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危重患者静脉输液护理方法的体会。方法 选取我院 2017年 1月~ 2019年 6月收治的 50例危重患者随机分组,分别为对照组( 25例)和实验组( 25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进行全面护理,通过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护理质量进行对比。结果 本次研究成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护理质量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在危重患者静脉输液的护理中进行全面护理,加强和患者的沟通,能够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同时护理质量也能有所提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危重症 静脉输液 护理方法
  • 简介:摘要儿科重症监护室(PICU)的出院患儿是罹患各种重症后生理、认知、精神心理障碍的高危人群,长期不活动与危重儿童的短期和长期病态密切相关。本文就儿童危重早期康复尤其是早期活动的现状进行阐述,主要包括早期康复的定义、内容、安全性和可行性以及早期康复的安全标准、目标设定和实施策略等。早期康复在PICU中的安全性和可行性已经得到证实,可根据患儿的评估结果进行分层的目标设定和实施,将早期康复活动纳入ABCDEFGH集束管理包中进行系统管理,有可能改善患儿的预后。制定和推行早期康复规范、提高临床医生对早期康复意义的认识、减轻他们对安全性的顾虑、争取患儿家庭的支持和参与,可以作为推动早期康复实施的有效手段。

  • 标签: 儿科 重症 早期康复 早期活动
  • 简介:摘要:危重病人是营养不良的高危人群, 65岁以上的患者占危重人群的大部分,具有复杂的原发病,且有更高的并发症风险。通过近期文献,了解老年危重营养支持的特殊之处,以提供更为精确的营养支持方案,以促进患者快速康复,减少并发症的风险。

  • 标签: 危重症 营养支持 老年患者。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急危重护理中的人际沟通的效果进行分析,为临床护理提供重要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8年8月我院心肾内科收治的危急重症患者共78例,依照数字随机抽选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口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人际沟通护理,对两组患者采用不同护理方法的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总满意率分别为97.43%、76.92%,两组间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0起投诉事件,投诉率为0.00%;对照组3起投诉事件,投诉率为7.69%,P<0.05,两组间数据结果具有统计学价值。结论:对于急危重的患者,在临床护理过程中,积极给予人际沟通护理,有利于确保护患之间的融洽关系,提高护理质量,降低投诉事件的发生,因此该方法值得积极推广和运用。

  • 标签: 急危重症 护理 人际沟通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 消化内科危重病人护理中采用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研究。方法: 选取 60 例近期在本院 消化内科接受治疗的 重症患者 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 为 观察组 n=30 例,实施 综合护理干预 ,对照组 n=30 例,实施常规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护理疗效。

  • 标签: 重症病患 综合护理 病患满意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文章主要针对我国国情的急诊危重患者急救护理风险预警指标体系进行分析研究,为进一步建立相应的急救护理模式提供参考。方法在文献分析和专家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应用德尔菲法对15名专家进行2轮问卷函询,对各项指标的重要性及可行性进行评价,以确立最终急诊危重患者护理风险预警指标。结果2轮专家函询结果显示具有较好的权威性及协调一致性;2轮咨询问卷的有效回收率分别为93%和100%,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55与0.875,一、二、三级指标的重要性赋值均数分别为4.36~4.71、4.57~4.93和4.00~4.86,各级指标的变异系数范围分别为0.12~0.19、0.10~0.19和0.08~0.19。最终构建出包含3项一级指标、8项二级指标和41项三级指标的急诊危重患者护理风险预警指标。结论急诊危重患者急救护理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构建过程科学、结果可靠,具有较好代表性,可为建立相应的急救护理模式提供参考。

  • 标签: 急诊 危重症患者 护理风险 预警 指标 德尔菲法
  • 简介:摘要危重获得性衰弱(ICU-AW)是重症监护室(ICU)患者常见的神经肌肉并发症,其症状通常比较严重,并且持续存在。引起ICU-AW的危险因素有多种,包括脓毒症、高血糖、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ICU-AW可导致患者脱机困难,延长ICU住院时间及总住院时间,影响患者出院后生活质量。预防及早期治疗ICU-AW有助于改善患者出ICU后的生活质量。因此,严格预防、早期识别、早期治疗ICU-AW是ICU医师不可忽视的问题。

  • 标签: 危重症获得性衰弱 危重症肌病 危重症多发性神经病 危重症多发性神经肌病
  • 简介:摘要:从临床实践中来看,针对危重患者而言,在具体的护理过程中,对于是否应该减少束缚措施,对于患者的活动进行一定程度的开放,减少活动的限制,这是一个颇有争议的话题。结合这样的情况,本文重点探讨和分析危重患者护理过程中使用约束措施的相关内容,有效提出在危重患者护理过程中减少使用约束措施的观点。

  • 标签: 危重症患者 护理实践 约束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危重患者采取镇痛镇静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20年7月间我院ICU病房收治的危重患者共100例为研究对象,均采取镇痛镇静治疗,对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结果:患者用药后1h的面部表情评分法(FPS)评分为(3.8±1.5)分、心率(HR)为(99.3±16.5)次/min、呼吸频率(RR)为(17.5±6.2)次/min、血氧饱和度(SpO2)为(98.3±1.6)%、中心静脉压(CVP)为(57.2±3.4)mmH2O,均显著优于治疗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危重患者采取镇痛镇静治疗,能够在较短时间内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情况,并快速改善患者的生命体征,有助于开展相关临床救治工作。

  • 标签: 危重症 镇痛 镇静 生命体征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有创呼吸机是救治急危重的一种重要手段,能为其赢得治疗时间, 从而 有效降低患者死亡率。 本文对急危重有创呼吸机治疗策略进行了阐述。

  • 标签: 急危重症 有创呼吸机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对重症多发伤危重患者患者实施 24h 连续护理所发挥的护理效果。 方法: 抽取我院于 2016 年 4 月 ~2019 年 12 月接收的 50 例 重症多发伤危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对患者实施重症监护室 24h 连续护理,统计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和住院时间。 结果: 患者共出现 4 例并发症,发生率为 8% ;患者住院时间为 ( 1 4 .5±0.3 ) d 。 结论: 对 重症多发伤危重实施 24h 连续护理可提升护理安全,减少并发症,缩短患者的康复时间,值得应用。

  • 标签: 24h连续护理 重症 多发伤 护理效果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危重患者行CRRT治疗的护理疗效。方法:抽选2020年4月至2020年9月在本院行CRRT治疗的52例危重患者,以双盲法划入基础组与综合组(n=26)。基础组予以基础护理,综合组在此基础上施以综合护理,对比两组病例护理前后指标变化情况及并发症出现率。结果:护理后两组病例血钾、血钠指标均得到改善,其中综合组病例的血钠、血钾指标相对较低,与基础组指标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础组并发症出现率是23.08%,综合组并发症出现率是3.85%,综合组更优(p<0.05)。结论:综合护理可预防危重患者CRRT治疗期间并发症的出现,对患者身体指标的恢复有益,适合推广实施。

  • 标签: 危重症患者 CRRT治疗 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将危重患者规范化身体约束的最佳证据应用于临床实践并评价其效果。方法遵循澳大利亚乔安娜布里格斯研究所(JBI)的临床证据实践应用模式,根据研究获得的最佳证据制订相应的临床审查标准及审查方法,逐条进行障碍因素分析并制订行动策略。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19年6—10月北京医院综合ICU和4个病房ICU的212例患者以及上述科室工作的66名护士为研究对象。比较干预前后危重患者约束使用率及约束并发症发生率,护士对危重患者规范化约束相关知识的认知水平,以及审查标准的执行率。结果干预前后危重患者身体约束使用率分别为52.73%(58/110)和21.57%(22/102),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869,P<0.05),约束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2.76%(19/58)和4.55%(1/22),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71,P<0.05)。干预前后,ICU护士对规范化身体约束的相关知识得分分别为(41.89±15.01)、(78.18±10.66)分,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017,P<0.05);干预后各审查指标的执行率均高于干预前,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制订和应用最佳实践方案可规范ICU护士身体约束的使用,能够提高护士对最佳证据执行的依从性,降低危重患者身体的约束使用率,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 标签: 重症监护病房 约束 最佳证据 循证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