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54 个结果
  • 简介:<正>1986年1月,戈尔巴乔夫正式提出了"新的政治思维"。两年多来,苏联领导人,理论与舆论界发表了大量的讲话和文章阐述这种新思维。戈尔巴乔夫还专门撰写了《改革与新思维》这本畅销书。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理所当然地成为我国国际问题、特别是苏联问题教学与研究工作者的热门话题。那么,新思维到底新在那里,它对苏联内外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有何影响,对它应作怎样的评价,等等,所有这些都需要认真探讨。本文着重谈谈新思维关于外交方面的内容及其在对美政策中的体现。

  • 标签: 新思维 戈尔巴乔夫 对美政策 苏联外交 核武器 生存与发展
  • 简介:<正>戈尔巴乔夫对和平共处所作的分析和论断,是他运用新思维对当代世界进行分析和判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有其重要意义的。众所周知,和平共处思想是列宁从策略原则考虑首先提出来的。如戈尔巴乔夫所说:"最初,和平共处的理由,首先必须为发生社会主义革命的国家建设创造起码的外部条件"。在列宁当时的思想中,两种不同社会制度的共处是暂时的。"苏维埃共和国和帝国主义国家长期并存是不可思议的。其结局不是这个胜利就是那个胜利"。(《列宁全集》第29卷,第128页)其次,经过历史的考验证明,帝国主义不可能在短期被消灭,和平共处将是长期的。和平共处必须遭循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这些基本

  • 标签: 和平共处思想 戈尔巴乔夫 新思维 安全体系 当今世界 帝国主义国家
  • 简介:犯罪学定义的长期争论不休是一种正常的学术现象,关键是从中梳理出其发展演变的内在逻辑,从而找到科学界定犯罪学的思路与方法。就学科定义的常规来看,综合犯罪学是不能成立的,犯罪学是一门研究犯罪现象及其规律性的社会科学,关键是正确理解犯罪现象及其内在的层次与结构,区分犯罪学的研究对象、研究领域,从而揭示出犯罪学的学科任务。

  • 标签: 犯罪学 学科定义 演变逻辑
  • 简介:<正>六十年前,美国著名作家和新闻记者埃德加·斯诺(EdgarSnow,1905—1972)冒着生命危险,战胜了种种意想不到的困难,于1936年7月由北平经西安,进入陕北苏区对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中国工农红军进行了实地采访和考察。他在苏区生活了四个月,其中一个月在前线与红军战士同吃同住。在此期间,他深入访问了毛泽东、周恩来、肖劲光、杨尚昆等红军指挥员;访问了数十位

  • 标签: 中国共产 毛泽东 中国革命史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埃德加·斯诺 《西行漫记》
  • 简介:学者之间书信往来,谈学问,说事理,辩是非,论曲折。字里行间,寓思想火花、创意幼芽、学人情怀。它们不仅是学者间各抒己见、互相启发、求同存异过程的原始记录,也是学者们厚实学养、学术理想和学术精神的生动写照,更是学者间心有灵犀、惺惺相惜、肝胆相照的动人见证,是研究学术思潮、学者思想发展脉络、学术共同体状况的珍贵资料。发掘和整理学者的学术书信,是学术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学术期刊的一项重要使命。谢昌逵和田杰先生是当今中国青少年研究界的一对忘年之交、学术同人。多年来,他们间书信往来,少寒暄,多研讨。对一些问题,比如“青年与历史关系”、“把青年从历史的‘嵌入’中挖掘和拯救出来”、“对‘青春性’这一人性的特征做出解答”等,他们多次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其筚路蓝缕、创榛辟莽之精神,涌动于字里行间。征得田杰先生同意,本期起,本刊陆续刊发田杰先生回复谢昌逵先生的书信,以供研究界诸君分享其间的真知灼见,也为中国青少年研究事业做重要的学术积累。

  • 标签: 历史关系 青年 青少年研究 学术精神 通信 学术共同体
  • 简介:谢老:新作拜读。文章涉及到青年研究的一些重要方法和观点,很有深入探讨之必要。几点想法缀后,供参考。《寂静的青春》提出的实际是一个关于观察青年和研究青年的带有方法论性质的问题。青年的概念应该有共时态和历时态两种涵义。这两种涵义也是来自于两种不同的观察视角和分析方法。吴端在文中也讲得很明确。他所观察和说明的是"处于静止状态的保守青年",

  • 标签: 历时态 共时态 吴端 信仰问题 文化心理 亚西比德
  • 简介:俄罗斯《独立报》1998年11月11日第4版以整版篇幅刊载了题为《关于俄罗斯的历史学危机》的文章,作者为著名历史学家、俄罗斯科学院院士、俄罗斯世界历史研究所所长亚历山大·奥加诺维奇·丘巴里扬。现将内容介绍如下。近年来历史学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许多职业...

  • 标签: 历史学家 马克思主义 俄罗斯 史学危机 文明理论 苏维埃制度
  • 简介:当法国“黄马甲运动”进入第五周时,尽管法国政府宣布全面妥协,停止了引发事件,但抗议人群不仅在巴黎、在法国其他城市,而且在整个欧洲其他国家都有出现。西方媒体将此次事件评价为自法国1968年"五月风暴”以来最严重的社会动荡,这个评价也许并非危言耸听。因为目前的法国社会动荡正是其内在的社会矛盾和危机的再一次爆发,并且因为今天的欧洲不同于50年前的欧洲,欧盟的存在使得任何社会危机都可能更加便利地向其他欧洲国家传导。

  • 标签: 欧洲国家 法国政府 思维 社会动荡 社会危机 1968年
  • 简介:十几年前,我做小学一年级的老师。在讲课之前,我问:“同学们,雪融化了变成什么?”他们不假思索,异口同声:“雪融化了,变成水。”还用期待的眼神,等待着我的夸奖。我说:“你们答案好不好?让我们一起来学了《雪融化了变成什么》这篇文章吧。”通过学习,

  • 标签: 思维 孩子 小学一年级 期待
  • 简介:墨西哥革命制度党是墨西哥社会革命与政治制度化的产物,它结束了墨西哥军阀混战、军人干政的历史,联合了各个民众阶级,形成一个包括工人部、农民部和人民部在内的职团主义组织体系。革命制度党作为官方党连续执政70年,领导墨西哥取得了巨大的经济建设成就,并且保持了长期的政治稳定。进入80年代以后,由于经济政策的失误和政治纲领的改变以及官方党职团结构的衰微,革命制度党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墨西哥政党制度正逐步从原先的非竞争性霸权党制向竞争性的多党制演变。

  • 标签: 政治制度化 职团主义 官方党 霸权党制
  • 简介:今年是东盟成立40周年。回顾东盟所走过的历程,它在推动地区一体化过程中创造了独特的东盟模式,取得了巨大成就。面临新时期的新挑战,东盟将进入一个历史的转折关头。为此,东盟领导人提出了2015年建立东盟共同体这一新的目标,起草东盟宪章的任务也浮出水面。东盟共同体究竟为何物?未来的东盟究竟走向何方?关于宪章起草的名入小组的报告给出了清晰的轮廓。本文在回顾和总结东盟过去40年功过得失的基础上,依据名人小组的报告重点考察了东盟在新时期的新定位和新特点。

  • 标签: 东盟 东盟共同体 东盟宪章 东盟方式
  • 简介:2011年9月是“9·11”事件发生十周年,如同任何一个影响了历史进程的重大事变一样,世人在纪念它的时候,也在回顾、总结和重新解读它。事物的全貌及其深层本质,无论在之前有多么天才的洞见,依然要在其随后的进程中不断地接受实践的检验和修正.最终在时间长河的冲刷下方能完整准确地显现出来。

  • 标签: 国际安全 国际关系 反恐活动 "9·11"事件 美国
  • 简介:<正>从1958年开始,越南农村在经济恢复和土改完成的基础上开展了合作化运动,农业进入高度集体化、国有化时期。到1960年底越南北方以飞快的速度基本上完成了农业集体化,合作社达41.4万个,有240万户农民加入,占北方农户总数的85.8%和耕地面积的76%。但规模日益扩大的集体经营和集中统管的行政管理方式,使农业的经济效益越来越差。集体化的农业体制引起了诸种弊端,导致70年代越南农业生产的停滞。

  • 标签: 农业改革 越南北方 合作社 生产承包制 家庭承包制 粮食生产
  • 简介:《道德经》"玄之又玄"的辩证历史观、"无为无不为"的主体行为规则,对于当代青年科学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及其新时代的历史必然性,突破历史虚无主义困境,超越资本价值观的物欲,形塑文化自信,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 标签: 《道德经》 当代青年 辩证历史观 文化自信
  • 简介:在我国问题青少年研究的发展历程中,多从教育学、心理学、法学、社会学、哲学等单一学科入手,既有科学性又有局限性。例如,过分夸大社会环境对青少年问题行为的影响作用,便会忽视问题青少年作为一个能动的个体所应承担的责任。从一门学科的视角考察问题青少年,只能找到一方面原因、一部分对策。人是最为复杂的研究对象,只有将多学科视角的研究成果综合起来,通过比较分析,才能获得比较全面的认识。

  • 标签: 问题青少年 多学科视角 教育矫正 青少年研究 问题行为 社会环境
  • 简介:冷战后的国际格局为外交学复兴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中国崛起使外交成为国内政治的重要议题。中国外交学的研究状况反映了影响中国的外部因素,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在外交成为热点的同时,中国的外交学研究面临着对象不清、与国际关系和对外政策关系不明的状况。深化对外交学的研究不仅需要要摆脱重视实力的国际关系研究的影响,也需要理清外交学与对外政策研究的区别和联系。在明确外交学研究对象和体系后,国内外交学研究近期可以在外交学说史、外交理论、当代外交实践和形式,以及区域和国别外交研究等方面取得成就。

  • 标签: 外交学 对外政策 学科发展 研究议程
  • 简介:谢昌逵《青春奥秘:青年的历史存在与社会角色》一书提供了青年研究的一个新的视角:从历史的角度、从人类文明的源流中透视青年。作者从生命的本质需要和生命成长的过程,证明青春期和青年存在于人类文明的源头,而不是被"认识"和"命名"之后;透过人类文明的进程追寻青年发展的足迹。要进一步推进我国史学角度的青年研究,需要深入研讨"青春期"与"青年"概念的关系、"族类的青春化"、青年史研究的逻辑起点、青年是否"全称判断"、青年研究如何遵从"史学范式"等问题。

  • 标签: 青年 历史视角 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