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5 个结果
  • 简介:张翼人先生生前与余绍宋、潘天寿、倪贻德有过交往。遗稿元代部分自成系统,由作者长兄浙江农业大学教授张载人先生保存至今。1946年,前中央大学艺术系主任宗白华读此稿后,曾作评语:“大作从黄大痴、倪云林等雄伟、清奇之人物为主题,环之以其他元人,写出元代艺术之交响乐,全篇富于深情透入之体验,而出之以完整境界之描绘(包括时代及社会背景之把握),吾人重写中国艺术史当用此法,先充分获得可能获得之史实史料,再以画家手法绘出古人及其时代之精神面貌。本文实用此法,此可为吾人以后写艺术史之康庄大道。”以上评语,张翼人在谢世前两个月读到。他在临终前自作(车免)联一付:“遗文半篇应名世,瘦骨一棺欲骇谁。”由此可见他以不能续完明代绘画部分为憾,并激励他人争取时间,不要象他那样抱憾以终。张翼人先生还作有《给青年的二十封信》(1935年上海经纬书局出版);《不类集》(诗集,已佚。)这里发表的是张先生遗稿的一部分。

  • 标签: 赵孟 潘天寿 大痴 倪云林 浙江农业大学 王叔明
  • 简介:书派被后人广泛认可,特殊的地域和师承关系以及书法的风格是书派形成的重要因素;吴书派的成因包括政治、经济、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诸多方面。

  • 标签: 广泛 地域 师承关系 风格 政治 成因
  • 简介:作为吴书派的领袖人物祝允明,其书法成就不仅在吴书派中是最高的,也是整个明代书坛中的佼佼者,甚至有不少同朝书法大家和书法理论家将其书法推为国朝第一。祝允明的书法是草胜于行,行胜于楷。楷书远取晋唐、近取元人,并能相互融合,杂糅互用;行草沿晋游唐,时时取法北宋四家,风格多样而以晋人为主;狂草自张旭、怀素、黄庭坚而出,在宋以后近三百年无狂草大师之际,异军突起。祝氏凭借自身的书法才能,对吴书派的壮大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功绩。

  • 标签: 吴门书派 领袖 祝允明 书法
  • 简介:在不到百年的时间里,元代绘画艺术大师辈出,中国传统绘画面貌从元代后大行其变,可以说元代绘画之于中国的重要性堪比欧洲的文艺复兴。以元四家的作品为例,不难发现最为洒脱而无尘世羁绊的其实是吴的作品,相比黄公望的“无奈”、王蒙的“刻意”、倪瓒的“矫情”,吴的墨竹画作品实在是“天真”得可爱至极。他将书法、诗文和绘画平衡放置于墨竹画作品中,技法上承文同和李衎,以书入画,时刻铭记苏轼、赵孟頫的文人画主张,加之“势力不能夺”的耿直孤高,造就其中庸之外的浓厚表现主义色彩。

  • 标签: 以书入画 传承 写实 表现 元四家 天真
  • 简介:所谓“杂书卷册”,即同一作品中兼有不同书体、书风的文字,吴书家祝允明、文徵明、文彭等人多有这类作品存世。本文对明初至明中叶的杂书卷册进行了梳理,认为其间存有从“书体之杂”到“书风之杂”的转变,吴书家有意隐藏个人风格,追求风格的多样性。一方面,它是书家炫技与职业化的体现,为满足不同功能、场合或形式的书写,书家需要掌握多种技能;另一方面,杂书卷册代表了新的视觉形式,与当时文人的书画鉴赏活动和题跋写作有关。通过与受书人及观看者的互动,杂书卷册成为书家才能与艺术形象的缩影。

  • 标签: 杂书卷册 祝允明 文徵明 文彭 职业化
  • 简介:随着山水画地位的提升和人们对绘画叙事功能关注强度的减弱,中国古代叙事绘画中"水平行进"的图像模式被山水画卷中的"长路"所暗中取代。而由于透视的作用以及画家们对人物运动、解剖的研究,西方绘画"水平行进"的图式转化为具有"瞬间"意味的纵深图式。中国山水(特别是长卷)中隐性的时间结构"长路——行走"与西方文艺复兴时期发展起来的显性的时间结构"瞬间——门口"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它们分别代表了绘画时间结构的两个极端范式。

  • 标签: 门口 时间结构 行进 方向
  • 简介:由苏州市书协,东吴印社主办,沧浪印社承办的《当代吴篆刻家作品选》丛书首发式暨“全国第六届篆刻展”应征作品观摩于二〇〇八年八月二十七曰在苏州沧浪少年宫报告厅举行。中国书法家协会篆刻委员会委员苏金海、赵熊、范正红、徐正濂,《书法报》陈行健,苏州市文联主席朱建华、副主席王伟林,苏州市书法家协会主席华人德、副主席潘振元、朱大

  • 标签: 丛书首发 作品选丛书 吴门篆刻家
  • 简介:中外艺术史上不乏这样的艺术家,他们生前风流纵诞、广延声誉,但死后声名俱泯、销声匿迹;也不乏这样的艺术家,他们生前或由于其艺术的超前,或由于其性情的耿直孤高,而被排斥在艺术的圣殿之外,但死后却声光所溢、千载犹馨。元代画家吴就是后一类艺术家的典型。

  • 标签: 吴镇 山水画 元代 文人画家 艺术修养 韵艺术风格
  • 简介:北京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和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特别是元明清三朝在此建都,使这座数千年的古都成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政治、文化中心。北京城在长时间的民族融合中逐渐形成了它独特的地域文化特色和丰富的民族民间信仰。当时的北京寺、观林立,僧道众多,不但保有丰富的宗教典籍,也在寺院建筑和造像制作上为民族传统艺术留下了极为重要的艺术财富。佛教在西汉末年、东汉初年传入中土,公元3世纪末、4世纪初期开始在河北定县和高阳县逐渐繁盛。

  • 标签: 北京地区 佛教雕塑 元明清 统一多民族国家 民族传统艺术 历史文化传统
  • 简介:  吴,古地域名称,指今天的苏州市及其周边地区.千年寓庶,人才辈出.自晋至清,这里孕育著名的画家一千二百位之多.明代一朝便涌现出了八百余名画家,并且形成了中国历史上最大的画派--吴车派.本文就将以苏州地域为基点论证苏州的商业经济对吴画派产生的影响.……

  • 标签: 吴门画派 浅议苏州 画派影响
  • 简介:明代著名的书法篆刻家文彭,深受其父文徵明的影响,对诗书画印都很精通,尤善篆刻,在中国的篆刻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他开辟了中国篆刻流派的先河,所以后人都尊称文彭是流派篆刻的祖师或文人篆刻的鼻祖。文彭将春秋战国以来的篆刻艺术推向了高潮,并走向了成熟。文彭一生大部分时间生活在苏州,并以他稳重、新颖的篆刻风格开创了"吴印派"。本文将主要叙述文彭篆刻的艺术特点及其艺术背景和成因,从而使我们更加清楚地了解文彭在篆刻艺术上的贡献和对后世的影响。

  • 标签: 文彭 篆刻 流派
  • 简介:张宏(1577—1652后),字君度,号鹤涧,别号鹤涧道人,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晚明吴大家。徐瀓《吴画史》中记载张宏是沈周、文徵明的后传弟子,他宗法沈周、文徵明,并上追元四家和董源、巨然、米芾,又兼学北宋李成、郭熙和南宋李唐、夏圭,并融合而成自身风格。他极其重视写生,以自然造化为师,绘画作品极富真切的自然韵致及现实生活气息,相比同时期文人画中被反复描绘的清疏冷寂、远离尘世的幽山静水,多了一分平实质朴的入世精神。

  • 标签: 文徵明 元四家 夏圭 吴门画史 董源 视觉革命
  • 简介:苏州,两千五百多岁的历史文化名城,近年来常见大手笔的文化作为。此次策划的"回眸600年——从明四家到当代吴"绘画特展,有着穿越时空的历史跨度,将传统文人画高峰期的明四家、吴画派及其衍生态,与20世纪以来的现当代吴绘画,并置陈列,比较研究,总结提升,意味深长,令人耳目一新。

  • 标签: 现当代 绘画 历史文化名城 传统文人画 吴门画派 20世纪
  • 简介:为了适应新时期文化艺术事业及社会发展的需求,进一步推动三峡市篆刻艺术活动健康发展,研究和传承及弘扬中国印学,培养一流的、全面的篆刻艺术人才,近日,三峡中国印文化协会在三峡市文化艺术院成立。

  • 标签: 三门峡市 文化协会 中国印 文化艺术事业 社会发展 艺术活动
  • 简介:将“口述史”引入朱仙木版年画的保护和研究,不仅能弥补现有文献史料的不足,还能纠正史料中统治阶级对民间艺术的偏见,真实而全面地还原民间社会生活的演变。本文从朱仙木版年画“口述史”研究的特点、“口述史”在朱仙木版年画保护上的学术价值和朱仙木版年画“口述史”的编纂与整理方法这三个方面阐述了朱仙木版年画传承人口述史访谈方式,希望能对朱仙木版年画保护和发展提供新思路。

  • 标签: 口述史 特点 价值 方法
  • 简介:在印刷术发明之前,中国古代所有需要保存和传播的文字资料都必须依靠手工抄写得以完成。尤其是两汉之后,随着佛教的传入,大量佛经的传播,通过手工抄写来保存经典文献的做法已经非常普遍。为了书写上的方便,阅读上的可识和形式上的整齐美观,这种抄写技术在技巧形式上逐渐形成了一套自己的书写规律。小楷就是在这一过程中逐渐形成自身特定书写规律的书法形式。

  • 标签: 书法形式 明代 书写规律 文字资料 经典文献 印刷术
  • 简介:明代中期以后借由经济与文化的繁荣,在吴地区文人燕游雅集活动的汇聚之地,与之相关的雅集绘画也相应出现了很多新变,这一点在吴画派早期的几个核心人物身上都有所体现。有关吴画派的研究在已有的美术史研究中早已汗牛充栋,但是其中一些问题仍然有待关注。明代文人雅集题材绘画在经历了明初台阁雅集图的兴盛之后,经由馆阁文臣间的传布转而带动了士人阶层中的宴游之风,而此时的雅集书画也不再是官僚生活绘画。

  • 标签: 吴门画派 美术史研究 雅集图 山亭文会图 明代文人 明代中期
  • 简介:具备从艺者的很多优秀品质,如持久的动力、坚定的意志、不俗的处事、广阔的交友、敏锐的感觉、谦虚的心态以及善于纳谏的胸襟,这些部促使他近年的书法有了长足的进展。

  • 标签: 青年书法家 刘洪 档案 创作 当代 主编
  • 简介:景德人物瓷雕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始于20世纪50年代初期,转型带来了生产机制、创作观念、创作手法、艺术特征、工艺、传承方式等一系列的变化。文章聚焦1954—1965年间景德人物瓷雕创作观念、创作手法、艺术特征的变化。

  • 标签: 景德镇人物瓷雕 现代转型 创作观念 创作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