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异丙酚用于静脉麻醉下行妊娠小于等于70d的无痛人流的效果。方法观察并分析300例无痛人流(观察组)在宫口松弛情况、术中出血量、术后流血时间及不良反应与普通人流(对照组)的临床比较。结果观察组宫口松弛良好,与对照组比较,经统计学处理,P<0.01,有显著性差异。术中出血量、术后阴道流血时间与对照组均无显著差异,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异丙酚作为静脉麻醉药用于门诊人流手术具有可行性、安全性、实用性,有效地缓解了妇女对人流手术的惧怕心理,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了人流综合症的发生率。

  • 标签: 异丙酚 妊娠 无痛 人工流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输尿管镜处理输尿管疾病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2月—2012年1月300例输尿管结石、异物以及不明原因的血尿、肾积水采用输尿管镜诊治的临床资料。结果输尿管镜用于诊断42例,全部成功。治疗输尿管结石成功率为97.5%(198∕203),治疗输尿管狭窄30例,取医源性输尿管双J管滞留25例。其它疾病的疗效均满意。发生并发症8例,占2.6%。结论输尿管镜在输尿管疾病的诊治中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输尿管镜 输尿管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300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神经传导速度(NCV)表现。方法用VikingSelect肌电图诱发电位仪对300例2糖尿病患者行双侧正中神经、尺神经、胫神经、腓总神经运动传导速度(MCV)检测,正中神经、尺神经、腓肠神经感觉传导速度(SCV)检测。结果300例糖尿病患者的SCV异常率64.2%,MCV异常率49.8%,SCV和MCV异常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上肢共检测神经2400条,1240条异常,异常率51.7%;下肢检测神经1800条,1142条异常,异常率63.4%;上下肢传导速度异常率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NCV是早期发现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有效手段。

  • 标签: 糖尿病 周围神经病 神经传导速度
  • 简介:摘要目的手术治疗乳腺良性肿瘤是乳腺外科传统手术方式,操作简单,但易造成患者乳房外观的改变或遗留明显的手术疤痕,我们采用肿瘤整形技术切口切除乳腺良性肿瘤,既能完整切除肿瘤,同时保持了乳房整体外形及美观。方法采用乳腺肿瘤整形技术设计切口,术前,记号笔标记肿瘤位置,同时按手术切口设计描画切口位置与方向,术后间断缝合腺体或对层缝合。结果采用乳腺肿瘤整形技术设计切口切除良性乳腺肿瘤,收到满意的治疗及美容效果。结论整形技术设计切口同传统手术相比,手术疗效及美容效果好,未增加并发症。

  • 标签: 乳腺良性肿瘤 整形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Allen,S法脊髓损伤(SCI)后大鼠后肢功能恢复情况,以及损伤后18d脊髓内部结构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取雌性SD大鼠16只随机分为2组(n=8)空白对照组、伤后18d组。Allen,s法致伤脊髓。用大鼠综合行为评分法(CBS)对各级神经功能评分。用免疫荧光化学和图像分析的方法观察GFAP表达变化。结果1在行为观察中,发现大鼠脊髓损伤后有自行恢复倾向,损伤后18天后肢功能恢复68%。2脊髓损伤后18dGFAP反应明显增强。结论1、急性脊髓损伤后脊髓有自我修复的倾向。2、胶质细胞对脊髓损伤后的功能恢复起到重要作用。

  • 标签: 脊髓损伤 GFAP 行为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300例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患者的护理。包括术前的心理护理及术前准备;术后的一般护理;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等。结果护理方法合理,效果良好,未发生与护理有关的并发症,患者均治愈出院。结论强调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患者应充分做好术前护理,加强术后的观察与护理,对提高患者的治愈率,促进康复起到重要的作用。

  • 标签: 甲状腺次全切除术 术前护理 术后护理 体会
  • 简介:摘要本文回顾性分析了300例肾病综合症住院患者的临床表现、护理问题及相对应护理措施,肾病综合症患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护理困难。通过正确使用药物,饮食指导,耐心的心理疏导与细心的临床护理对稳定病情,促使病情好转,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 标签: 高原地区 肾病综合症 观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术室“7S”管理模式在工作中的应用。方法根据“7S”管理模式的要求,在腔镜器械组中制定细则,全组人员严格执行。结果腔镜组管理工作标准化,效率大幅提高,同时降低了耗损,节约了成本。结论“7S”管理模式值得推广。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加强对重症监护室药物的安全管理。方法将8S理论(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节约、学习)应用于重症监护室药物管理中。结果提高护理人员对药物的认识及临床用药知识,纠正用药不当和杜绝错用药物,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保障了病人的用药安全。结论实施8S管理是为患者安全用药提供有效的监护与管理的途径,同时是确保危重症患者安全用药的必要保证。

  • 标签: 8S理论 重症监护 药物 应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联合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血清中前S1抗原与乙肝五项常见四种模式的关系分析,了解前S1抗原(PreS1)对病毒性乙型肝炎诊断,治疗和预后的价值。方法收集HBsAg(+)血清常见四种模式共1359例,采用ELISA法对其进行前S1抗原及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乙肝五项)联合检测。分析其“乙肝五项”与前S1抗原之间的关系。结果HBVPrS1在HBeAg阳性组中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其在HBeAg阴性组中的检出率(P<0.01),而HBeAg阴性组中HBVPreS1抗原仍有42.9%的检出率,说明部分HBeAg阴性患者仍有病毒复制。结论HBVPrS1能够敏感的反映乙型肝炎病毒的复制情况,尤其可以反映HBeAg阴性的乙肝患者是否有病毒复制,对“乙肝五项”检测有重要的补充作用,可作为基层医院HBV早期诊断、感染、复制的重要指标,在临床实验室开展。

  • 标签: 乙型肝炎 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 HBeAg 病毒复制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眼科手术间各种物品实施“五常法”(又称5S活动)管理,保持手术间物品定位放置且处于功能状态,提高了术中用物的到位率和准确率。方法将"5S"活动用于手术间物品的管理上,用"5S"的5个步骤来管理手术间物品。结果手术间物品放置有序,洁净整齐,配置齐全,各类物品、仪器处于良好的功能状态,术中取用快速、准确无误。结论"5S"管理法用于手术间物品的管理,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保证患者安全,提高病人和医生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提升了手术室的形象。

  • 标签: &ldquo 5s&rdquo 管理 手术间 物品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6S管理模式的应用,提高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及素养,改进血液透析治疗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方法以源于日本的企业管理模式6S管理法,即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运用于血液净化室的护理管理工作中。结果通过一年多的有效落实,使大家养成了良好的工作习惯,提高了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全面提高了血液净化室的工作质量。

  • 标签: 6S管理 护理工作 提高 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妊娠期糖尿病母亲新生儿(IDM)脐血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S100水平及其变化,二者与脑损伤的相关性。为妊娠期糖尿病(GDM)母亲新生儿脑损伤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用ELISA法检测87例糖尿病母新生儿脐血NSE和S100水平,并与20例正常足月新生儿脐血进行对照。结果观察组;窒息11例,窒息后脑损伤6例,其中易激惹、肢体颤抖3例,嗜睡、肌张力异常2例,前囟张力增高、抽搐1例。轻度脑损伤NSE、S100平均值为33.89ng/ml、1.68ug/l,中、重度脑损伤嗜睡、肌张力异常平均值37.77ng/ml、1.83ug/l均高于对照组NES(12.01±1.34)ng/ml,S100((1.04±1.37)ug/l。P<0.05),且NSE,S100水平愈高脑损伤愈重。结论脐血NSE,S100水平与脑损伤成正相关,可作为早期评估尿病母亲新生儿脑损伤的客观依据。

  • 标签: 脐血 NSE S100 妊娠期糖尿病母亲新生儿 脑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HBsAg阳性及阴性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PreS1)与乙肝两对半的关系,以探讨前S1蛋白抗原与乙肝两对半之间的相关性,进而对乙肝病毒前S1抗原的临床意义进行探讨。方法用ELISA法检测2171例HBsAg阳性及阴性血清的前S1抗原与乙肝两对半标志物。结果在HBsAg阴性血清中PreS1的检出率为零,在HBsAg阳性及HBeAg阳性血清中PreS1阳性率为93.8%(304/324)、HBsAg阳性及HBeAg阴性血清中PreS1阳性率为86.1%(527/613)。结论前S1抗原是乙肝病毒感染、复制、传染的敏感标志,可弥补乙肝两对半的不足,有助于临床诊断、治疗及疗效观察。在不具备HBV-DNA检测设备的情况下,使用简单准确,价格低廉的PreS1检测并联合乙肝两对半的检测,对HBV的诊断、防治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乙肝两对半 前S1抗原 联合检测 相关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HBV血清标志物与前S1抗原检测结果的关系。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ELISA)检测常规的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和乙肝病毒前S1抗原。结果分析常规的HBV血清标志物不同组合模式发现,表面抗原阳性的模式中,HBV前S1抗原的检出率较高。结论乙肝病毒前S1抗原可作为一种新的HBV血清标志物对乙肝病毒进行检测。

  • 标签: 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 乙肝病毒前S1抗原 酶联免疫吸附实验
  • 简介:目的S-1是一种含5-氟尿嘧啶的复合抗癌新药,在日本已被作为治疗晚期胃癌的一线用药。本研究通过对国内外有关S-1的Ⅲ期随机对照临床研究进行荟萃分析,来评价单药及联合用药治疗晚期/进展期胃癌的疗效。方法通过MEDLINE,EMBASE,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等数据库及论文集检索相关文献。依据检索策略收集资料,按纳入标准筛选文献,主要对客观缓解率,1年生存率,2年生存率以及Ⅲ/Ⅳ度毒副反应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符合标准的4篇随机对照实验(RCT),涉及1392例患者。荟萃分析结果显示S-1单药组与联合用药组相比,S-1单药组1年生存率提高76%(95%CI为0.61~0.95);客观缓解率高出49%(95%CI为0.37~0.65),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在2年生存率方面比较,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Ⅲ/Ⅳ度毒副反应方面,S-1单药组较联合用药组高,S-1单药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增加17%(95%CI为0.12~0.24),白细胞减少症增加13%(95%CI为0.07~0.21),恶心增加43%(95%CI为0.25~0.72),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S-1单药可能有效提高晚期/进展期胃癌患者的生存率,但值得进一步的临床试验。

  • 标签: 胃肿瘤 Meta分析 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