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手术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挑选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68例,患者的手术时间均在2012年5月~2015年3月期间,将68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有34例,其中一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称为常规组,另一组患者给予护理干预,称为干预组,比较常规组患者及干预组患者的睡眠质量。结果干预组患者的睡眠质量指数明显低于常规组患者,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即P<0.05)。结论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手术患者进行护理干预,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睡眠治疗,护理干预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 标签: 护理干预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手术 睡眠质量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
  • 简介:摘要目的焦点解决护理对颈椎病患者抑郁情绪和睡眠质量的效果研究。方法本文选取我院于2013年02月~2015年02月收治的66例颈椎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护理组采用焦点解决护理方式,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心理抑郁评分和睡眠质量评分结果。结果护理前后两组患者的心理抑郁量表评分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评分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同时护理后,护理组患者心理抑郁量表评分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评分结果和对照组患者的对应各项指标评分结果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颈椎病患者采用焦点解决护理方式后,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睡眠状况,调节患者情绪状态,进一步提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焦点解决护理 颈椎病 抑郁情绪 睡眠质量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老年人睡眠障碍应采取的社区护理措施和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5年4月收治的63例有睡眠障碍的老年人进行护理,随机分组,实验组37例患者选择优质护理,对照组26例患者给予常规的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得到94.59%的护理有效率,对照组患者得到80.77%的护理有效率,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明显低于实验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老年人的睡眠障碍要采取优质的护理措施,可以提高睡眠质量,保持良好的心态,效果显著,值得推荐。

  • 标签: 老年人睡眠障碍 社区护理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老年病人占住院患者比例较大,很多老年患者住院后出现或者加重了睡眠障碍,并影响住院心情及治疗积极性,为此笔者向住院老年患者进行调查并提出对策。

  • 标签: 老年患者 睡眠障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针对性护理干预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症状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到我院接受治疗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者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性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进行为期两周的研究,两周后观察患者的消化症状和睡眠质量评分结果结果出院时观察组患者的睡眠质量、入睡时间、催眠药物的使用和睡眠质量睡眠效率的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性护理干预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症状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在很大程度上缓解患者的消化不良症状,可以在临床中进行推广。

  • 标签: 针对性护理干预 功能性消化不良 睡眠质量
  • 简介:不易入睡、半夜易醒、起床困难……长时间持续这样的情况要加以注意。“睡眠”对于身心两方面的休息和调整都不可或缺,其功效要比想象中的还大。让我们通过今天就能够开始采取的对策,获得舒适的睡眠生活。

  • 标签: 睡眠生活 保健法 睡眠质量 睡眠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与观察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睡眠质量和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住院治疗的64例患有老年2性糖尿病的患者,并随机平均分为两组,接受常规护理的为对照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综合护理干预的为观察组,具体包括心理干预、睡眠护理以及家属参与护理等,分别观察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睡眠质量以及心理健康变化。结果护理前,两组代表睡眠质量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和代表心理健康的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以及抑郁自评量表的评分相比较都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以及抑郁自评量表的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综合护理有助于改善睡眠质量和心理健康。

  • 标签: 综合护理 老年2型糖尿病 睡眠质量 心理健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内科住院患者睡眠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内科住院患者22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各11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在护理前和护理30d后,利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对两组患者开展睡眠质量临床评估。结果开展护理措施前,两组患者PSQI评分均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开展护理干预措施后,观察组日间功能、睡眠质量睡眠紊乱指标评分明显低于护理前,亦显著好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护理措施联合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显著改善内科住院患者睡眠质量,对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护理干预 内科住院患者 睡眠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于肿瘤患者放疗后睡眠障碍进行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8月~2015年8月收治的120例肿瘤患者纳入研究,对所有患者均给予睡眠障碍的护理干预,并观察与分析患者在护理前后睡眠质量的改善情况。结果肿瘤患者在经过护理干预后,睡眠质量PSQI评分明显降低,总失眠率明显降低,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肿瘤患者放疗后的睡眠障碍问题,护理干预具有一定的作用,有利于控制患者病情,改善睡眠质量,对治愈率的提高有极大的作用。

  • 标签: 肿瘤放疗 睡眠障碍 护理干预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内科住院患者采取护理干预对睡眠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5月收治的77例内科住院患者进行护理研究,随机分组,实验组43例患者选择综合的护理干预,对照组34例患者选择常规护理,护理后对两组患者的睡眠情况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入睡的潜伏期和睡眠时间明显好于对照组,觉醒次数也明显较少,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内科住院患者采取综合护理,可以保持良好的休息,提高睡眠质量,促进病情康复,提高生活质量,可广泛推荐。

  • 标签: 内科住院患者 护理干预 睡眠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内科住院患者睡眠状况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本院内科病房住院患者80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针对改善患者睡眠状况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及睡眠客观指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前的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质量睡眠困难、入睡时间、催眠药物的应用以及日间功能障碍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护理后观察组上述各项指标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入睡潜伏期、睡眠时间均明显长于对照组,觉醒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加强对内科住院患者有关睡眠状况的护理干预,可明显提高睡眠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护理干预 内科住院患者 睡眠状况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在内科住院患者中实施护理干预措施对患者睡眠状况改善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2015年我院内科病房收治的患者21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105例,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护理措施干预。从患者术后满意度调查和患者睡眠时间两个指标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经过合理有效的护理措施的实施,观察组患者满意度较高,为96.7%;观察组患者平均睡眠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数据之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护理干预措施应用于我院内科病房患者的护理中,对于改善患者睡眠效果显著,值得广泛推广。

  • 标签: 护理干预 内科 睡眠
  • 简介:摘要肿瘤患者因自身疾病因素,常会出现一定的负性心理情绪与睡眠障碍。化疗是肿瘤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但化疗后会产生多种不良反应,使肿瘤患者化疗后的心理和睡眠状态受到严重干扰。我们通过对78例肿瘤化疗后患者进行问卷调查,以了解影响心理和睡眠障碍的主要因素,并根据调查结果予以针对性的护理干预,结果疗效满意。

  • 标签: 护理 心理 睡眠障碍 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低频电刺激治疗老年人睡眠障碍的临床效果评价。方法从2014年1月到2015年6月我院老年科诊断为睡眠障碍的126例老年患者中按入院编号随机选取63例设为观察组,采用低频电刺激联合药物治疗,将另外63例患者设为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AIS、PSQI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小,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地西泮片,艾司唑仑片,氯硝西泮片,阿普唑仑片使用剂量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少,P<0.05。结论临床上使用低频电刺激治疗老年人睡眠障碍能有效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减少药物使用量,值得推广运用。

  • 标签: 低频电刺激 老年人 睡眠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OPD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的临床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至2015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单纯COPD患者和COPD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患者各80例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的临床情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FEV1/FVC值、SaO2以及睡眠中最长窒息时间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2年后,观察组患者1年、1.5年的肺心病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2年的肺心病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纯COPD患者的临床各项指标明显优于COPD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患者,且COPD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患者更容易发展为肺心病。因此,对此病应引起高度的重视,并及时进行治疗,以此来防止病情的进一步恶化。

  • 标签: COPD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 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