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4 个结果
  • 简介:教义刑法学是德国刑法学界的一个重要的刑法概念,从字面含义上来讲,刑法应当被当做一信仰予以遵守。但是,法律是人制定的,存在人思维上的局限性。强制性、权威性并不是法律应当被信仰的理由。教义刑法学应当是理解刑法原则与规则的一批判性的思维理念,其信仰的并不是制定法本身,而应当是一解释法律、适用法律的理性的方法。通过对教义刑法学价值的分析,有利于对教义刑法学进行更加深入地认识,将信仰法律规则转向质疑并信仰法律规则。

  • 标签: 教义刑法学 价值 法益
  • 简介:<正>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律思考,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和在不同的层面上进行。近来,法理学和部门法学都从各自的研究领域就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法律应当怎样发展的问题作了大量精辟的阐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这个命题已成为当今中国法学界最流行的口号。从目前有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法制建设的著述文献来看,法学家们在考虑市场经济与法律发展时,主要表现为从一理想状态的市场经济模式出发,探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法律发展的"应然"关系,即根据作为目标模式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般特征,强调应当建立什么样的法律原则、法律制度、法律规范和法律体系。同样,阐释法律在建立和发展

  • 标签: 市场经济秩序 法律发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法律思考 资本主义市场经济 计划经济
  • 简介:当今世界已经进入风险社会时代,国家在惩治预防犯罪中面临巨大的压力。在某些特定领域,刑事法价值取向的“钟摆”逐渐向社会秩序利益倾斜,越来越趋向以预防与威慑为核心。刑事法社会保护机能的强化与刑事法基本原则之问的冲突可能进一步加剧。在这种刑事法变革的大背景下.刑事推定规则凸显了强化刑事法社会保护机能的功利导向。同时,推定规则以其特殊的结构和功能,尽量降低了对刑事法基本原则的冲击,是兼顾被告人人权保障的一利益均衡机制。

  • 标签: 风险社会 刑事推定 刑事政策 社会保护
  • 简介:刑法类型化思维并非局限于规范的犯罪构成要件要素,它包含着刑法立法类型化思维和刑法司法类型化思维.在刑法立法和刑法司法中有着广阔的运用空间。刑法类型化思维有着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的运用:在宏观方面,刑法类型化思维关联着刑法典的章节结构和刑法渊源,并提升着刑法的结构合理性与和谐性;在微观方面,刑法类型化思维关联着犯罪构成的主客观要件、罪状设置与具体的刑法解释,并在保障人权和保护社会两个层面提升着刑法的实质正义性。刑法类型化思维是一基本的刑法方法论。

  • 标签: 刑法类型化思维 构成要件要素 犯罪主体 犯罪主观方面 刑法解释
  • 简介:对于原旨主义的争论如同美国当前的宪政联邦一样古老,从这个意义上而言,美国的宪政历史就是伴随着关于宪法解释正确方式的争论逐渐成长起来的。原旨主义是其中重要的一宪法解释理论,主张解释宪法时要依据制宪者的原初意图或者宪法文本的原初含义;原旨主义处于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这种变化使得原旨主义在不同的时代表现出不同的特征。新旧原旨主义的不同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新旧原旨主义的理论特征;新旧原旨主义与司法自制和民主的关系;从意图原旨主义到文本原旨主义的转变。无论旧原旨主义还是新原旨主义都必须解决如何确定“宪法原旨”的问题,意图原旨主义和文本原旨主义都面临着同样的困难。新原旨主义忽略或者并没有解决宪法先定约束和后代民主之间的冲突。

  • 标签: 宪法解释 原旨主义 文本 意图
  • 简介:一、法国式信托的特点2007年2月7日,法国议会通过了一项关于信托(fiducie)的法律,并于当月22日开始施行。此意味着信托在法国这一最典型的大陆法系国家的法律中终于有了一席之地,从此被摘除引号的帽子,名正言顺地走进现实生活,从而无论在法学理论上还是在实务中均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

  • 标签: 信托 法国 本土资源 改造 大陆法系国家 2007年
  • 简介:宪法实施的概念和路径争议,关键原因在于我们对宪法发挥效力的逻辑基础的理解有分歧。宪法是民主制度化的产物,又要通过民主制度和权利体现人民的地位,由此产生了宪法的两逻辑,分别是民主逻辑和法治逻辑。它们为宪法发挥效力提供基础,形成两效力,分别是在过程中的效力和校正性效力。宪法建立民主形式并控制民主过程,首先是对行为的约束,作为规则、程序和动力机制引导和激励政治活动参与者,然后才是对行为的评价,作为规范校正政治活动参与者的行为。宪法之内也形成了两类规范,即行为规范和裁判规范,前者体现为与政治活动参与者的互动关系,后者依赖司宪者的适用。宪法通过两逻辑、两类规范、两重效力控制民主,它体现了宪法实施的任务与形式。

  • 标签: 民主宪法 宪法工程 行为规范 控制民主 宪法实施
  • 简介:法律教育在清末教育改革中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从传统的科举制度指引下的教育向近代西式的学校教育的转变过程中,各项制度的建立和完善都呈现了一个探索的过程,而在这一过程中,法律教育也呈现了这一探索和完善的特征。

  • 标签: 法律教育 近代 章程 学堂 科举制度 教育改革
  • 简介:在单位实施犯罪主体仅限于自然人之犯罪的情况下,对于单位内部的责任人员能否按自然人犯罪定罪处罚,刑法理论界存在着“否定说”和“折中说”,两学说均存在固有的理论缺陷且难以解决现有问题;将规定单位犯罪的特殊条款视为具体犯罪的量刑条款而不是定罪条款,并从法条竞合理论出发,将单位犯罪理解为自然人犯罪的特殊表现形式,或许是解决单位犯罪面临的现实司法尴尬的一尝试性通道,也能避免通过司法摸索来逐个为所有犯罪增设单位犯罪条款的过高的司法成本和立法成本。

  • 标签: 单位犯罪 定罪条款 量刑条款 自然人犯罪 法条竞合
  • 简介:近年来,随着若干刑事误判案件的披露,一"留有余地"的裁判方式逐渐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这种裁判方式的基本特征是"疑罪从有"和"疑罪从轻",也就是对那些尚未达到定罪标准的案件予以定罪并从轻量刑。无论是从司法体制还是从法院内部的裁判程序方面来看,这种裁判方式都有其形成的复杂原因。在这种裁判方式的影响下,中国法院不可能成为司法正义的维护者,而只能基于现实主义的司法理念,通过妥协和委曲求全来获得生存。但在"冤假错案"发生后,法院往往成为制度的牺牲者。只要这一裁判方式继续存在,那么,法院司法裁判的公信力就不可能树立起来,刑事司法制度也难以发生实质性的变革。

  • 标签: 司法裁判 留有余地 疑罪从有 疑罪从轻
  • 简介:以回应现代社会分层带来的诸多问题的民事诉讼结构无论如何设计,都无法回避如何保障双方当事人进行诉讼能力实质平等这一核心问题。西方两大法系国家以自由主义为理论基础从当事人私权的视觉解决这一问题的经验,不能解决中国社会转型期的问题。基于中国的国情和司法实际,需通过积极的法官能动政策以及法官与律师(当事人)充分信任、合作的角度来设计诉讼结构。

  • 标签: 民事诉讼 实质平等 理念解构
  • 简介:卢克斯征引加利的观点,将权力视为一"本质上争议的概念"。豪格检视上述观点后,指出权力是一"家族相似性概念",权力的不同使用方式构成了一个概念家族,不同解释方案之间并非必然是相互排斥的关系,权力讨论应当是一正和情境。豪格的批评忽略了对加利的直接考察,通过对卢克斯与加利之间学术关系的考证可发现:一方面,卢克斯的逻辑困境源自对加利的不纯粹继承;另一方面,加利与豪格的分析框架,除去对价值因素的不同认识,并无实质性差异。相比较而言,加利的体系更加完整,也更具有现实指导意义。因此,将权力视为"本质上争议的概念"依然是一更有价值的选择,前提是我们必须重新回归加利的理论。

  • 标签: 权力 本质上争议的概念 本质上可争议的概念 家族相似性概念
  • 简介:在我国刑事诉讼程序中,对取保候审的法律责任有针对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的法律责任,有经济方面的责任——没收保证金、对保证人罚款,也有刑事方面的责任——追究保证人的有关刑事责任。这些责任都是一契约责任,也只有是一契约责任其存在才具有正当性,才能增加取保候审法律责任的约束力,从而扩大其适用范围。

  • 标签: 取保候审 法律责任 权利救济
  • 简介:与形态各异的历代法律制度形态相对应,中国古典法律解释方法亦呈现出多种样式。官方解释在古典中国的法律解释体系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主导作用。但这种事实并不影响民间解释和司法解释在历代法律实践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本文分别从三个方面剖析中国古典法律解释的三样式。

  • 标签: 古典法律解释 官方样式 民间样式 司法样式
  • 简介:本文拟创的冲突法“最大空间吸引力说”的要义是:法律选择实际上就是决定哪一个国家的民商事法律规范对跨国民商事关系最有“空间吸引力”的过程,而对“空间吸引力”大小的判断,应综合考虑以下两方面的因素:一是各国民商事法律规范本身对跨国民商事关系所具有的吸引力,而这种吸引力的大小又取决于体现在各国民商事法律规范中“国内实体正义”和“国际实体正义”之成分对比;二是各国与跨国民商事关系在空间上的实际联系程度,这与“冲突正义”的实现密切相关。可见,“最大空间吸引力说”可以整合和接近“国际实体正义”、“国内实体正义”及“冲突正义”,是一比较周全和合理的法律选择理论。我国冲突法可通过采取“以硬性推定为主,以灵活适用为辅”的法律选择机制全面引入“最大空间吸引力原则”。

  • 标签: 法律选择 冲突正义 实体正义 冲突法学说
  • 简介:社会契约理论起初不过是人们假设的一乌托邦。社会契约理论从乌托邦到现实政治的过程,乃是一个法律化的过程。法律就是社会契约的一般规范表达。法律本身承载的”作为乌托邦的社会契约”使命,使得法律自然具有制度修辞的属性。

  • 标签: 社会契约 乌托邦 法律 制度修辞
  • 简介:《风与草:喻中读〈尚书〉》(以下简称《风与草》)是喻中先生新近的著作,在自序中喻中先生自谦地说:"本书不是关于《尚书》的学术研究,至少不是通常所说的那种学术研究……本书是关于《尚书》的读书笔记",[1]而在笔者看来,此书不仅仅只是50篇读书笔记的汇编,而是一本根据《尚书》所做的关于三代政治过程、政治实践与政治状况的研究著作。

  • 标签: 《尚书》 解读方式 学术研究 读书笔记 研究著作 政治过程
  • 简介:澳门大学横琴校区“特区租管地”的尝试是“一国两制”的突破性创新,为我国现行法律制度下探索粤港澳合作新模式提供了可行的路径导向。归因于“特区租管地”租赁与管辖的双重法律属性,特别行政区对其的治理须以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授权为前提,适用特别行政区法律为原则,并以租赁合同约定为依据。故而其设立也当经由议案的“提出”、“审查”、“批准”,遵循严格的程序。以澳门政府横琴用地为代表的这一新型区域合作模式有助于推动内陆与港澳地区实现双赢、互惠、多元参与的开发与合作,具有继续推广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 标签: 特区租管地 区域合作 中央与地方关系法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