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1
416 个结果
  • 简介:通过广州大学城十所高校500名大一、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广州大学城大一、大学生的颓废现象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大学生将颓废理解为生活没有目标,无所事事,沉迷游戏、网络、电影等。大学生颓废现象主要受到学习动机、人生目标、意志等心理因素和外界因素影响,其中意志颓废现象的影响相对较大。

  • 标签: 颓废现象 学习动机 人生目标 意志
  • 简介:本文通过对成长过程的分析,结合心理学相关知识,分析了人格的形成过程和心理变化情况。在一次次放弃和一次次不懈追求的路途中对生命价值有所领悟,以对大千世界和万事万物的感恩心态促成了走向心理咨询工作的成因,明确了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努力方向,确立了职业理想。

  • 标签: 感恩 成长历程 领悟 心理咨询
  • 简介:过去的研究表明感恩能减弱时间贴现,但是并不清楚这种现象是受未来结果的考虑影响还是受与自我控制关系更密切的即时结果的考虑影响。本文通过两个研究从特质和状态两个层面考察了感恩与自我控制之间的关系。研究一发现,感恩特质与自我控制特质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并且这种相关在控制了一般积极情感特质之后仍然显著。研究发现,状态性感恩情绪启动补偿了自我损耗,并提升了状态性自我控制。本文该发现进行了讨论并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 标签: 感恩 自我控制 自我损耗 积极情感
  • 简介:基于解释水平理论,考察了心理距离的不同维度后悔程度的影响。本研究从心理距离的四个维度展开,时间距离采用组内设计,空间距离、社会距离和概率维度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312名被试随机分配至各个维度参与实验处理,检验不同心理距离是否调节着后悔程度,其中有效数据275份。结果表明:在时间距离、空间距离、社会距离、概率和假设性条件下,均出现决策时心理距离越近,对决策事件或客体的解释水平越低,随后在获得负性结果反馈时体验到的后悔就越强烈。由此可见,决策事件的心理距离越近,后悔程度越大。

  • 标签: 解释水平 心理距离 后悔
  • 简介:有一则流传很广的经典故事:有位富商,生意做得非常红火,每日操心、算计,多有烦恼。紧挨他家住着的是一户穷苦人家,夫妻俩以做豆腐为生,虽说清贫辛苦,却有说有笑。富商的太太见状心生嫉妒,说:“唉!别看咱家里有金有银,挥金如土。可我觉得咱们还不如隔壁卖豆腐的穷夫妻。他们虽穷,可是和睦快乐,快乐可值干金呀!”富商沉思后说:“那有什么!我保准叫他们明天就笑不出来。”言罢,一抬手将一锭金元宝从墙头扔了过去。

  • 标签: 沉思 故事 富商 豆腐 夫妻 快乐
  • 简介:[目的]通过课堂活动了解大学生对生涯规划知识的了解情况、生涯设计的具体内容,分析其生涯规划的现状与特点并给出参考意见,为提高大学生生涯规划能力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用选修《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的139名来自文、理、工科35个专业的大学生为样本,以"生活生涯规划———展望未来"的课堂活动进行研究。[结果]大学生的生涯规划态度积极、视野开阔但准备不足、目标模糊,对生命广度和和生活空间的认识还不足,男女生的生涯规划没有显著差异。[结论]大学生生涯规划知识较欠缺,规划的内容还不够清晰,还需要从学校和个人层面给与更多更专业的关注和努力。

  • 标签: 生涯规划 生涯发展论 生命广度 生活空间
  • 简介:2017年1月19日,由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天津师范大学心理与行为研究院和中国心理学会联合主办的第届“中国特色心理学智库建设”高层论坛在天津隆重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40多位代表出席了论坛。论坛邀请到了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心理学科评审组成员、中国心理学会常务理事、国家重点实验室、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及国内部分高校心理学机构负责人参加。

  • 标签: 人文社会科学 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特色 中国心理学会 心理与行为研究 评审组成员
  • 简介:将反馈干预作为外部线索引入元记忆研究,采用重复学习任务,在第一轮次学习-测验之后插入反馈干预,用两个实验分别考查任务反馈和能力反馈两种形式下的反馈效价轮次即时学习判断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会进行自我监测;②在任务反馈形式下,反馈信息与自我监测信息冲突,导致反馈干预元认知监测和认知过程没有影响;③在能力反馈形式下,反馈信息与自我监测信息的冲突消失,结果消极反馈影响了元认知监测.由此得出结论:只有在不与自我监测信息冲突的情况下,反馈干预才学习判断产生影响.此外,在有反馈干预的情况下,两个实验中都出现了显著的练习伴随低估效应.

  • 标签: 反馈干预 反馈效价 学习判断 练习伴随低估效应
  • 简介:中叶(网名):我觉得周末夫妻只是夫妻生活中缓解矛盾的一种权宜之计,应适可而止。夫妻之间更多的是相互迁就、风雨同舟。夫妻生活该怎么过?这既是一门学问,也要依情况而定。

  • 标签: 周末夫妻 心理专家 夫妻生活 权宜之计 学问
  • 简介:你们的报纸能帮我找一个人吗?一个故人。十多年没联系了吧,不知道她现在过得怎么样。她是个朝鲜族女孩,叫如雨。那时我刚从国外的美发学校进修回来,在一个老师那里继续学习,就认识了她。这个和我一同学习美发的女孩其实并不喜欢这一行,只是为了打发无聊的时光。

  • 标签: 眷恋 继续学习 朝鲜族 女孩 美发
  • 简介:隔代抚养作为时代发展的产物,现已演化为普遍的社会现象,并逐渐引起学术界的关注。文章通过梳理以往隔代抚养研究的成果,分析了隔代抚养个体发展的影响,并指出未来的研究应进一步探讨个体特征与抚养环境的交互作用,开展追踪研究,拓展应用研究和跨文化研究。

  • 标签: 隔代抚养 个体发展 消极影响 积极影响
  • 简介:这是一例以焦虑、抑郁情绪为主的严重心理问题的案例。求助者胡飞(化名),因在服刑期间父亲去世,妻子长期不来接见,引发了抑郁、焦虑情绪。为了缓解其不良情绪,促进求助者心理健康和发展,咨询师认为引发该问题的根源在于求助者的错误认知,如出现过分概括化、绝对化要求、糟糕至极的不合理信念,故采用了合理情绪疗法其进行了六次咨询,在心理咨询过程中双方建立了良好的咨询关系,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实现了咨询目标。

  • 标签: 严重心理问题 合理情绪疗法 放松训练
  • 简介:<正>有的同志认为在课堂教学中只是教师通过言语行为学生施加系统的影响。其实不然。有一位美国心理学家通过大量的试验得出了这样一个有趣的结论:言语行为只占学生获得的信息总效果的38%,非语言行为则占信息总效果的62%。这一结论说明非言语行为在教学过程

  • 标签: 教师 课堂教学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非言语行为 情绪
  • 简介:运用问卷法和访谈法中小学教师欺负的界定及三种欺负类型严重性认知的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中小学教师普遍认可欺负的伤害性及力量非均衡性特征,未受激惹性特征存在争议,部分欺负情境的重复性特征认同率较低。教师一致认为直接身体欺负最严重,直接言语欺负次之,间接欺负最不严重。某一行为情境是否被判定为欺负行为与教师们该情境严重性的认知有显著相关。

  • 标签: 中小学教师 欺负界定 欺负类型
  • 简介:“自杀秀”等极端维权频频上演,通常认为是因为作秀者成本很低,收效却可能很大,能换来“特事特办”。在极端维权“泛滥成灾”,影响到公共利益和公共秩序的时候,公众的同情和热情,开始转化为冷漠和愤懑。而愤懑的对象,则是这些动辄作秀的极端维权者们——各种弱势群体。

  • 标签: 维权 愤懑 迁移 公共秩序 公共利益 弱势群体
  • 简介:<正>我们这篇文章专门用来论讨在直接再现和延缓再现中,记忆和思维相互关系这个当前必须解决的问题А·А·斯米尔诺夫早就证实过,积极的思维活动是提高不随意识记效率的基础。积极思维活动的内容越复杂,就越容易识记。Л·И·齐切格在研究识记效能时,思维积极性的重要作用得到了证实:

  • 标签: 不随意识记 思维活动 思维积极性 识记效率 优越性 思维任务
  • 简介:天下的父母大多爱护自己的子女,这已经成为不容置疑的真理了。然而,实际上许多父母对子女都进行过精神虐待,只是他们自己全然不知罢了。这并非危言耸听。美国的一些精神病学者和儿科医生认为,父母在不知不觉中对子女进行的精神虐待可归纳为三种。现在笔者将此译出,希望有关父母能够因此幡然醒悟。

  • 标签: 精神虐待 精神病 置疑 儿科 归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