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患者因患有再生障碍性贫血造成鼻出血,21年前鼻腔填塞凡士林纱条,由此形成了罕见的巨大鼻石,横贯左右鼻腔,并侵蚀腭骨牙槽突,加之患者有出血倾向,结石难以用传统方法取出。本文介绍了用稀盐酸溶解治疗巨大鼻石的具体步骤,并讨论了酸溶法治疗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盐酸氢吗啡酮对人胃癌MGC-803、SGC-7901和AGS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方法2019年1月至8月,将人胃癌MGC-803、SGC-7901或AGS细胞(购自中国科学院上海细胞生物研究所)接种于96孔板中,随机分为6组(n=6):对照组(C组)、50 μmol/L氢吗啡酮组(H1组)、100 μmol/L氢吗啡酮组(H2组)、200 μmol/L氢吗啡酮组(H3组)、400 μmol/L氢吗啡酮组(H4组)、800 μmol/L氢吗啡酮组(H5组)。应用SPSS 24.0统计软件分别于孵育24、48、72 h时测定细胞活力,计算半数抑制浓度(IC50)和细胞存活率。结果与C组比较,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孵育时间的延长,氢吗啡酮明显抑制MGC-803、SGC-7901和AGS 3种胃癌细胞的增殖(P<0.05);H4组MGC-803、SGC-7901和AGS细胞孵育72 h时的吸光度值分别为0.45±0.01、0.98±0.08、2.13±0.16,均小于C组(0.78±0.02、1.36±0.01、2.51±0.23,F=13.129、15.761、17.458,P<0.05)。孵育72 h时显示,随着氢吗啡酮浓度的增加,胃癌MGC-803、SGC-7901和AGS细胞的生存率明显降低(P<0.05),H4组MGC-803、SGC-7901和AGS细胞的生存率分别为(57.43±4.76)%、(71.92±6.76)%、(85.73±1.65)%,明显低于C组的100%(F=8.854、7.872、12.531,P<0.05);根据72 h生存率计算半抑制浓度(IC50),氢吗啡酮对MGC-803、SGC-7901或AGS细胞的IC50分别为439.38、517.41、644.49 μmol/L。结论盐酸氢吗啡酮可以抑制胃癌MGC-803、SGC-7901或AGS细胞的生长增殖。

  • 标签: 氢吗啡酮 胃癌 细胞增殖
  • 简介:摘要盐酸安罗替尼是目前国内唯一获批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和晚期小细胞肺癌(SCLC)的抗血管生成多靶点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为了更好地指导临床合理、有效、安全地使用盐酸安罗替尼治疗晚期肺癌,给医师提供基于循证医学研究结果的用药建议和参考,中国医师协会肿瘤医师分会、中国临床肿瘤学会血管靶向治疗专家委员会和中国抗癌协会肿瘤靶向治疗专业委员会共同组织专家,整合了盐酸安罗替尼多项临床试验结果、临床应用的安全性数据以及专家临床实践经验,共同制定了本共识。共识的内容覆盖盐酸安罗替尼在NSCLC和SCLC中的使用及安全性管理建议等。

  • 标签: 盐酸安罗替尼 肺肿瘤 治疗 共识
  •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评价丝裂霉素C治疗良性气道狭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方、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时限设置为建库至2019年9月,检索关于丝裂霉素C治疗良性气道狭窄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由2位研究者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独立对文献进行筛选,并加以资料提取及方法学质量评价,采用Stata10.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纳入13篇随机对照研究文献,包括440例气道良性狭窄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治疗组总体客观有效率高于对照组(RR=1.23,95%CI:1.08~1.39,P<0.05)。根据人种的不同,对该研究进行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在亚洲人群中,治疗组客观有效率高于对照组(RR=1.22,95%CI:1.04~1.44,P<0.05);在高加索人群中,治疗组客观有效率也高于对照组(RR=1.24,95%CI:1.01~1.51,P<0.05)。同时,治疗组经丝裂霉素治疗后气道直径(SMD=0.47,95%CI:0.20~0.75,P<0.05)及气促评分(SMD=0.47,95%CI:0.13~0.82,P<0.05)均优于对照组;治疗组6个月内介入治疗次数也低于对照组(SMD=-2.30,95%CI:-2.88~-1.72,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1.21,95%CI:0.58~2.50,P>0.05),可对症缓解。结论在单纯气道介入治疗基础上加以丝裂霉素C可改善患者气促症状,减少气道介入治疗的频次,且不良反应少,患者总体耐受较好,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丝裂霉素C 良性气道狭窄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半夏泻心汤联合克拉霉素、替硝唑治疗小儿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2017年3月至2018年11月收治的胃炎患儿100例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0例、观察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采用半夏泻心汤联合克拉霉素、替硝唑治疗,两组疗程均为2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生活质量评分,上腹饱胀、上腹疼痛、反酸消失时间,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两组胃炎症状积分、生活质量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对照组胃炎症状积分、生活质量评分分别为(1.27±0.22)分、(80.22±4.45)分,观察组分别为(0.56±0.11)分、(90.53±4.11)分,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824、7.825,均P<0.05)。对照组上腹饱胀、上腹疼痛、反酸消失时间分别为(5.42±2.51)d、(4.47±2.24)d、(4.68±1.51)d,观察组分别为(4.11±1.12)d、(3.25±1.21)d、(3.21±0.24)d,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221、5.167、5.121,均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00%(49/50),高于对照组的80.00%(40/50)(χ2=8.201,P<0.01)。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00%(3/50),低于对照组的18.00%(9/50)(χ2=6.278,P<0.05)。结论半夏泻心汤联合克拉霉素、替硝唑治疗小儿胃炎,可有效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胃功能及生活质量,不良反应少,效果优于常规西药治疗。

  • 标签: 胃炎 药物疗法,联合 体征和症状 生活质量 儿童 半夏泻心汤 克拉霉素 替硝唑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牙周基础治疗上局部应用盐酸米诺环素软膏对牙周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8月至2019年5月湖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牙周炎患者12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3例)和观察组(63例)。两组均接受常规牙周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给予对照组甲硝唑口服治疗,给予观察组局部应用盐酸米诺环素软膏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4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和治疗后牙龈指数(GI)、探针后出血(BOP)、牙周袋深度(PD)等牙周炎指标和龈沟液白细胞介素17(IL-17)和IL-35水平。统计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5.24%和74.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474,P<0.05)。经过治疗,两组患者GI、BOP和PD等牙周炎相关指标以及龈沟液IL-17和IL-35水平均显著降低(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GI[(1.31±0.37)比(1.89±0.35)]、BOP[(1.78±0.62)比(2.87±0.91)]、PD[(4.01±0.43)mm比(4.42±0.59)mm]以及龈沟液IL-17[(286.72±38.16)mg/L比(320.17±36.27)mg/L]和IL-35[(101.93±8.26)mg/L比(151.26±10.87)mg/L]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9.039、7.857、4.457、5.043、28.680,均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34,P>0.05)。结论在牙周炎患者牙周基础治疗时局部应用盐酸米诺环素软膏能够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显著改善各项临床症状,安全性高。

  • 标签: 牙周炎 米诺环素 甲硝唑 局部应用 辅助治疗 疗效 炎症因子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应用丝裂霉素C在泪囊鼻腔吻合术中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解放军第988医院2013年12月至2018年12月鼻内镜泪囊鼻腔吻合术40例(45眼)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21例(22眼)术中在吻合口处贴敷丝裂霉素C棉片5分钟;对照组,19例(23眼)术中不贴敷丝裂霉素C棉片。随访6个月。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比较。结果治疗组治愈19眼,好转2眼,无效(复发)1眼,优于对照组的治愈11眼,好转4眼,无效(复发)8眼。两组治愈率相比有统计学意义(χ2=4.67,P=0.032)。治疗组术中出血(35±10)ml,少于对照组的(40±15)ml(t=2.096,P=0.019)。治疗组手术时间(45±12)分钟与对照组(42±11)分钟相比无统计学意义(t=1.548,P=0.065)。治疗组泪囊鼻腔吻合口形成时间短于对照组(t=3.354,P=0.001)。治疗组术后吻合口闭合仅见1眼(4.55%,1/22),少于对照组的8眼(34.78%,8/23)(χ2=4.670,P=0.032)。结论应用丝裂霉素C在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术中慢性泪囊炎治疗可明显减少复发率。

  • 标签: 丝裂霉素C 泪囊炎,慢性 泪囊鼻腔吻合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宫颈炎采取左氧氟沙星联合阿奇霉素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2016年7月到2017年8月宫颈炎患者100例,通过动态化计算机随机法分组,各50例,对照组行阿奇霉素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左氧氟沙星联合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复发以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6.0%,高于对照组的7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率为8.0%,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低于对照组的22.0%、18.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左氧氟沙星联合阿奇霉素应用在宫颈炎患者中,效果显著,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复发风险低,值得推广。

  • 标签: 宫颈炎 左氧氟沙星 阿奇霉素 复发率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1例62岁女性膀胱癌患者术后接受注射用盐酸吡柔比星(吡柔比星)膀胱灌注治疗(吡柔比星30 mg入5%葡萄糖注射液30 ml经导尿管注入膀胱,灌注液保留40 min)。前12次治疗均未发生不良反应。术后7个月进行第13次膀胱灌注约30 min时,患者出现口唇、手脚麻木,大汗淋漓,全身潮红,意识丧失,大小便失禁,血压测不到,心率110次/min,考虑为吡柔比星所致过敏性休克。立即排空膀胱灌注液,予吸氧、抗过敏、强心、升血压治疗1 h后,患者血压恢复至70/50 mmHg(1 mmHg=0.133 kPa),意识恢复;2.5 h后患者出现全身水肿伴皮疹,再次给与抗过敏治疗。3 d后皮疹消失,11 d后水肿消退。

  • 标签: 蒽环类 投药,膀胱内 过敏反应 休克 吡柔比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脂质体阿霉素联合化疗治疗原发骨恶性肿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8年4月本院收治的11例原发性骨恶性肿瘤患者,采用脂质体阿霉素联合顺铂或异环磷酰胺化疗2~6个疗程,观察化疗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11例患者化疗客观反应率为63.6%(7/11),2年无病生存率为45.5%(5/11)。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脱发、口腔黏膜炎、皮疹、手足综合征等。结论脂质体阿霉素联合化疗治疗原发骨恶性肿瘤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骨肿瘤 脂质体阿霉素 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
  • 简介:摘要目的原核表达尔图病毒(Guertu virus, GTV)糖蛋白截短片段(Gn、Gn1、Gn2、Gn3、Gc1和Gc2),分别纯化Gn-His、Gc1-His和Gc2-His重组蛋白并制备其多克隆抗体。方法采用RT-PCR的方法分别扩增得到GTV DXM毒株截短糖蛋白Gn、Gn1、Gn2、Gn3、Gc1和Gc2基因片段,并将其构建到原核表达载体pET-32a(+)中,继而转化到E.coli BL21(DE3)中进行诱导表达,SDS-PAGE分析蛋白质大小。经镍柱亲和层析纯化Gn-His、Gc1-His和Gc2-His重组蛋白,用GTV阳性羊血清通过Western blot法检测重组蛋白的抗原性。用纯化的蛋白质分别免疫新西兰白兔制备抗血清,ELISA法检测血清效价。将构建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Gn和pcDNA3.1-Gc1/Gc2转染至哺乳动物Vero细胞,并用间接免疫荧光法评估前述制备的兔多克隆抗体的结合活性。最后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血清与重组蛋白的特异性反应能力。结果双酶切鉴定和测序结果表明pET-32a-Gn、pET-32a-Gn1/Gn2/Gn3、pET-32a-Gc1/Gc2、pcDNA3.1-Gn和pcDNA3.1-Gc1/Gc2重组表达载体构建正确,重组表达蛋白Gn-His、Gn1/Gn2/Gn3-His、Gc1/Gc2-His相对分子质量(Mr)大小分别约为63.4×103、37.1×103、31.9×103、30.8×103、40×103和54.4×103。重组表达蛋白能够被GTV阳性羊血清所识别;获得的抗GTV Gn、Gc1和Gc2兔多克隆抗体效价分别为1∶409 600、1∶204 800和1∶6 400。间接免疫荧光检测和Western blot结果表明制备的多克隆抗体能够与真核表达产物或重组蛋白发生特异性反应。结论重组GTV糖蛋白Gn-His、Gc1-His和Gc2-His得到了高效表达和纯化,具有较好的免疫性。制备的多克隆抗体效价高,特异性好。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开展GTV糖蛋白生物学功能及其检测方法和疫苗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 标签: 古尔图病毒 糖蛋白 原核表达 真核表达 兔多克隆抗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盐酸纳布啡用于无痛胃肠镜检查的临床效果及其最佳剂量。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018年1—10月在本院行无痛胃肠镜检查的120例患者分为A、B、C三组,每组40例,A组行静脉注射0.1 μg/kg舒芬太尼;B组行静脉注射0.1 mg/kg盐酸纳布啡;C组行静脉注射0.2 mg/kg盐酸纳布啡。对比3组患者的检查时间、苏醒时间、丙泊酚用量、苏醒时疼痛程度、呼吸频率(RR)、血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心率(HR)、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3组患者检查时间、苏醒时间、丙泊酚用量、苏醒时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患者T0、T1、T2时MAP、SPO2、HR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T1时A组RR值<C组<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无痛胃肠镜检查患者使用盐酸纳布啡可获得良好的麻醉效果,0.1 mg/kg为最佳剂量。

  • 标签: 无痛胃肠镜检查 盐酸纳布啡 舒芬太尼 最佳剂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大剂量盐酸羟考酮治疗重度癌痛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抽取2017年11月至2020年1月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收治的241例重度癌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121例)和观察组(120例)。观察组给予大剂量盐酸羟考酮治疗,对照组给予正常剂量盐酸羟考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2周后疼痛缓解程度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表(SDS)。结果治疗2周后,观察组疼痛总缓解率(97.50%)明显高于对照组(83.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两组SAS、SDS得分均降低,但两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羟考酮剂量增加到大剂量,并不会降低对于重度癌症患者的疼痛缓解程度、生活质量、身心健康的治疗效果,同时不会因为大剂量而出现不良反应。

  • 标签: 盐酸羟考酮 重度癌痛 不良反应 大剂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盐酸替扎尼定对于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的疗效及耐受性。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在本院治疗的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患者92例,根据治疗方案分为观察组(n=47)和对照组(n=45);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盐酸替扎尼定;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改良的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MAS)、临床痉挛指数(CSI)、简化Fugl-Meyer运动量表(FMA)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MAS评级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CSI评分为(5.50±1.01)分,明显低于对照组(7.80±1.1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FMA评分为(30.20±6.11)分,明显高于对照组(25.60±5.5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02%,其中有4例患者不能耐受不良反应。结论盐酸替扎尼定治疗脑卒中后肢体痉挛有较好的效果,值得临床使用。

  • 标签: 盐酸替扎尼定 脑卒中 后肢体痉挛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盐酸羟考酮预先给药对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所致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72只,体质量200~250 g,随机(随机数字法)分为三组(每组24只):假手术组(Sham组)、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盐酸羟考酮预处理组(Oxy组)。采用大脑中动脉阻断法制备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阻断2 h恢复再灌注。Oxy组于脑缺血前5 min经尾静脉注射盐酸羟考酮0.5 mg/kg,Sham组和I/R组则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1 mL。再灌注24 h行神经功能缺陷评分(NDS);然后处死大鼠,取脑组织,测定缺血侧脑含水量,采用2,3,5-氯化三苯四唑(TTC)染色,计算脑梗死体积百分比;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脑组织病理变化;ELISA法检测缺血侧脑皮质中的TNF-α、IL-1β和IL-10水平;Western blot检测脑组织NF-κB的表达水平;比色法检测脑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应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与Sham组比较,I/R组和Oxy组NDS评分、脑组织含水量、脑梗死体积百分比和细胞坏死率显著增加(均P<0.05);脑皮质中TNF-α、IL-1β、IL-10、NF-κB和MPO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均P<0.05)。Oxy组与I/R组相比,NDS评分、脑组织含水量、脑梗死体积百分比和细胞坏死率明显减少[(1.7±0.9) vs (2.6±1.1);(79.2±2.4)% vs(84.7±4.2)%;(23.0±5.4)% vs (34.8±6.0)%;(25.2±12.4)% vs(54.8±14.8)%,均P<0.05];脑皮质中TNF-α、IL-1β含量、NF-κB相对表达及MPO活性明显降低[(4.4±1.2) pg/mg vs (6.5±1.2) pg/mg;(5.4±0.7)pg/mg vs(7.8±0.8)pg/mg;(0.83±0.11) vs (1.23±0.33);(0.27±0.09)U/g vs(0.36±0.14)U/g,均P<0.05],抗炎因子IL-10水平显著升高[(20.9±4.5) pg/mg vs (9.2±1.6) pg/mg,t=6.036,P=0.000 1]。结论盐酸羟考酮预先给药可明显减轻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导致的脑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抑制NF-κB的表达,减轻炎症反应有关。

  • 标签: 盐酸羟考酮 局灶 缺血-再灌注 炎症 大鼠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黄芩苷对博来霉素诱导肺纤维化小鼠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18只小鼠分为对照组、博来霉素组和黄芩苷组,每组6只。博来霉素组和黄芩苷组小鼠给予博来霉素(5 mg/kg)气管内给药以建立小鼠肺纤维化模型,对照组小鼠给予等量等渗NaCl溶液。建模后3 d黄芩苷组小鼠给予黄芩苷(25 g/kg)隔天腹腔注射,对照组和博来霉素组小鼠分别于相同时间点腹腔注射等量等渗NaCl溶液,均持续25 d。建模28 d后处死小鼠取肺组织,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及Masson染色观察小鼠肺组织炎症和纤维化情况,并比较各组小鼠间肺组织纤维化评分及羟脯氨酸含量;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纤维胶原蛋白基因[Collagen 1a1信使RNA(mRNA)、Collagen 3a1 mRNA],Wnt3a/β-catenin信号通路相关基因[Wnt3a mRNA、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mRNA、MMP-9 mRNA和Cyclin D1 mRNA]表达水平;采用Western-blotting检测上皮细胞-间充质细胞转分化(EMT)相关蛋白[Vimentin、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和β-catenin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光镜下观察发现,对照组小鼠肺组织结构完整,未见炎症细胞浸润;博来霉素组小鼠肺组织结构破坏,炎症细胞浸润,呈弥漫性肺纤维化改变;而黄芩苷组小鼠肺组织炎症细胞浸润及肺纤维化程度较博来霉素组小鼠均明显减轻。3组小鼠间肺纤维化评分、羟脯氨酸含量、Collagen 1a1 mRNA、Collagen 3a1 mRNA、Wnt3a mRNA、MMP-3 mRNA、MMP-9 mRNA、Cyclin D1 mRNA、Vimentin、α-SMA及β-catenin蛋白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 = 12.012、8.414、46.224、30.179、85.912、125.435、19.521、40.247、72.731、58.169、70.471,P均< 0.001)。且进一步两两比较发现,博来霉素组小鼠上述指标较对照组均明显升高,而黄芩苷组小鼠上述指标较博来霉素组小鼠均显著降低(P均< 0.05)。结论黄芩苷对于博来霉素诱导的肺纤维化小鼠具有保护作用,该保护作用与抑制Wnt3a/β-catenin信号通路和EMT相关蛋白的活化有关。

  • 标签: 黄芩苷 博来霉素 肺纤维化 小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特异性抑制剂雷帕霉素对小鼠始基卵泡激活及生长发育的作用。方法选取C57BL/6雌性小鼠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n=20,等体积生理盐水)和雷帕霉素处理组(n=20,雷帕霉素5 mg/kg),持续给药30 d后每组分别取7只小鼠,取卵巢组织行石蜡切片,HE染色观察组织形态学变化并进行卵泡分类计数,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DDx4/MVH和Ki-67分子的表达水平,另提取卵巢组织蛋白,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mTOR及其下游信号分子的表达水平。停用雷帕霉素8周后,对照组和雷帕霉素处理组分别取6只,行始基卵泡计数,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抗苗勒管激素(AMH)和Ki-67分子的表达水平,另取7只,予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PMSG)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促排卵,24 h后取材行HE染色观察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雷帕霉素处理组小鼠始基卵泡数量较对照组显著增多(P=0.040),可见大量始基卵泡聚集,DDx4/MVH分子的表达增加;生长卵泡数量则明显减少(P=0.002),且Ki-67表达水平降低。停用雷帕霉素8周后,雷帕霉素处理组小鼠始基卵泡数量仍明显多于对照组,小鼠卵巢中可见各级生长卵泡,正常表达Ki-67和AMH。促排卵后,雷帕霉素处理组和对照组小鼠卵巢均可见大量成熟卵泡或黄体。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雷帕霉素处理组小鼠卵巢mTOR及其下游信号分子p70S6K、rpS6和eIF4B磷酸化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而总的分子水平未发生明显变化(P>0.05)。结论雷帕霉素通过抑制mTOR信号通路分子磷酸化水平,抑制始基卵泡的激活,减缓始基卵泡向生长卵泡的转化速率,并抑制卵泡生长发育,从而保护卵泡储备功能。

  • 标签: 雷帕霉素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 始基卵泡 卵巢储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两性霉素B相关肝损伤的发生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通过医院信息系统收集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住院期间应用两性霉素B且用药前后肝功能检查结果记录完整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药物性肝损伤诊治指南》进行肝损伤分型与诊断,计算两性霉素B致肝损伤发生率,并将患者按年龄(≤45、>45岁),入院前3个月内有无肝损伤/肝病史,所用两性霉素B剂型(非脂质体、脂质体)、最大日剂量(<30、≥30 mg)、最大日剂量/体重(<0.5、≥0.5 mg/kg),是否阶梯加量用药、疗程(≤21、>21 d)、累积剂量(<600、≥600 mg)、累积剂量/体重(<10、≥10 mg/kg),是否联用保肝药物,以及是否联用其他有肝毒性的药物,各分为2组,分别比较上述11项临床特征不同的2组患者应用两性霉素B后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碱性磷酸酶(ALP)和γ-谷氨酰转移酶(γ-GT)水平,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两性霉素B致肝损伤的影响因素,前者效应值为比值比(OR)及其95%置信区间(CI),后者效应值为标准化回归系数及其95%CI和R2值。结果纳入分析的患者共42例,男性31例,女性11例;年龄13~92岁;体重(65.0±12.3)kg。42例患者中,>45岁者26例;既往有肝损伤/肝病史者15例;应用两性霉素B者30例,应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者10例,2种剂型均应用者2例;两性霉素B最大日剂量<30 mg、最大日剂量/体重<0.5 mg/kg者25例,≥30 mg、≥0.5 mg/kg者17例;阶梯加量用药者28例,初始剂量即为最大日剂量者14例;累积剂量<600 mg、累积剂量/体重<10 mg/kg者24例,≥600 mg、≥10 mg/kg者18例;联用保肝药物者29例;联用其他有肝毒性的药物者33例。应用两性霉素B后,42例患者TBil、ALT水平均高于用药前(P=0.019;P=0.017),诊断为两性霉素B相关肝损伤者7例,肝损伤发生率为16.7%。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入院前3个月内肝损伤/肝病史是用药后γ-GT水平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OR=2.029,95%CI:1.037~3.970,P=0.039);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两性霉素B最大日剂量≥30 mg、累积剂量≥600 mg是用药后TBil水平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标准化回归系数:0.59,95%CI:0.28~0.90,P=0.001;标准化回归系数:1.61,95%CI:0.14~3.07,P=0.033;R2=0.524),入院前3个月内肝损伤/肝病史是用药后ALP和γ-GT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标准化回归系数:0.85,95%CI:0.25~1.45,P=0.006,R2=0.205;标准化系数:0.89,95%CI:0.29~1.50,P=0.005,R2=0.206)。结论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两性霉素B致肝损伤的发生率为16.7%。两性霉素B最大日剂量≥30 mg、累积剂量≥600 mg是用药后TBil水平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入院前3个月内肝损伤/肝病史是用药后ALP和γ-GT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两性霉素B 化学和药物性肝损伤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克拉霉素联合奥美拉唑、呋喃唑酮治疗老年胃溃疡的效果。方法抽取2018年2月至2019年3月朔州市传染病医院收治的老年胃溃疡患者88例,依据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44例,采用奥美拉唑+呋喃唑酮治疗;观察组44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克拉霉素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症状评分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91%(40/44),高于对照组的75.00%(33/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腹痛腹胀、嗳气返酸、恶心呕吐等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生理功能、生理职能、活力、精神健康、躯体疼痛、总体健康等维度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老年胃溃疡患者联用克拉霉素、奥美拉唑、呋喃唑酮治疗可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克拉霉素 呋喃唑酮 胃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