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改良部分拔甲术急诊治疗嵌甲型甲沟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0例嵌甲型甲沟炎患者,分为观察组(改良部分拔甲术)与对照组(单纯拔甲术)各30例。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控制率100%;观察组复发率3.33%低于对照组复发率23.33%,恢复时间较对照组缩短(P<0.05)。结论改良部分拔甲术急诊治疗嵌甲型甲沟炎效果显著。

  • 标签: 改良式部分拔甲术 嵌甲型甲沟炎 急诊治疗
  • 简介:摘要综述完全植入静脉输液港(TIVAP)在化疗病人中的应用及护理进展,包括化疗病人中的应用适应证及禁忌证、植入方法、植入后护理、并发症、常见问题发生原因及处理。

  • 标签: 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 化疗病人 应用 护理进展
  • 简介:目的探讨阶梯治疔在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AMVT)中的治疗效果,并分析该方案对患者院内死亡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AMVT患者86例进行前瞻性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抗凝、溶栓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阶梯治疗,即将治疗分成3个阶段,首先行血管取栓术,其次为术后抗凝、溶栓治疗,最后行Ⅱ期手术。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并采血测定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血浆叶酸(FA)、血清D-二聚体(D-D)及白细胞计数(WBC),记录两组院内死亡率。结果观察组血管再通率为97.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40%(P〈0.05)。两组治疗前的血浆Hcy、F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血浆Hcy水平低于对照组,血浆FA水平高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治疗前的静脉血WBC、D-D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WBC、D-D水平较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无患者死亡,对照组死亡率为13.9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阶梯治疗能提高AMVT的临床疗效,降低院内死亡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 阶梯式治疗 院内死亡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对社区高血压患者实施家庭医生签约干预对患者血压控制的影响。方法选取在2016年2月—2017年8月的社区高血压患者86例,均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行常规社区护理方法,研究组则在该基础上,实施家庭医生签约干预,对两种方法血压控制的效果加以对比。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的高血压水平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临床上,使用家庭医生签约干预对社区高血压患者进行治疗,其效果更为明显,值得使用。

  • 标签: 家庭医生签约式干预 社区高血压 血压控制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封闭负压引流(VSD)在治疗骨创伤中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以我院骨外科收治的80例骨创伤患者作为本次试验观察对象,病例选自2017年5月-2018年3月期间,依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划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施以临床常规治疗,而试验组患者给予封闭负压引流治疗,然后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7.5%和75.0%,组间比较试验组疗效更优,P<0.05;同时,试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0.0%,比对照组25.0%显著更低,P<0.05;上述差异都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骨外科创伤治疗中VSD应用具有显著的价值,一方面有利于患者的康复,另一方面有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骨外科创伤 封闭式负压引流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痛风模块护理计划对痛风患者治疗过程中疼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作用。方法以治疗的68例痛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组后,34例作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另外34例患者作为观察组给予痛风模块护理。护理后采用五指疼痛评分表和生活质量问卷对患者疼痛情况和生活质量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疼痛缓解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护理结束后,两组疼痛强度均有所缓解,观察组自身疼痛评估低于对照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健康相关生活质量评分分别为(5.02±2.13)分、(9.58±2.41)分,观察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模块护理计划应用于痛风患者的护理中,能够显著降低患者的疼痛程度,提升其生活质量,缩短疼痛缓解时间,提高护理质量及效率,建议推广使用。

  • 标签: 模块式护理计划 痛风,疼痛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对宫缩乏力性剖宫产手术产后出血患者采取子宫背带缝合后对其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宫缩乏力性剖宫产手术产后出血患者90例,选取时间为2016年9月到2018年10月,随机分2组,各45例,观察组应用子宫背带缝合治疗,对照组应用传统子宫动脉上行支缝扎联合宫腔填纱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出血量低于对照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止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输血人数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取了子宫背带缝合治疗的宫缩乏力性剖宫产手术产后出血患者,其止血时间明显缩短,减少出血量,且其手术时间短,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 标签: 宫缩乏力 产后出血 子宫背带式缝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在骨科创伤感染治疗中应用封闭负压引流技术的价值。方法将本院骨科接收的54例创伤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取时间为2017年3月-2018年3月,根据患者入院先后顺序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27例。前者使用骨科感染常规治疗,后者采用封闭负压引流技术,观察两组患者的最终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有效率为96.3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4.0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平均愈合天数为(15.27±3.84)d;显著短于对照组的(21.03±3.25)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7.41%;显著少于对照组的29.6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骨科创伤感染治疗中应用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可提高治疗的有效率,减少平均愈合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预后效果良好,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骨科 创伤感染 封闭式负压引流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100例复杂性混合痔应用外剥内扎错位术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100例复杂性混合痔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外剥内扎错位术治疗,记录治疗情况。结果经外剥内扎错位术治疗,100例复杂性混合痔患者均治愈;创面愈合时间平均为(23.49±3.06)d,痔核脱落时间平均为(9.51±2.98)d;术后出血者占11%,术后疼痛严重需使用镇痛剂者占11%,术后肛缘明显水肿者占16.00%,术后尿潴留出现并需导尿者占3.00%;所有病例均未因出现明显肛门狭窄而干扰排便功能。结论针对复杂性混合痔患者,应用外剥内扎错位术疗效确切,操作简便,且行术前合理扩肛及选择性内括约肌切开术可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利于促进患者恢复。

  • 标签: 复杂性混合痔 外剥内扎错位术式 安全性
  • 简介:摘要教学改革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推广,物流在整个商务活动中举足轻重的地位日益突显,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整个社会对电子商务物流人才提出了迫切需求。为此,不少学校物流管理专业都开设了电子商务物流管理课程,该课程的教学如何贯彻落实教育的基本办学方针,如何与实际岗位对接,培养社会真正需要的人才值得探索。

  • 标签: 电子商务 物流管理 教学模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医护合作术前访视在手术室优质护理服务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6月—2017年6月在本院行手术治疗的患者10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医护合作术前访视访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术前心理状况以及满意度。结果在手术室日观察组的SAS、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满意度与对照组相比较高,差异有意义(P<0.05)。结论医护合作术前访视可以显著降低患者的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满意度较高,在临床上可广泛使用。

  • 标签: 医护合作式 术前访视 手术室 护理服务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在产妇剖宫产产后出血的治疗中实施子宫背带缝合术的围手术期护理观察。方法对近期在剖宫产产后出现出血症状的产妇资料进行整理,其中有14例的治疗中实施了子宫背带缝合术,并加强对其围手术期的护理,着重预防贫血(继发性)等症状,对资料中的护理措施进行总结。结果所有产妇的术后愈合均满足甲级标准,产妇的平均治疗用时为(8.7±12)天。30日的跟踪随访中未有贫血(继发性)、产后出血等症状的记录,所有产妇的子宫复旧情况均符合要求,5个月左右的跟踪随访中未有远期并发症的记录。结论加强对在剖宫产产后出现出血症状的产妇进行子宫背带缝合术的围手术期护理可以缩短治疗用时,促进愈合,降低并发症状的出现机率。

  • 标签: 剖宫产 产后出血 子宫背带式缝合术 围手术期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开胸手术后胸腔闭引流管的护理方法及常见问题处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2月-2017年12月间收治的50名行全麻开腔手术后胸腔闭引流管的食管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的方式分析其临床资料,总结护理方法及常见问题及相应的处理措施。结果本组患者中均实施食管癌手术。手术过程中有1例患者发生内出血,无其他并发症发生。患者均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开胸手术后胸腔闭引流管的最主要问题是引流管大小、操作不当等问题,因此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引流管类型,在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是否出现引流管阻塞、脱落等问题,避免由于引流管问题引起并发症发生。

  • 标签: 开胸手术 胸腔闭式引流管 护理方法 常见问题 处理措施 食管癌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共同参与护理模式在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5年1月~2017年9月期间,我院共收治102例产妇,遵循抽签原则随机分组,将102例产妇分为A组、B组,每组均为51例。A组实施共同参与护理,B组实施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与B组比较产妇角色适应能力评分、新生儿照看能力评分,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对比护理满意度,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中,实施共同参与护理模式,可提高产妇护理满意度,促使产妇及早适应母亲的角色,提高照看新生儿的能力,存在临床应用的价值。

  • 标签: 共同参与式护理模式 母婴同室 新生儿护理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鸟巢”体位护理在新生儿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我院收治的新生儿40例,20例新生儿接受“鸟巢”体位护理,作为观察组,20例新生儿接受常规护理,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新生儿体温波动、血氧饱和度、睡眠时间和胃肠功能。结果观察组新生儿的各项指标结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鸟巢体位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新生儿睡眠时间,对于提高新生儿生长发育、改善胃肠功能均具有积极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鸟巢式 新生儿 体位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产科导乐陪伴分娩模式对产妇自然分娩率及产程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产妇8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常规组,每组各40例。常规组应用常规分娩模式,实验组应用导乐陪伴分娩模式,比较两组自然分娩率及产程时间。结果实验组自然分娩率为87.50%,显著高于常规组的67.50%(P<0.05)。实验组第一产程为(320.45±22.68)min、第二产程为(41.67±5.46)、第三产程为(4.82±2.58)min,均明显短于常规组的(445.87±26.98))min、(64.65±6.78))min、(8.65±5.84))min(P<0.05)。结论在产妇中应用导乐陪伴分娩模式效果显著,能够显著提升自然分娩率,并促进产程进展,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 标签: 导乐陪伴式分娩模式 自然分娩 产程
  • 简介:摘要目的植入静脉输液港(VPA)与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乳腺癌化疗中的应用比较。方法对我科近一年选VPA通道化疗的79例和选用PICC通道化疗的89例乳腺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两组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非计划性拔管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VPA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为100%,PICC组为95.5%(P>0.05);非计划性拔管率VPA组为1.3%,PICC组为5.6%(P>0.05);并发症发生率VPA组为5.1%,PICC组为15.7%(P<0.05)。结论VPA是乳腺癌化疗值得推广的通道。

  • 标签: 植入式静脉输液港 PICC 乳腺癌化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