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研究原发性肝细胞癌(HCC)组织CD105mRNA表达与根治术后早期复发的关系。方法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32例HCC行根治性切除术后随访1年以上患者及20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对照组)肝组织CD105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中心处癌组织中CD105mRNA的表达水平为0.45±0.02,明显高于对照组肝组织的0.26±0.02(P〈0.05);肿瘤边缘处癌组织中CD105mRNA的表达水平为0.65±0.08,明显高于中心处癌组织(P〈0.05)。边缘癌组织CD105mRNA高表达与根治术后早期复发有关(t=4.34,P=0.00);中心处癌组织CD105mRNA表达与根治术后早期复发无关(t=0.81,P=0.43)。中心癌组织、边缘癌组织CD105mRNA表达与患者年龄、肿瘤的大小、临床病理分期和病理类型等均无关(P〉0.05)。结论HCC边缘处癌组织CD105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中心处癌组织及对照组肝组织,且其高表达水平与HCC根治术后早期复发有关。

  • 标签: 肝肿瘤 CD105 MRNA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CD100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单核细胞杀伤功能的影响。方法入组2018年3—9月份在郑州中心医院就诊的35例NSCLC患者(NSCLC组)和13例健康对照者(对照组)。分离肺癌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和肿瘤部位、非肿瘤部位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及对照组PBMC,纯化PBMC和BALF中的单核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单核细胞中膜结合型CD100(mCD100)和CD72表达。使用重组人CD100、抗CD72、重组人基质金属蛋白酶14 (MMP14)或抗CD100抗体刺激NSCLC组肿瘤部位纯化的单核细胞,与NCI-H1882细胞共培养后检测靶细胞死亡比例,培养上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颗粒酶A、颗粒酶B表达,单核细胞中CD16表达。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配对t检验。结果外周血CD14+mCD100+细胞比例、CD14+CD72+细胞比例、CD100平均荧光强度(MFI)、CD72 MFI在NSCLC组和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SCLC组肿瘤部位CD14+mCD100+细胞比例、CD14+CD72+细胞比例、CD100 MFI、CD72 MFI均显著高于非肿瘤部位(P<0.05)。NSCLC组和对照组外周血纯化的单核细胞诱导NCI-H1882细胞死亡比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3.95±3.16)%比(13.22±2.40)%,P=0.451],但肿瘤部位纯化的单核细胞诱导NCI-H1882细胞死亡比例低于非肿瘤部位的单核细胞[(11.61±2.81)%比(14.19±3.57)%,P=0.008 7],肿瘤部位单核细胞培养上清中TNF-α、IL-1β、颗粒酶A、颗粒酶B水平均低于非肿瘤部位单核细胞(P<0.05),单核细胞中CD16水平在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66)。重组人CD100刺激肿瘤部位纯化的单核细胞后,其诱导NCI-H1882细胞死亡的比例高于无刺激细胞(P<0.000 1),TNF-α、IL-1β、颗粒酶A、颗粒酶B水平亦高于无刺激细胞(P<0.05),而抗CD72预处理的单核细胞再使用重组人CD100刺激,其诱导NCI-H1882细胞死亡比例和TNF-α、IL-1β、颗粒酶A、颗粒酶B水平均低于重组人CD100刺激的单核细胞(P<0.05)。重组人MMP14刺激肿瘤部位纯化的单核细胞后,CD14+mCD100+比例降低,可溶型CD100(sCD100)水平升高,其诱导NCI-H1882细胞死亡的比例和TNF-α、IL-1β、颗粒酶A、颗粒酶B水平高于无刺激单核细胞(P<0.05)。加入抗CD100后,sCD100水平低于MMP14刺激的单核细胞,其诱导NCI-H1882细胞死亡的比例和TNF-α、IL-1β、颗粒酶A、颗粒酶B水平低于MMP14刺激的单核细胞(P<0.05)。结论NSCLC患者肿瘤部位浸润单核细胞CD100脱落不全,导致单核细胞杀伤功能下降,MMP14可能通过促进mCD100脱落和sCD100生成提高肿瘤部位浸润单核细胞的杀伤功能。

  • 标签: 非小细胞肺癌 CD100 单核细胞 杀伤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CD157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D157蛋白在50例结直肠癌和对应癌旁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并分析CD157蛋白表达与患者的临床病理指标及预后的关系。结果与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相比,结直肠癌组织中CD157蛋白呈高表达(20%比72%,χ2=25.09, P<0.01)。CD157蛋白高表达与患者的肿瘤大小(χ2=7.368, P=0.007)、TNM分期(χ2=9.223, P=0.002)、肿瘤浸润深度(χ2=4.158, P=0.041)、远处转移(χ2=5.521, P=0.019)、血管浸润(χ2=6.307, P=0.012)及微卫星稳定性(χ2=4.778, P=0.029)均有关,而与患者的性别、年龄、组织学类型、肿瘤位置、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情况、神经侵犯及Kras分型均无关(均P>0.05)。结直肠癌组织中CD157蛋白低表达患者的预后好于高表达患者,平均生存时间分别为(45±4)、(30±3)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34,P=0.022)。结论CD157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高表达,并且其高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的不良预后有关。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预后 病理学,临床
  • 简介:目的:探讨CD133、富含半胱氨酸的酸性分泌蛋白(SPARC)和AT丰富结构域1A(ARID1A)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90例胃癌组织中CD133、SPARC和ARID1A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胃癌组织中CD133、SPARC和ARIDIA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6.7%(24/90)、72.2%(65/90)和30.0%(27/90)。3种蛋白的表达与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均无关,与TNM分期有关(P<0.05)。ARID1A的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分化程度相关(P<0.05);CD133的表达与分化程度、脉管侵犯、淋巴结转移、肿瘤原发部位有关(P<0.05);SPARC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及脉管侵犯有关(P<0.05)。Cox多因素分析显示,TNM分期、术后辅助化疗周期、ARID1A和SPARC的表达是影响患者无病生存期(DFS)的独立因素,而TNM分期、术后辅助化疗周期及CD133的表达是影响总生存期(OS)的独立预后因素。CD133阳性表达者的中位DFS和OS分别为12个月和17个月,阴性表达者分别为41个月和55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PARC高表达者的中位DFS和OS分别为41个月和54个月,高于低表达者的10个月和25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RID1A阳性表达者的中位DFS和OS未达,阴性表达者分别为20个月和37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D133、SPARC、ARID1A可能在胃癌的发生、侵袭、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检测其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有助于判断预后,为胃癌治疗提供依据。

  • 标签: 胃癌 CD133 富含半胱氨酸的酸性分泌蛋白 预后
  • 简介:目的以含胞嘧啶脱氨酶(CD)基因的pCMVCD重组表达质粒转染SHG-44胶质瘤细胞,体外观察5-氟胞嘧啶(5-FC)对转染CD基因的胶质瘤细胞的凋亡诱导作用。方法体外扩增、酶切鉴定pCMVCD质粒并采用DNA序列测定pCMVCD质粒中的CD基因;脂质体Lipofectamine2000介导pCMVCD质粒转染SHG-44细胞,G418筛选培养获取抗性细胞克隆(即SHG-44/CD细胞);免疫细胞化学检测SHG-44/CD细胞的CD基因蛋白水平表达;流式细胞仪、TUNEL实验及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5-FC对表达CD基因的SHG-44/CD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结果含CD基因的pCMVCD质粒成功转染进入SHG-44细胞,获取了含CD基因的SHG-44/CD细胞,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显示SHG-44/CD细胞成功地表达了CD。在含5-FC的培养液中培养,SHG-44/CD细胞出现典型的凋亡形态,TUNEL显示凋亡细胞比例极高;透射电镜可见凋亡改变;流式细胞术检测凋亡率达18.6%,凋亡率呈剂量依赖性。结论建立了SHG-44恶性人脑胶质瘤细胞的CD/5-FC自杀基因系统。诱导SHG-44/CD胶质瘤细胞产生凋亡可能是脑胶质瘤CD基因疗法的重要机制。

  • 标签: 脑胶质瘤 基因治疗 凋亡 胞嘧啶脱氨酶 5-氟胞嘧啶
  • 简介:造血干细胞在细胞分裂时具有维持自我更新和产生定向分化的能力,其依赖于三种细胞分裂方式,一个干细胞产生两个新的干细胞(对称的更新分裂)、两个分化细胞(对称的分化分裂)或者一个干细胞和一个分化细胞(不对称分裂)。本研究旨在探索一种高效、稳定的区分造血干细胞分裂方式的方法。前期研究表明,Numb蛋白的分布情况可以作为许多细胞辨别分裂方式的标志,本研究利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Numb蛋白在小鼠分裂期CD48-CD150+LSK细胞中的分布情况,探索Numb蛋白与中心体的关系。由于CD48表达阳性标志着细胞失去了骨髓重建能力,因此本研究把CD48的表达作为区分造血干细胞自我更新或定向分化的一个活性标志。从小鼠全骨髓细胞中分选出CD48-CD150+LSK细胞,培养体系中加入自行制备的AF488-conjugatedanti-CD48抗体,培养3d后共聚焦荧光显微镜观察及流式细胞分析是否存在AF488+细胞及其所占比例,然后二次分选AF488+和AF488-细胞进行细胞集落形成实验(colonyformingcellassay,CFC)与细胞增殖能力比较。结果表明:Numb蛋白在处于分裂期的CD48-CD150+LSK细胞中对称或不对称分布在细胞分裂平面两侧,这提示Numb蛋白染色可以作为一种区分造血干细胞分裂方式的方法。此外,CD48-CD150+LSK细胞在含有自行制备的AF488-conjugatedanti-CD48抗体的培养体系中培养3d后产生约40%AF488+细胞,共聚焦荧光显微镜统计的阳性细胞比例与流式细胞分析检测结果一致。二次分选AF488+和AF488-细胞,AF488+细胞群的集落形成能力显著高于AF488-细胞群(P〈0.05),AF488一细胞群的增殖能力显著高于AF488+细胞群(P〈0.05)。结论:CD48表达作为细胞千性丢失的活性标志,可区分造血干细胞的分裂方式。该方法与Numb蛋白染色方法相比,具有用于活细胞的优势,它为后续

  • 标签: 造血干细胞 CD48 细胞分裂
  • 简介:背景与目的:脑胶质瘤治疗效果一直不理想,这与脑胶质瘤中存在一部分肿瘤干细胞有关。本研究旨在探讨脑肿瘤干细胞标记物CDl33及Nestin在脑星形细胞肿瘤中的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CDl33、Nestin在127例脑星形细胞肿瘤组织中的表达。结果:(1)按照WH02000年的神经系统肿瘤分类分级标准所有标本分为I级15例,Ⅱ级42例,Ⅲ级42例,Ⅳ级28例。(2)脑肿瘤干细胞标记物在低级别星形细胞肿瘤中低表达,在高级别星形细胞肿瘤中高表达,在低级别和高级别之间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00)。(3)CDl33表达与Nestin表达之间有相关性,二者呈正相关(r=0.411,P=0.000)。(4)CDl33阳细胞性率与患者性别、年龄无关(P=0、136、P=0.412),Nestin的阳性细胞率与患者性别、年龄无关(P=0.412、P=0.153)。结论:CDl33及Nestin在低级别星形细胞瘤中低表达.在高级别星形细胞肿瘤中高表达。

  • 标签: 星形细胞肿瘤 病理级别 CDL33 Nesin 免疫组化
  • 简介:摘要采取294例中国汉族1型糖尿病患者与199例对照者外周静脉血,提取DNA,对CD247基因多态性位点rs17534481、rs12095738、rs2988276、rs6668182进行检测。结果显示,CD247基因的多态性位点rs17534481与中国汉族人群T1DM发病相关,该位点等位基因T是1型糖尿病发生的保护性因素(OR=0.667,P=0.037)。位点rs12095738、rs2988276、rs6668182的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在两组中分布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 标签: 糖尿病,1型 CD247基因 CD3ζ 基因多态性
  • 简介:摘要近年来,大量研究提出中性粒细胞CD64可作为一项新的非特异性炎症检测指标,其在临床感染早期诊断、炎症反应严重程度判断和预后评估中的价值优于其他生物学标志物。现综述中性粒细胞CD64检测方法及其在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现状,并与其他炎症指标进行比较。

  • 标签: 中性粒细胞CD64 感染 早期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观察VEGF、CD34因子在胃癌前病变(PLGC)治疗前后的表达,阐释健脾化瘀复方治疗胃癌前病变的临床疗效及对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机制,从而说明健脾化瘀复方是治疗胃癌前病变的有效药物,为中医的健脾化瘀法治疗胃癌前病变(PLGC)的应用提供科学客观的依据.方法: 收集南京市溧水区中医院肿瘤科2015-2017年住院、门诊经胃镜和病理检测明确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或异型增生病例71例,治疗组36例服用健脾化瘀复方,水煎温服,每次一剂,每日两次。对照组35例:口服胃复春片,每次4片,每天3次。两组均治疗4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并于疗程结束后1~2周内尽快行胃镜复查观察胃镜及病理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 VEGF、CD34 表达的强度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健脾化瘀复方对 VEGF、CD34 表达强度的影响要优于对照组。结论:健脾化瘀复方能降低VEGF、CD34因子在胃癌前病变(PLGC)治疗后的表达,使胃癌前病变(PLGC)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

  • 标签: 健脾化瘀复方 胃癌前病变 VEGF CD34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研究CT小肠造影(CTE)对克罗恩病(CD)治疗前后疗效判定的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100例确诊CD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时间2020年05月-2021年05月,所有患者均采取内科和外科联合治疗方案,患者治疗前后分别予以CTE检查,比较治疗前后肠壁厚度及肠腔狭窄、小肠梗阻发生情况,分析CTE对CD治疗前后疗效判定的应用价值。结果 治疗后肠腔狭窄、小肠梗阻发生情况明显少于治疗前(P<0.05),患者治疗后肠壁厚度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结论 CTE在CD治疗前后疗效判定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能够良好的反映肠壁厚度变化情况以及肠腔狭窄、小肠梗阻发生情况,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小肠造影 克罗恩病 疗效判定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CT小肠造影(CTE)对克罗恩病(CD)治疗前后疗效判定的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4月-202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CT小肠造影(CTE)对克罗恩病(CD)治疗前后疗效判定的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4月-202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抗CD19CAR-T细胞治疗难治复发B细胞肿瘤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9月-2021年9月在本院收治的1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于抗CD19CAR-T细胞治疗的效果观察。结果 在10例患者中,6例存活,4例死亡。对于患者产生的相关不良反应,都在治疗后得到痊愈。结论 在难治复发B细胞血液系统肿瘤的治疗中,以抗CD19CAR-T细胞进行治疗,可发挥一定作用,也能够实现对不良反应的控制。

  • 标签: 抗CD19CAR-T细胞 治疗 难治复发B细胞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第三轮全国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示范区)≥50岁新报告HIV/AIDS特征和首次CD4+T淋巴细胞(CD4)检测情况。方法资料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艾滋病防治基本信息系统,收集2014-2018年≥50岁新报告HIV/AIDS的资料,用Cochran-Armitage趋势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做统计分析。结果2014、2015、2016、2017和2018年示范区≥50岁新报告HIV/AIDS分别为8 288、9 512、11 315、13 091和14 673例,共计56 879例。以男性为主(75.7%);传播途径以异性性传播为主(87.8%);样本来源以医疗机构为主(68.6%)。HIV/AIDS确诊HIV感染后10个工作日内完成首次CD4检测的比例为69.6%。在29 078例确诊HIV感染后即进行首次CD4检测的HIV/AIDS中,CD4 <200个/μl和≤500个/μl的比例分别为66.5%和93.8%。首次CD4检测及时的相关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相比,初中、高中或中专和大专及以上者的OR值(95%CI)分别为1.113(1.063~1.166)、1.205(1.128~1.289)和1.277(1.160~1.406);与50~59岁相比,70~79岁和≥80岁的OR值(95%CI)分别为0.864(0.816~0.914)和0.612(0.554~0.676);与检测咨询点样本来源相比,医疗机构样本来源的OR值(95%CI)为0.750(0.714~0.788)。结论示范区≥50岁新报告HIV/AIDS逐年增加,以男性和既往感染为主。CD4检测及时的比例稳步提升,影响CD4检测及时的主要因素包括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年龄≥70岁和医疗机构样本来源。示范区应重点加强老年人艾滋病的早预防和早发现。

  • 标签: 艾滋病病毒/艾滋病 老年人 特征 CD4+T淋巴细胞 全国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