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危重患者颅内压脑灌注压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了2013年1月到2013年12月期间来我院接受脑部疾病治疗的27例病患,对本次参加实验的所有病患均进行常规的治疗,对其颅内压进行有创监测,即将微型的传感器植入病患颅内进行监测,分别使病患进行平卧,后将床头抬高,分别为10°、20°、30°、40°等进行监测。结果在床头处于0到40°之间时病患的颅内压与床头的角度呈现负相关关系;病患的平均动脉压与床头的角度呈现负相关关系;当床头高度在0到30°时,病患的脑灌注压有上升趋势,但床头高度超过40°时,成下降趋势。结论体位是影响危重病患颅内压、脑灌注压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将病患的床头抬高30°左右对于病患来说是非常适宜的体位,不仅可以有效的使颅内压降低,同时还可以使得血压保持一个较为稳定的正常数值,避免脑供血不足等情况的发生,有效的降低病患在手术后由此可能产生的并发症等情况。

  • 标签: 危重症 颅内压 脑灌注压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患者机械通气期间肠内营养(EN)的护理重点和减少并发症的方法。方法对20例机械通气的危重患者从术后24-48小时开始进行肠内营养,重点做好预防误吸,治疗处理胃潴留、腹泻,密切护理监测等工作。结果无1例发生误吸;4例腹泻,2例便秘。结论机械通气患者进行肠内营养支持期间,应做好重点环节的护理与监测,可预防严重并发症的发生,保证EN的安全与有效。

  • 标签: 肠内营养 机械通气 鼻饲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呼吸内科设立危重专职护理小组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8月-2014年8月呼吸内科ICU病房实施治疗的64例COPD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有无实施危重专职护理分为两组(各32例),对照组仅予以常规护理模式,研究组予以危重专职护理,比较两组动脉血气指标,再插管率及VAP发生率。结果研究组PaCO2、PaO2等血气指标变化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具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再插管率3.12%、VAP发生率3.12%均比对照组18.75%、21.87%低(P<0.05)。结论危重专职护理小组提供的护理措施可有效改善患者通气功能,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呼吸衰竭 危重症专职护理小组 价值
  • 简介:[目的]评价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评分在产科急危重病人护理中的指导作用。[方法]按SIRS评分和病种基本接近原则,随机将入住我科急危病人120例分为两组,每组60例。Ⅰ组病人每天动态监测SIRS评分,评估病情,指导治疗和护理;Ⅱ组病人按医嘱护理级别、疾病种类行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两组病人痊愈率、转诊率、严重并发症确诊率、围生儿预后不良率及病人、家属、医生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两组病人严重并发症发生情况、围生儿预后不良率及病人、家属和医生对护理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Ⅰ组优于Ⅱ组。[结论]SIRS评分简单易懂、实用性强、可控性好,能够及时指导护理工作,降低母婴严重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产科 急危重症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评分
  •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风险管理在呼吸科危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我院 2017 年 4 月至 2018 年 6 月收治的呼吸科危重患者 62 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采用常规护理对照组( n=31 )与风险管理实验组( n=31 ),对比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0.05 。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呼吸科危重患者进行风险管理,能够有效的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 标签: 呼吸科 危重症患者 风险管理
  • 简介:血液净化治疗已成为肾脏、急救等多学科危重患者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为普及血液净化新技术、新进展,提高儿科危重患者的抢救水平,

  • 标签: 净化疗法 危重症血液 学习班通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讨论护理质量指标管理应用在急诊危重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组选择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我院收治治疗的68例急诊危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双盲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以及试验组,每组34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方法,试验组给予护理质量指标管理方法。结果患者经过临床治疗后,对2组急诊危重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救治时间以及护理满意度等临床效果进行统计分析,试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救治时间以及护理满意度等明显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质量指标管理应用在急诊危重患者中疗效显著,可明显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及生活质量,在临床中值得广泛的推广与应用。

  • 标签: 急诊危重症 护理质量指标管理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医院在对急危重病人进行抢救的同时,不可忽略急危重病人亲属的心理特点,这一环节处理的好,使急救工作顺利进行,避免和减少不必要的矛盾和纠纷,保证医院正常医疗秩序。

  • 标签: 重症病人 亲属 心理分析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老年危重患者的压疮护理管理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80例老年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实验组采用压疮护理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价值。结果:实验组患者发生压疮率为5%,对照组为25%,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老年危重症患者 压疮护理管理 临床价值
  • 简介:目的分析急危重患者急诊呼吸阶梯性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2017年3月--2018年3月的179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根据随机数表分组方式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其中研究组中有75例患者,给予其呼吸阶梯性治疗,另外的74例患者为比照组,给予其传统呼吸支持方法治疗,比对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中的总满意例数为72例,总满意度为96.00%;比照组中的总满意例数为54例,总满意度为72.97例,即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比照组的满意度,同时患者经过不同的护理治疗之后,研究组中患者的呼吸稳定平均时间(39.87±5.49)min,呼吸复苏成功率则达到了80.00%(60/75)。而比照组患者的呼吸稳定平均时间(60.37±4.99)min,呼吸复苏成功率67.57%(50/74)。组间数据进行对比之后,呈现临床不均衡性且P>0.05。结论对急危重患者的治疗而言,应用急诊呼吸阶梯性治疗能够明显提高其治疗效果,并且值得进行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急危重症 急诊呼吸阶梯治疗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讨分析对急诊危重病患给予肠内营养(EN)护理的运用效果。方法选取在2016年上半年(1月~6月)我院急诊科室收治的急诊抢救转入急诊ICU治疗的危重病患150例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式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实验组,所有病患均实施肠内营养支持,但是对照组给予病患常规护理,而实验组给予改良肠内营养护理,将对比两组病患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3例(18.31%)远远高于实验组1例(1.27%)两组比较(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营养支持1周、2周后,实验组患者的营养指标状态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急诊危重病患进行肠内营养护理可以有效改善病患的营养状态、降低并发症发生几率,对促进病情的恢复有积极的意义。

  • 标签: 肠内营养 护理 急诊 危重症
  • 简介:目的危重患者早期常规营养支持的最佳方案仍不明确,设想肠外营养要优于肠内营养。方法对英国33个重症监护室新人院的成年患者进行随机对照研究。把患者随机分为肠外营养组或肠内营养组,营养支持在入院后36小时内开始,持续不超过5天n主要结局指标是30天的死亡率n结果共纳入患者2400例进入研究,2388例(99.5%)纳入最终的统计分析,其中1191例采用肠外营养,1197例采用肠内营养。营养支持第30天时,肠外营养组的累计死亡率是33.1%(393/1188),肠内营养组的累计死亡率是34.2%(409/1195),肠外营养相对于肠内营养的相对危险度是0.97(95%CI:0.86.1.08,P=O.57)n在减少低血糖发生率(3.7%VS.6.2%,P=O.006)和降低呕吐发生率(8.4%VS.16.2%,P〈O.001)方面,肠外营养显著优于肠内营养。在治疗相关性感染性并发症(O.22VS.O.21,P=O.72)、90天累计死亡率(37.3%VS.39.1%,P=O.40)方面,以及其他14项次要结局指标的发生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肠外营养与肠内营养相比无显著差异。热量摄入方面两组无显著差异,大多数患者均未达到要求的能量摄入量。结论危重患者早期肠外或肠内营养支持第30天累计死亡率没有统计学差异,但是肠外营养可以减少低血糖和呕吐的发生。

  • 标签: 肠内营养支持 危重症病人 临床试验 早期 不良反应发生率 危重症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对危重病人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在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实施治疗的48例重症脑梗死为例,将其分成两组,两组患者在治疗的同时,给予不同时期肠内营养支持,对比分析其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清蛋白、TSF、MAMC以及胃肠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症脑梗死患者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有助于对患者的营养状况进行有效改善,同时促进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值得推广。

  • 标签: 危重症病人 肠内营养支持 重症脑梗死 治疗
  • 简介:摘要营养支持是危重患者管理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但使危重患获益的最佳营养治疗策略仍有待确定。指南所推荐的"早期启动肠内营养(EN)"已得到普遍认可。然而理论和实践的差距影响EN的实施,进而影响患者的预后。基于当下EN实施的现状,如何将理论落实到实践成为提高和推动肠内实施的效率的关键。国外已有研究表明应用喂养流程可以提高EN启动时间,提高热卡达标率,甚至减少患者病死率和住院时间,但是国内却缺乏类似的研究证据。为此,我们制定国内首个喂养流程并启动多中心、整群随机对照研究,为提高EN实践提供临床循证依据。

  • 标签: 肠内营养 危重症 喂养流程
  • 简介:摘要疼痛是危重患者的常见症状之一,疼痛评估是做好危重患者疼痛护理的第一步。本文主要综述了疼痛评估量表在危重患者中的应用以及疼痛护理干预的方法,以期能为我国医护工作者进行危重患者疼痛评估及护理干预提供参考。

  • 标签: 危重症 护理 疼痛 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危重新生儿并发低血糖的营养支持护理,以便为危重新生儿并发低血糖的临床护理提供理论与实践支持。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1月至2018年1月急诊科收治的危重新生儿并发低血糖患儿61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不同护理模式将其分成实验组31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行营养支持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护理总有效率、非常满意、满意护理满意度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不满意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危重新生儿并发低血糖的临床护理过程中,根据患儿的临床症状积极开展营养支持护理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与普及。

  • 标签: 危重症 新生儿 低血糖 营养支持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整体护理在危重患者MRI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810月到20198月的70危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即对照组以及观察组,两组分别采取不同护理方式,比较两组患者对MRI检查知识了解程度。结果:观察组对检查知识了解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整体护理在危重患者MRI检查中的应用,患者掌握了更多MRI检查知识,这对患者积极配合护理人员工作可以提供极大便利,值得广泛推广。

  • 标签: 整体护理 危重症患者 MRI检查 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