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9 个结果
  • 简介:利用1981—2010年历史气象数据和2031—2060年(RCP2.6和RCP8.5)气候情景数据,根据橡胶寒害等级指标,结合插值分析、提取分析和地图代数等空间分析方法,研究未来气候情景我国橡胶树寒害事件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RCP2.6和RCP8.5气候情景2031—2060年我国橡胶种植适宜区基本呈现寒害发生降低趋势,其中次适宜区(III)和局部可植区(IV)降低幅度较为明显,有向高一等级适宜区转化趋势。(2)我国橡胶树寒害中心纬度,由1981—2010年22.5°~23.5°N向北移动至2031—2060年RCP2.6情景24.0°~24.5°N和RCP8.5情景23.5°~24.0°N。(3)2种气候情景,2031—2060年我国海南、广西、广东、福建等植胶区橡胶树寒害发生概率(较基准时段1981—2010年)主要呈现降低趋势,云南植胶区2种气候情景下有明显差异,表现为RCP2.6情景,轻度和特重寒害呈现降低趋势,中度和重度寒害呈现增加趋势;RCP8.5情景,轻度和重度寒害呈现降低趋势,中度和特重寒害呈现增加趋势。(4)对比2种气候情景较基准时段变化情况,RCP2.6情景对橡胶树轻度和特重寒害影响较大,RCP8.5情景对橡胶树中度和重度寒害影响较大。

  • 标签: 未来气候变化 橡胶树 寒害 时空变化
  • 简介:本文应用LMDI分解分析方法对中国2000—2014年生产部门CO2排放量变化做因素分解分析,同时结合STIRPAT模型建立CO2预测模型,分析2017—2030年CO2排放情况。结果表明,经济增长和能耗强度变化对中国CO2排放量变化影响分别为114.9%、-22.6%。基于预测模型变量构建未来情景,设定正常路线、减排路线和激进路线3条路线,共包含9种情景。正常路线低碳情景和减排路线基准情景可实现2025年达到CO2排放峰值,减排路线低碳情景可实现2020年达到排放峰值。

  • 标签: CO2排放预测 LMDI方法 情景分析 中国排放峰值 美国气候新政
  • 简介:选用1961—2015年东北地区26个气象站月平均气温资料、国家气候中心74项环流特征量指数、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1986—2015年辽宁省水稻单产资料,分析了辽宁省水稻产量时间变化特征,基于大气环流对长期天气过程影响滞后,考虑预报因子显著、稳定性和独立,应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建立水稻年景预报模型。结果表明:(1)辽宁省水稻实际产量、趋势产量、气象产量呈增加趋势,发生气候突变时间分别为1992、1997和1994年,实际产量与气象产量关系较密切;(2)水稻年景预报模型经F检验,具有统计学意义,预报基本正确率为81.9%,用该模型预测2014、2015年水稻年景,接近实际值。

  • 标签: 水稻 产量 大气环流特征量 预报模型
  • 简介:基于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提供1961—2016年2400多站逐日降水观测资料,根据百分位法确定极端降水,对中国夏季持续(持续2d及以上)和非持续(持续1d)极端降水事件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气候变暖背景,以江淮流域为代表,中国大部分地区极端降水量趋于增多,但华北、西南及西部部分地区趋于减少;除内蒙古中部、四川等地以外,中国大部极端降水对总降水贡献呈增多趋势。进一步对华北、江淮、华南、西南4个代表区域进行分析,发现华北、西南地区持续和非持续极端降水量都呈减少趋势,持续极端降水量减少更突出,极端降水更多以非持续形式出现;江淮、华南一带,两类极端降水量都呈增多趋势,持续极端降水量增加更明显,极端降水更多以持续形式出现。

  • 标签: 中国 持续性极端降水 非持续性极端降水 趋势 极端降水持续性结构
  • 简介:气候变化增加了国际河流冲突可能,加强跨境水资源适应管理是流域国可持续发展必然选择。梳理了适应性相关研究国内外最新进展,认识适应管理关键问题是要发展一套科学评估未来气候变化影响及适应策略程序。通过论述气候变化跨境水资源适应评估与管理框架,提出一个气候变化影响决策评估工具,包括信息收集、需求分析、对策分析、综合评估以及实施与调控5个阶段。该项研究适应管理与气候变化、定量化脆弱及适应能力关联评价、成本效益分析、多目标优化决策和动态调控等有机结合,为从跨界层面制定具有针对适应管理对策提供了思路与方法,有利于促进国际河流流域可持续发展。

  • 标签: 气候变化 跨境水资源 适应性管理 评估框架
  • 简介:交通部门中长期具有很高碳排放增长潜力,对我国低碳转型有重要影响。构建自下而上能源系统模型PECE-LIU2017及其交通模块,设置未来交通发展基准、NDC和低碳3个情景,深入分析交通需求背后驱动因子及发展趋势,制定交通部门中长期低碳发展路径。结果显示,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均收入水平提高,未来我国交通需求持续增长。NDC情景,交通部门有望2038年左右达峰。低碳情景,我国交通部门2050年CO2排放将从基准情景30亿t降低为6亿t,并在2030年左右达峰,为我国中长期低碳发展目标贡献17.5%累计减排量。2016—2050年低碳交通固定投资需求为15.7万亿元人民币,占我国中长期低碳投资总需求53%。通过提高燃油经济、推广新能源汽车以及发挥城市公共出行最大潜力,交通部门能够以技术可行方式实现低碳转型,并对我国长期低碳发展战略做出重要贡献。

  • 标签: 交通部门 减排路径 自下而上模型 LEAP模型 国家自主贡献(NDC)
  • 简介:利用升级后ECMWF细网格模式2m温度、大尺度降水量(LSP)、累积降水量(TP)及850hPa风速等气象要素预报场,采用客观分析和统计学方法,对2015年2月至2017年1月乌鲁木齐米东区气温、降水及风速进行检验分析。结果表明:2m温度场对于米东区最高、最低气温有较好预报能力,最高、最低气温年均准确率ECMWF细网格模式产品高于中央气象台指导预报产品,分别达69.1%和73.8%。细网格和中央气象台指导预报晴雨准确率接近或超过80%,对降水天气预报有较好参考价值;降水分级检验上看,ECMWF细网格和中央指导预报准确率均不太高;对于降雨天气,细网格预报能力略高于指导预报;对于降雪天气,指导预报对小雪和大雪预报准确率高于细网格;ECMWF细网格850hPa风速产品与实况风速有较好相关,对逐日风预报有较好地指示意义。

  • 标签: ECMWF细网格 2m温度 TP LSP 检验分析
  • 简介:气候变化是国际社会普遍关心重大全球性问题,涉及自然生态环境、经济可持续发展、国家利益及政策制定等多方面问题。气候变化与经济跨学科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随着全球变暖加剧,气候变化问题日益突出,不仅表现为对自然生态环境影响,如海岸带和海洋生态系统破坏.

  • 标签: 经济可持续发展 气候变化 科研论文 文献计量分析 发达国家 自然生态环境
  • 简介:2018年6月26—28日,国家气候中心气象灾害风险管理室姜彤和气候变化室苏布达赴巴基斯坦,参加了巴基斯坦气象局伊斯兰堡组织召开“中国和巴基斯坦山地河流径流组成预估和归因”项目双边研讨会。来自巴基斯坦科学基金会、巴基斯坦洪水委员会、国际非盈利组织负责人,以及中国气象局、中国科学院代表50余人参加了双边交流。

  • 标签: 巴基斯坦 合作交流 中国气象局 中国科学院 气候变化 风险管理
  • 简介:利用WRF数值预报模式及间歇同化方法预报结果,分析了2015年8月3日冷锋影响西安出现一次对流暴雨过程。结果表明:本次暴雨具有明显尺度特征;高层槽线与低层切变线位置近乎重合,锋面陡峭;有β尺度对流系统沿地面锋前发展东移;尺度对流系统与暴雨雨团对应良好。锋面附近正涡度区、辐合区及上升运动区强度强、范围狭窄,空间结构近于垂直,为局地对流暴雨发生提供了有利动力条件。午后持续高温使锋前对流不稳定能量增强,当冷锋移近和低层急流加强时,在有利秦岭地形影响触发了锋前不稳定能量释放,导致对流暴雨强烈发展。

  • 标签: 冷锋 WRF模式 暴雨
  • 简介:碳排放交易体系存在诸多影响配额供需两端因素,为避免配额供需严重失衡和碳价格剧烈波动,湖北碳交易试点建立了一套系统碳价格稳定机制。这套机制包括配额分类管理及注销机制、企业配额事后调节机制、配额投放和回购机制、碳价格涨跌幅限制机制,对湖北碳交易试点平稳运行发挥了积极作用。本文对上述机制进行了分析评估,并据此提出了全国碳交易体系建设建立碳价格稳定机制政策建议。

  • 标签: 湖北省 碳交易试点 碳价格波动 价格稳定机制
  • 简介:利用2005-2015年丹东市河口地区桃树盛花期物候观测资料和宽甸国家基准气候站逐日平均气温观测资料,分析了丹东地区桃树盛花期与气温要素之间关系,并采用活动积温、有效积温和滑动积温3种积温模型对丹东地区桃树盛花期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基于国际通用SW(SpringWarming)物候模型原理建立活动积温、有效积温和滑动积温3种积温模型模拟丹东地区桃树盛花期,采用0.1℃温度间隔普查和数学偏差方法确定每种积温模型最具代表界限温度及桃树花期前积温阈值,并检验评估3种积温模型适用.滑动积温模型对丹东市河口地区桃树盛花期预测适用最好,内部检验准确率为90.91%;其次为活动积温模型(81.82%),有效积温模型预测效果最差(63.64%).通过统计2005-2015年5d滑动积温稳定通过区间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平均值作为判断桃树盛花期生长指标,使滑动积温模型达到最佳预测效果.因此,丹东地区桃树盛花期预测采取滑动积温模型方法较适用.

  • 标签: 积温模型 桃树 盛花期 界限温度 SW(SpringWarming)
  • 简介:日本海洋研究开发机构、夏威夷大学和牛津大学联合研究小组利用他们开发高解析度全球气候模型,首次实验室成功再现了2015—2016年发生平流层赤道准两年周期振荡(QBO)崩溃。该模型有助改善热带和中纬度地区季节天气预报。

  • 标签: 全球气候模型 周期性振荡 天气预报 平流层 赤道 研究开发机构
  • 简介:国家自主贡献(NDC)机制于2015年巴黎气候变化大会确立,要求各缔约方参考各国国情以"自下而上"方式提出应对气候变化目标。汇总梳理了作为国家自主贡献前身国家自主决定贡献(INDC)164份,总结提出了各国文件共性框架,重点对减缓和适应目标、实施条件和公平等4类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研究发现,各缔约方国家自主决定贡献文本差异显著,虽然具有共性框架,但是具体目标阐述方式、覆盖经济行业及温室气体范围、实施条件和公平阐述等方面选择迥异,此外,气候变化谈判立场对缔约方国家自主决定贡献承诺内容和形式选择具有较大影响。

  • 标签: 国家自主决定贡献(INDC) 气候变化 特征 描述性统计
  • 简介:为准确描述黑潮延伸体强度,突出其表面热量输送作用引起海温调整,提出了纬向扰动海温概念,基于对NOAA(NationalOceanicandAtmosphericAdministration)高分辨率海温资料和GODAS(GlobalOceanDataAssimilationSystem)海洋再分析资料分析表明,气候态纬向扰动海温与洋流表面热量输送分布高度一致;对纬向扰动海温年际演变分析表明,相较于传统海温异常,纬向扰动海温能够更好地体现出延伸体系统强度年际振荡,标识出延伸体和亲潮影响范围;对西北太平洋纬向扰动海温异常经验模态分解结果分析表明,前两模态主要反映不受亲潮交汇影响延伸体收缩和扩张模态,而第三、四模态则反映北侧亲潮强弱对延伸体扰动海温影响。涡动动能作为标识延伸体区域重要动力学指标,延伸体系统演变,与纬向扰动海温通过海洋温度锋强度和流轴稳定性紧密联系:纬向扰动海温增大,表明洋流热量输送作用增强,延伸体强度增强,海温梯度增大,此时海洋温度锋增强,流轴稳定,尺度涡活动减弱,反之亦然。考虑纬向扰动海温对延伸体表面热量输送作用具有较好刻画能力,定义了延伸体热力指数,对比分析表明该指数能较好地标识出延伸体收缩和扩张状态,对延伸体纬向伸展距离和流轴南北振荡同样具有良好指示作用。

  • 标签: 黑潮延伸体 纬向扰动海温 年代际变化 热力状态指数
  • 简介:1概况2018年9月18—20日,世界气象组织(WMO)全球信息系统中心(GISC)任务组(TT-GISC)会议摩洛哥卡萨布兰卡举行,澳大利亚、中国、法国、德国、印度、日本、韩国、摩洛哥、俄罗斯、南非、沙特阿拉伯、英国、美国等GISC代表以及WMO秘书处官员共23人与会。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李湘和王鹏应邀参加了会议。

  • 标签: 全球信息系统 世界气象组织 会议总结 气象信息中心 沙特阿拉伯 澳大利亚
  • 简介:基于世界各国年碳排放总量数据和人口密度数据,人口密度作为一项经济-人口综合指标来对碳排放进行空间分配,运用ArcGIS空间分析工具,做出了1950年、1980年、2014年共3期全球碳排放空间分布格局图(0.1.×0.1.),并对各期分布格局及变化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1950年主要碳排放区为美国东部和欧洲地区,1980年新增中国东部、日本、韩国等为全球碳排放主要区域,2014年新增印度、东南亚为主要排放区。各碳排放区排放量总体上大幅增加,少数地区略有减少,这与其工业发展所处不同阶段有关。该数据能够反映当前全球不同区域碳排放水平空间格局,为全球变化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 标签: 碳排放 空间分布 高分辨率 气候变化 全球
  • 简介:构建碳排放管理标准体系框架是实现碳排放管理标准化重要环节。在对我国当前已实施碳排放管理标准梳理基础上,确定了碳排放管理标准按照标准性质、应用主体和全生命周期阶段3种分类方法,选择三维坐标系为体系框架建立方法,以每种分类方法为坐标,建立我国碳排放管理标准体系框架。当前我国碳排放管理相关标准缺失较多,标准体系框架进行填充后,共列举出44类阶段需完善标准项目。在此基础上,本研究建议碳排放管理标准体系建立应遵循结合不同行业和部门排放特征制定不同类型标准,根据标准目的分类衔接国际相关标准,以及结合碳排放控制工作部署分步骤开展原则,并提出完善碳排放管理标准体系相关建议。

  • 标签: 碳排放管理 标准 低碳
  • 简介:基于2013~2016年空气质量监测台站资料,利用经验正交分解、功率谱分析、BP典型相关分析等多元数据分析方法解析了中国地区细颗粒物(PM2.5)主要模态时空特征,并与排放源和气象场建立了相关关系,得到以下结论:中国地区PM2.5场存在两个主要模态,其中第一主模态为一致增加模态,强度中心位于西北地区东部-华北南部地区;其时间序列呈显著下降趋势。第二主模态主要表现为南北反向变化偶极子型分布,其大值区分别位于华北中南部和长江中下游地区。其中,PM2.5第一模态可以看作平均态,主要受平均排放场和环流场及大地形影响,北方表现更为显著。PM2.5第二模态可看作偏离平均场一种变化态,冬季更可能和冷空气活动有关。冷空气强弱决定了污染累积位置以及输送方式,其作用是使得南方污染明显偏离平均态,故第二主模态南方表现更为显著。本研究有效地利用了多元数据分析方法研究了我国大气污染演变机理,可为进一步认清大气污染形成规律提供科技支撑。

  • 标签: 细颗粒物(PM2.5) 主模态 多元数据分析 排放场 气象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