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8 个结果
  • 简介:冯至青年时代与德国浪漫传统的关联,一直受到研究者的普遍重视。本文试图进一步准确呈现上述关联的具体构成及其重要特质。在细致分析1920年冯至生命历程以及他的大量诗歌与散文创作的基础上,本文认为,浪漫传统对早期冯至的影响,不仅体现在诗歌艺术层面,更对其精神气质的型塑具有重要作用。冯至与浪漫传统的联系,一方面与他对以唐诗宋词为代表的中国古典传统的自觉继承有关;另一方面,也与他面对现代性困境对德国浪漫派的批判性吸收有关。大量事实证明,冯至在精神上更接近诺瓦利斯与蒂克而非施莱格尔兄弟及克莱斯特等人,他更强调自然与精神的同一性这一浪漫美学的维度。

  • 标签: 冯至 德国浪漫精神 同一性
  • 简介:<正>《新匈牙利季刊》1979年第75期刊登了匈牙利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所长M·绍博尔奇的一篇题为《匈牙利七十年的文学、批评及现实》的综合报告,文章对匈牙利七十年的文学状况进行了全面而概括的总结。作者认为,在过去十年中。匈牙利的马克思主义批评已经威信扫地。这种现象有其主观上的原因,例如,作家之间的妒忌等。但主要的客观原因似乎在于,社会现实以及文学所创造和反映的现实出现了复杂的现象,有待于批评界去作出令人信服的分析。而批评家们对于社会主义文学出现的变化的特点和方向,却感到困惑不解。此外,还有一些内在因素,例如“信息爆炸”。那种通晓全部文学史,熟谙民族文学和世界文学并能够对它们的发展作出全面评价的批评家,几乎寥寥无几。匈牙利七十年文学的主流,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在内

  • 标签: 匈牙利 七十年 文学史 世界文学 民族文学 主义批评
  • 简介:北宋初期最著名的词人无疑是柳永。仁宗时期,柳永以举子的身份来到都城开封,"游东都南、北二巷,作新乐府,骫骳从俗,天下咏之,遂传禁中",下面这首《看花回》正是在这个时期描写开封的作品:玉墄金阶舞舜干。朝野多欢。九衢三市风光丽,正万家、急管繁弦。凤楼临绮陌,嘉气非烟。雅俗熙熙物态妍。忍负芳年。笑筵歌席连昏昼,任旗亭、斗酒十千。赏心何处好,唯有尊前。

  • 标签:
  • 简介:<正>1981年1月22日法兰西学院举行了接纳玛格丽特·尤瑟娜尔为院士的隆重仪式。三百多年来,这个法国官方的最高学术机构的四十名院士席位一直为男性学者占有;著名作家尤瑟娜尔终于在七十八岁高龄时,打破陈规,被接受为法兰西学院的第一名女院士,成了当时轰动法国的新闻人物。

  • 标签: 贵族阶级 法兰西 玛格丽特 自传体小说 法国 作品
  • 简介:父辈的光芒太盛,对于怀揣梦想辛苦打拼的儿女也是一种难言的负担。无论他们如何努力,做出了多大的成绩,人们的惯性思维常会说:他们无非是倚仗着父辈的势力而成功。有人或许能够承受这种偏见,接过父辈的枪;也有人选择远离父辈荫庇,创造属于自己的财富人生。

  • 标签: “富二代” 李泽楷 王雪红 惯性思维 父辈 负担
  • 简介:老电影总是会激起人们的怀旧情绪,如普希金诗言:“过去了的一切,都会变成亲切的怀念。”本文拟从20世纪50年爱情题材电影中,了解新中国头十年间的婚恋风情。通过这些影片,同样可以观察20世纪50年的婚恋观念,及艺术想象中的心理真实。

  • 标签: 老电影 20世纪50年代 爱情题材 婚恋观念
  • 简介:20世纪30年的中国文学主要由现代小说五大家、左翼文学、京派文学、新感觉派文学构成,在动荡不安的社会背景下难能可贵地展现出多种文学思潮齐头并进,多个文学流派积极对峙与互渗的态势。本文就当代作家的创作多元化及繁荣发展进行述评,并着重探讨了在这一时期不同作家文学创作的基本情况和主要特点。

  • 标签: 20世纪 30年代 小说 述评
  • 简介:小说的语言和诗歌的语言有很大区别,但在其语言立场背后,都隐含着可以相互沟通和比较的意识形态和人的生存状况。拉美的新小说和中国90年诗歌写作的共同点在于:其创作者自觉地意识到了语言改革对于更贴切地表达或象征他们自己的时代和心灵的重要性。这种意识在理论表达中的分歧,并不能掩盖他们对现实的认知和感受的相似性。而在具体创作中,作者们却不知不觉地在违背或遵循着,滞后或超越于他们的主观的理性的认识,体现在创作细节中的无意识也许真正泄露了他们的生存境遇,但不管怎样,拉美新小说家和中国的当代诗人们的宣言或多或少地表达了相同的挣脱和追寻。

  • 标签: 新小说 追寻 诗歌 生存境遇 当代 诗人
  • 简介:明代文学家瞿佑及其《剪灯新话》在中国文言小说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但长期以来却一直为中国古代文学研究者所冷落。直到进入九十年,学者始对这一薄弱地带进行挖掘疏理,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作品之价值与研究成果极不相符的局面,取得一系列重要成绩。

  • 标签: 《剪灯新话》 瞿佑 明代文学 文言小说 中国古代文学 作品
  • 简介:他从小嗜读推理小说,喜欢阿加莎·克里斯蒂为了缓解经济压力,他养成了每天必写五页纸的习惯他是美国最优秀的小说家之一他的文风对许多作家产生了巨大影响

  • 标签: 厄普代克 作家 约翰 推理小说 克里斯蒂 经济压力
  • 简介:约翰·厄普克因擅长描写白人中产阶级生活而被称为社会历史变迁的准确记录者。然而,他的后"9·11"小说《恐怖分子》却一改其一贯的创作内容、主题和风格,通过描写18岁中学生艾哈迈德由一名单纯美国青年转变成狂热恐怖分子的过程,揭示恐怖主义源于不同的社会环境、不同的宗教信仰及人性善恶的冲突。所有这些冲突皆可归结为后"9·11"时代的文明冲突。

  • 标签: 约翰·厄普代克 《恐怖分子》 后“9·11”时代 文明冲突
  • 简介:美国文学史叙述中有许多“既定说法”。特别是叙述19世纪60年之前的美国文学,对这一文学现象的起点,殖民文学和独立革命文学的地位和功能、超验主义文学等的描述,似乎已有定论。然而,在全球化日趋发展、文化接触、交融和冲撞日益频繁的世纪之交,很有必要从文化、多元文化和跨文化的角度加以重新审视。这对于从总体上把握美国文学、乃至美国文化和历史的发展,对于研究中美思想、文化和文学的交流和冲撞,将提出很多新的课题。

  • 标签: 美国文学 美国文学史 文化-历史研究
  • 简介:孙犁20世纪40年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在妇女解放运动的背景下产生,其建构的过程和意义都显示了强烈的革命意识形态。孙犁以"落后""先进"的革命话语将女性纳入到宏大历史叙事中,并标明其形象的塑造重在指向革命而非人性、人情。随着意识形态的变动作家不断调整、重构女性形象,以女性建构民族国家叙事,表现出孙犁追随革命的姿态。女性审美与革命话语间的冲突致使作家的艺术构成逐渐与主流文学产生裂隙,注定了孙犁被"边缘化"的命运。

  • 标签: 女性 革命 孙犁
  • 简介:《贝奥武甫》是一部用古英语讲述古日耳曼历史故事的史诗巨著。由于这部作品与日耳曼传统有着紧密的联系,它和日耳曼文化圈中的其他中世纪文学作品一样,带有显著的日耳曼文化特征,因此,《贝奥武甫》中的人名大多与古日耳曼社会的传统人名一样,在故事中不断传递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本文以古英语词源学为线索,试图通过再次解读格兰尔这一名字中所隐含的神秘词义,进一步挖掘这一似人非人的狂野角色在日耳曼传说中或曾有过但已被历史掩埋了的古老故事。

  • 标签: 古英语史诗 《贝奥武甫》 词源学 隐含意解读
  • 简介:笔者最早见到诗人马启是在2013年的夏天,那年北上青岛游玩路过济南,有幸拜见了一些诗人,马启是笔者见过印象深刻的一位。他是地地道道的山东人,有着齐鲁大地人的热情、豪爽和真诚。那年的夏天异常炎热,马启和野雪驾车让笔者领略了传说中的济南夏天。汩汩而出的趵突泉水、透人心脾的茶棚香茶、幽静渺远的小寺庙、接天莲叶的大明湖、湖上的冲舟翱翔……让笔者感受到的是一个具有"真性情"的北方汉子。而事实也正是

  • 标签: 北方汉子 齐鲁大地 真性情 湖上 山东人 秋风秋雨
  • 简介:<正>伟大的时代必然产生伟大的史诗,辉煌的革命斗争造就杰出的人民英雄。俄国评论家别林斯基说过:希腊史诗适应于他们的时代,我们时代有自己的生活、形式、史诗。艾·史沫特莱的《伟大的道路——朱德的生平和时代》,正是我们时代的一部壮丽非凡的革命史诗,是当代英雄朱德将军的一尊青铜雕象。

  • 标签: 纪实文学 朱德 毛泽东 红军 革命史诗 中国人民
  • 简介:动画作品是深受人们喜爱的艺术作品,在20世纪90年,日本的动画作品开始大量进入中国市场,并以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和艺术效果给中国观众带来了耳目一新的视听感受,一出现便引发了国民的追捧浪潮。本文针对20世纪90年的日本电视动画片制作的相关技巧,去探寻动画中的视听语言所带给我们的别样魅力。

  • 标签: 动画作品 视听语言 日本电视动画片 制作技巧
  • 简介:《阿Q正传》借鉴了显氏小说《胜利者巴尔克》,作为阿Q形象的核心意义的精神胜利法表现出与巴尔克的异质同构。虽是取法显氏的小说,而阿Q形象的塑造体现了鲁迅文本对显氏文本的否定的互文性关系,显示出对显氏的借镜与超越。

  • 标签: 《阿Q正传》 《胜利者巴尔代克》 精神胜利法 异质同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