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苏州地区皮肤性病门诊患者HPV感染情况及其基因亚型分布。方法采用PCR体外扩增和DNA反向点杂交相结合的基因检测技术,对1 630例苏州地区皮肤性病门诊疑似HPV感染者进行25种HPV亚型检测,分析该人群HPV感染状况及HPV亚型流行情况。结果1 630例疑似感染者中共检出HPV阳性903例,阳性检出率为55.39%,其中女性阳性检出率为60.31%(576/955),男性阳性检出率为48.44%(327/675),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55,P<0.01)。女性感染率最高的高危亚型分别为HPV52、16、58、53和33,男性为HPV16、52、53、51和58。HPV感染女性高危亚型单一或混合感染率达77.08%,男性也达到58.41%。各年龄组女性HPV阳性检出率均超过55.00%,且以4~20岁和>50岁组检出率最高,分别达75.38%、71.70%,显著高于同龄男性组(χ2=7.10、5.00,P<0.05);各年龄组男性HPV阳性检出率在40%~50%之间。结论苏州地区皮肤性病门诊患者HPV感染率较高,且以高危亚型感染为主,女性尤甚。

  • 标签: 乳头状瘤病毒感染 基因分型 性别分布 年龄分布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东阳地区男性乳头病毒(HPV)的感染情况及流行分布特点,为了解本地区男性HPV感染情况以及临床相关疾病的防治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东阳市人民医院男性科等科室就诊的712例行HPV 21分型检测患者的结果。用SPSS 19.0软件对数据差异性进行分析。结果共检测712例男性样本,其中HPV感染阳性210例,阳性率为29.54%。210例感染患者中,单一型感染者141例,占阳性患者的67.14%;多重感染者69例,占32.86%。按年龄分组,>60岁年龄组HPV阳性比例最高,为6/11,然后依次为≤20岁年龄组[37.50%(15/40)]、21~40岁组[29.56%(149/504)、41~60岁组[25.48%(40/157)],各年龄组HPV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季度分组:第三季度检测样本的HPV阳性率[35.20%(63/179)]和第四季度检测样本的HPV阳性率[32.04%(58/181)]高于第一季度[28.90%(50/173)]和第二季度[21.79%(39/1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10例HPV感染患者中,临床诊断最多的为疣(26.67%,56/210),其次为阴茎赘生物(18.10%,38/210)和尿路感染(14.76%,31/210)。结论东阳地区男性HPV感染率较高,以HPV6、HPV11、HPV16型为主,感染主要为单一型;≤20岁和>60岁年龄段阳性率较高;第三、四季度阳性检出率较高,其分布表现出一定的季节相关性。临床表现上,HPV感染患者中临床诊断为疣的最多。

  • 标签: 人乳头瘤病毒 低危型 高危型 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HPV分型检测和细胞学检查对宫颈原位腺癌的筛查可行性。方法收集2007年1月至2020年2月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组织病理学诊断为宫颈原位腺癌的病例信息,同时收集相应病例此前6个月内的高危型乳头病毒(hrHPV)及细胞学检查结果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符合条件的组织病理学诊断为宫颈原位腺癌的病例共478例,患者平均年龄39.4岁(19~81岁),44.8%发生于30~39岁,34.7%发生于40~49岁,其中355例行hrHPV检测,阳性率为93.8%(333/355),阳性病例中277例病毒分型,55.6%(154/277)患者感染HPV18,48.7%(135/227)患者感染HPV16,HPV18/16的总感染率达93.1%(258/277)。478例患者中212例为单一原位腺癌,余266例为原位腺癌合并鳞状上皮内病变,后者HPV16的感染患者显著多于前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学检查阳性率55.9%(167/299),余44.1%细胞学阴性患者的hrHPV阳性率为92.7%(101/109),其中HPV16/18占有病毒分型病例的94.3%(83/88)。结论HPV分型检测和细胞学联合筛查方案,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宫颈原位腺癌的检出率。

  • 标签: 宫颈肿瘤 腺癌 细胞学技术 人乳头状瘤病毒
  • 简介:摘要人乳头病毒(HPV)相关性口咽部鳞状细胞癌(OPSCC)是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的独特亚型,是HPV相关性口咽癌最常见的类型,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HPV相关性OPSCC具有独特的生物学特征,分子遗传学研究发现APOBEC3家族成员导致的体细胞突变,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持续发挥作用,有望成为HPV相关性OPSCC的治疗靶点。HPV相关性OPSCC存在高DNA甲基化表型,未来可应用胞苷类似物作为甲基化转移酶抑制剂进行表观遗传学治疗。针对高风险人群利用血清学病毒蛋白及唾液和血清肿瘤DNA检测可早期发现并预测肿瘤的治疗效果与复发。本文对HPV相关性OPSCC的新近研究进展进行简述,并探讨HPV相关性OPSCC新的治疗策略和可行性。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山东省滕州地区乳头病毒(HPV)感染女性患者感染及HPV基因型分布情况。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12月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妇科12 721例门诊及住院女性患者,采用HPV-DNA核酸分子快速杂交基因分型方法对患者阴道分泌物进行HPV-DNA分型检测。结果12 721例门诊及住院患者中筛选出HPV感染阳性患者2 841例,占22.33%(2 841/12 721)。2 841例HPV感染阳性患者中高危型HPV感染1 962例,占69.06%(1 962/2 841);低危型HPV感染368例,占12.95%(368/2 841);高危型合并低危型HPV感染511例,占17.99%(511/2 841)。2 841例HPV感染阳性患者主要集中在>40~50岁和>30~40岁年龄段,共计1 698例患者,占59.77%(1 698/2 841),不同年龄段患者HPV感染均以单纯高危型为主。2 841例HPV感染阳性患者中共检测出21种HPV基因型,其中高危型包括:H53、H16、H18、H31、H33、H58、H35、H39、H45、H51、H52、H56、H59、H66和H68;低危型包括:H6、H11、H42、H43、H44和Hcp8304。不同基因型HPV检出频次累计3 514例次,高危型累计检出2 982例次,占84.86%(2 982/3 514),低危型累计检出532例次,占15.14%(532/3 514)。2 841例HPV感染阳性患者中确诊尖锐湿疣的患者38例,累计检出不同HPV基因型87例次,以低危型为主;确诊宫颈癌的患者108例,累计检出不同HPV基因型102例次,以高危型为主。结论滕州地区HPV感染高发年龄段为>30~50岁,感染类型以高危型为主,尖锐湿疣患者HPV感染以低危型HPV感染为主,宫颈癌患者HPV感染以高危型HPV感染为主。

  • 标签: 人乳头瘤病毒 基因分型 高危型 多重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山东省滕州地区乳头病毒(HPV)感染女性患者感染及HPV基因型分布情况。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12月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妇科12 721例门诊及住院女性患者,采用HPV-DNA核酸分子快速杂交基因分型方法对患者阴道分泌物进行HPV-DNA分型检测。结果12 721例门诊及住院患者中筛选出HPV感染阳性患者2 841例,占22.33%(2 841/12 721)。2 841例HPV感染阳性患者中高危型HPV感染1 962例,占69.06%(1 962/2 841);低危型HPV感染368例,占12.95%(368/2 841);高危型合并低危型HPV感染511例,占17.99%(511/2 841)。2 841例HPV感染阳性患者主要集中在>40~50岁和>30~40岁年龄段,共计1 698例患者,占59.77%(1 698/2 841),不同年龄段患者HPV感染均以单纯高危型为主。2 841例HPV感染阳性患者中共检测出21种HPV基因型,其中高危型包括:H53、H16、H18、H31、H33、H58、H35、H39、H45、H51、H52、H56、H59、H66和H68;低危型包括:H6、H11、H42、H43、H44和Hcp8304。不同基因型HPV检出频次累计3 514例次,高危型累计检出2 982例次,占84.86%(2 982/3 514),低危型累计检出532例次,占15.14%(532/3 514)。2 841例HPV感染阳性患者中确诊尖锐湿疣的患者38例,累计检出不同HPV基因型87例次,以低危型为主;确诊宫颈癌的患者108例,累计检出不同HPV基因型102例次,以高危型为主。结论滕州地区HPV感染高发年龄段为>30~50岁,感染类型以高危型为主,尖锐湿疣患者HPV感染以低危型HPV感染为主,宫颈癌患者HPV感染以高危型HPV感染为主。

  • 标签: 人乳头瘤病毒 基因分型 高危型 多重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厦门某医院2019年至2020年体检女性乳头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的感染情况、易感亚型,为该地区宫颈癌的预防和疫苗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9年7月至2020年7月在本院进行宫颈分泌物高危型HPV检测的10 356例健康体检女性,平均年龄36.49岁。采用导流杂交基因芯片技术检测方法检测HPV基因型。结果在10 356例健康体检女性中,检测HPV阳性人数为1 997例,HPV感染率为19.28%,排名前3位的分别是HPV 52、58、16型,其中HPV 52型感染率最高为3.09%,其次是HPV 58型感染率为2.10%,HPV 16型感染率为2.03%。在女性宫颈分泌物中检出HPV感染1 997例,按年龄分为9个年龄组,<25岁组检测人数共516例,检出HPV阳性例数156例(30.23%),在各年龄段中阳性率最高;51~55岁及56~60岁年龄段感染率分别为26.14%(143/547)、23.18%(54/233),分别居第2和第3位;而46~50岁年龄段感染率最低[15.14%(155/1 024)]。在1 997例阳性感染人群中,主要以单一感染为主,其次是二重感染;其中单一感染阳性例数为1 156例(57.89%),二重感染阳性例数为697例(34.90%),三重感染阳性例数为134例(6.71%),而四重感染以上阳性例数最低仅10例(0.50%),各感染类型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厦门地区女性高危型HPV感染率较高,主要以HPV 52、58、16亚型为主,<25岁组和51~55岁组感染率最高,各年龄段女性均应定期进行高危型HPV筛查,以预防和早期发现宫颈癌。

  • 标签: 人乳头瘤病毒 流行病学调查 厦门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食管癌患者家族中女性宫颈乳头病毒(HPV)感染的情况,初步探讨宫颈HPV感染与食管癌的关系。方法抽取河南省食管癌高发区女性食管癌患者或其一级女性亲属300例,对其进行免费宫颈癌筛查,另随机抽取同期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体检科在健康检查中行宫颈癌筛查的女性300例,行横断面对照研究,分析宫颈癌筛查结果。结果300例河南省食管癌高发区女性食管癌患者或其一级女性亲属的年龄为24~73岁,中位年龄47岁。女性食管癌患者或其一级女性亲属宫颈HPV感染率(18.0%,54/300)略高于健康体检女性(14.0%,42/300),但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χ2=1.786,P=0.181)。女性食管癌患者或其一级女性亲属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结果提示宫颈病变者占比(2.0%,6/300)与健康体检者有异常情况占比(3.0%,9/300)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χ2=0.615,P=0.433)。结论食管癌患者家族中女性宫颈HPV感染率略高于一般人群,应重视一级预防,为将来明确食管癌与宫颈癌之间的关系提供一定的依据。

  • 标签: 人乳头瘤病毒 食管癌 宫颈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乳头病毒(HPV)感染和阴道微环境紊乱与宫颈病变的关系及其交互效应。方法从课题组前期建立的自然人群队列中选取基线调查时确定的正常宫颈(NC)妇女623、低度宫颈病变(CIN Ⅰ)妇女303及高度宫颈病变(CIN Ⅱ/Ⅲ)妇女93为研究对象。以NC为对照组、CIN为病例组,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在收集研究对象人口学特征、生殖情况、生活习惯、既往病史宫颈病变相关因素的基础上,应用导流杂交法检测HPV分型,需氧菌性阴道炎/细菌性阴道炎联合检测试剂盒检测阴道分泌物中的H2O2,精密pH试纸检测阴道pH值,涂片法检测阴道清洁度。利用SPSS 20.0软件进行相关资料的分析。结果HPV(CINⅠ:aOR=1.39,95%CI:1.01~1.90;CIN Ⅱ/Ⅲ:aOR=11.74,95%CI:6.96~19.80)、H2O2(CINⅠ:aOR=2.09,95%CI:1.47~2.98;CIN Ⅱ/Ⅲ:aOR=4.12,95%CI:2.01~8.43)、清洁度(CIN Ⅱ/Ⅲ:aOR=2.62,95%CI:1.65~4.14)和综合指标(CIN Ⅰ:aOR=1.67,95%CI:1.24~2.25;CIN Ⅱ/Ⅲ:aOR=4.24,95%CI:2.30~7.81)均可增加宫颈病变的患病风险,随着宫颈病变的进展,HPV(趋势性χ2=81.33,P<0.001)感染率、阴道pH值(趋势性χ2=5.06,P=0.024)、H2O2(趋势性χ2=26.19,P<0.001)、清洁度(趋势性χ2=19.55,P<0.001)和综合指标(趋势性χ2=30.50,P<0.001)的异常率均呈逐渐升高趋势。交互作用分析显示,HPV感染与阴道微环境的综合指标在CIN Ⅱ/Ⅲ组中显示有正相加交互作用,而无论HPV感染与否,阴道微环境紊乱致CIN Ⅰ的OR值比较接近。结论HPV感染和阴道微环境紊乱均可增加宫颈病变的患病风险,尤其在CIN Ⅱ/Ⅲ发生发展中两者可能存在协同作用,而在CIN Ⅰ发生中阴道微环境紊乱的作用不可忽视。

  • 标签: 宫颈病变 人乳头瘤病毒 阴道微环境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杭州市余杭区妇科门诊患者乳头病毒(HPV)的感染特征。方法采用PCR-反向点杂交法对2015年1月至2018年5月在杭州市余杭区妇幼保健院妇科门诊就诊患者的宫颈脱落细胞进行23种HPV基因分型检测,并分析不同年份和年龄组患者HPV感染情况。结果杭州余杭区女性HPV总检出率为28.59%(6 070/21 234),居高危型前3位的依次是HPV-52(21.61%,1 330/6 154)、HPV-16(15.20%,935/6 154)和HPV-58(8.56%,527/6 154),居低危型前3位的依次是HPV-81(32.03%,507/1 583)、HPV-43(18.89%,299/1 583)和HPV-6(18.26%,289/1 583)。低危型的HPV-43、6、11,高危型的HPV-52、53、33、59和39型别检出率在不同年份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45、10.24、27.28、34.90、12.20、3.23、13.52和10.00,P均<0.05);多数高危型(或低危型)HPV亚型在不同年龄组间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单一型与混合型在不同年龄组间的检出率也存在差异(χ2=800.38和451.04,P均<0.05)。结论杭州市余杭区妇科门诊患者HPV检出率较高,且HPV高危型感染形势严峻,≤20岁和>60岁为感染的高危人群。

  • 标签: 乳头状瘤病毒感染 基因分型 高危型 低危型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高危型乳头病毒(HR-HPV)感染与阴道微环境变化的关系。方法抽取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于厦门市中医院妇科门诊进行检查的220例妇女作为研究对象,采集其宫颈分泌物标本,进行液基细胞学检测及HR-HPV感染检测,根据有无HR-HPV感染分为阳性组(70例)与阴性组(150例)。比较两组阴道微环境相关指标,分析HR-HPV感染与阴道微环境变化的相关性。结果HR-HPV阳性组乳酸杆菌数量、阴道清洁度与阴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R-HPV阳性组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细菌性阴道炎(BV)发生率分别为21.43%(15/70)、14.29%(10/70),高于HR-HPV阴性组的10.00%(15/150)、5.33%(8/150),P<0.05。HR-HPV阳性组过氧化氢、白细胞酯酶、唾液酸苷酶阳性率与阴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V、乳酸杆菌量过少或缺乏是HR-HPV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HR-HPV感染与阴道微环境变化密切相关,BV、乳酸杆菌量缺乏或过少是导致HR-HPV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

  • 标签: 人乳头瘤病毒 阴道微环境 细菌性阴道炎 乳酸杆菌 相关性
  • 简介:摘要高危型乳头病毒(high-risk human papillomavirus,HR-HPV)持续感染是宫颈癌发生的明确病因,但并非所有HR-HPV感染都会导致宫颈癌,说明多种因素参与调节HR-HPV的致病性。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s,TLRs)是一类模式识别受体,能特异性识别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pathogen-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s,PAMPs)激发宿主抗病毒的固有和适应性免疫。相关研究表明HR-HPV通过调节TLRs的表达和信号通路改变局部免疫微环境,导致病毒持续感染以及宫颈癌发生。本综述将总结并讨论TLRs在HPV感染致宫颈癌中的免疫作用和可能的致病机制以及TLRs激动剂在HPV疫苗中的应用。

  • 标签: Toll样受体 HPV 宫颈癌 单核苷酸多态性 感染
  • 简介:摘要人乳头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感染相关疾病包括高危型HPV引起的生殖部位癌症和低危型HPV引起的尖锐湿疣等良性病变。HPV相关癌症中宫颈癌新发病例数占84%,预防宫颈癌和尖锐湿疣是HPV感染相关疾病防控的最主要目标。HPV疫苗可有效预防HPV感染相关疾病,疫苗免疫策略的制定以及免疫效果的评价需基于HPV感染及相关疾病负担。本研究详细介绍了北京市宫颈癌和尖锐湿疣的监测方法和流行特征长期变化趋势,以及HPV感染流行现状,为HPV疫苗免疫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

  • 标签: 人乳头瘤病毒 宫颈癌 尖锐湿疣 监测 流行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乳头病毒(HPV)-DNA、巨细胞病毒(CMV)-DNA病毒含量与子宫内膜癌(EC)危险因素关系及预测模型。方法选取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宿州医院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EC患者58例作为观察组,根据1∶1匹配病例对照原则选取同期子宫内膜增生(EH)患者58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HPV-DNA、CMV-DNA阳性率及病毒含量,经由单因素分析将P<0.05的自变量纳入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EC危险因素,评价HPV-DNA、CMV-DNA与EC危险因素的相关性,采用似然比卡方、拟合优度检验评价Logistic回归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模型对EC的预测价值。结果观察组年龄≥ 55岁、体质量指数(BMI)≥ 24 kg/m2、有高血压史、有糖尿病史、有恶性肿瘤家族史、有激素替代治疗史均高于对照组[72.41%(42/58)比39.66%(23/58)、70.69%(41/58)比43.10%(25/58)、36.21%(21/58)比10.34%(6/58)、31.03%(18/58)比8.62%(5/58)、29.31%(17/58)比5.17%(3/58)、27.93%(17/58)比8.62%(5/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PV阳性率、CMV阳性率、HPV-DNA、CMV-DNA病毒含量高于对照组[62.07%(36/58)比29.31%(17/58)、81.03%(47/58)比41.38%(24/58)、(471.16 ± 33.58)copies/ml比(240.08 ± 17.41)copies/ml、(256.19 ± 24.77)copies/ml比(132.27 ± 13.20)copies/ml](P<0.05);年龄≥ 55岁、BMI ≥ 24 kg/m2、高血压史、糖尿病史、恶性肿瘤家族史、激素替代治疗史、HPV阳性、CMV阳性是EC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HPV-DNA病毒含量与EC患者年龄、恶性肿瘤家族史、糖尿病史呈正相关(P<0.05),CMV-DNA病毒含量与年龄、恶性肿瘤家族史、高血压史呈正相关(P<0.05);根据Logistic回归模型预测值和真实值绘制ROC曲线,曲线下面积为0.930(95% CI 0.885~0.976),当个体发生医院感染的预测概率>0.528时,预测灵敏度为84.48%,特异度为89.66%。结论EC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而HPV-DNA、CMV-DNA病毒含量均是其发生的危险因素,构建基于EC病理特征及HPV-DNA、CMV-DNA病毒含量的Logistic回归模型,整体预测价值较高,具有临床应用前景。

  • 标签: 子宫内膜肿瘤 人乳头瘤病毒 巨细胞病毒 危险因素 子宫内膜增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乳头病毒(HPV)-DNA、巨细胞病毒(CMV)-DNA病毒含量与子宫内膜癌(EC)危险因素关系及预测模型。方法选取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宿州医院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EC患者58例作为观察组,根据1∶1匹配病例对照原则选取同期子宫内膜增生(EH)患者58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HPV-DNA、CMV-DNA阳性率及病毒含量,经由单因素分析将P<0.05的自变量纳入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EC危险因素,评价HPV-DNA、CMV-DNA与EC危险因素的相关性,采用似然比卡方、拟合优度检验评价Logistic回归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模型对EC的预测价值。结果观察组年龄≥ 55岁、体质量指数(BMI)≥ 24 kg/m2、有高血压史、有糖尿病史、有恶性肿瘤家族史、有激素替代治疗史均高于对照组[72.41%(42/58)比39.66%(23/58)、70.69%(41/58)比43.10%(25/58)、36.21%(21/58)比10.34%(6/58)、31.03%(18/58)比8.62%(5/58)、29.31%(17/58)比5.17%(3/58)、27.93%(17/58)比8.62%(5/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PV阳性率、CMV阳性率、HPV-DNA、CMV-DNA病毒含量高于对照组[62.07%(36/58)比29.31%(17/58)、81.03%(47/58)比41.38%(24/58)、(471.16 ± 33.58)copies/ml比(240.08 ± 17.41)copies/ml、(256.19 ± 24.77)copies/ml比(132.27 ± 13.20)copies/ml](P<0.05);年龄≥ 55岁、BMI ≥ 24 kg/m2、高血压史、糖尿病史、恶性肿瘤家族史、激素替代治疗史、HPV阳性、CMV阳性是EC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HPV-DNA病毒含量与EC患者年龄、恶性肿瘤家族史、糖尿病史呈正相关(P<0.05),CMV-DNA病毒含量与年龄、恶性肿瘤家族史、高血压史呈正相关(P<0.05);根据Logistic回归模型预测值和真实值绘制ROC曲线,曲线下面积为0.930(95% CI 0.885~0.976),当个体发生医院感染的预测概率>0.528时,预测灵敏度为84.48%,特异度为89.66%。结论EC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而HPV-DNA、CMV-DNA病毒含量均是其发生的危险因素,构建基于EC病理特征及HPV-DNA、CMV-DNA病毒含量的Logistic回归模型,整体预测价值较高,具有临床应用前景。

  • 标签: 子宫内膜肿瘤 人乳头瘤病毒 巨细胞病毒 危险因素 子宫内膜增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广东省潮汕地区单中心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NSCC)患者乳头病毒(HPV)感染及亚型状况。方法收集2014年12月至2016年12月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167例HNSCC患者的肿瘤原发灶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IHC)法检测肿瘤组织中p16蛋白的表达,以肿瘤细胞p16蛋白阳性率≥76%为判断HNSCC存在HPV的依据,分析p16蛋白与患者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采用原位杂交法(ISH)检测肿瘤组织中是否存在HPV 16、18 DNA;应用RNAscope法检测肿瘤组织中18种常见的高危HPV亚型(HPV HR 18)RNA的表达情况,分析p16蛋白阳性细胞比例≥50%的肿瘤组织中HPV HR 18阳性情况。结果患者p16蛋白强表达率为7.2%(12/167);低龄组(<50岁)p16蛋白强表达率高于高龄组(≥50岁)[17.2%(5/29)比5.1%(7/138),χ2=5.321,P=0.021];口咽癌组p16蛋白强表达率高于非口咽癌组[29.4%(5/17)比4.7%(7/150),χ2=14.019,P<0.01];性别、烟酒嗜好及肿瘤分期分层患者间p16蛋白强表达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ISH检测示,全部HNSCC原发灶均未发现HPV 16、18 DNA,重复实验结果一致。RNAscope法检测示,肿瘤细胞p16蛋白阳性率≥50%的19例患者中,3例(15.8%)肿瘤组织HPV HR 18 RNA阳性。结论潮汕地区HNSCC患者的HPV阳性率较低,以口咽癌患者最高,且呈年轻化趋势。潮汕地区HNSCC主要致HPV亚型可能并非HPV 16、18,而可能是包括HPV HR 18中的其他致病亚型。

  • 标签: 头颈部肿瘤 癌,鳞状细胞 人乳头瘤病毒 潮汕地区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凯普乳头病毒(HPV)分型检测试剂盒用于高危型HPV-DNA分型检测在宫颈癌前病变早期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17年6—7月在广东、山西、河南三省招募的9 914例(河南省3 233例,山西省3 301例,广东省3 380例)宫颈癌筛查对象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HPV-DNA检测,HPV阳性且细胞学检查结果≥意义不明的不典型鳞状细胞(ASCUS)、HPV阴性且细胞学检查结果≥不典型腺细胞(LSIL)的受试者进行阴道镜检查和活检。以病理学诊断作为金标准,计算高危型HPV和HPV16/18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PPV)、阴性预测值(NPV)及其95%CI。结果9 914例筛查对象的年龄为(45.0±9.3)岁。其中高危型HPV阳性者1 302例,HPV16阳性者211例,HPV18阳性者64例。以病理检测结果宫颈上皮内变2级及以上(CIN2+)为金标准,HPV-DNA检测对ASCUS人群的分流效果为高危型HPV型别的灵敏度为90.6%(95%CI为75.8%~96.8%),特异度为78.0%(95%CI为74.5%~81.2%);HPV16/18型别合并检测的灵敏度为56.3%(95%CI为39.3%~71.8%),特异度为95.7%(95%CI为93.8%~97.1%)。HPV-DNA检测对总人群宫颈癌前病变筛查效果为高危型HPV型别的灵敏度为95.1%(95%CI为88.1%~98.1%),特异度为87.6%(95%CI为86.9%~88.2%);HPV16/18型别合并检测的灵敏度为65.9%(95%CI为55.1%~75.2%),特异度为97.8%(95% CI为97.5%~98.1%)。结论凯普HPV检测试剂盒对宫颈癌前病变筛查和ASCUS人群分流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是有效的HPV-DNA检测方法,可用于人群中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的筛查。

  • 标签: 人乳头瘤病毒(HPV) 宫颈上皮内瘤变 宫颈肿瘤 筛查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宁夏地区妇女人乳头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 HPV)感染分布特征及与宫颈病变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2020年接受宁夏宫颈癌筛查的140 498例妇女,采用荧光PCR法检测女性宫颈脱落细胞,分析HPV感染特征以及与宫颈病变的关系。结果140 498例筛查女性,高危型HPV总阳性数为13 969,阳性率为9.94%。2018—2020年HPV阳性检出率分别为9.84%、11.20%和9.61%。19个区县中HPV阳性率较高的地区是固原县(15.06%)和彭阳县(13.32%),HPV阳性率较低的地区是沙头坡区和利通区,阳性率分别为7.63%、7.54%。高危型HPV的阳性率随年龄呈"V"型分布,其中40~49岁年龄组的HPV阳性率最低(9.5%),各年龄组HPV阳性检出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3.01,P<0.001)。各年龄组单一感染以HPV16为主,HPV16阳性率在4个年龄组分别为1.3%、1.3%、1.1%和1.0%。HPV多重感染中,≥60岁年龄组的阳性率最高(10.0%)。在宫颈高级别病变和宫颈癌中,以HPV16型别的感染为主(46.0%,63.6%),而低级别病变中,以其他16种高危HPV型别感染占比最高(60.8%)。不同宫颈病变中HPV感染类型的阳性检出率的差异具有统计意义学(χ2=99.01,P<0.001)。结论宁夏回族地区女性人群的高危HPV阳性率属于中等水平;主要以高危型别的混合感染为主,单一感染中优势型别为HPV16; 18种高危型别HPV感染最低的年龄组是40~49岁,HPV感染最高的年龄是大于等于60岁女性;在宫颈高级别病变和宫颈癌中,以HPV16单一感染为主。

  • 标签: 人乳头瘤病毒 宫颈病变 筛查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子宫上皮细胞稳定性细胞游离亚铁原卟啉(FH)检测与高危型乳头病毒(HPV)检测对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筛查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在淮南市第一民医院诊治的宫颈异常患者238例进行FH检测及高危型HPV检测,并以液基薄层细胞学(TCT)检测及病理活检结果为金标准,比较FH检测与高危型HPV检测的诊断价值。结果238例受检者中,TCT检测确诊正常或炎症(NLM)97例,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以上级别者141例;对ASCUS以上级别者进行病理活检确诊宫颈上皮内变(CIN)Ⅱ级以上病变70例;CINⅡ级以上患者FH检测阳性率为92.86%(65/70),高危型HPV检测阳性率为95.71%(67/70);FH检测对CINⅡ级以上病变筛查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82.86%(58/70)、85.92%(60/70),高危型HPV检测筛查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4.29%(66/70)、98.59%(69/70),两种方法筛查敏感性、特异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52、10.25,均P<0.05)。结论高危型HPV检测对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其对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筛查的敏感度、特异度均高于FH检测,但FH检测操作简便、经济、快捷,更适合于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大范围筛查。

  • 标签: 宫颈肿瘤 癌前状态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原卟啉类 人乳头瘤病毒 DNA检测 细胞学技术 敏感性与特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