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联合表皮生长因子治疗深度烧伤的临床效果。方法:从本院于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间收治的深度烧伤患者中,随机抽选80例患者进行研究,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实验组给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联合表皮生长因子治疗,两组各40例,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的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肉芽组织生长时间、分泌物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深度烧伤的治疗中,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和表皮生长因子的联合治疗方式,其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 标签: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 表皮生长因子 深度烧伤
  • 作者: 游文喆 郝爱民 李帅 张子一 李若竹 孙瑞青 王勇 夏斌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7-24
  • 出处:《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2021年第07期
  • 机构: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儿童口腔科 国家口腔医学中心 国家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口腔数字化医疗技术和材料国家工程实验室 口腔数字医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100081,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虚拟现实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100191,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口腔医学数字化研究中心 国家口腔医学中心 国家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口腔数字化医疗技术和材料国家工程实验室 国家卫生健康委口腔医学计算机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口腔数字医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100081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牙菌斑智能判读系统,分析影响其判读结果的相关因素。方法2018年10月至2019年6月用家用口腔内镜(1 280×960像素,东莞立港医疗器材有限公司)拍摄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的25名研究生志愿者[男性12名,女性13名,年龄(23±3)岁]口内牙齿唇颊侧照片,使用菌斑染色剂(Cimedical,日本)进行菌斑染色后,用同样拍摄方法再次拍摄照片,共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549组恒牙牙菌斑染色前后的牙齿照片。将549组图像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40组训练数据集和109组测试数据集。设计并实现基于DeepLab的深度学习模型,采用LabelMe软件(Windows版3.2.1,MIT,美国)进行标注,对标注后的440组训练数据集进行训练,并据此建立恒牙牙菌斑智能判读系统,使用平均交并比(mean intersection over union,MIoU)作为评估该算法识别准确性的量化指标,用建立的恒牙牙菌斑智能判读系统对109组测试照片进行判读。使用Matlab软件(Windows版R2017a,MathWorks,美国)提取109组照片的牙菌斑边缘线,计算菌斑边缘线像素点个数,以此衡量牙菌斑边缘的复杂性,并计算牙菌斑面积百分比。基于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牙位、牙菌斑面积百分比、牙菌斑边缘线像素点个数、镜头光源光斑是否位于菌斑区域对于恒牙牙菌斑判读准确性的影响,通过方差检验比较模型调整后的决定系数R2选择拟合效果更优的模型。结果恒牙牙菌斑智能判读系统对测试组判读的MIoU值为0.700±0.191。当牙菌斑面积百分比、牙菌斑边缘线像素点个数进入回归模型时,R2值为0.491,高于只有牙菌斑百分比进入模型时的R2,牙菌斑面积百分比、牙菌斑边缘线像素点个数对恒牙牙菌斑判读准确性有显著影响(P<0.05)。牙菌斑边缘线像素点个数的标准化系数为-0.289,菌斑面积百分比的标准化系数为-0.551。结论本研究通过家用口腔内镜采集的恒牙牙面图像构建了恒牙牙菌斑智能判读系统,该系统可以较准确地判断牙菌斑的附着情况;牙菌斑边缘线越复杂,牙菌斑面积百分比越高,菌斑识别的准确性越低。

  • 标签: 牙菌斑 人工智能 深度学习 口腔内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机械通气方式对深度头低位的老年全身麻醉患者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对照研究,纳入60例拟于深度头低位体位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手术的老年患者,数字抽签随机分为肺保护性通气组(保护通气组)和传统通气组(各30例)。保护通气组呼吸参数设置为氧浓度分数50%、潮气量6 ml/kg、呼吸频率14~16次/min、呼气末正压5 cmH2O,每30 min进行1次肺复张,采用压控持续膨肺,膨肺压力30 cmH2O,持续30 s;传统通气组呼吸参数设置为氧浓度分数50%、潮气量10 ml/kg、呼吸频率10~12次/min。术中采用七氟醚、瑞芬太尼和顺式阿曲库铵维持麻醉。记录全身麻醉插管后5 min、气腹后即刻、气腹30 min、气腹1 h、气腹2 h、气腹3 h、手术结束时呼吸系统驱动压、气道平均压和呼气末二氧化碳(EtCO2);记录入手术室、麻醉插管后5 min、气腹后、拔管后术后24 h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P(A-a)O2]和氧合指数(OI);记录气腹后的动脉血与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差值[P(a-et)CO2]。结果保护通气组患者各时间点呼吸系统驱动压均低于传统通气组(均P<0.01),保护通气组在各时间点的气道平均压均高于传统通气组(均P<0.01)。保护通气组在插管后5 min(t=0.751)、气腹后即刻(t=2.830)的呼气末二氧化碳高于传统通气组(均P<0.01)。保护通气组在插管后5 min(t=1.435)、气腹30 min(t=2.469)、气腹1 h(t=1.359)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高于传统通气组(t值分别为1.435、2.469、1.359,P<0.01或P<0.05)。两组患者间各时间点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氧合指数和动脉血与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差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比传统通气策略,肺保护性通气策略降低呼吸系统驱动压,提高气道平均压,对肺内氧合无优势,可安全用于深度头低位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手术。

  • 标签: 头低位 麻醉,全身 呼吸功能试验 肺通气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基于深度学习技术建立的计算机辅助诊断模型已逐渐应用于消化内镜领域,可有效辅助内镜医师早期诊断各类消化道疾病。食管鳞状细胞癌是我国最常见的癌症之一,早期诊断及治疗对改善食管鳞癌患者的预后有重要作用。目前,计算机辅助诊断模型已可用于普通白光内镜、窄带成像、放大内镜及细胞内镜系统,且用于识别早期食管鳞癌及癌前病变,判断病变深度的应用效果令人满意,现将有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食管鳞状细胞癌 人工智能 内窥镜检查,消化系统 深度学习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深度相机开发三维点云放疗实时监测系统并验证其可行性。方法以深度相机坐标系为世界坐标系,由校准模体得到定位CT坐标系与世界坐标系之间的转换关系。患者的定位CT点云经上述关系转换到世界坐标系中并与深度相机实时获取的患者表面点云配准计算六维误差,完成摆位验证及放疗中分次内体位误差监测。统计系统六维计算误差的均值、标准差,配准后点云的豪斯多夫距离以及各部分程序运行时间,验证系统的可行性。选取15例真实患者,统计本系统与锥形线束CT之间六维误差。结果模体实验中,系统在左右、头脚、腹背方向的误差分别为(1.292±0.880)、(1.963±1.115)、(1.496±1.045)mm,在偏转、俯仰、翻滚角度的误差分别为0.201°±0.181°、0.286°±0.326°、0.181°±0.192°。对于真实患者,系统平移误差在2.6 mm以内,旋转误差在1°左右,程序运行1~2帧/s,精度和速度满足放疗要求。结论基于深度相机的三维点云放疗实时监测系统能自动完成放疗前摆位验证、放疗中体位实时监测,并提供误差视觉反馈,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深度相机 三维点云 放疗实时监测 放疗六维误差
  • 简介:摘要浸润深度是第八版口腔癌TNM分类分期中新增的指标,下颌牙龈鳞状细胞癌(lower gingiv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LGSCC)骨侵犯及浸润深度的诊断目前尚无标准化的评估方法。LGSCC骨浸润深度的评估不仅为手术切缘提供参考,更决定了手术方式的选择,也是预测颈淋巴转移的独立预后因素。目前LGSCC骨侵犯及浸润深度主要的评估方法有X线、MRI、多种CT及病理学检查等。本文对LGSCC骨侵犯及浸润深度的评估方法及效果进行概述,并分析其优点及不足,以期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 标签: 下颌牙龈 鳞状细胞癌 骨侵犯 浸润深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深度学习重建(DLR)较混合迭代重建(HIR)在降低CT肺动脉成像(CTPA)辐射剂量中的作用及对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纳入2020年12月至2021年4月在北京协和医院临床疑诊为急性肺动脉栓塞(APE)或因其他肺动脉疾病需行CTPA检查的患者100例,根据区组随机化分为HIR组、DLR组,每组50例,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及体质指数(BMI)。HIR组、DLR组噪声指数(SD)分别设置为8.8、15,其他扫描参数及对比剂注射方案相同,分别采用HIR、DLR算法重建。计算有效剂量(ED)及体型特异性扫描剂量(SSDE)。在1~3级肺动脉管腔、双侧椎旁肌勾画感兴趣区(ROI),记录各ROI CT值及标准差值,计算图像的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由2名高年资医师采用盲法,以Likert 5分制对2组图像进行主观评估,评分不一致时由第3名医师综合判定。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比2组患者一般资料、辐射剂量及客观图像质量,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对主观噪声、肺动脉分支显示、诊断信心进行组间比较,计算线性加权Kappa系数分析2名医师评分的一致性。结果HIR组、DLR组患者性别、年龄、BM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IR组与DLR组图像1~3级肺动脉及椎旁肌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LR组平均ED为1.3 mSv,SSDE中位数为4.20 mGy,均较HIR组降低约35%,但DLR组CTPA图像的SNR(30±5)、CNR(26±5)均高于HIR组(分别为23±5、20±5,t值分别为-6.60、-5.90,P<0.001)。DLR组主观图像噪声得分明显高于HIR组(Z=-7.34,P<0.001),且2名医师一致性高(Kappa=0.847,95%CI 0.553~1.000);DLR组与HIR组图像在肺动脉分支显示以及医师诊断信心得分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分别为-0.259、-0.296,P>0.05)。结论DLR能够进一步降低CTPA检查辐射剂量,提高图像质量且不影响医师诊断信心,值得在临床推广。

  • 标签: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辐射剂量 深度学习 图像质量
  • 简介:摘要近年来,深度学习在医学成像领域受到广泛的关注,而卷积神经网络作为深度学习的重要分支备受放射医师的青睐。深度卷积神经网络从影像图像中挖掘大量肉眼无法识别的图像特征,不仅可以提高临床诊断效能,还能有效缩短诊断时间。另外,结直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居高不下,准确的影像评估对指导患者治疗十分重要。本文就基于影像图像的深度卷积神经网络在结直肠癌术前评估、基因分子分型及新辅助、辅助治疗疗效评估等方面的应用及存在的问题进行综述。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深度学习 卷积神经网络 精准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深度学习重建(DLR)在儿童低剂量脑外伤CT扫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1年2月湖南省儿童医院51例脑外伤合并脑出血患儿的低剂量颅脑CT图像,分别重建成5 mm和1.25 mm两组图像,每组图像根据不同算法重建6个亚组图像,分别为3组多模型自适应性迭代重建(ASIR-V)(迭代权重为0、50%、100%)和3组DLR[重建级别为低(L)、中(M)、高(H)]图像。图像质量客观评价参数包括背侧丘脑(灰质)、额叶白质、出血灶的CT值、信噪比(SNR)和灰白质、出血灶对比噪声比(CNR),以及背景噪声(SD)、颅底伪影SD。主观评价为对图像质量采用5分法进行评分。采用随机区组方差分析和Friedman秩和检验比较DLR与ASIR-V图像的客观参数和主观图像质量评分的差异。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和相关样本秩和检验对1.25 mm层厚DLR-H与5 mm层厚ASIR-V50%图像的客观参数和主观评分进行比较。结果51例患儿颅脑CT的CT容积剂量指数、剂量长度乘积和体型特异性剂量估算值分别为17.7(11.9,21.1)mGy、248.4(142.2,338.1)mGy·cm和(15.7±2.8)mGy。同一层厚的DLR与ASIR-V之间的C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NR和CNR随着ASIR-V或DLR的级别升高而逐渐增高,SD随着ASIR-V或DLR的级别升高而逐渐降低,总体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其中,DLR客观参数均优于ASIR-V50%,DLR-H和ASIR-V100%的图像背景SD最低且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薄层DLR-H的白质SNR、灰质SNR和灰白质CNR值均优于ASIR-V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着层厚降低,图像质量评分下降,但薄层DLR图像平均主观评分均>3分,而ASIR-V图像平均主观评分均<3分,不能满足诊断需求。1.25 mm层厚DLR-H图像的背景和伪影噪声SD均高于5 mm层厚ASIR-V50%图像(t=2.96、2.83,P=0.005、0.007),其余客观参数和主观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在儿童脑外伤低剂量颅脑CT中,DLR能提高图像质量,其中DLR-H图像质量最佳,且可提高薄层图像的灰白质的SNR和CNR。

  • 标签: 儿童 颅脑损伤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深度学习重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深度学习图像重建(DLIR)算法对实验猪心肌动态CT灌注(CTP)图像质量的提升程度以及该算法对心肌血流量(MBF)计算的影响。方法麻醉状态下对5只家猪进行静息与负荷动态CTP扫描,扫描管电压均为100 kV,低剂量与高剂量管电流分别设置为150、300 mA。低剂量扫描数据图像重建采用传统滤波反投影(FBP)及DLIR 3种不同强度(低、中、高),高剂量扫描数据图像重建仅采用FBP。客观评价及主观评价(5分制)图像质量,客观评价包括图像噪声、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采用线性回归对DLIR算法强度和图像质量的线性趋势进行检验。采用Shapiro-Wilk检验数据正态性,正态数据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非正态数据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结果高剂量扫描方案与低剂量扫描方案平均有效辐射剂量分别为7.2、3.8 mS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2.50,P<0.001)。低剂量下获得的图像随着DLIR强度的升高图像噪声逐渐减低,图像SNR及CNR逐渐增高(F=60.10、35.87、41.41,P均<0.001)。低剂量下高强度DLIR图像与高剂量FBP图像的噪声分别为(31.7±3.1)、(38.2±1.2)HU,SNR分别为16.6±2.0、13.8±0.8,CNR分别为14.5±1.7、11.6±0.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70、4.15、5.68,P值均<0.05)。低剂量下高强度DLIR图像与高剂量FBP图像主观评分分别为(4.8±0.4)、(4.2±0.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2,P<0.05)。低剂量下FBP图像与高强度DLIR图像计算MBF在静息状态下分别为(81.3±17.3)、(79.9±18.3)ml·100 ml-1·min-1,负荷状态下分别为(99.4±24.9)、(100.7±27.3)ml·100 ml-1·min-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10、0.89,P>0.05)。结论应用高强度DLIR算法有利于实现实验猪低剂量心肌动态CTP,可明显提升图像质量,同时对MBF计算无明显影响。

  • 标签: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心肌灌注 深度学习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CBCT图像中肿瘤与周围组织对比度低的缺点,研究一种适合于CBCT图像中中心型肺癌的自动分割方法。方法收集221例中心型肺癌患者,其中176例行CT定位,45例行强化CT定位。将强化CT图像分别设置为肺窗和纵隔窗,并与首次CBCT验证图像进行弹性配准获得配对数据集;然后将配对数据集传入cycleGAN网络进行风格迁移,使得CBCT图像可分别转化为肺窗和纵隔窗下的"强化CT";最后经风格迁移后的图像被载入UNET-attention网络对大体肿瘤体积进行深度学习。通过戴斯相似性系数(DSC)、豪斯多夫距离(HD)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对分割结果进行评价。结果经风格迁移后肿瘤与周围组织对比度明显增强,采用cycleGAN+UNET-attention网络的DSC值为0.78±0.05,HD值为9.22±3.42,AUC值为0.864。结论采用cycleGAN+UNET-attention网络可有效对CBCT图像中中心型肺癌进行自动分割。

  • 标签: 深度学习 风格迁移 靶区自动分割 肺癌
  • 简介:摘要目的喉返神经(recurrent laryngeal nerve,RLN)是腔镜甲状腺手术中需重点识别和保护的结构。本研究旨在探索深度学习技术识别RLN在经腋窝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20年7月1日至2021年5月1日在北京协和医院基本外科操作的,留存了完整视频资料的经腋窝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录像。两位资深甲状腺外科医师选取其中包含RLN的视频片段,经过训练的标注人员对RLN的轮廓进行描绘标注,并经两位甲状腺外科医师审校确认。视频资料用随机数方法按照5∶1的比例分为训练集及测试集,并根据RLN与周围组织的辨识度分为高、中、低辨识度。采用基于PSPNet的语义分割模型进行训练,使用ResNet50作为主干网络提取特征,同时结合金字塔池化模型融合多尺度特征,最终根据交并比(insertion over union, IOU)评判深度学习神经网络对RLN具体位置预测的能力。所有资料使用R 4.0.2版本分析。结果共38个视频中累计35 501帧图像纳入本研究,其中32个视频共29 704帧图像作为训练集,6个视频共5 797帧图像作为测试集。当IOU阈值设为0.1时,模型在高、中、低辨识度组中的灵敏度和精确率分别达到了100.0%/92.1%、95.8%/80.2%及81.0%/80.6%。而当IOU阈值提高到0.5时(代表有效定位RLN),灵敏度和精确率则分别为92.6%/85.3%、71.7%/60.5%及38.1%/37.9%。这说明本模型在辨识度中高时可很好地提示RLN的位置和走行。漏检通常因目标过小、边界不明确所致。结论基于深度学习的人工智能RLN识别在腔镜甲状腺手术视频中是可行的,有潜在的应用价值,有可能帮助外科医生降低手术中误损伤风险,提高手术安全性。

  • 标签: 喉返神经 腔镜甲状腺手术 人工智能 深度学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深度对糖尿病患者血清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 CGRP)和P物质(substance P, SP)浓度的影响。方法选择全麻下行腹腔镜手术的患者78例,年龄42~70岁,性别不限,ASA分级Ⅰ、Ⅱ级。根据术前是否合并2型糖尿病分为非糖尿病组(NDM组,40例)和糖尿病组(DM组,38例),两组患者再分别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非糖尿病浅麻醉组(LNDM组,20例)、非糖尿病深麻醉组(DNDM组,20例)、糖尿病浅麻醉组(LDM组,19例)、糖尿病深麻醉组(DDM组,19例)。LNDM组、LDM组BIS值维持在50~59,DNDM组、DDM组BIS值维持在40~49。记录4组患者术前及术中情况(如麻醉时间、手术时间、停药后睁眼时间、PACU停留时间,麻醉药物用量,术中补液量、术中失血量、尿量等),记录4组患者术中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率,采用ELISA法测定4组患者术前和术毕时血清CGRP、SP浓度。结果与LNDM组比较:LDM组、DDM组术前血清CGRP、SP浓度均较低(P<0.05);DNDM组、DDM组丙泊酚用量增多(P<0.05)、停药后睁眼时间延长(P<0.05);DNDM组、LDM组、DDM组术毕血清CGRP、SP浓度均降低(P<0.05),DDM组术中不良心血管事件总发生率升高(P<0.05),术中血管活性药物总使用率升高(P<0.05)。与DNDM组比较:LDM组、DDM组术前、术毕血清CGRP和SP浓度均较低(P<0.05);LDM组丙泊酚用量减少(P<0.05)、停药后睁眼时间缩短(P<0.05);DDM组术中不良心血管事件总发生率升高(P<0.05),DDM组术中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率升高(P<0.05)。与LDM组比较:DDM组丙泊酚用量增多(P<0.05)、停药后睁眼时间延长(P<0.05),术中不良心血管事件总发生率升高(P<0.05),术中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率升高(P<0.05),术毕血清CGRP、SP浓度均降低(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示术前血清CGRP[比值比(odds ratio, OR)0.78,95%CI 0.65~0.94,P=0.010]、SP浓度(OR 0.98,95%CI 0.97~0.10,P=0.020)是术中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升高的影响因素。结论深麻醉是CGRP、SP降低的相关危险因素。糖尿病患者血清CGRP、SP浓度降低与深麻醉有关,糖尿病患者术中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升高与血清CGRP、SP浓度降低有关。

  • 标签: 麻醉深度 糖尿病 术中不良心血管事件 辣椒素受体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P物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分析全凭静脉麻醉下肌松监测联合麻醉深度监测对全麻苏醒过程的影响。 方法: 选取 2018 年 12 月到 2020 年 1 月期间本院治疗的共计 100 例全麻手术患者观察对象,通过电脑分组法将所有的患者分为实验组( n=50 )和对照组( n=50 ),对照组患者在苏醒过程中给予主观评价,实验组给予肌松监测联合麻醉深度监测,对比两组患者拔管后的相关临床指标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结果: 实验组全麻手术患者经过监测后,拔管过程中的平均动脉压、心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且呛咳、躁动、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 临床针对全凭静脉麻醉下的患者开展仔细的肌松监测联合麻醉深度监测能够提高患者苏醒过程中的舒适度,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适用。

  • 标签: 全凭静脉麻醉 肌松监测 麻醉深度监测 苏醒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总结20例深度压疮患者行清创后利用碘伏联合康复新夜换药治疗与护理。加强深度压疮创面的评估,严格根据病情在医师指导下给予清创操作;换药期间严格无菌操作,密切观察创面敷料渗夜情况,做好清创及换药护理;压疮治疗期间,加强整体护理干预,以促进患者早日康复。20例患者经1~2个月的治疗和护理,压疮创面愈合,表面修复光滑。

  • 标签: 深度压疮 清创 碘伏联合康复新换药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