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04 个结果
  • 简介:本文结合笔者旅途所见所感,通过对艺术作品、景观设计和自然环境的亲身体验,分析"人为"与"自然"这对矛盾,并指出融合自然的观念对于艺术特别是公共艺术的重要性。初春,在《雕塑》杂志的组织下,我们一行21人游历了美国的5个主要城市。期待之中又意料之外的异乡环境在旅人看来总是充满奇异的组合与戏剧化的矛盾。笔者在记叙目之所见的同时,也讨论"人为"与"自然"这对微妙的矛盾。

  • 标签: 自然环境 公共艺术 艺术作品 亲身体验 景观设计 《雕塑》
  • 简介:一、观察方法的渊源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事物必存在两大因素:主体和客体;主体指人,客体指客观事物,两者相互依存不可分离。如此,自然山水的观察方法也可理解为主体对客体自然景物的感受及对这种感受的认识,相当于神经之受纳器将刺激世界的受纳加工成各种知能,而将此感受和认识行之于画面,便获得不同凡响的艺术作品。大家称此观察方法为“仰视俯察、远取近求”。此法的哲学渊源可上溯到《周易》。

  • 标签: 观察方法 自然山水 唯物主义认识论 客观事物 法的渊源 相互依存
  • 简介:17至19世纪是西方油画史上风起云涌的两三百年,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风格主义、印象主义等等一系列的艺术形式在这个时期都得到极大的发展,艺术自身在不断的转变中寻求着突破,其中在古典主义的艺术思潮里,除去大卫特、安格尔等人的充满着革命理想主义色彩的艺术形式外,给我的绘画创作带来较大影响的还有霍贝玛的精湛细腻、风格优雅恬静的风景画;维

  • 标签:
  • 简介:两年前我带领学生南下写生,从未到过皖南的齐鲁学子显得异常的兴奋和激动,并准备好好“大战”一场凯旋而归。我作为随行的“施教者”深知自己的任务和责任,但无法想象首次面对大自然的学生能画出何种面貌的作品来。

  • 标签: 皖南地区 写生 油画教学 绘画经验 绘画技术 绘画思想
  • 简介:在西方国家,自然主要是指传统意义上所面对的客观对象,在先验观念中,人与自然一定程度上甚至被认定为对立关系。这类观点在多数风景画中都有所体现:它们大都具有清晰的地平线、精准的焦点透视,且呈现定向功能,明确了人与自然的理性关系。与西方自然观念相较之,日本传统的自然思想观及表现形式特点并非批判性的分析,而是显得更加感性。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当代风景画已经超越了文化差异的图式化。当代风景画有一个共同点,即都倾向于回避视平线或精确的透视,基于人与自然关系的不确定,而更青睐于更近或更远的视角。日本经历了海啸、核事故的灾难,直到现在仍未摆脱这次事件的巨大影响。日本民众似乎不得不从一个新的视角来思考自然,并找寻一种新的生活方式。无论自然与人类亲疏与否,艺术都有无限的可能和潜力来揭示自然的各个方面,同时还能推动我们去感知和识别自然

  • 标签: 自然 风景画 感知 识别 当代绘画
  • 简介:自然主义流派正站在俄罗斯文学的最前沿。从一方面,我们可以刨除偏见,毫不夸张地说,支持它的读者是最广泛的。这并非推测,而是一个事实。目前,所有的文学活动均与杂志相关。让我们看看,那些最流行的杂志,有着最大的读者群的杂志,哪一家不在刊载自然主义的作品?非自然主义流派中还有哪些小说和故事能使公众怀着特殊的兴趣来阅读呢?——我们倒不妨说公众除了自然主义流派之外还阅读其它小说吗?哪些非自然主义派别的评论家还能向公众施加更为强大深远的影响力?或说,还有哪些非自然主义派别的评论家,能像那些支持自然主义的反修辞者那样,与社会大众的观念和趣味如此贴合?在事情的另一方面,除了自然主义流派,还有谁总是处在舆论风暴的中心,总是受到最猛烈的攻击呢?各种在各方面毫无共同之处的派系在攻击自然主义的时候却能保持完全一致,他们将风马牛不相及的观点和并不存在的某些倾向强加给自然主义,然后对后者的每一言、每一行作出断章取义的曲解,直到完全忘记了基本的礼貌,实行最粗鲁的破口大骂。反自然主义者现在几乎是一直在呜咽式的喋喋不休。果戈里的切骨仇敌,那些已经被彻底击败的修辞派和所谓的斯拉夫派之间究竟有着怎样的共同点?完全没有!而后者,在承认果戈里为创立自然主义派别的宗师同时,与前者采用了完全一致的方式来攻击这一流派。

  • 标签: 反自然主义 现实主义 俄罗斯文学 文学活动 社会大众 断章取义
  • 简介:  漫画,通常人们把它理解为一种对社会世事人情讽刺戏谑的绘画形式.因为它关注时政、讽刺生活的态度并多以'丑'像的形式见诸报端,似乎于追求美善统一的审美意境大相径庭.然而,当我初次看到丰子恺的漫画时,就深深地被其吸引了:一道卷起的芦帘,一个放在廊边的小桌,桌上是一把壶,几个杯,天上是一钩新月.……

  • 标签: 丰子恺 绘画形式 护生画集 美善 笔墨技巧 大象无形
  • 简介:中国的山水画不同于人物画,和政治时局离得较远,而和自然比较贴近。在几千年的绘画发展中,山水画过多地反映了古代文人们“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心态,反映了画家心灵深处对自然的深切感受及心中的理想与寄托,他们从中寻找精神的家园,也从中寻找心灵的归宿。

  • 标签: 山水画 绘画发展 古代文人 人物画 心灵 画家
  • 简介:越来越快的都市生活节奏,越来越拥挤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大的竞争压力、人们每天穿梭于被墙包围的城市之间,不得不以生存为前提而努力学习工作,即使想停下来暂时歇歇脚浪潮似的假日旅游同样引发着交通拥挤、环境的破坏,人们变得匆忙而又茫然。选择《假日海边》作为创作素材是用平静内省之心去寻找心灵的归宿,去发掘永恒生命的状态……

  • 标签: 感悟生命 生活节奏 拥挤 心灵 状态 假日旅游
  • 简介:了解中国绘画的几代人,对汤文选先生在深厚的中国画传统基础上演进和开新的卓越的绘画是熟悉的。也许人们早已从画里读懂了画家,也许任何文字已成为多余。这种心灵的交通,对于半世沧桑的老画家,以及对他的艺术怀有敬意的人,无疑是大的慰藉。作为学生,我一直读着文选先生最重要的生命阶段。34年前我进入他所在的学校,在中国画界已负有盛名的老师正从生命的攀登中被摔到谷底。匆匆走过的历史有时稀里糊涂地带走一个人的一生,而我却见到文选老师从泥石流里艰难地走了出来,直起被压断过的腰,满怀希望地把着他的画笔,几乎是没有停顿地重又

  • 标签: 中国画 文选 中国绘画 泥石流 生命阶段 天道自然
  • 简介:四百多年以来.西方绘画传入中国,影响并冲击中国传统的艺术,逐步分化了散点透视注重平面的中国式元素,从而形成了多元发展的新格局。写实主义是时代的一种追求。正如杨小彦认为:“中国近百年艺术史,核心问题是写实主义。”写实主义中的各种问题是值得我们研究和深思的.写生正是其中最有价值的方式之一。

  • 标签: 写生 意义 岭南 重构 世界 自然
  • 简介:过去的美学,较多地从人与社会的审美关系来建构理论,而很少提及人与自然的审美关系。当前,生态意识的觉醒,促使生态美学兴起。生态美学以生态的价值来反思人类以往的美学观,重新阐释人与自然、人与现实、人与自身的审美关系。它的理论是对人的生存状态的审美关怀,它的本质就是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中国传统文化特别强调人与自然的亲和与协调,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特别是道家非常崇尚自然。就如海德格尔借用荷尔德林的诗句提出“充满才德的人类,诗意地栖居于这片大地”的著名观点。

  • 标签: 人与自然 和谐美 武夷山 审美关系 生态美学 中国传统文化
  • 简介:美术是人类最早和最主要的载体之一,运用美术形式传递情感和思想是整个人类历史中的一种主要的文化行为。对於儿童来说,不论是绘画还是游戏,他们都是在最大限度的表现自己,同时传递出来自感觉、触觉和视觉的信息,儿童的美术活动正是儿童步入人生的早期精神活动。

  • 标签: 儿童美术教育 心灵 亲近 人类历史 文化行为 精神活动
  • 简介:美国雕塑家李·伊蒙恩的雕塑多采用略微加工的木材,将纪念碑式的不朽性与个性相结合,既有广泛的文化性又富有独特性,并且还借鉴了丰富的艺术史因素。这使伊蒙恩超越了通常定义的公共艺术的限制。他近来创作的《桑普》与《大渔梁》是富有戏剧性的大型公共雕塑,这两件作品具有浓郁的西北太平洋区地域色彩,不仅涉及到自然、建筑、技术和神话因素,还涉及到有责任感的公共雕塑创作者所要回答的基本问题。

  • 标签: 李·伊蒙恩 公共雕塑 自然 技术 神话
  • 简介:鲁恩·奥尔森(RuneOlson)那些缠绕着胶带的雕塑作品制作精美,总是令人震惊,它们属于当下最具视觉诱惑力并能激发身体冲动的隐喻性作品之列。他制作的三维场景再现了在性方面处于支配和顺从地位的人与兽,作者的个人化叙事与对自然科学的有力揭示交织在一起。这位挪威艺术家定居在纽约,作品与实物等大,

  • 标签: 雕塑作品 自然科学 奥尔森 历史 改写 个人化叙事
  • 简介:自然美追求者的新篇章郑梅痴一百帧画作,概括了梁纪先生数十年从事绘画创作的艺术涵养和功底。读这些作品,赏心悦目之余,有一种平实、丰满与宁谧、安详的感受,引动观者的浮想与幽思。翠绿的《芭蕉》,深红的《千年古荔》,泛青色伞盖衬托朱红丽花的《沉醉芙蓉》,乃至...

  • 标签: 绘画创作 帧画 工笔花鸟画 醉芙蓉 中国画创作 伞盖
  • 简介:王可大是广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的教授,硕士生导师。通过阐述王可大的教学理念以及他的绘画创作艺术,体现他为师及从艺的严谨态度。他的绘画作品不管是水彩画还是油画都是采用写实的表现手法,色彩鲜活灵透,极富生命感,颇得自然天趣,弥漫着一种灵气。

  • 标签: 王可大 师法自然 北国 写实手法
  • 简介:自然超逸,是中国传统艺术所追求的至高境界。我曾在《羊群山水与“逸品”》一文中指出,羊群先生之焦墨山水画已达逸品;现在我要补上一句,他的行草书法同样属于逸品。所谓逸品,是在神品的基础之上,更具有烂漫天真的特质,“情驰神纵,超逸优游”,笔简意繁,精神毕现,有自然天成之机趣。晋之羲、献、唐之旭、素,俱为世所公认宗师。年逾七旬的羊群,孜孜师法先贤数十载,终至登堂入室。爱用秃

  • 标签: 中国传统艺术 逸品 羊群 行草书法 山水画 自然天成
  • 简介:都市的文明、都市的生活、都市的节奏改变了我们的视觉态度与心理反应。在绘画形态上,样式不停地翻新,物象的夸张与非自然状态重组,强调主观的观念意识逐渐成为一种风尚流行起来。这一形态在传统的工笔画中也不例外。或许,过去的视觉经验是通过人与自然的关系,更多的是通过观察自然,在感受大自然无穷美感的基础上,激发人们表现的愿望。大自然作为一个母体,它的缤纷多彩吸引着我们去关注,去体验。我们描绘自然的过程,也是在寻找绘画语言与绘画形式来揭示自然美感的过程。

  • 标签: 工笔花鸟画 人与自然的关系 陈胜 音色 绘画形态 视觉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