛宁药物治疗,治疗 3 个月,一疗程后观察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一疗程用药(妇痛宁颗粒)治疗后, 40 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中,有 15 例痊愈,治疗显效有 10 例,治疗有效 11 例,无效为 4 例,总治疗有效率达到了 90.0% 。治疗后患者痛经症状积分与治疗前相比有明显改善,前后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

  • 标签: 妇痛宁 子宫内膜异位症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治疗。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7月—2018年7月纳入的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60例,由抽签随机分组,每组各30例,常规组应用药物治疗,干预组基于此应用手术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症状表现等。结果干预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而月经期肿块缩小或增大、切口疼痛、切口肿块等临床症状消除率也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对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行手术联合药物治疗的效果较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月经期肿块缩小或增大、切口疼痛、切口肿块等临床症状,有助于患者术后康复,值得推广应用在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中。

  • 标签: 剖宫产术 腹壁切口 子宫内膜异位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治疗方式和效果。方法在本次研究中选择2015年4月-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88例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编号分为甲组和乙组,分别给予药物治疗和病灶切除术进行治疗,对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在本次研究中对甲组和乙组的不良反应情况对比,实践证明,乙组的不良反应率4.5%,甲组不良反应率9.1%,乙组的优势更为突出。对甲组和乙组的治疗总有效率进行对比,实践证明,乙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甲组。结论对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应用病灶切除术进行治疗,其效果明显,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剖宫产术 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 手术治疗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理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年1月至2009年1月8年发生12例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病例的资料。结果12例患者均有剖宫产手术史,在月经期均感腹部切口处疼痛,可触及一触痛的包块,经后疼痛缓解,包块缩小,12例患者均行手术切除异位包块,术后无复发。结论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治疗效果好,预防的关键在于行剖宫产时要注意保护腹壁切口。避免不必要的宫腔操作,防止将子宫种植在腹壁切口。

  • 标签: 剖宫产 腹壁切口 子宫内膜异位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剖宫产手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5年3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50例剖宫产手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5例。观察组给予手术治疗,对照组给予药物治疗,对比两组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临床特点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愈率为100%(25/25),对照组治愈率为52.0%(13/25),无效率为48.0%(12/25),两组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5.82,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均表现为月经期肿块增大、月经结束后肿块缩小、切口位置疼痛等,组间临床症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25例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对照组仍有部分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且有加重趋势,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手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可通过临床症状、血清检查以及影像学确诊,在治疗过程中,尤以手术治疗效果最佳,值得临床大力推广使用。

  • 标签: 剖宫产术后 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 临床治疗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研究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治疗方法与效果。方法我们将2014年3月—2016年3月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52例做为本次研究对象。52例患者均采用腹腔镜手术切除+米非司酮治疗,将患者治疗有效性及安全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疗效果52例患者中治愈41例,治愈率为78.8%;有效9例,有效率为17.4%;无效2例,无效率为3.8%。药物所致副反应52例患者服用药物期间出现轻度恶心、呕吐症状2例,发生率为3.8%;皮疹1例,发生率为1.9%。结论将腹腔镜手术切除+米非司酮治疗方法应用于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治疗中,其能够有效清除病灶组织且可预防疾病复发,对提高治疗效果及减轻患者痛苦均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子宫内膜异位症 腹腔镜 米非司酮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28岁女性,五年前在我院行剖宫产术,术后2年发现腹壁疤痕组织处有拇指大小包块,质硬、不活动、经期包块增大伴疼痛。2010年10月20在我院行二次剖宫产,腹壁脂肪层见3×2×1cm3致密增厚结缔样组织,质硬,并可见散在的微小囊腔,行病灶清除。开腹手术时应用沙垫保护好腹壁切口及盆腔,防止内膜组织的种植,可减少医源性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

  • 标签: 二次剖宫产 医源性子宫内膜异位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效果。方法收集2013年2月~2014年12月我院诊断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住院单双号顺序分为2组,50例对照组(接受米非司酮口服)和50例研究组(接受腹腔镜治疗)。(1)对比研究组和对照组子宫内膜异位病灶大小及治疗有效率。(2)对两组患者随访1年,观察研究组和对照组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复发率。结果(1)研究组和对照组子宫内膜异位病灶大小结果比较无差异(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6%、78%,结果比较有差异(P<0.05)。(2)对两组患者随访1年,研究组和对照组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复发率分别为6%、18%,结果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本次研究认为相对于药物保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腹腔镜疗效更为肯定,术后复发率低。

  • 标签: 腹腔镜 子宫 内膜异位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AIEM)的发病机制、临床诊治及预防措施。方法对继发于剖宫产术后的经病理确诊为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均行局部病灶切除,术后用药3~6个月。6例随访1~4年未见复发。结论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减少不必要的剖宫产术,提高剖宫产的手术质量,是预防子宫种植的关键。

  • 标签: 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 剖宫产率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就腹腔镜联合药物进行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治疗效果进行了分析研究。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本院收治的180例腹腔镜保守治疗的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其中A组60例,采用纯手术治疗。B组60例,采用GnRH-a药物治疗,C组60例,采取孕三烯酮药物治疗。就三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药物副作用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本次研究之中,A组的复发率要明显高于B组与C组(P<0.05),B组与C组患者的手术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B组患者其副作用发生率要明显低于C组患者。结论在腹腔镜保守治疗的过程中应用Gnrh-a以及孕三烯酮药物治疗均能够有效降低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情况,但是Gnrh-a类药物的副作用发生率要明显低于孕三烯酮。

  • 标签: 腹腔镜 药物治疗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
  • 简介:摘要近年来,随着剖宫产率的上升,手术并发症也相应增多。我院自2010年1月—2014年1月共收治了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疤痕的子宫内膜异位症22例,所有病例经病理检查证实,现报告如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检测IL-18蛋白在EMs在位内膜异位内膜组织的表达,探讨IL-18在EMs发病机制中的可能作用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8例EMs患者在位内膜异位内膜组织和19例对照组子宫组织IL-18蛋白的表达。结果IL-18蛋白在所有标本中均有表达,见于正常子宫、EMs在位内膜异位内膜的腺上皮细胞和大部分间质细胞。异位内膜间质细胞表达的IL-18蛋白显著高于对照组子宫间质细胞和EMs在位内膜间质细胞,腺上皮细胞表达的IL-18蛋白在对照组子宫、EMs在位内膜异位内膜之间差异无显著性。IL-18蛋白在对照组子宫腺上皮细胞的表达分泌期显著高于增生期,而在EMs在位内膜分泌期和增生期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异位内膜间质细胞高表达IL-18蛋白可能是内异症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 标签: 子宫内膜异位症 IL-18 免疫组化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盆腔疼痛与内异症病灶特点的关系。方法: 选择我院 妇科 2016年 1月 -2019年 1月住院行腹腔镜手术或开腹手术治疗且病理明确诊断为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 300例 ,回顾性分析异位症病灶特点与盆腔疼痛的关系。结果: 盆腔疼痛与内异症病灶的部位 ,类型 ,侵润深度以及是否有盆腔粘连有关系。结论: 子宫内膜异位症尤其是位于深部的病灶、浸润的程度、类型以及盆腔粘连是引起盆腔疼痛的重要因素 ,故手术应尽量切除所有病灶 ,特别是深部结节病灶、尽量松解粘连组织。

  • 标签: 子宫内膜异位症 病灶特点 盆腔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对妇产科手术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状的发生原因和临床特点进行分析和探讨,并对患者进行及时的治疗和制定相关的预防措施。方法我院在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一共收治了30例妇产科手术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对其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妇产科手术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显著。对于病灶大以及特殊部位处的病灶,给患者使用药物进行治疗,让患者的病灶得到缩小。使得手术的难度和患者的损伤程度得到减轻。如果对患者的病灶进行了彻底的清除,术后就不需要再对患者进行药物治疗。患者能够完全治愈,而且不易复发。结论根据患者的病史和身体的检查,能够对患者进行诊断和确诊,惠者不仅可以得到治愈,而且还可以对相关疾病进行预防,避免产生妇产科手术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

  • 标签: 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 妇产科手术 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使用孕三烯酮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69例2012年8月-2014年8月来我院就诊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4例,对照组35例。观察组患者在接受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后给予孕三烯酮,对照组手术后无药物治疗。仔细观察两组患者术后治疗的临床体征,表现,复发率等,对比分析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痊愈18例,占52.94%,有效15例,占44.12%,无效1例,占2.94%,总有效率为97.06%;对照组痊愈11例,占31.43%,有效19例,占54.28%,无效5例,占14.29%,总有效率为85.71%。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使用孕三烯酮能够使不完全的病灶,退化,萎缩,并且降低病灶的发展和复发,其治疗效果理想,术后复发率低,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 标签: 子宫内膜异位症 孕三烯酮 药物治疗 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