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对2021年8月18~19日吕梁市久旱转暴雨过程的详细分析,结果表明:这次过程的发生是在前期中纬度地区长时间受大陆高压脊影响,副热带高压北进后南退时产生的。巴湖横槽,东移、发展、转竖,使得大环流形势进行了调整,“即西高东低”反转成“东高西低”型;其中地面低压东移,700hpa切变线,850hpa偏南水汽通道,副高边缘切变线是造成暴雨发生主要影响系统,本次降水较好的垂直上升运动,为强降水提供了动力条件。

  • 标签: 久旱转暴雨过程   转折性特征   物理量
  • 简介:摘要:利用ECMWF 0.25°×0.25°间隔1 h的再分析资料,通过计算湿位涡(MPV)的垂直分量(MPV1)和水平分量(MPV2),对台州地区一次冬季暴雨过程的湿位涡场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从天气形势上:此次降水过程主要是由高空槽东移,700hPa涡切东北移动以及低层沿海倒槽北顶引起的降水过程。台州地区为与假相当位温高值区,低层等线呈现垂直柱状分布,对流不稳定度接近于0,此次降水过程此次降水过程,前期并不满足低层MPV10的条件,但MPV1及MPV2在中层配合的比较好,高度逐步降低。中期低层MPV1 < 0 、MPV2 > 0,两者配合较好且量级相同,该时段降水发生时,湿涡度正压项和斜压项作用相当。后期MPV1低层基本为正值,MPV2低层为正值,高层为负值,高低层配置较好,可以认为,后期降水主要由湿位涡的斜压项引起。

  • 标签: 冬季暴雨 湿位涡 诊断分析
  • 简介:摘要:利用常规天气资料、雷达拼图资料及探空历史分析资料,对2020年5月30日发生在吉安峡江地区汛期的首次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高空低槽、西南急流、低层切变是此次暴雨的主要影响系统,有较好地层结不稳定条件,低空急流为暴雨区输送充足的水汽和能量,低层切变摆动是此次暴雨过程的有力条件之一;雷电回波的演变与暴雨的发生发展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对暴雨预报短临预警有一定参考作用;此次降雨过程有较明显的锋区降雨特征,冷锋强度及移速对暴雨的发生和地点有一定指示作用。

  • 标签: 暴雨 短波槽 西南急流 峡江县
  • 简介:摘要:水库建设期围堰超标准暴雨洪水在水库工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具有规模大、快速性强等特点,可能会对水库安全和周围地区造成影响。本文分析了水库建设期围堰超标准暴雨洪水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优化超标准暴雨洪水的防御措施提出了若干建议。

  • 标签: 水库 围堰 暴雨洪水 优化 防御
  • 简介:〖摘要〗:选取阿克苏市域内较易发生暴雨及洪涝灾害的印干山和拱拜孜山二个主要山系区域范围内的雨量观测站点,整理出近六年的降雨记录及雨强数据,采用统计归纳法确定三个不同等级降雨的临界雨量及阈值,为阿克苏市山洪灾害三级预警响应叫应机制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筛选站点  精细化统计  临界雨量及阈值  山洪灾害三级预警响应
  • 简介:摘要:随着人类活动愈加频繁,各类自然灾害的爆发频率和危害也日益增加,经常导致供电线路及设备故障停电,对电网的安全运行造成很大影响。尤其是受台风影响严重的广东地区,容易出现极端特大暴雨,更增加了供电线路及设备受灾停电的可能性。2023年9月7日受台风“海葵”残余环流、季风和弱冷空气共同影响,深圳市普降极端特大暴雨,对当地居民用电造成较大影响。为了快速抢修复电,在极端特大暴雨后,供电部门统一部署,快速行动,第一时间组织多部门参与复电抢修工作。基于此,本文主要从安全管控、质量管控、进度管控、工程量统计以及监理企业内部管控等方面,对深圳“9·7”极端特大暴雨灾后电力抢修工程监理管控措施进行了分析,确保高效完成复电抢修工作。

  • 标签: 极端特大暴雨 统筹 安全 质量 进度
  • 简介:摘要:暴雨洪水是近年来全球普遍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随着气候变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暴雨洪水事件的频率和强度有所增加。暴雨洪水对给水排水系统造成的影响不仅给居民的生活带来不便,还可能导致水质污染、供水中断、设施损坏以及灾害性后果的发生。因此,研究暴雨洪水对给水排水系统的影响以及应对措施是非常必要的。本文旨在研究暴雨洪水对给水排水系统的影响以及相应的应对措施。将分析暴雨洪水对给水排水系统的具体影响,探讨针对性的应对策略和措施。

  • 标签: 暴雨洪水 给水排水系统 影响 应对措施
  • 简介: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道路交通的日益繁忙,暴雨团雾等恶劣天气对公路交通安全的影响日益显著。暴雨和团雾天气常导致能见度急剧下降,路面湿滑,增加了交通事故的风险。特别是在山区公路和高速公路上,这些恶劣天气条件对交通安全和运输效率的影响更为严重。因此,研究暴雨团雾多发公路交通工程设施设置技术,对于提高公路交通的安全性和通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团雾 交通工程 交通标志
  • 简介:利用T106物理量资料,对1997年11月24日和1997年11月27日两次江西大暴雨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并与夏季大暴雨的物理量特征进行了比较,得到了江西冬季产生大暴雨的物理条件,为冬季暴雨预报提供一些参考。

  • 标签: 大暴雨 T106物理量 诊断分析
  • 简介:利用2008-2012年贵州省85个测站小时降水资料,对交通气象中的短时强降雨进行时空分析.并结合贵州省高速公路路网分布,分析对其影响程度。结果表明:贵州暴雨在2—11月均有发生,但主要发生在4—9月,且以5-8月居多,峰值在6月;近5年来,2008年发生频次最多,2011年发生最少;空间分布呈现的是南部和东北部多,其余地区较少,其中4个主要的高值中心位于省的安顺-黔西南、黔南和铜仁。低值区主要位于省的西北部和东南部,低值中心较为分散;受其影响较多的高速分别是G60沪昆高速、G75兰海高速、G76厦蓉高速、G56杭瑞高速、S50花溪到紫云高速、S65晴隆到兴义高速,安顺到紫云高速.

  • 标签: 暴雨 时空分布 高速公路
  • 简介:摘要:本文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简要分析了2021年7月21日周口市扶沟、西华等县出现的一次特大暴雨天气过程。结果表明:500hPa西太平洋副高和大陆高压对峙,稳定少动,在两高之间形成低涡并长时间的影响黄淮地区;受台风影响,中低层有深厚的东风急流和稳定的低涡切变,水汽条件和动力条件较好;200hPa高空辐散区形成抽吸作用,进一步加强了垂直上升运动。

  • 标签: 周口市 暴雨天气 观测资料 形成原因
  • 简介:利用常规观测资料、自动气象站降水资料和NCEP1°×1°资料,对2009年7月辽宁省3次局地短时暴雨的500hPa位势高度场、垂直速度场、sθe场和水汽通量场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3次局地暴雨过程中,辽宁西部和北部的暴雨落区与上升速度中心对应,而辽宁东南部暴雨落区位于上升区边缘;露点锋、中α尺度低压和暖式切变线对三次短时暴雨过程起到触发作用;当T639降水产品预报降水时段内有大范围的小雨天气,说明将有弱的天气尺度强迫出现,此时应重点分析水汽辐合、高能舌和上升速度大值中心叠加的区域;如果该区域存在中尺度系统触发机制,则该区域可能是局地暴雨的落区。

  • 标签: 局地短时暴雨 对比分析 露点锋 中α尺度低压 T639数值预报产品检验
  • 简介:本文根据Hoskins提出的对称性稳定理论及判据,对三次降水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该判据在暴雨诊断预报中有明显的效果。

  • 标签: 对称不稳定 判据 暴雨 诊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利用自动气象站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等相关资料对2019年8月15日-16日吉林省的一次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暴雨天气是由“利奇马”残余势力与台风“罗莎”双台风的共同作用形成的。8月14日利奇马”正式撤编,但是它的残余影响云系还在,汇聚到了我国东北地区,与东北地区冷空气结合在一起,对东北地区天气系统造成影响;随后2019年第10号台风“罗莎”在日本登陆,台风罗莎北上,和东北冷涡相遇,大量的高空冷空气南下,而东北至东南沿海的低层和近地面空气依旧湿热,大气层结结不稳定,推动吉林省大部分地区暴雨天气的发生发展。

  • 标签: 吉林省 暴雨 天气形势 物理量场
  • 简介:利用常规观测资料、风云卫星资料、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地面自动站资料、NECP/NCAR(1°×1°)再分析资料,对2015年6月23—26日南疆西部一次暴雨强对流过程的中尺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南亚高压由带状分布向双体型调整、中亚低涡形成后发展移入南疆是此次暴雨强对流发生的天气背景。强对流发生前各种对流参数变化明显,较强的对流有效位能、强烈的垂直风切变、0℃层和-20℃层高度适宜,这些均有利于短时大冰雹和短时强降水的发生;(2)除中亚低涡自身携带水汽外,孟加拉湾、阿拉伯海和南海水汽输送为强降水区提供了充足水汽源,尤其是中低层的东南风急流辐合为短时强降水提供了水汽辐合的动力条件;(3)23日短时大冰雹和短时强降水天气由生命史达7h、最低TBB达-36℃的中-β尺度对流云团相继造成,其中,造成短时大冰雹的中-β尺度超级单体最强回波(60dBZ)高度达4km、50dBZ回波高度达-20℃层高度,而短时强降水由断裂弓形回波、飑线型弓形回波的中-β尺度对流风暴造成;25日短时强降水由层积混合云中2个最低TBB达-44℃的中-β尺度对流云团快速移过造成。

  • 标签: 短时强降水 冰雹 水汽输送 超级单体风暴 飑线型弓形回波
  • 简介:7月31日,六盘水市部分区域连续6小时降雨,六盘水供电局及时发布防汛蓝色预警,布置防汛应对工作。据悉,进入汛期以来,六盘水供电局就组建了6支共387人的汛期应急抢修队伍,确保在汛期发生险情时,能够快速抢修恢复供电。同时,还预备了118人的施工队作为机动性抢修队伍,做到哪里有险情队伍就调到哪里,确保电网安全度汛和可靠供电。

  • 标签: 六盘水供电局 预警 蓝色 暴雨 应急抢修 六盘水市
  • 简介:摘要本文利用常规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以及探空资料等,对出现在沙湾县2016年4月30日暴雨天气成因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暴雨落区上空区域的大气层结主要呈上干冷暖湿的态势,层结特别不稳定。高层主要为西北急流、中低层主要为偏西急流,并且与低空辐合切变线共同配合,形成有利的空间配置以及触发条件,推动了暴雨天气的发生发展。暴雨天气发生过程中具备较好的水汽条件、动力条件以及热力条件。此次暴雨天气过程前半段主要受“列车效应”影响,中后段具备较为显著的后向传播特点。

  • 标签: 沙湾县 暴雨天气 成因 物理量
  • 简介:利用NECP1°×1°间隔6h再分析资料、卫星TBB资料、榆林多普勒雷达以及本地加密观测资料,对2017年7月23日榆林城区短时突发性暴雨成因及中尺度特征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强降水是在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控制产生的,副高外围中低层西南暖湿气流带来了水汽和不稳定能量;卫星云图和雷达上表现为中β尺度对流雨团和多个γ尺度强对流雨团;0~6km中等强度的垂直风切变,对流不稳定能量和中低层强辐合,为短时暴雨的产生提供有利的环境场;地面图上干线触发了暴雨的产生.中尺度辐合的维持,使得飑线附近不断触发新的对流雨团,tBB〈-60℃区域与短时暴雨落区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分级最优Z-I反演降水估测产品能更好地反映中尺度对流性降水的量级,对预报员判别短时强降水具有指示作用.

  • 标签: 环流背景 中小尺度 干冷侵入 降水估测
  • 简介:摘要本文利用地面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台站观测资料等对2015年5月18-19日出现在和静县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因等高线较为稀疏,在副热带高压锋区内有小槽出现,是引发和静县暴雨天气的主要原因,因没有西南急流存在,不利于水汽的输送和补给;垂直速度的中尺度变化趋势同低层辐合、中层辐合的垂直结构基本对应,中低层的抬升作用则促进了暴雨天气的发生发展;和静县的这次暴雨天气主要出现不稳定区域内且有增湿区存在,这种湿场的分布形式增加了大气层结的不稳定性水平,有利于暴雨天气的发生。

  • 标签: 暴雨天气 环流形势 物理量场 和静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