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天麻素注射液在急性梗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6例实施天麻素注射液治疗的急性梗死患者设为观察组,并从同期本院收治的急性梗死患者中随机选择25例设为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结果经过不同的治疗之后,两组患者的血脂各项指标较之治疗前均出现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较之对照组,观察组的改善幅度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利用天麻素注射液对患者进行治疗可以更好的调节患者的血脂水平,效果显著。

  • 标签: 天麻素注射液 急性脑梗死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合并脑梗死的诊断与治疗进行分析。方法对来该院就诊的18例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合并脑梗死病例进行分析。结果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合并脑梗死的治疗有效率为62.5%,CT对其确诊有重要意义。结论肺心病患者合并脑梗死时不易诊断,临床表现比较复杂,对于肺心病急性加重期入院时要常规查D-二聚体、CT,对诊断脑梗死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慢性肺心病 急性加重期 脑梗死 临床观察
  • 简介:目的:评价丁苯酞(NBP)注射液对急性梗死的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方法选择2012年9月至2013年11月陕西省人民医院70例急性梗死住院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35)和对照组(n=35),对照组仅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NBP注射液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4d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定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评定[Barthel指数(BI)和改良Rankin量表(mRS)]并记录不良反应。90d随访时再次评定BI和mRS。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14d两组NIHSS均下降,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治疗组(13.60±4.26)vs(9.31±3.79),对照组(13.57±4.20)vs(11.23±4.06),P=0.04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14d两组B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90d时两组BI均明显升高,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治疗组(54.57±24.17)vs(77.86±21.46),对照组(54.14±23.81)vs(67.0±23.30),P=0.047]。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14d两组mRS变化不明显(P>0.05);治疗后90d,治疗组mRS较治疗前明显减低,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治疗组(3.40±0.81)vs(2.80±0.96),对照组(3.49±0.82)vs(3.29±0.93),P=0.03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似。结论NBP注射液可改善急性梗死所致的神经功能缺损,改善90d远期预后,安全良好。

  • 标签: 丁苯酞 脑梗塞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治疗急性梗死患者的疗效。方法收集近3年我院内科的急性脑梗塞患者,分为27例氯吡格雷组和27例阿司匹林组,分别接受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治疗。比较研究对象入院第1天、入院第3天、入院第7天C反应蛋白、血小板聚集率及NIHSS评分差异。结果入院第1天氯毗格雷组和阿司匹林组C反应蛋白、血小板聚集率及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第3天、入院第7天氯毗格雷组和阿司匹林组C反应蛋白、血小板聚集率及NIHS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吡格雷治疗急性梗死效果肯定,早期能迅速阻止血栓扩大,抑制炎症反应,改善患者神经系统症状。

  • 标签: 氯毗格雷 阿司匹林 脑梗死
  • 简介:目的探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69例发病在4.5小时内具有溶栓指征的急性梗死患者,其中观察组37例行rt-PA静脉溶栓,对照组32例行常规抗血小板治疗。以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评定溶栓后临床疗效,以Barthel指数(BI)评分及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判断治疗后90d生活质量及预后。结果观察组治疗后2h、24h、7d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9.23±3.51)vs(11.32±1.12),(6.72±2.31)vs(9.24±2.53),(4.23±2.12)vs(7.34±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90天BI评分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78.56±3.51)vs(61.30±4.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90天mRS评分疗效良好率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67.56%(25/37)vs34.38%(11/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24h脑出血率及死亡率高于对照组[16.21%(6/37)vs9.37%(3/3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时间窗内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梗死近、远期疗效均较常规抗血小板治疗显著。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静脉溶栓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效果,总结该病不同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方式。方法选取2009年10月到2012年12月的51例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比较患者的临床表现、检查结果、治疗过程以及预后情况。结果研究显示,青壮年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比例高,此病的临床表现呈现多样化,一般为气促、胸痛、心悸、乏力、胸闷为主要表现症状;患者的心电图检查以ST-T变化以及早搏最为常见;患者的心肌损伤指标显著增高;绝大多数患者的预后好,少量患者遗留室性早搏等其他后遗症,极少数患者出现扩张心肌病。结论急性病毒性心肌炎具有多样化的临床表现,需要观察患者的心肌受损指标,增强诊断的准确

  • 标签: 急性病毒性心肌炎 治疗效果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尿激酶系肾脏制造的一种活性蛋白质,近年来由人工培养人肾胚细胞提取,系外源性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的激活剂,能直接使纤维蛋白溶解酶原转化为纤维蛋白溶酶,而达到溶解新鲜血栓中的纤维蛋白并消耗凝血因子使血栓溶解。在诸多溶栓药物中,其价格相对便宜,是目前国内首选的溶栓剂,半衰期短(16~22分),无抗原性,不引起过敏反应。我院对47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行尿激酶100万U~150万U静脉溶栓治疗取得较好疗效,再通率达61.70%,其中前间壁、广泛前壁再通率(71%~73%)明显高于下壁和正后壁及心内膜下AMI(42.8%~50%),其溶栓效果与发病时间呈反相关系,即溶栓距发病时间越短交果越好。急性心肌梗塞静脉溶栓再通可以挽救濒死心肌,缩小梗塞面积,改善左功能,减少心律壁瘤的形成,提高运动耐力,减少梗塞后心绞痛的发生。故急性心肌梗塞静脉溶栓治疗简便易行,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急性心肌梗塞是由于冠状动脉急性闭塞,血流中断或部分中断,导致心肌严重面持久缺血而引起心肌局部坏死的疾病。该病起病急,病情多变,发病率高,在院前发病率占总发病率的1/2~2/3,所以若能抓住病人在发病后和入院前的有效时间进行治疗和护理,对愈后和降低死亡率有着重大的意义。

  • 标签: 急性心肌梗塞 院前急救 治疗 护理 绿色通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肌康方案在病毒性心肌急性期患者中的应用,观察其对心电图、动态心电图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于我院实施治疗的病毒性心肌急性期患者5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7例,分别实施西医常规治疗与心肌康方案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在心电图S-T段有效率及动态心电图正常率上均明显高于对照组(96.3%vs77.8%,74.1%vs51.9%),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肌康方案治疗急性期病毒性心肌炎,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疗效,减轻患者痛苦,效果确切,值得推广。

  • 标签: 心肌康方案 病毒性心肌炎 心电图 动态心电图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颈内动脉注射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梗死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月~2012年3月我院收治的37例急性梗死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为94.6%(35/37);治疗后神经功能评分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期间有5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1%。结论颈内动脉注射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梗死可提高闭塞血管再通率,将神经功能受损减少到最低限度,对改善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因其疗效显著,且安全可靠,故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颈内动脉注射 尿激酶 溶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疏血通联合纤溶酶应用于急性梗死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急性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划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疏血通联合纤溶酶治疗,对照组采用纤溶酶治疗,15d后比较两组疗效。结果经治疗后,治疗组在治疗有效率、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等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急性梗死患者,采用疏血通联合纤溶酶治疗,具有安全、有效的优势,临床疗效确切,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标签: 疏血通 纤溶酶 急性脑梗死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并探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3年6月~2014年6月期间所收治的84例急性梗死病例纳入本次研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2例,两组均接受营养支持、降血脂、降颅内压、给予活血化瘀中药以及钙离子拮抗剂等基础治疗,对照组另给予奥扎格雷钠经静脉注射,观察组则服用氯吡格雷片与阿司匹林片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情况,并对研究结果相关数据作统计学处理。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有显著改善,前后差异显著而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更高,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善情况更优,组间差异显著而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期间两组患者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在急性梗死治疗用药中,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片联合治疗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神经功能,促进患者恢复,值得予以推广和使用。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药物 氯吡格雷 阿司匹林 效果
  • 简介:目的分析总结急性期脑梗死合并贫血患者的,瞄床、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分析成人急性期脑梗死合并贫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特点并分析急性梗死病灶的分布特征。结果八组27例患者,男性14例,女性15例,平均年龄(67.1±11.9)岁(49~84岁),平均血红蛋白浓度(67.5±18.5)g/L(55~107g/L)。该组患者具有如下特点:15例(48.1%)患者卒中危险因素≤1,15例(48.1%)患者出现意识障碍。16例(59.5%)患者表现为急性多发性脑梗死(acutemultiplebraininfarction,AMBI),12例(75%)的AMBI累及1个以上循环。13例(48.1%)在2周内有卒中复发并加重。结论脑梗死合并贫血患者卒中危险因素少,但急性期内复发率高,出现意识障碍及AM引患者比例较高,累及^个以上循环的AMBI多见。

  • 标签: 急性多发性脑梗死 贫血 磁共振弥散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纤溶酶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6例脑梗死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28例,给予纤溶酶及依达拉奉静脉滴注;对照组28例,静脉滴注丹参注射液及胞二磷胆碱。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2.1%,对照组总有效率67.9%,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纤溶酶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梗死是较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长春西汀联合胞磷胆碱对治疗急性梗死的临床疗效评价。方法选取我院90例急性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5例,长春西汀和胞磷胆碱联合治疗,对照组45例长春西汀注射液单独治疗,Qd,静脉滴注,疗程均为2周,治疗前后对急性梗死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对患者脑功能治疗都有疗效,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春西汀联合胞磷胆碱治疗急性梗死方面有很好的疗效。

  • 标签: 长春西汀 联合用药 急性脑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丹参酮ⅡA磺酸钠治疗急性梗死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炎指标进行研究。方法选取从2012年4月到2014年4月收治的64例急性梗死患者,随机将所有患者分成对照组(32)与观察组(32)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14天为一个疗程。观察炎指标、血脂指标、Barthel指数、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观察组有效概率为87.50%,对照组有效概率为71.88,在有效概率方面,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在炎指标与血脂指标方面没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项指标与治疗前相比较有明显变化(P<0.05),同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明显(P<0.05);治疗前后对照组没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于急性梗死患者早期采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进行治疗,能使好转概率得到明显提升,使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以及微循环得到有效改善。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丹参酮ⅡA磺酸钠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研究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急性期脑梗死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比分析我院在2013年8月-2014年2月期间收治的78例急性期脑梗死患者的核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检查及常规核磁共振检查。结果20例超急性期脑梗死的脑梗死灶在弥散加权成像上能清晰显示,而在常规核磁共振成像上不能或显示不清;25例急性期脑梗死的脑梗死灶在两种检查上均能显示;33例亚急性期脑梗死的脑梗死灶在弥散加权成像上无特异性显示,而常规核磁共振成像能明确显示。结论对于超急性急性期脑梗死核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能更清楚更精确的显示脑梗死灶,有极高的诊断价值。

  • 标签: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 急性期脑梗死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糖尿病并发脑梗死的临床、CT特点及其急性期预后关系。方法将56例脑梗死病人分为治疗组18例患有糖尿病的脑梗死,对照组38例非糖尿病的脑梗死患者,比较两组的发病临床表现,CT特点与急性期预后及病死率的关系。结果糖尿病梗死较非糖尿病梗死患者急性期预后差,好转率低。结论控制好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可减少脑梗死的发生率。

  • 标签: 糖尿病 脑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进展性腔隙梗死的危险因素、预测因素及发病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 简介:目的评价连续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并腹腔间隔综合征(ACS)患者的疗效.方法2003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SAP并ACS患者54例,按患者是否接受CVVH分为CVVH组22例和对照组32例.所有患者均接受禁食、质子泵抑制剂、胃肠减压、生长抑素、抗生素治疗等处理,CVVH组在确诊SAP后立即执行治疗.使用Baxter床旁连续血液净化机和费森尤斯AV600S血滤器,使用低分子肝素或生理盐水冲管抗凝.记录2组患者的腹部情况、腹内压(IAP)、APACHEⅡ评分、氧合指数(0I)、平均动脉压(MAP)和多巴胺用量(DA),以及血清淀粉酶(AMS)、肌酐(Scr)、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C反应蛋白(CRP)的水平,比较2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和28d死亡率.结果①治疗后7d、14d和28d,CVVH组IAP低于同期的对照组(P<0.05);②治疗后3d、7d和14d,CVVH组AMS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③治疗后7d和14d,CVVH组APACHEⅡ评分和SOFA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④治疗后3d、7d和14d,CVVH组Scr和DA低于对照组(P<0.05),而MAP和OI高于对照组(P<0.05);⑤治疗后3d、7d和14d,CVVH组TNF-α和CRP均低于对照组(P<0.05);⑥CVVH组ICU停留时间和机械通气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但两组28d死亡率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CVVH可有效改善SAP并ACS患者病情,降低APACHEⅡ评分和SOFA评分,降低IAP水平,缩短ICU治疗时间和机械通气时间,保护重要脏器功能,但对28d死亡率无影响.

  • 标签: 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 重症急性胰腺炎 腹腔内高压综合征 急性腹腔间隔室综合征 炎症介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