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5 个结果
  • 简介:我们知道,表演艺术欣赏活动是一种以欣赏主体(观众)与欣赏客体(表演艺术作品)为主要要素的综合性的心理活动。在这一活动中,作为其中介的剧场经营,是否仅仅是处在一个消极被动的位置之上的呢?正象有人所说的,上座率的高低是剧目演出质量的事。不尽然。剧场经营作为精神产品(表演艺术作品)与其消费者(观众)的桥梁和纽带,在剧场演出这一艺术活动中,有着客观实在的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试图利用科学心理学方面的知识,说明剧场经营对观众审美心理活动的能动作用,并据此对当前基层剧场经营中的一些问题提出粗浅的看法,以便求教于有志于演出事业研究的行家。

  • 标签: 观众心理 欣赏主体 艺术作品 消极被动 心理活动 科学心理学
  • 简介:在21世纪数字化技术发展的背景下,科技与文化的跨界合作成为新媒体产业发展的强大动力。盛大文学作为中国规模最大的网络文学和民营出版机构之一,以两大业务板块——原创文学网站和云中书城为基本框架,依托新媒体技术进行出版和版权运营,不断研发新的内容传播渠道。它的发展体现了数字化时代文化与科技融合创新的重要规律。

  • 标签: 新媒体产业 盛大文学 文化与科技
  • 简介:藏戏起源于8世纪,流传于西藏、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的藏族聚居地区、涵盖了卫藏地区的“阿姐拉姆”剧,安多地区的“南木特儿”剧和康巴、安多交接地区及果洛地区的“格萨尔”剧,四川的色达藏戏等。

  • 标签: 音乐特色 藏戏 松赞干布 艺术特色 青海 历史
  • 简介:新时期戏剧的时代特征:美学解放我把新时期戏剧的伊始,从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算起。因为从那时起,我国的话剧艺术出现了在它口身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全面革新的势头。这股势头的出现,既不是一种追求时髦的表现,也不是纯属某些个人的、偶然的现象,而是顺应“天时、地利、人和”多种原因而必然出现的潮流。

  • 标签: 戏剧观 新时期 美学 七十年代 八十年代 话剧艺术
  • 简介:夏衍曾说:“中国话剧有三位杰出的开山祖,这就是欧阳予倩、洪深和田汉。”本文将从欧阳予倩步入戏剧殿堂的第一步开始说起:他是如何参与到中国新剧的创始中来的。通过欧阳予倩的这一步,我们可以看到当时新剧创始期的一些重要特点。在过去,由于社会历史环境的缘故,我们对欧阳予倩有不少误读和误解。今天,我们需要对欧阳予倩重新解读和探讨,从“人情事理”和特定的历史情境出发来反观欧阳予倩。

  • 标签: 欧阳予倩 新剧 《黑奴吁天录》
  • 简介:道光、咸豐年間姚燮編纂《今樂考證》所引《曲考》,即指《曲目表》或《曲海目》,姚氏並未見過《曲考》原書。根據凌廷堪的書信、焦循日記以及《曲考》與《雜劇新編》的關係,可知《曲考》是焦循欲撰而始終未撰之書。

  • 标签: 姚燮 今樂考證焦循 曲考
  • 简介:一把演员纳入设计思维之中在莎士比亚的剧作《仲夏夜之梦》中有这样一场戏中戏,昆斯①把他的那一帮扮戏的朋友们召集在森林空地上,首次排练一部叫《最可悲的喜剧,以及皮拉摩斯和提斯柏的最残酷的死》的戏,准备进忒修斯②宫中演出,但要让观众理解这出戏有两个难题,

  • 标签: 设计思维 舞台调度 舞美设计 演员 《仲夏夜之梦》 构图
  • 简介:長期以來,人們對宋代南戲《趙貞女》故事由何而來衆説紛紜。本文嘗試採用民間故事創作的視角,考察《趙貞女》的故事原點、情節模式、情節單元。以趙貞女爲代表的早期南戲婚變故事,體現了鮮明的民間故事創作风格。它們依託於科舉時代的家庭文化背景,對應了素樸普遍的民衆情感。在具體故事形成過程中,創作者又向廣袤的民間故事傳説取源,選擇有用的情節單元,加以移植與聚合,生成新的故事内容。

  • 标签: 趙貞女 故事形成 故事原點 情節單元 民間創作
  • 简介:“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无疑反映了人类对城市化进程的一种美妙期盼。然而,实际生活中,城市化带来的并非完全如此,而更多与住房拥挤、交通堵塞、空气污染、能源紧张等联系在一起。法国戏剧家米歇尔·道区(MichelDeutsch)的《美好生活》(LaBelleVie)一剧虽不以此为主题,但却间接地揭示了城市化给市民百姓所造成的身心残害。作为“日常戏剧”的一部代表作,此剧启发人们去思考城市究竟怎样才能让生活更美好这一具有全球性意义的问题。

  • 标签: 城市化 生活 道区《美好生活》
  • 简介:这些年,一些京剧演出中,演员为了“与时俱进”,满足新一代观众的口味,现场表演中,常常会即兴增加一些“时尚”的新鲜词汇,从而使念白或唱词显得更贴近观众,以“讨得观众的欢心”。这种做法倒也无可厚非。

  • 标签: 京剧演员 《游龙戏凤》 童芷苓 修养 “与时俱进” 现场表演
  • 简介:汤显祖和屠隆都是明代重要的戏曲家,也是志同道合的至交。本文着重考证他们在遂昌的交游,探讨《玉茗堂批订董西厢》的真伪,以及此次两人的遂昌相会在晚明戏曲史、文学史上的意义。

  • 标签: 汤显祖 屠隆 遂昌
  • 简介:毛奇龄著有两种拟连厢词,学界对这两种拟连厢词的名称和归类多有混淆。本文根据毛奇龄拟连厢词二种的文本和相关史料,得出毛奇龄所作的两种拟连厢词正确名称应为《不卖嫁》、《不放偷》,而其种类则并非学界长期以来误认为的杂剧,而是介于诸宫调和元杂剧之间的一种表演形式。这种表演形式具有古歌舞"歌者不舞,舞者不歌"的重要特征。

  • 标签: 毛奇龄 拟连厢词 不卖嫁 不放偷 说唱
  • 简介:近年来,有较多学校重视民族民间音乐,其中也把戏曲列入音乐课里,这是个好现象,希望有更多学校能这样做。但是。戏曲音乐课的质量和教学方法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目前戏曲音乐教学大多是较随便地给学生听听而已,而没有认真、细致地选择主要剧种或本地戏曲中的典型唱段,进行深入浅出、有比较地分析与介绍。虽然学生听了一些戏曲音乐,但由于不知其所以然。

  • 标签: 戏曲音乐 音乐教学 《李二嫂改嫁》 唱腔 吕剧 山东
  • 简介:丰子恺是我国近现代重要的音乐教育家,其音乐教育思想“童心说”不仅是其音乐教育思想中的重要主张,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本文从思想核心、佛性童心两个方面入手,结合丰子恺的音乐教育实践,将之与李贽美学思想中的“童心说”进行比较,试图探究二者的异同,厘清“童心说”的来源与脉络,以期能为当今音乐教育尤其是儿童音乐教育起到借鉴作用。

  • 标签: 丰子恺 音乐教育 童心说 李贽 佛学
  • 简介:本文对“江西省广昌县的孟戏演出有明万历年间的海盐腔遗存”这一看法提出疑问。从广昌孟戏“孟姜女送寒衣”经典唱段的源流论证其为弋阳腔戏文,并从长短句体戏曲曲牌与声腔之间的关系阐述孟戏演唱的特点,认为方言和民间歌谣旋律才是决定声腔属性的主要因素。

  • 标签: 孟戏 海盐腔 弋阳腔 遗存
  • 简介:《桃花扇》在《试一出》和《加二十一出》中以戏中人与戏外人的重舍身份分别推动了全戏的发展。从戏剧手法来讲颇有斯坦尼“推倒第三堵墙”的意味,但从这种“老夫就是戏中之人”的提挈穿插方式中,可以更进一步看到的是作家对现实与历史关系处理上的演化痕迹。如果说《长生殿》是承接了《汉宫秋》一类借翻谱新词直接抒发己意的话,《桃花扇》则可以说是融合了《鸣凤记》式的悲壮和《汉宫秋》式凄婉的一部借“情”写“情”之作。

  • 标签: 《桃花扇》 “情” 历史剧 《汉宫秋》 明清 《长生殿》
  • 简介:关于不老走出剧场,精致与优雅尚未从眼底褪去,空寂和寥落己在心中难以遏止地放大、放大。沪语话剧《永远的尹雪艳》对小说的贡献是,让原只属于作者及以往那个特殊群体的空落,蔓延为当代上海普通人群的寂寥。

  • 标签: 《永远的尹雪艳》 海派文化 话剧 白光 观感 普通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