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1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在老老年心律失常中的诊断价值。方法60-79岁与≥80岁的患者分为A、B两组,分别对两组患者24h动态心电图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除室性心律失常外,B组与A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老老年心律失常的发生(除室性心律失常外)随着年龄的增长有明显增加的趋势,应对80岁以上的老人尽早常规做24h动态心电图检查,尽早发现心律失常,明确其严重程度,减少猝死的发生。

  • 标签: 动态心电图 老老年 心律失常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无症状心肌缺血采用动态心电图检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5月至2011年5月收治的SMI患者80例,采用动态心电图检测,对其临床资料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次研究的80例患者,无典型胸痛的状态下出现ST段持续时间不等的水平或下斜型压低表现,持续时间在1min及以上,幅度在1mm及以上,均有反复发作的表现。结论无症状心肌缺血采用动态心电图检测可显著提高心肌缺血的阳性检出率,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有效的参考依据。

  • 标签: 动态心电图 无症状心肌缺血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无痛性心肌缺血(SMI)是冠心病的最常见表现,大规律流行病学调查表明,SMI的发作直接可使心肌梗塞和猝死的发生率增加,是冠心病患者临床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1。临床医生通过适当的抗缺血治疗,克减少SMI的发作次数,改善患者的预后。因此SMI近年来再次成为冠心病领域的热点,与之相应,动态心电图(Holter)弥补了常规心电图只能记录静息状态的心电波形之不足,提高了心肌缺血的检出率,尤其是提高了无症状心肌缺血的检出率.检测SMI的功能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 标签: 无痛性心肌缺血 动态心电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纯药物治疗与药物联合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8年5月-2012年5月在该院生产的3000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出生1-7天,每天对新生儿进行经皮胆红素监测。正常足月儿>12.9mg/dl,早产儿>15mg/dl时为皮测阳性。经皮胆红素检测结果为阳性患儿360例给予干预治疗。将360例患儿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180例,研究组采取药物联合蓝光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观察两组患儿的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儿经过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7.2%,对照组为85.0%,研究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2.2%,对照组为11.6%,两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黄疸的早期发现、及时治疗十分重要,药物联合蓝光治疗效果确切,具有起效快、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等优点,优于单纯药物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新生儿 黄疸
  • 简介:摘要目的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对无症状性低血糖的监测。方法对确诊的33例注射胰岛素的糖尿病患者,同时接受动态血糖监测及指血快速血糖检查,对比分析两种方法对无症状低血糖的检出率。结果动态血糖监测系统较指血快速血糖对低血糖的检出率分别是78.5%和10.2%,二者之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动态血糖监测系统能检测无症状低血糖,更好的发现低血糖,避免低血糖带来的不良后果。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电图与动态脑电图在癫痫诊断中的应用,对比分析二者的不同。方法选取2009年12月-2011年12月在我院根据临床症状拟诊为癫痫的患者共98例,其中49例行常规脑电图监测,作为常规组;49例行动态脑电图监测,作为动态组,对比分析二者的诊断结果。结果常规组检出的脑电图表现异常的机率为42.86%,而动态组的异常率为83.67%,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脑电图与动态脑电图在癫痫诊断中都具有重要的作用,但动态脑电图监测对异常放电检出率高,大大提高了临床诊断癫痫的准确率,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脑电图 动态脑电图 癫痫诊断 对比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对病窦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方法对临床确诊的62例病窦综合征进行24h动态心电图(DCG)检查,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62例患者中DCG诊断为I型严重持续性窦缓19例,平均心率<50次/min,占30.7%;II型窦缓伴窦停,窦房传导阻23例,点37.19%,其中窦停共63次,停搏间期为2-3秒,窦房阴滞21次;III型慢-快综合征9例,占14.5%,其中合并房性心动过速6例,交界心动过迟3例;IV型双结病变11例,占17.7%。交界性逸搏>2秒者6例,交界性停止3例,交界性逸搏心率<35次/min,者14例。结论动态心电图是诊断病窦综合征的无创、简单可靠的检测方法,尤其对间歇性心率和心律改变的病窦综合征患者,能明显稳定心律失常的检出率,对于诊治病窦综合征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阵发性心房颤动发生的动态心电图特征。方法对20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和18例非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的动态心电图进行分析,测定和计算期前收缩偶联间期和房性期前收缩指数。结果阵发性心房颤动共发作185次,其中148次由房性期前收缩诱发(80%)。诱发心房颤动的房性期前收缩与未诱发心房颤动的房性期前收缩比较,偶联间期较短,期前收缩指数较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房颤动发作前1h房性期前收缩和短阵房性心动过速频率增加。30.5%阵发性心房颤动发生时出现明显的长短周期现象。结论房性期前收缩是阵发性心房颤动发生的主要因素,长短周期现象是阵发性心房颤动发生的重要电生理机制。

  • 标签: 动态心电图 房性期前收缩 阵发性心房颤动
  • 简介:目的建立口岸鼠密度变化的动态模拟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模型,分析预测效果。方法监测鼠密度,分析鼠密度与气象因子相关性,运用多元回归方程分析气象因子对鼠密度的影响,建立鼠密度变化的动态模拟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模型,分析模型的准确性。结果建立的模型的训练准确率为91.34%,检验准确率为91.17%,测试准确率为89.03%,平均准确率为90.51%。模型认为自变量的重要性排序依次为月均最低气温、月均相对湿度、日照、降水量。结论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技术能够较好地应用到鼠密度动态预测工作中,为口岸鼠类防控提供了科学依据。

  • 标签: 鼠密度 气象因素 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 预测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常规心电图呈早复极综合征(ERS)的动态心电图(DCG)变化。方法对6例常规心电图呈现早复极综合征的DCG进行分析。结果6例均示J波和ST段呈特征性动态变化,安静休息、夜间及中午睡眠时,ST段抬高,J波明显.散步、白天晨练、上楼等活动后心率增快时,ST段回落至等电位线,J波消失,未出现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结论动态心电图可观察到ERS的J波及ST断的特征性动态变化。

  • 标签: 早复极综合征 动态心电图 常规心电图
  • 简介:摘要利用辽宁大洼县人民医院病例资料及盘锦地区气象资料,分析了盘锦地区脑血管疾病与气象条件的关系。结果发现(一)气候寒冷是脑卒中的诱发因素;(二)低温高气压天气导致脑卒中发病率增高;(三)气象预报等于疾病预报。结论气象因素对脑卒中确有影响,是导致脑卒中的一个危险因素。

  • 标签: 脑卒中 气象条件 医疗气象预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部孤立性结节在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中的表现,分析肺孤立性结节的CT诊断及动态增强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58例经手术或肺组织穿刺活检诊断的肺部结节螺旋CT扫描动态增强表现及影像特征。结果肺孤立性结节CT平扫恶性病变多为低密度灶,良性病变多伴有钙化等高密度影,CT增强扫描恶性病变多均匀或不均匀强化,良性病变无强化或仅有包膜强化,肺癌和炎性结节的强化明显高于结核球(p<0.01),肺炎性结节强化峰值的时间较肺癌结节延迟。结论螺旋CT增强扫描使肺部结节性病变更具有特征性,对肺部结节的鉴别诊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 标签: 肺孤立结节 CT增强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室性心律失常采用动态心电图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5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室性心律失常患者218例,采用动态心电图检测,现对其临床资料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次研究的患者中,59例为复杂性室性心律失常,其中6例为无器质性心脏病组,53例为器质性心脏病组。而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患者30例中,有24例伴复杂性室性心律失常。90例为室性心动过速,患者多无自觉症状。以室性心律失常为临床表现,同时伴有传导阻滞或其它心律失常者69例,无器质性心脏病14例,有器质性心脏病55例。11例有房颤伴发的患者中冠心病10例。结论室性心律失常采用运动心电图检测可为临床诊断提供强有力的参考依据,对心律失常患者治疗时,需对病因进行分析,选择有效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应用,以全面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 标签: 动态心电图 室性心律失常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头颅MRI及动态脑电图在初发热性惊厥患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0年1月—2011年7月入院的171例初次发热伴惊厥的患儿进行头颅MRI及动态脑电图检查,对动态脑电图有异常的一个月后复查,结果171例患儿中,头颅MRI异常28例,首次动态脑电图异常35例,对有异常的脑电图的患儿,一月后复查发现仍有20例异常,通过对171例患儿病史分析结合头颅MRI及动态脑电图检查结果,除外热性惊厥12例,确定单纯热性惊厥128例,复杂热性惊厥31例。结论头颅MRI及动态脑电图对热性惊厥具有一定的鉴别诊断价值,对临床处理很有帮助。

  • 标签: 头MRI 动态脑电图 热性惊厥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不同年龄原发性高血压动态分析和治疗现状与展望。方法2001年7月至2006年7月我院住院及门诊原发病高血压患者178例,其中男性122例、女性56例,且按年龄≤50岁、50岁—60岁、≥65岁年龄段分成A、B、C三组A组38例、B组59例、C组81例,对A、B、C三组动态血压进行分析;结果24小时平均SBP、DBP,A、B组差异显著,B、C和A、C组差异非常显著,昼夜平均SBP、DBPA、B、C组年龄的递增,昼夜间差距渐减少,不同年龄组夜间血压下降>10%,呈明显的杓型血压曲线。结论人体血压受自身及环境因素影响较大,血压曲线由杓型向非杓型转化,治疗现状为联合用药且降压药物展望。

  • 标签: 高血压 动态分析 治疗现状展望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