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23 个结果
  • 简介:法医毒物鉴定报告是毒物鉴定结果的表述模式。通过对国内外毒物鉴定报告形式和内涵的比较分析,认为我国现行按照《司法鉴定程序通则》规定出具的通用型的毒物鉴定报告尚不够专业、严谨、科学、充分,由于毒物鉴定报告的简约性和模糊性,证据的可靠性、科学性尚存在质疑,毒物分析结果的有效、充分利用尚不能实现。据此,提出毒物鉴定结果表述模式的建议。

  • 标签: 毒物鉴定 鉴定报告 科学表述
  • 简介:儿童骨骼的个体识别研究报道较少,在法医人类学实践中,如何对儿童骨骼进行性别、年龄鉴定,难度较大.2003年在山东省某地枯井内,发现一具儿童尸骨,要求作性别、年龄鉴定,现报告如下.

  • 标签: 骨骼 儿童 性别 进行性 个体识别 发现
  • 简介:性窒息(sex-associatedasphyxia)是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独自在隐蔽的场所,用非常特殊的窒息方式引起身体一定程度的缺氧以刺激性欲增强快感而进行的一种变态的性作为,是由于所用的措施不当意外的导致窒息死亡.性窒息多为成年男性、儿童较少见,现报告一例.

  • 标签: 儿童性窒息 案例分析 尸检
  • 简介:拐卖儿童是个古老的犯罪行业,据史料记载,清朝时期有大量拐卖儿童事件发生。同治三年七月,上海城外会捕局抓获4名广东拐匪,解救被拐女孩13人。审讯得知其拐骗之法,多是用老妪在街上,遇到小孩子,就骗说带其看戏,或冒充亲戚,立刻塞入船舱,载往福建售卖。某户人家有10岁男孩,去村里学堂上学,老师令孩子出外购物,嘱其速归,结果出去之后就再没回来。同治甲子年间,北京时有幼孩丢失,无一人被找回。

  • 标签: 拐卖儿童 清朝时期 处罚 史料记载 同治 孩子
  • 简介:二十世纪以来,儿童权利保护运动在全球范围内得到迅速发展,各国对于虐待儿童问题给予了足够的重视。在我国,预防虐待儿童事业还处于初期时段,目前尚没有一部保护受虐儿童的专门政策性文件,分散在宪法、婚姻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和刑法中的相关法律规定相对较为原则,不仅操作性差、约束力弱,而且存在法律监管盲区。因此,我国刑法应当尽快增设独立的虐待儿童罪罪名,放宽虐待儿童的入罪标准,将没有造成死伤但是性质恶劣的虐童行为予以犯罪化并纳入公诉案件受案范围,最大限度地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 标签: 刑法 虐待儿童 法律缺陷
  • 简介:在人体医学研究领域,医学进步给全体人类带来的益处与保障个人身体和健康免遭外来侵犯的个体利益之间存在着冲突。对个体利益的优先保护并不意味着对人体医学试验的禁止,但却要求对其设定法律界限。为此将治疗性人体医学试验与纯粹的人体医学试验相区分至关重要,因为这种区分不仅对确定人体医学试验允许存在的危险程度意义重大,而且决定了在特定情形下是否必须征得接受试验者的同意,决定了医生在多大范围内就其采用的方法及其可能产生的后果对接受试验者负有说明义务,最后也决定了是否允许对诸如孩子等特定的受保护人群进行试验的问题。

  • 标签: 人体医学试验 法律界限 个体利益 全体人类 试验者 医学进步
  • 简介:结果避免可能性理论是通过合义务替代行为的思考方式,检验违反注意义务的行为与法益损害之间的特别规范关联。这与过失犯规范要素的基准行为化、评价重心的客观归责化是直接相关的。结果避免可能性所检验的特别规范关联与注意规范的保护目的、构成要件的保护目的并不相同,后者划定了规范发挥效力的范围,前者则意在确认该规范在此范围内的个案实效性。结果避免可能性与假定因果关系都运用了假设性思维,但在具体思维类型、替代因子的选择、判断的目的及方法上存在明显差异,不应混淆。结果避免可能性的检验是规范实效而非事实判断的问题,属于风险实现而非创设风险的阶段。在合义务替代行为依然可能产生法益侵害后果的场合,若能判定履行义务行为显著降低了结果发生的概率,即可进行不法归属。

  • 标签: 结果避免可能性 合义务替代行为 假定因果关系 客观归责
  • 简介:我国刑法中的结果加重犯是很具有中国特色的规定,作为最广义的结果加重犯,我国刑法理论长期以来将其作为实质的一罪,移植于大陆法系的结果加重犯实际上已经在我国得到了最大范围的扩大适用。考察大陆法系中出现的结果加重犯,会发现我国的结果加重犯很大程度上是国民集体报复心理的体现,当然除了立法理念外,立法技术的落后也是其中一个原因。坚持结果加重犯'故意+过失'的唯一结构类型,并重新定位我国的结果加重犯,不仅能起到限缩结果加重犯的作用,对于理解和规范我国的罪数论体系、统一司法认识也是有益的。

  • 标签: 结果加重犯 故意+过失 法定刑
  • 简介:刑法目的论解释的正当性证成,必须通过三重检验,即目的论解释的初步证成、目的论解释的深度证成以及目的论解释的结果考量,始能证成其正当性。结果考量理论要求法官在进行刑法目的论解释时,必须进行“实质上正确”的决择,在刑法具体条文的规范目的与既定的法效果之间,应该形成均衡、一致与合比例的相互融贯性。在进行目的论解释时,尽可能全面地了解具体待决案件所涉及的各种利益。在司法实践中应该将“比例适当原则”作为结果考量的重要原则。结果考量理论存在着易于削弱刑法教义学对法律系统的操控功能的局限性。

  • 标签: 目的论解释 结果考量 正当性证成 法益衡量
  • 简介:为了解公安院校生的心理健康状况,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某公安院校新生进行测评,结果表明;公安院校新生SCL-90在总分、总均分、阳性项目数、阳性项均分以及除抑郁、焦虑因子外的其余因子上都显著或极为显著地高于全国常模。其主要的心理问题表现为强迫症状、人际敏感、敌对、偏执等。但在性别差异上,除偏执因子上男生显著高于女生外,其余因子差异不显著。

  • 标签: 公安院校 人际 表现 男生 性别差异 症状自评量表
  • 简介:侵财型职务犯罪的对象是行为人职权管辖内的单位财物.单位财产这一范畴比公共财物或公款更明确,更易界定,更能全面反映该罪行为对象的特征.侵财型职务犯罪的结果,由职务行为针对单位财物进行的侵害所产生的危害事实状态,是以物质性损害为明显特征,是损害事实状态的物质性和对象物质性的统一.侵财型职务犯罪本质上侵犯所有权关系,形式上改变单位财物的合法状态.

  • 标签: 职务犯罪 对象 结果 单位财产 危害事实状态
  • 简介:针对目前我国出现的虐童事件以及儿童虐待的现状,有专家学者提议刑法增设虐待儿童罪.然而,虐待儿童罪入刑并非解决此问题的最佳途径,并且儿童罪入刑与刑法谦抑性等理念相悖,同时也有舆论绑架司法的嫌疑.因此,与其在刑法增设虐待儿童罪不如在现有的法律框架内解决这一问题.

  • 标签: 虐待儿童罪 入刑 争议
  • 简介:影响性刑事个案中民意对判决结果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在民意从宽、从严的呼声下,案件判决有的轻缓化,有的从严处理。民意影响判决案件,个案本身具有普遍性规律,如涉案主体身份存在差异、个案折射问题与社会问题高度吻合、案件事实或者适用法律存在模糊性。判决结果总是基于舆论而改变,势必对司法公信力造成一定影响。构建民意与司法判决的良性机制,应加强对弱势群体的权利保护、营造良好的社会制度、严守罪刑法定、建立以依法独立行使职权为核心的司法独立。

  • 标签: 民意 影响性个案 判决结果
  • 简介:儿童,代表着未来和希望.勿庸讳言,儿童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最宝贵的财富.作为未成年人,由于他们的身体和心智尚未发育完全,一般缺乏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而且,他们的权利的实现大多依赖于家庭、学校、社会的作为或不作为.而父母、老师、监护人和社会其他各界均有自己的利益诉求,经常与儿童的利益发生冲突.

  • 标签: 儿童法 《儿童权利的国际法律保护》 书评 弱势群体 未成年人权益
  • 简介: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综合各方面来看,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留守儿童问题都将会持续存在。留守儿童问题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未来,一直以来,对留守儿童问题的研究,过于强调对其所处现状的概括与总结。对于留守儿童被害,特别是农村留守儿童被害的被害原因,进行更加深入的探讨和研究较少。文章围绕被害性这一概念,通过案例统计和分析的研究方法,探讨造成农村留守儿童被害的自身因素和客观因素,寻找预防农村留守儿童被害的有效措施。

  • 标签: 农村留守儿童 被害性 自身因素 客观因素
  • 简介:猥亵儿童罪是指故意对儿童以除奸淫幼女之外的方式进行性侵犯的行为。猥亵儿童罪不是倾向犯,刺激、满足性欲是根据社会性观念和儿童性禁忌的客观判断,而非行为人主观动机判断。猥亵儿童与奸淫幼女的危害程度相近,一般应定性为犯罪追究刑事责任。“聚众或者在公共场所当众”之“当众”应坚守“当着众人面”文义,不应过分扩张解释。刑法对猥亵儿童罪加重事由的规定脱离性侵儿童犯罪现实,应当完善,增加“多人或多次”和“情节恶劣”的加重事由。

  • 标签: 猥亵儿童罪 强制猥亵妇女罪 性侵犯 奸淫幼女罪 接触说
  • 简介:广安市广安区人民法院花桥人民法庭辖6个乡镇12万余人,位于广安、南充、达州三市的交界处。该庭自1991年评为全省“先进人民法庭”以来,全庭法官就一直保持天平不斜,锐气不减,3名党员法官心往一处想,劲向一处使。2000年度共审结、执结案件330件,做到了四个“无一”,即无一件错案,无一件程序不合法案,无一件超审判时限案,无一件发回重审案,当年因成绩突出,被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荣记集体三等功。2001年该庭围绕“公正与效率”这一新世纪人民法院的主题,进一步振奋精神,励精图治,在前10月内审执案件240件,案件质量仍保持了四个“无一”,且明显好于往年的案件质量。

  • 标签: 人民法庭 广安市 广安区 天平 2000年度 中级人民法院
  • 简介:<正>引言在一些刑事案件中,行为人对被害人实施了危险较低的伤害行为,这种伤害行为在一般情况下不会致人死亡,但由于被害人具有特殊体质(如某种疾病),危害行为导致疾病发作,二者共同作用下产生被害人死亡的后果。在这种情况下,伤害行为与死亡后果之间有没有因果关系?死亡结果能否归责于行为人?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是考验刑法因果关系理论、归责理论实用性的试金石。被害人具有特殊体质是在行为人实施行为时同时存在的条件,并且一般是行为人的行为与被害人的特殊体质相结合,引发最终的死亡结果。行为人加害于具有特殊体质的被害人,致使被害人死亡,在这

  • 标签: 因果关系 伤害行为 行为犯 结果加重犯 客观说 故意伤害罪
  • 简介:新刑诉法新增了必要情形下证人的强制出庭作证义务。与此前我国司法实践中一直流行的书面证人证言相比,必要情形下证人的出庭作证完善了证人证言的形式,增加了公诉结果的不确定性。公诉机关应当做好相应的准备。

  • 标签: 证人出庭作证 书面证言 公诉结果 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