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2004年人权条款入宪,有复杂的国际国内背景,总体上看,是当时社会各方面的共同诉求。但是,对于人权条款在宪法中用什么样的语言表述,特别是放在什么位置表述,曾经产生过不同的设计方案。人权条款最终被置于“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一章而未能在序言和总纲中规定,是一个引人思考的问题。我国人权的发展是一个自然的、历史的过程,对于宪法中的人权条款,应当做理性、务实的解读。

  • 标签: 人权 基本权利 修宪 宪法史
  • 简介:劳动教养尽管在法律上不是一种刑事处罚,  既然劳动教养的处罚比某些刑罚的处罚还重要,劳动教养不是一种刑罚处罚

  • 标签: 人权公约 公约分析 劳动教养国际
  • 简介:关于陕北油田事件的案子,我此前在人民大会堂河北厅召开的研讨会上,也发表过自己的意见,时间又过了半年多。我后来听说事件朝着越来越平和的方向解决,但最近却突然听说案子又发生了新的转折,这里我想就三个方面谈这个问题。

  • 标签: 行政强权 企业家行为 合法性问题 法律制度 权力监督机制 中国
  • 简介:人权的侵犯涉及到人权的不实现和人类行动者与这种不实现之间特定的、主动的因果关系。这种因果关系可能是互动性的;但当行动者联合设计和施加一些制度安排,以此造成人权的可预见和可避免的不实现时,这种因果关系也可能是制度性的。现有证据表明:一、大约一半的世界人口,其基本的社会和经济人权尚未得到实现;二、较穷一半的人类正在遭受全球家庭收入份额的迅速下降(目前份额低于3%),就其原因而言,超国家层面的制度安排承担重要责任。因此,有充分的理由可以说,像我一样的人--有影响力国家的富裕公民--联合起来大规模侵犯了全球穷人的人权。我们多数人觉得这个结论显然是错误的,但这并不能抹杀这个结论,因为他们既没有调查人权不实现的制度性原因,也没有研究相关制度改革的可能性。

  • 标签: 经济不平等(或经济两极分化) 人权短缺 人权的侵犯 制度性分析 消极义务和积极义务 超国家的制度体系
  • 简介:国际社会在人权问题上的分歧导致有关国家之间关系紧张,西方国家采取保护人权的国际行动造成了更大的人权破坏,背离了国际人权法的目标要求。国际人权法所面临的困境,根本原因在于国际人权法自身的局限性和法律实践中的因果倒置,目标和手段错位,将国际人权法和国际法基本原则对立起来

  • 标签: 国际人权法 西方人权理论 人权国际保护
  • 简介:长期以来,西方反社会主义势力怀着对社会主义制度和共产党的敌意和偏见,总是利用人权问题对社会主义进行攻击,污蔑社会主义不讲人权,诽谤共产党无视人权,利用人权问题推行和平演变战略。国内坚持资产阶级自由化立场的人与国际敌对势力遥相呼应,在人权问题上大做文章,制造思想混乱。在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泛滥时期,我们队伍中有些人,特别是一部分青年人,由于划不清马克思主义人权观与资产阶级人权观的界限,

  • 标签: 人权观 人权发展 人权问题 资产阶级自由化 国际敌对势力 人权概念
  • 简介:文化是人权的精神本质和精神支撑,人权是文化的价值取向和价值目标。人权既是普遍的,又是特殊的。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特定的人权文化观念和人权文化价值取向。广义人权文化是人权物质文明成果和人权精神文明成果的统称。狭义人权文化是人权精神文明成果的观念形态,是人们在人权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人权知识体系、人权价值观念、人权生存方式等构成的人权观念形态的复合体,

  • 标签: 人权文化 历史变迁 文化价值取向 中国 精神文明 观念形态
  • 简介:在学者的争论声中,经济全球化已席卷全球。在此背景下,探讨全球人权保护意义重大。西方强国"人权高于主权"的争论因全球化所引起的国家主权行使方式的变化而甚嚣尘上。人权的保护不能只依赖主权国家,但主权国家在人权保护方面仍发挥着最为重要的作用。另外,在人权全球保护的舞台上,众多跨国公司和非政府组织的复杂作用也需要厘清和阐明。

  • 标签: 人权 国家主权 跨国公司 非政府组织
  • 简介:本文作者认为,“公共财政”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财政的基本选择。而从传统的“国家财政”转变为“公共财政”,必然引致从社会意识、立法规则到政府行为的一系列巨大变革。在“公共财政”下,公共商品的提供与税收之间,实质上是一种市场式的等价交换关系。因此,赋予纳税人应有的权利是“公共财政”的必然要求。从当前的情况来看,除了应完善已有的纳税人权利规定外,还应赋予纳税人“违约”赔偿权、利息赔付权、信息告知权、礼遇

  • 标签: 公共财政 纳税人 权利 财政管理 财政理论
  • 简介: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打着“人权高于主权”的旗号公然入侵主权国家,在国际社会引起强烈反响,以中国为代表的爱好和平的国家坚决反对“人权高于主权”的谬论,并对北约的侵略行径进行了坚决的谴责。今天,暂时看科索沃危机已经解决,但人们还是不禁要问,国际上围绕主权和人权的关系为什么有不同的回答?考虑国际法关于主权原则和人权原则的规定,可以发现导致上述分歧的根本原因在于国际法关于主权和人权规定上的自相矛盾。国际法虽然既规定了主权原则,又规定了人权原则,但这两个原则是依据两个不同的前提规定的,其中,主权原则规定的前提是国家,人权原则规定的前提是整个人类,而二者在现实中的不统一便引发了国际上的一系列争论与问题。为解决这一冲突,应将主权原则与人权原则统一于国家第一的前提下,在首先坚持主权原则的情况下,让每一个主权国家承担起保护人权的义务。

  • 标签: 国际法 主权 人权
  • 简介:依靠法治保障人权是法治建设与人权保障从分离、结合到高度融合的历史发展结果。法治是人权保障的重要环节,法治的根本目的是保障人权,人权是衡量法治国家的重要标尺。法治奠定了保障人权的理论基础。从法治各环节来看,立法是法定人权,执法是落实人权,司法是救济人权,守法是维护人权

  • 标签: 法治 人权 人权保障
  • 简介:评估世界各国人权状况是国际人权保护的重要方式,但目前在评估理论的构建和方法上都有待进一步改进。在充分考虑不同国家实际情况的前提下,出于建设性的目的,利用国际人权公约作为核心评价标准将有利于各国人权状况的改善。

  • 标签: 世界人权 人权报告 人权状况 评估方式 公民权利 《人类发展报告》
  • 简介:1992年3月,印度尼西亚和荷兰发生了在不到半个世纪内的第四次冲突。从1945年到1949年,爆发了争取独立的流血斗争。1958年,在印度尼西亚的荷兰企业被收归国有,而剩余的外侨则被驱逐出境。四年之后,有关荷兰殖民帝国的最后残余西伊里安岛的争端以印度尼西亚获胜而告终。

  • 标签: 印尼 荷兰 印度尼西亚 人权政策 军队 开发援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