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2 个结果
  • 简介:茅原在其学术生涯的开始就与中国音乐结下了深厚的渊源关系,这种关系始终贯穿于其整个学术过程,体现了一位学贯中西的音乐大家的学术情怀与素养;本文即是对茅相关中国音乐研究而进行的相应陈述。

  • 标签: 音乐美学 作品分析 戏曲音乐 茅原
  • 简介:“三弯”的形态在女性舞蹈中已经愈来愈引起人们的关注,无论是中国民间舞、古典舞、芭蕾舞、现代舞,抑或东西方各地的民间舞等,都无可否认“三弯”的客观现象及其独立的舞蹈审美价值。本文以女性自然体态“三弯”曲线的构成为基础,从舞蹈艺术的创作、表演、审美视角出发,通过研究并梳理舞蹈中所固有的若干“三弯”的现象,对其进行成因与定义、解析与拓展、运用与实践、概括与总结等方面的阐述,剖析“三弯”在舞蹈中体现出的“自然美”、“形态美”、“律动美”、“内质美”,将舞蹈艺术中这一特定的曲线样式提升为一种舞蹈美学概念,并给予其更加科学合理的诠释,为今后的舞蹈创作、教学、表演和审美提供理论及实践依据。

  • 标签: 女性 舞蹈 “三远弯”
  • 简介:本文分析了茅原先生音乐意境说的内容、特征与价值,阐明其学说的理论基础和与作者相关的人生境界。

  • 标签: 茅原 意境 音乐意境说
  • 简介:内容提要:用唱戏歌和画脸谱作为切入点,激发学生对京剧的兴趣。因为戏歌是具有京腔京韵的歌曲,具有一些京剧元素,学唱时也比较容易。之后选择现代京剧《红灯记》,指导学生欣赏和演唱,让学生从原汁味的经典剧目中汲取营养。学生通过勤学苦练,会唱好几个经典唱段。我们的京剧课不是单纯教会学生一些唱段,还要将唱段背后的故事告诉孩子,更重要的是通过接触经典作品,让孩子们了解京剧常识,对听京剧、唱京剧有兴趣,让他们坐下来爱听、站起来会唱,这样,京剧艺术才算走进孩子们的心田。

  • 标签: 现代京剧 《红灯记》 原汁原味 戏歌 脸谱 案例
  • 简介:本文以作者饰演的艾培雷的音乐形象为主要切入点,从音乐的创作与表演角度,简要分析《苍》这部歌剧音乐所体现出的戏剧性、开放性、史诗性这三大美学特征。歌剧是“音乐的戏剧,戏剧的音乐”,因此,戏剧性是音乐发展必须遵循的路径,音乐发展必须按照戏剧的走向“寻迹而动”;开放性体现在歌剧音乐创作和表演风格上,表现为对多种民族音乐的“泛性融会”;史诗性,不但体现在一度创作中,更表现为二度创作中呈现出的粗犷、大线条,又不陷入脸谱化模式的表演基调。笔者期盼用自己的舞台实践经验和长期积累的理论知识,总结这部歌剧音乐的美学特征,旨在为中国歌剧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 标签: 《苍原》 艾培雷 戏剧性 开放性 史诗性.
  • 简介:音乐表演在音乐作品与欣赏者之间担负着中介任务,起着两者之间的桥梁作用。是否忠实原作,就成为音乐表演的一个关键问题。本文作者在茅《未完成音乐美学》的启示下提出,对作品正确理解是音乐表演创造——演奏的基础,“文本”是决定演奏是否做到“忠实”地传达音乐作品的关键;并进而提出“文本”是演奏者理解、演奏音乐作品的标准。

  • 标签: 文本 音乐表演 理解
  • 简介:本文认为:在认同现象学哲学美学理论的前提下,进一步确定音乐存在方式,理解音乐作品的存在,主要涉及问题包括:1.纯意向性对象概念,2.音乐作品存在方式的不同类别,3.先验问题,4直觉问题。

  • 标签: 现象学哲学美学 音乐作品存在方式
  • 简介:值荷兰汉学家高罗佩百岁纪念之际,作者研究其琴学研究成果《琴》,认为高罗佩不以西方音乐理论来合理化中国的琴学传统,而以明代文人生活的整体品味体来衬托琴,为西方读者建构了以琴为中心的明代文人生活想象。

  • 标签: 高罗佩 《琴道》 文人想象
  • 简介:为进一步活跃校园学术气氛、激发艺术学专业学员的理论思维,我校艺术学研究所于2005年4、5月份主办了艺术学系列讲座,特邀请省内外专家学者来校讲学。

  • 标签: 讲学 2005年 艺术学 学术气氛 理论思维 系列讲座
  • 简介:本文在我国传统文化背景之下,结合大量田野调查,立足道教音乐文化自身的规律,对当今正一派与全真派音乐进行对比研究。正一派与全真派从大的方面看同属道教一个体系之内,就教理教义而言并无本质区别,两派都以“”为最高信仰,奉老子为教祖。两派都贵生、重生、倡导性命双修,以成仙得道为目的。因此两派在斋醮以及道士宣教、布道和修身养性时所用之音乐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但金元后随着正一、垒真两大主流派的逐渐确立。其各自在传统的教义教规以及在修持上有着不同侧重。正一派以斋醮、符策见长,偏重斋醮;全真派以修身养性为其特点,侧重清修。加上两派所受民间音乐影响的程度不同,传承方式上也存在差异,从而形成了音乐风格上的不同,也呈现出一些不同的音乐形态特征。本文仅从两派乐的特色、异同及其形成的缘由作一比较分析。

  • 标签: 正一 全真 道乐 研究
  • 简介:<正>本文旨在概说京剧二黄、西皮两种板的传统创腔常用发展处理手法,初步探讨我国民间戏曲音乐唱腔作曲技法之一斑;只是为了便于对照比较研究,才事先附带扼要介绍一下这两种板式的基本结构。二黄板唱腔基本结构京剧二黄

  • 标签: 京剧唱腔 处理手法 基本结构 下句 西皮 音乐出版
  • 简介:<正>《含蓄与弦外之音》(副题:中国文人音乐审美特色探)系费邓洪君的一篇硕士论文(以下简称“论文”),被相继刊登在1989年《中国音乐学》第一、二期上。在读它的过程中,受到不少启发,同时也产生了些许想法。过后陆续将这些想法编串起来,于是成就了此篇。

  • 标签: 弦外之音 审美特色 文人音乐 中国音乐学 硕士论文 读后
  • 简介:<正>拉卜楞寺(以下简称拉寺)是我国著名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宗主寺之一。拉寺位于大夏河上游,在今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城西。拉卜楞是藏语“拉章”的变音,其意为“佛宫”,乃嘉木样活佛(以下简称嘉佛)之住所。拉寺的根本施主是青海和硕特部黄河南首旗蒙古亲王(即青海黄河南亲王)和硕特部蒙古系厄鲁特蒙古四部之一。其先祖系元太祖成吉思汗弟布图哈萨

  • 标签: 拉卜楞寺 乐谱 和硕特部 甘南藏族自治州 藏传佛教 黄河
  • 简介:在中国评书评话博物馆收藏的藏品中,有位蒙古族艺术家道尔吉仁钦的相关藏品分外引人注目,藏品独特而多彩,镶嵌着精美螺钿图案的四胡胡琴,刺绣着云纹、卷草纹等美丽纹饰的漂亮马靴,还有红色的演出服装和帽子、金黄色的腰带等等,都还原着尔吉仁钦当年演出的热情风貌.在评书评话艺术的范畴内,特意把少数民族的连说带唱的曲艺艺术形式也归纳进来,这就使评书评话博物馆收藏中增添了一亮丽的风景.

  • 标签: 藏品 说唱艺术 评话艺术 演出服装 艺术形式
  • 简介:所有的音乐作品都可以以一种音响的方式存在着。然而,当满足了纯音乐的需要时,一些作曲家会"编织"情节与情境来暗示某些音响之外的非音乐"材料",进而来加强其自身的意象性。在西班牙裔法国作曲家莫里斯·奥阿纳(MauriceOhana1913-1992)的音乐作品中,寓言情节在他的作品中扮演着一种"实质性"的角色,与其作品呈现出的音响浑然天成地融合在一起——奥阿纳把从所传承的伊比利亚文化中的寓言情节作为他创作的原型意象,赋予作品神秘的风格,赋予作品鲜活的"生命"。这些神秘、深奥的原型意象一方面成为作品非音乐材料的主题,同时也成为奥阿纳创作灵感迸发的源泉。可以说,这些非音乐的"材料"对奥阿纳的创作个性的形成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

  • 标签: 意象 原型意象 原逻辑 神秘性
  • 简介:古有木兰,今有陈怡,一古一今,一武一文,武以刀枪立功,文以笔墨创史,她们都是巾帼不让须眉的典范,都是我心目中的英雄。

  • 标签: 音乐教学 音乐创作 陈怡 创作风格
  • 简介:一般认为,宋元南戏、元杂剧以及明清传奇在音乐体制上属于所谓"曲牌连套体",这种音乐体制与花部、地方戏的"板腔体"很不同。不论南曲系统的南戏及传奇,还是北曲系统的杂剧都是有"套"的。就戏剧结构看,杂剧、南戏及传奇都分"折"或"出",

  • 标签: 元杂剧 元刊杂剧三十种 早期南戏 传奇剧本 套曲 曲牌体
  • 简介:《吕氏春秋》的生律问题,成为近年古代乐律学研究的热点问题,这也是与中国乐律学核心知识建构直接相关的重要问题。近期,陈克秀先生发表的题为《(吕氏春秋)的“十二律”与“十二纪”》一文依据四个方面的论证。得出《吕氏春秋》生律为“黄钟上生林钟,所生十二律以林钟为首”的结论。陈先生对上生、下生、“上”、“下”的解读虽然较为深刻,但他花了大量篇幅去解读高诱注,却没有直接解读《吕氏春秋·音律》篇的原文,对上生、下生的具体使用也没有严格区分古今语境,还疏忽了《管子》与《吕氏春秋》“宇宙图式”中音乐信息差异的重要性。对这些问题的认识,除了关系到生律次序,还关系到先秦乐律术语、乐律系统甚至乐律文化的理解,因此,有进一步探讨的必要。

  • 标签: 《吕氏春秋》 高诱注 《管子》 生律次序 宇宙图式
  • 简介:杜光庭生平著科仪书二十多种,对于科仪音乐的整理和发展都有显著成就,故被时人誉为“词林万叶,学海千寻,扶宗立教,天下第一”,是科仪音乐史上继陆修静后的一代宗师。杜所撰大量科仪书中,以《道门科范大全集》和《太上黄录斋仪》58卷最具代表性,包括多种大斋的仪轨,运用范围有所增广。本文着重研究《道门科范大全集》中的相关音乐资料,从中可见出唐代道教仪式音乐的一般特点和结构规律。

  • 标签: 道乐史料 杜光庭 道门科范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