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Gerd Q评分量表在初步诊断食管反流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对象是食管反流病患者,参与者共50例,就诊时间在2022年10月~2023年10月期间,给予所有研究对象均采用Gerd Q评分量表进行评估,分析在食管反流病中初步诊断作用效果。结果:根据检验结果分析,食管反流病患者Gerd Q评分主要介于7-14分范围内,而健康人员Gerd Q评分基本不超过7分,且Gerd Q评分越高,灵敏度逐渐降低,而特异性逐渐升高,结果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食管反流病初步诊断中应用Gerd Q评分量表对患者病情诊断有良好指导意义,可为医生提供准确判断依据,诊断效能较高。

  • 标签: 食管反流病 Gerd Q评分量表 初步诊断 应用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临床资料:本组患者14例,其中男12例、女2例.年龄8~48岁,平均31岁.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6例,修复部位为跟部、踝周及足背近侧,皮瓣最大面积8.0cm×10.0cm,其中2例为内踝及跟部肿瘤扩创后有肌腱外露、1例为足背Ⅲ度热压伤、3例为电接触伤致足背肌腱及骨外露.顺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肌皮瓣1例,皮瓣面积13.0cm×作者单位:750004银川,宁夏医学院附属医院烧伤整形科15.0cm,皮瓣带腓肠肌以填充膝部电接触伤去骨后的腔隙.顺行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3例,皮瓣最大面积10.0cm×12.0cm,其中修复同侧烧伤后胫骨外露1例、以交腿皮瓣方式修复对侧足贴骨瘢痕1例,电接触伤致髌骨外露1例.逆行前臂外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4例,皮瓣最大面积12.0cm×8.0cm,均为电接触伤致手腕屈侧肌腱外露.

  • 标签: 皮瓣修复 皮神经营养血管 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 四肢创面 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 足背肌腱
  • 简介:目的:探讨14—3—3β基因(酪氨酸3-加单氧矽色氨酸5-加单氧酶激活蛋白基因)对卡波氏肉瘤(Kaposigsarcoma,KS)细胞迁移的影响。方法:采用脂质体法将14—3—3β基因稳定转染入BCBL—1(HHV-8positiveandEBVnegativehumanBcells)细胞,Western—Blot检测14—3—3β蛋白的表达,最后利用Transwell法分析14—3—3β基因对BCBL-1细胞迁移的影响(设立空载体组和阴性对照组)。结果:pcDNA3.1/myc—His(-)A-14—3—3β组细胞迁移数目明显高于pcDNA3.1/myc—His(-)A组和阴性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cDNA3.1/myc—His(-)A组和阴性对照组细胞迁移数目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4—3—3β基因能促进KS细胞的迁移。

  • 标签: 14—3—3β基因 卡波氏肉瘤 迁移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胎儿脐-门-体静脉分流(umbilical-portal-systemic venous shunt,UPSVS)的产前超声扫查思路、图像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9月在重庆市妇幼保健院产前超声诊断的14例UPSVS胎儿的产前超声特征、合并畸形情况、染色体检查结果及随访结果。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14例UPSVS胎儿中Ⅰ型2例,超声特征为脐静脉绕过肝脏直接汇入体静脉;Ⅱ型2例,超声特征为脐静脉入肝后经异常走向的静脉导管汇入远端下腔静脉,而非对准左心房;Ⅲa型10例,超声特征为肝内门静脉-体循环短路。14例胎儿中4例早孕期唐氏综合征血清学筛查低风险,4例无创产前检测低风险,3例产前遗传学诊断未发现异常。6例合并其他系统畸形。4例在宫内出现心力衰竭的表现。4例合并胎儿生长受限。4例因其他异常引产终止妊娠,另外10例活产且预后良好。结论产前超声检查发现不明原因的胎儿生长受限、心力衰竭或在胎儿腹部横切面发现异常血管时,要特别关注胎儿脐-门-体静脉系统是否有异常。胎儿UPSVS具有典型的超声图像特征,产前超声可以确定分流类型、判断是否存在完整的肝内门静脉系统,评估胎儿宫内生长情况及合并畸形情况,对预后咨询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畸形,多发性 脐静脉 门静脉 门脉系统 超声检查,产前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抗代谢型谷氨酸受体5(mGluR5)脑炎的临床特点及影像学表现,以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方法报道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2020年12月收治的1例抗mGluR5脑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国内外数据库中已报道的13例单一抗mGluR5脑炎患者资料进行汇总分析。结果14例患者主要症状为精神行为异常(13/14)、认知障碍(11/14)、睡眠障碍(9/14)、癫痫发作(8/14)、意识水平下降(6/14)及运动障碍(4/14)。4例患者头部MRI异常,包括T2像上右侧颞叶内侧高信号、双侧脑桥上部高信号,FLAIR像上双侧顶枕叶后部皮质高信号及T2/FLAIR像上双侧额叶、右侧枕叶/小脑高信号。6例患霍奇金淋巴瘤。治疗包括免疫治疗和抗肿瘤治疗。14例患者中共有3例复发,使用免疫疗法后症状仍有显著改善。除1例患者院内死亡外,末次随访时(中位时间20个月),6例完全恢复,7例部分恢复。结论抗mGluR5脑炎症状不局限于边缘系统,存在复发可能,免疫治疗效果良好;患者多合并霍奇金淋巴瘤。

  • 标签: 抗代谢型谷氨酸受体5脑炎 自身免疫性脑炎 霍奇金淋巴瘤
  • 简介:摘要14-3-3蛋白是一种可以结合大多数磷酸化的蛋白质伴侣,在广泛的生物、组织和细胞中普遍表达。通过与一些蛋白相互作用影响细胞周期、自噬、凋亡、免疫应答等。除此之外,近年也发现其影响生物体内的糖代谢、脂代谢等,其表达水平与肥胖、胰岛素抵抗、高脂血症、非酒精性脂肪肝以及高血压等代谢综合征相关危险因素密切联系。本文综述了14-3-3蛋白的特征、功能以及在代谢综合征中的最新研究进展,以期为进一步研究14-3-3蛋白提供参考。

  • 标签: 脂代谢障碍 葡萄糖代谢障碍 肥胖症 代谢综合征 14-3-3蛋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如何提高肺血栓栓塞症诊断率和减少误诊率。方法对2010年3月至2012年9月14例误诊为急性肺血栓栓塞症患者的临床特点,误诊情况进行分析。结果14例呼吸困难12例胸痛8例D-dimer全部大于500μg/L;血气分析全部为低氧血症;9例心电图有ST-T改变;考虑急性肺血栓诊断的因素;5例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正常;6例胸痛伴有严重低氧血症;3例常规针对冠心病治疗无效。结论因胸痛、呼吸困难而被初诊为急性冠心病的患者当临床资料不支持该诊断时,尤其伴有严重低氧血症或常规冠心病治疗无效时,应该考虑急性肺栓塞可能并尽早行诊断性检查。

  • 标签: 急性肺血栓 栓塞症 误诊
  • 简介:目的了解温州市0—14岁儿童伤害死亡流行病学特征,为开展儿童伤害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资料来源于温州市卫生监测区2003—2007年死亡监测数据,采用ICD-10进行伤害死因分类统计,计算伤害死亡率、死因构成、潜在寿命损失年(YPLL)。结果2003—2007年0~14岁儿童伤害死亡率为15.97/10万,占儿童死亡的33.97%,是0—14岁儿童的首位死因,其中伤害占婴儿的死亡的8.05%,为婴儿的第3位死因。男性儿童(19.32/10万)高于女性儿童(11.95/10万),儿童伤害死亡率随着年龄增高而呈下降趋势(x^2=95.44,P〈0.05)。意外机械性窒息是婴儿的第一位死因,占婴儿伤害死亡的45.83%,淹溺、机动车交通事故是1—14岁儿童的主要死亡死因,占该年龄段儿童伤害死亡的71.10%。0~14岁儿童伤害潜在寿命死亡率(YPLLR)为10.17‰。结论伤害已成为温州市0-14岁儿童首位死因,尤其是淹溺、机动车交通事故对儿童生命健康危害更大,亟待开展预防控制工作。

  • 标签: 伤害 儿童 死亡原因 潜在寿命损失年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D14+单核细胞人类白细胞抗原DR(HLA-DR)测定对脓毒症早期诊疗的临床价值,为脓毒症早期诊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随机抽取50名脓毒症患者及同期健康体检人员20名,通过流式细胞仪对CD14+单核细胞人类白细胞抗原DR(HLA-DR)进行定量测定,并对两组结果作对比分析。结果健康体检者HLA-DR表达率明显高于脓毒症患者HLA-DR表达率(P<0.05)。结论脓毒症患者CD14+单核细胞人类白细胞抗原DR(HLA-DR)测定对脓毒症早期诊疗具有一定应用价值。

  • 标签: 脓毒症 HLA-DR抗原 表达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环境因素与6~14岁儿童少年屈光参数的关联。方法于2016年9—12月在天津市南开区和红桥区,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566名6~14岁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测量屈光度及屈光参数,包括眼轴长度(AL)、中央角膜厚度(CCT)、前房深度(ACD)、晶状体厚度(LT)、玻璃体腔深度(VCD)、角膜曲率半径(CR),通过计算得出轴径比即眼轴长度与角膜曲率半径的比值(AL/CR)和等效球镜屈光度(SER)。采用多因素广义线性模型分析各屈光参数的相关因素。结果研究对象年龄为(9.8±2.5)岁,其中男性302人(53.4%);SER、AL、CCT、ACD、LT、VCD、CR和AL/CR比值分别为(-1.31±1.85)D、(23.67±1.16)mm、(546.60±31.98)μm、(3.06±0.27)mm、(3.48±0.21)mm、(17.12±1.13)mm、(7.78±0.25)mm和3.04±0.14。多因素广义线性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在调整年龄、性别、身高、体重、父母教育程度、父母职业和家庭收入后,与每日读写时间>6 h者相比,每日读写时间≤2 h、3~4 h、5~6 h学生的AL和VCD均较小,每日读写时间≤2 h和3~4 h的学生AL/CR比值也较小,每日读写时间3~4 h的学生ACD较小,而LT则较大(P值均<0.05);与每日睡眠时间>9 h者相比,每日睡眠时间8 h和9 h的学生AL较大,每日睡眠时间8 h的学生CCT较大,每日睡眠时间≤7 h的学生CR较大(P值均<0.05);与每日电子屏幕使用时间>1.5 h者相比,使用时间≤1.5 h的学生AL、VCD和CR较小(P值均<0.05)。结论每日读写时间、每日电子屏幕使用时间和每日睡眠时间是与眼睛屈光参数相关的主要环境因素。

  • 标签: 屈光, 眼 流行病学因素 儿童 环境因素
  • 简介:目的:探讨葡萄球菌性皮肤烫伤样综合征(SSSS)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分析我科2007年6月至2010年6月共收治14例SSSS。结果:14例患者临床治愈(体温正常、皮疹脱屑消失)。结论:早期诊断SSSS是关键,经过局部护理及抗生素治疗,疗效满意。

  • 标签: 弥漫性红斑 触痛 口角放射状皲裂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血吸虫病门脉高压、脾肿大,脾亢患者并发外伤性脾破裂或在手术治疗门脉高压并发脾亢,消化道出血时,需行脾切除术.这类病理性脾肿大在手术后易出现腹腔内大出血,现收集我院1992年1月至1994年1月脾切除手术后大出血14例,作一回顾性总结,报道如下.

  • 标签: 脾切除术 腹腔出血 再手术
  • 简介:目的探讨长期血液透析患者合并尿路上皮恶性肿瘤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长期血液透析患者合并尿路上皮恶性肿瘤的临床资料.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肉眼血尿伴有血块,经B超、膀胱镜、CT、MRU检查可明确诊断.12例患者行手术治疗,2例患者未行手术.其中6例膀胱全切患者采用了肾和输尿管旷置.结果肾盂癌3例,输尿管癌1例,膀胱癌10例,其中膀胱移行细胞癌7例,鳞癌1例,腺鳞癌1例,未分化癌1例,TNM分期:T1期2例,T2期3例,T3期5例,盆腔淋巴结转移2例.7例移行细胞癌分级为:Ⅱ级4例,Ⅲ级3例.14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8~48个月,平均23个月,死亡5例,9例存活患者均未见肿瘤复发.结论长期血液透析患者合并尿路上皮恶性肿瘤发病率高,手术是主要治疗方法.

  • 标签: 血液透析 合并症 尿路上皮恶性肿瘤 临床表现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经膀胱手术治疗前列腺增生合并膀胱憩室的经验。方法2003年5月至2014年5月经膀胱手术治疗前列腺增生合并膀胱憩室14例。年龄54~78岁,平均年龄74.5岁,并发尿潴留6例,余8例患者最大尿流率分别为5.8-10.3ml/s。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平均为28分。B超前列腺体积45~122ml,平均74.7ml;残余尿量(RV)90-380ml,平均134.8ml;膀胱憩室156-312ml,平248.3ml。术前膀胱镜检查左侧后壁9例,右侧后壁5例;输尿管开口位于憩室外7例,憩室颈口周围3例,憩室内4例。IVU除4例输尿管开口于憩室内有同侧输尿管轻度扩张外,未见其它异常。PSA2.89~12.45ng/ml,平均6.35ng/ml。结果14例手术均获得成功,术中平稳。手术时间110~190min,平均135min。术中出血70ml~200ml,平均120ml,未输血。膀胱冲洗3-5d,平均4d。术后平均3d拔出盆腔引流管;术后7~9d拔除导尿管,平均7.7d,术后12-14天拔除膀胱造瘘管,排尿通畅。术后6例低钠血症。无术后出血、术口感染、膀胱痉挛、尿失禁病例。术后住院18~24d,平均20d。病理证实均为前列腺增生,膀胱憩室。术后3月复查尿流率为12.5~16.7ml/s,平均14.5ml/s,剩余尿量9-30ml,平均18.8ml,平均IPSS评分7分。结论经膀胱手术治疗前列腺增生合并膀胱憩室因其技术成熟,效果确切,对前列腺体积较大合并膀胱巨大憩室的患者仍不失为最佳治疗方法。

  • 标签: 前列腺增生 膀胱憩室 开放手术
  • 简介:肝细胞癌侵犯下腔静脉(inferiorvenacava,IVC)形成癌栓者并不少见,临床上治疗较困难.自1999年以来,我科对14例肝细胞癌合并IVC癌栓者成功施行手术治疗,效果良好.现将手术后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标签: 肝细胞癌 合并症 下腔静脉癌栓 手术后护理 手术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2012-2013年大庆地区0~14岁儿童哮喘的流行现状、临床特征和影响因素,为地区儿童哮喘防治和管理提供流行病学依据。方法以社区为单位采用整群抽样调查法,对所属区域的0~14岁的儿童发放调查问卷,然后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筛查儿童哮喘发病的危险因素。结果在调查的7209名患儿中,儿童哮喘患者196例,总患病率2.72%;男性患儿高于女性患儿(P<0.01);77.04%的患儿于3岁前发病;95.3%的患儿以呼吸道感染为诱因;68.4%的患儿于秋天到冬天、冬天到春天的换节时节发病。结论儿童哮喘多发于3岁以下婴幼儿,男性儿童发病率高于女性,多种因素可诱发哮喘,尤其是呼吸系统疾病是儿童哮喘的最主要诱因,对有过敏体质及过敏家族史的患儿应加强其呼吸系统疾病的早期诊治工作和综合管理。

  • 标签: 儿童哮喘 流行病学 患病率 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