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乙肝表面抗原(HBsAg)单阳性以及HbeAg也为阳性的双阳性孕妇进行产前注射HBIG和非注射HBIG两组对照,以及产后新生儿采用HBIG联合乙肝疫苗双重免疫,从而探讨免疫方法对阻断母婴乙型肝炎传播的效果,以及主、被动联合免疫的效果是否科学有效。方法选用产前健康查体结果为乙型肝炎HBsAg、HBeAg单阳性或双阳性的孕妇在产前3个月(妊娠28周)起每月注射一次HBIG和对照组产前不注射注射HBIG作为研究对象。新生儿均在出生时及15天时肌肉注射HBIG,满月、2个月和7个月龄接种乙型肝炎疫苗联合免疫。结论乙肝母婴传播有宫内感染、产时传播、产后传播3种方式,不论是单阳或双阳性孕妇及其婴儿,多次注射HBIG并联合接种乙肝疫苗进行主、被动联合免疫,是目前用于HBV母婴阻断的较好方法。

  • 标签: 乙型肝炎 免疫球蛋白 注射 阻断 感染
  • 简介:用随机、双盲、对照的方法,对207例HBeAg阳性母亲的婴儿单独或联合接种大剂量乙肝血源疫苗和HBIG,分四个免疫组和一个对照组,随访三年。结果:对照组第一年HBsAg持续阳性率为81.4%。乙肝苗组和联合免疫组第一年的保护率均达93%以上,并至少可维持三年。第一年抗—HBs阳性的婴儿,第三年仍有92.6%的人阳性,抗体平均值则下降21~63%。单纯接种HBIG组第一年保护率仅70.8%。

  • 标签: 乙型肝炎疫苗 免疫球蛋白 保护率
  • 简介:我国是乙肝“大国”,自乙肝疫苗被列为儿童计划免疫项目,并大力推广以来,情况已见转机。以前我国民众乙肝表面抗原(HBsAg)携带率在10%至15%,但据中华医学会肝病学会与中华医学会传染病学会最近的报告已降至9.09%,这是因为已接种乙肝疫苗的儿童,其HBsAg携带率已明显下降,

  • 标签: 乙肝病毒 母婴传递 中华医学会传染病 HBSAG携带率 儿童计划免疫 乙肝表面抗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婴儿血管瘤是生长期儿童最常见的肿瘤之一。应用普萘洛尔治疗婴儿血管瘤有效率较高、安全性较好,已成为系统治疗婴儿血管瘤的首选药物。临床上应用β受体阻断剂治疗血管瘤已有较长时间,外用β受体阻断剂也逐渐被证实在血管瘤治疗中具有一定疗效,但其机制、疗程及安全性等仍需进行更多的研究及评估。本文对普萘洛尔及其他类型β受体阻断剂治疗婴儿血管瘤的机制及疗效进行简单综述,旨在为临床上更好地治疗婴儿血管瘤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婴儿血管瘤 β受体阻断剂 系统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艾滋病感染孕产妇母婴阻断综合干预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艾滋病感染孕产妇患者70例作为观察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常规母婴阻断干预措施,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干预措施基础之上给予综合干预措施,对两组患者的母婴阻断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经过采取不同母婴阻断干预措施,观察组患者的所生婴儿率为74.3%(26例)、婴儿失访率为2.9%(1例)、婴儿存活率为71.4%(25例)、婴儿艾滋病感染呈阳性率为0,对照组的所生婴儿率为85.7%(30例)、婴儿失访率为14.3%(5例)、婴儿存活率为60%(21例)、婴儿艾滋病感染呈阳性率为5.8%(2例),组间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给予艾滋病感染孕产妇母婴阻断综合干预,能有效提高阻断成功率。

  • 标签: 艾滋病感染 孕产妇 母婴阻断 综合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和讨论全雄激素阻断治疗晚期前列腺癌的护理效果。方法通过对45例晚期前列腺癌患全雄激素阻断治疗的观察和护理,总结护理要点。结果患者治疗后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得到了提高。结论通过全激素阻断治疗前列腺癌患者的护理,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存率。

  • 标签: 前列腺癌 全雄激素阻断 护理
  • 简介:目的:研究乙肝免疫球蛋白(HBVIgG)阻断乙肝母婴传播的效果。方法:对单纯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的母亲和新生儿分别采用:(1)在母亲怀孕后三个月,每月注射HBVIgG三汉,新生儿注射HBVIgG二次,每次200单位。(2)只给新生儿注射HBVIgG二次每次200单位。(3)婴儿不注射HBVIgG,仅注射乙肝疫苗三针。观察其保护效果。同时观察HBsAg阳性的母亲所产新生儿未接种乙肝疫苗及免疫球蛋白者。结果三种方案均对阻断母婴传播有效。第一种方案保护率为95.88%,第二种方案保护率为77.39%,第三种方案保护率为63.46%。

  • 标签: 乙肝免疫球蛋白 乙肝疫苗 母婴传播 流行病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预防免疫阻断乙肝病毒父婴传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本次研究中筛选孕妇丈夫血清乙肝病毒、孕妇无乙肝病毒的59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29例患者,观察组30例患者。对照组在产前进行常规性检查和监护,观察组孕前以乙肝疫苗(HBVac)免疫至抗-HBs(+)后再妊娠,在孕妇怀孕后30周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对两组新生儿的乙肝病毒发生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本次研究中,对照组的检出率为68.9%,观察组的检出率为86.7%,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性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抗-HBs阳性指标系数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结果差异性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观察组患者获得免疫后,能明显降低新生儿的乙肝病毒阳性率,保证患儿的健康,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乙肝病毒 父婴传播 预防免疫
  • 简介:<正>所谓"黑色"受孕时间,是指精子和卵子在人体不良的生理状态下或不良的自然环境下相遇,形成受精卵。这样的受精卵容易受到各种干扰,质量受到影响。"黑色"受孕时间1:在人体生理节律低潮时间里受孕人体处于生理节律低潮期或低潮与高潮期临界日时,身体易疲倦,并情绪不稳、做事效率低、注意力难以集中或健忘、判断力下降。同时,身体抵

  • 标签: 人体生理节律 高潮期 临界日 低潮期 情绪不稳 低潮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扩大常规放置宫内节育器的时间的临床价值。方法总结扩大常规放置时间置器97例育龄妇女,随机选择常规放置宫内节育器育龄妇女10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她们放置宫内节育器后的出血异位等副反应情况。结果两对照组没有明显差别。结论在严格询问月经周期及避孕情况的前提下,扩大放置宫内节育器的时间是可行的。

  • 标签: 扩大放置宫内节育器的时间 IUD 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β受体阻断药在心力衰竭合并房颤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8月-2015年8月收治的100例心力衰竭合并房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利尿、强心和扩血管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β受体阻断药(美托洛尔)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显效的有32例,治疗有效率为98.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1例、84.00%(P<0.05);观察组患者各项LVEF、LVSD以及LVDD等心功能指标的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β受体阻断剂对于心力衰竭合并房颤患者的治疗效果更好,不仅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心功能,实用性强,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beta 受体阻断药 心力衰竭 房颤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艾滋病感染孕产妇母婴阻断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择本院2014年1月-2016年2月间收治的60例艾滋病感染孕产妇为研究对象,共分为2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母婴阻断护理,观察组则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各30例。结果观察组服药依从率、婴儿HIV感染率以及护理满意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艾滋病感染孕产妇实施母婴阻断综合护理干预可得到良好效果,有助于降低HIV母婴传播。

  • 标签: 艾滋病感染 孕产妇 母婴阻断 综合护理干预
  • 简介:目的了解江苏金湖县血吸虫病传播阻断达标后疫情态势,为调整防治策略和工作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每年3~4月份,采取系统抽样结合环境抽查法开展钉螺调查;每年6~9月份,采用网捞法和稻草帘诱螺法,进行钉螺扩散监测.每年8~10月份,采用环卵沉淀试验或胶体染料试纸条法,对人群开展血吸虫病筛查,阳性者采用Kato-Katz法进行检查.开展晚期血吸虫病人调查和保虫宿主监测.结果1998~2012年,累计查螺面积23991.48hm2,发现钉螺面积44.68hm2,其中新发现钉螺面积28.18hm2.解剖钉螺3885只,未发现感染螺.打捞漂浮物、稻草帘诱螺及调查渔民船只、渔具均未发现钉螺.血清学查病60164人,阳性率0.83%,其中门诊者阳性率、渔船民阳性率均高于流行村居民.粪检查病3155人,发现血吸虫病患者1例.查畜4915头,未发现病畜.共环境改造灭螺27.53hm2,累计药物灭螺面积35.11hm2,药物巩固性灭螺165.197km2,有螺面积下降了99.96%.结论金湖县血吸虫病疫情态势较为稳定,应加强输入性传染源和钉螺的监测.

  • 标签: 血吸虫病 传播阻断 疫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艾滋病抗体、梅毒抗体和乙肝病毒表面抗原联合检测在母婴阻断中的实用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4月-2012年4月来本院接受孕产期保健服务的孕妇8112例,孕周4-37周,免费提供HTB检测。其中HIV抗体筛查(H),使用酶联珠海丽珠试剂盒初筛,北京万泰试剂盒复检;梅毒抗体(T)检测,使用英科新创TRUST试剂盒筛查,阳性者使用日本富士TPPA试剂盒确认;HBSAg(B)检测,使用上海科华酶联试剂盒。结果8112例孕妇中,HIV抗体筛查阳性0例,梅毒抗体检测阳性9例,HBSAg阳性349例。结论艾滋病抗体筛查,梅毒抗体和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检测,在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中具有非常重要的诊断价值,为母婴阻断项目的实施提供了有力支持。

  • 标签: 艾滋病 梅毒 乙肝 联合检测 母婴阻断
  • 简介:目的评价孕妇产前应用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epatitisBimmuneglobulin,HBIG)阻断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Bvirus,HBV)宫内传播的效果。方法查阅国内外有关孕妇产前使用HBIG阻断宫内传播的研究,收集出生及1岁婴儿乙肝表面抗原(hepatitisBsurfaceantigen,HBsAg)检测情况,通过Stata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获得合并RR值。结果新生儿随机效应模型干预组与对照组合并RR值为0.37,95%CI:0.23—0.61;1岁婴儿随机效应模型干预组与对照组合并RR值为0.48,95%CI:0.27~0.84。结论应用HBIG200IU可以有效阻断乙肝病毒的官内传播。

  • 标签: 肝炎 乙型 慢性 肝炎表面抗原 乙型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腹主动脉球囊阻断在胎盘植入应用的护理体会。 方法: 回顾分析 2017年 10月至 2018年 10月收治的 16例子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治疗胎盘植入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 16例患者经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治疗,( 1) 16例患者子宫均得到保留,减少了术中及产后出血量;( 2)患者经治疗,仅有 2例术后出现产后出血症状,经对症治疗后得到缓解。 结论: 经过观察,有胎盘植入的患者,在剖宫产术前行腹主动脉球囊阻断,加上术后的科学护理与观察, 可有效减少术中及产后出血,降低子宫切除等相关并发症的风险, 提高了广大女性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 腹主动脉球囊阻断;胎盘植入;护理 随着 2016年国内二胎政策开放,疤痕子宫再次妊娠病例不断增多,此次妊娠时胎盘附着于原子宫切口部位,容易并发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胎盘植入的患者,极易导致剖宫产术中难以控制的大出血,大大增加了子宫切除率,甚至威胁孕产妇的生命安全。胎盘植入是产科严重并发症之一,如未能得到及时有效治疗,便会导致产妇大出血、休克、子宫穿孔及继发感染等症状,严重时甚至会需要面对切除子宫等情况发生,对其生命健康造成威胁。为积极有效预防胎盘植入剖宫产术中及产后大出血,我院对胎盘植入患者在剖宫产前行腹主动脉球囊阻断,预防术中及产后大出血的发生,避免子了宫切除的伤害。下文就我院在临床上收集到的 16例胎盘植入剖宫产产妇,使用腹主动脉球囊阻断预防术中及产后出血情况探讨分析如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