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2017年-2018年我院抗菌药物致不良反应的特点进行分析。方法以2017年-2018年我院119份抗菌药物致不良反应报告为研究对象,通过回顾性分析方法,对119份抗菌药物所致不良反应报告中性别、年龄分布情况与抗菌药物不良反应部位及表现情况、不同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分布及不同给药途径不良反应分布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119例不良反应报告中,发生群体中以老年人比率最高,女性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男性,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对皮肤及其附件带来了损害,导致不良反应的药品以头孢菌素比率最大,给药途径上以静脉滴注给药方式的不良反应最多。结论针对抗菌药物致药品不良反应的特点,应加强对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减少其不良反应

  • 标签: 抗菌药物 不良反应 特点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碘克沙醇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为促进其安全使用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收集某三甲医院2017年1月-2018年6月患者使用碘克沙醇出现不良反应的病例资料,分析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及规律。结果共收集到11例碘克沙醇不良反应报告,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消化系统损害、全身性损害各为3例(27.27%),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心血管系统损害各为1例(9.09%),全身性损害中1例为严重不良反应,11例不良反应在对症治疗后均痊愈或好转。结论碘克沙醇所致不良反应大多数较轻微,但仍有中、重度急性不良反应发生的可能,医务人员需重视,做好相应的预防和治疗准备。

  • 标签: 碘克沙醇 不良反应 监测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对非甾体抗炎药物致患者不良反应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19年1月在我院使用非甾体抗炎药(NSAIDs)进行解热镇痛治疗的5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NSAIDs所致不良反应发生率、不良反应的年龄及性别分布、类型分布、药品分布。结果500例患者中,发生不良反应131例,发生率为26.2%;不良反应发生年龄段以26~60岁人群最高,其次为≥61岁,≤10岁、11~25岁发生率较少;不良反应以消化系统反应(恶心、腹痛、轻微出血)发生率最高,消化道出血、消化性溃疡、皮肤变态反应及皮疹、心律失常、肝肾功能损伤等发生率较低;药物分布中,对乙酰氨基酚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接着依次为塞来昔布、双氯芬酸、阿司匹林、布洛芬。结论NSAIDs在临床应用广泛,但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临床应警惕26~60岁年龄段人群用药,尽量减少乙酰氨基酚的使用,密切观察有无不良反应发生,确保用药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 标签: 非甾体抗炎药(NSAIDs) 不良反应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分析注射用头孢硫脒近年来的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探讨ADR发生的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指导。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2015-2018年4月收录的注射用头孢硫脒致ADR相关文献,从ADR发生的人群分布、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搜集到符合条件的文献45篇,ADR可累及皮肤及其附件、肝胆系统、神经系统、肠胃系统和全身。结论注射用头孢硫脒可致严重ADR发生,应加强用药过程监测,做好必要的临床预防准备工作和药品预防警戒工作。

  • 标签: 注射用头孢硫脒 不良反应 文献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阿替普酶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作出总结与分析。方法将“阿替普酶”“不良反应”作为检索词,对2001年—2018年维普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VIP)和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进行检索。结果阿替普酶所致ADR中,男性占64.29%,女性占35.71%;年龄最小的48岁,年龄最大的77岁;ADR出现最快的2min,最迟者为第2d;大多数ADR均为1d内发生,为速发型;主要临床症状为畏冷寒战高热、口舌部血管源性水肿、过敏并发外周血肿、颅内出血、休克、上肢软组织内出血、多脏器功能损伤、肾动脉栓塞等,涉及各个系统器官。结论在临床应用阿替普酶时应严密监测其不良反应的发生,患者一旦出现不适症状,应立即停药并针对症状做出相应治疗,以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

  • 标签: 阿替普酶 不良反应 用药安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018年全年某地区医疗急救中心紧急院前急救反应时间,找出影响因素,有效制定策略,提高应急能力。方法通过收集2018年全年某地区医疗急救中心存档收集的紧急急救反应数据,包括响铃时间、受理开始时间、受理结束时间、派车时间、收到指令时间、驶向现场时间、到达现场时间以及事件发生月份、季节、产生的急救公里数、所属分站地区、驾驶员在岗年份等资料。结果2018年全年某地区医疗急救中心平均急救反应时间为13.65±8.21分钟,与该地区院前急救“十三五规划”急救反应时间指标平均到达12分钟有一定差距,影响因素包括了2分钟出车时间、所属分站区域位置、季节性气候因素、驾驶员职业倦怠感等。结论急救反应时间关乎患者生命安全,针对影响急救反应时间的因素,必须制定有效策略,提高人员职业认同感、使命感,强化业务能力,从而提高急救质量。

  • 标签: 院前急救 反应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观察胰岛素泵治疗危重患者应激性高血糖的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于院内选取了2013年3月—2018年8月收治的500例危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50例。其中,治疗组采用胰岛素泵注射门冬胰岛素,对照组患者由医护人员采用皮下注射的方式,注射甘精胰岛素。对比两组患者终点血糖、胰岛素用量、呼吸机运行时间及其住院时间与并发症发生率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的终点血糖、胰岛素用量、呼吸机运行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岛素泵注射胰岛素治疗危重患者效果好,安全性高。

  • 标签: 胰岛素泵 危重患者 应激性高血糖 安全性
  • 简介:摘要慢性炎症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C-反应蛋白是一个非特异性的炎症反应标志物,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与多种肿瘤的复发以及预后关系密切,测定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或联合其它指标测定可为预测肿瘤复发、预后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 标签: C-反应蛋白 肿瘤复发 标志物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利妥昔单抗注射液用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类型及原因。方法对茂名市人民医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采用利妥昔单抗注射液治疗的168例患者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不良反应发生类型以及涉及器官、系统。结果本次研究中168例患者采用利妥昔单抗注射液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21%,主要为全身性反应,涉及的器官系统主要为皮肤系统。结论利妥昔单抗注射液在实际治疗中需要根据患者的基本情况进行药物配比,用药前需要对患者既往用药史以及用药禁忌情况进行了解,加强对患者用药后的观察,尤其加强对首次用药患者的观察,降低患者用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升用药安全性。

  • 标签: 利妥昔单抗注射液 不良反应 全身性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肿瘤患者在应用抗肿瘤药物后所发生的不良反应。方法以本院在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126例肿瘤患者为对象。观察患者在使用抗肿瘤药物之后的临床不良反应,统计不良反应类型,归纳不良反应的年龄层次。结果针对患者使用不同类型抗肿瘤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调节激素平衡类药物组的发生比例最高达96.15%,其次为细胞毒性类药物组85.71%,最后为调节生物反应类药物组69.23%。组间比较结果差异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使用抗肿瘤药物的不同年龄分组来看,壮年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最低为76.92%,青年组其次为85.71%,中老年组的发生率最高达92.45%。组间比较差异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肿瘤患者选择抗肿瘤药物,需要重点关注青年和中老年患者群体的药物不良反应情况,在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时更换药物,将临床用药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控制在合理范围。

  • 标签: 肿瘤患者 抗肿瘤药物 不良反应 发生率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干预下围手术期质子泵抑制剂使用预防应激性溃疡的合理性及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7年1-12月间使用质子泵抑制剂的30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另选取2018年1-12月间在临床药师干预下使用质子泵抑制剂的300例患者作为实验组,对两组患者发生应激性溃疡风险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评价预防使用质子泵抑制剂的合理性。结果实验组不良反应率为8.3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7.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质子泵抑制剂使用疗程≥6天的使用率、不合理使用率分别为64.33%、9.0%,显著优于对照组的89.33%、3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术期质子泵抑制剂预防应激性溃疡时仍存在不合理用药的情况。通过临床药师在围术期对质子泵抑制剂的干预后可显著降低无指证用药及不良反应的发生,防止质子泵抑制剂的不合理使用。

  • 标签: 临床药师干预 质子泵抑制剂 应激性溃疡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某院近四年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药品安全监管与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该院近四年来709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分类统计、汇总分析评价。结果709例ADR报告中,男女发生比例为0.971,年龄分布主要集中在≥60岁;以电解质酸碱平衡营养液及抗微生物药为主,给药途径主要为静脉滴注ADR发生率最高,占73.8%;ADR累及的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多见,占51.5%。结论应重视合理用药,谨慎使用静脉给药,加强ADR监测,及时上报ADR数据,保障临床用药安全。

  • 标签: 药物不良反应 分析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中药制剂临床使用过程中患者不良反应产生的原因与应对策略。方法选取三甲医院70例行中药制剂治疗且产生不良反应的患者,对比所有患者的给药途径及不良反应的具体表现。结果在给药途径中,静脉注射给药方式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其次为肌注给药;在不良反应表现中,过敏性反应占据比例最高,其次为消化系统反应与血液系统反应。结论中药制剂在临床应用中产生不良反应的原因包含了多种,在临床使用中需要从给药途径、药物配伍以及药物剂量等多方面入手,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

  • 标签: 中药制剂 不良反应发生原因 应对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儿童患者抗菌药物致不良反应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对我院2014年2月-2018年12月收治伴发抗菌药物致不良反应的儿童患者268例进行分析,包括患儿年龄、性别分布情况,致不良反应的抗菌药物品类和给药途径,不良反应表现及器官/系统受累情况,总结特点及其规律。结果本组患儿61.19%为男童,38.81%为女童,1~3岁患儿占比最高(49.63%),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占比80.60%,位居第一,静脉滴注给药最多,占比88.43%,抗菌药物致不良反应以皮肤及其附件受累最为突出,占比82.46%,主要表现为皮疹、荨麻疹、皮肤瘙痒。结论年龄、药物品类、给药途径和药物使用的频度均是儿童抗菌药物致不良反应的相关影响因素,临床在用药期间应加强管理,严格把控用药指征并做好皮肤及其附件、消化系统等组织受累预防性干预,降低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和损害程度。

  • 标签: 抗菌药物 儿童 不良反应 相关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在对输血患者出现的临床不良反应特点进行分析和总结,对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探索。方法对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收治的6254例输血患者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对出现的不良反应类型进行记录,同时分析这些病例中的临床特点和相关因素。结果在全部的6254例输血患者中,出现不良反应的数量为32例,占比0.512%,其中出现过敏反应的22例,占比0.352%;出现发热反应的10例,占比0.160%,未出现溶血反应及其他不良反应。出现输血不良反应的血液成分按比例排序分别为机采血小板、红细胞悬液以及血浆,发生占比分别为0.288%、0.160%和0.064%,前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后两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同时实验结果还证明,年龄小于18岁的、有输血史的或有过敏史的患者更容易产生不良反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血液病组患者和儿童血液病区患者的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也较高。结论输血患者的年龄、输血史、过敏史都会诱发输血不良反应,在输血前应关注患者基本情况,出现类似特征时密切关注,临床上应当积极利用白细胞过滤器等有效措施避免输血不良反应的出现。

  • 标签: 输血 不良反应 特点 白细胞过滤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了解2017年宜昌市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情况,对宜昌市AEFI监测系统运转情况予以评价,对减少或避免疫苗接种引起的异常反应发生提供依据。方法使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宜昌市2017年AEFI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7年宜昌市共报告AEFI个案1442例,其中异常反应79例,占5.48%,一般反应1350例,占93.62%,偶合反应12例,占0.83%。AEFI发生年龄以0~2岁为主,占病例总数的88.14%;高发季节在2至9月份,占全年报告病例总数的80.17%。各接种门诊报告数差异较大,报告数最多疫苗为乙脑减毒活疫苗、麻风二联疫苗和无细胞百白破。结论进一步规范预防接种工作,做好接种前健康筛查和告知,严格掌握疫苗禁忌症,减少AEFI的发生,完善AEFI诊断和赔偿机制。

  • 标签: 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 监测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沧市2018年严重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2018年临沧市严重ADR报告表中患者年龄与性别分布、报告人员和报告单位、合并用药、给要途径、药品类别、临床表现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62例严重ADR报告中,女性比男性多,41~60岁发生率高(37.65%);医生和护士属主要报告人员(83.33%),二级以上医疗机构的报告最多(70.37%);静脉注射是主要给药途径(69.14%);抗生素类药物反应最多,其次为中枢神经系统类药物;所累及的器官以循环系统和神经系统为最多。结论应加强严重ADR监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 标签: 严重药品不良反应 合理用药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并归纳阿奇霉素不同的给药方式对其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将我院使用阿奇霉素进行治疗的儿科患者96例纳入此次研究,样本选择时间为2018年2月-2019年2月,对患者进行分组处理,使用的方式为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48例对照组以及48例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口服阿奇霉素的治疗方式,观察组采用静脉滴注阿奇霉素的治疗方式,比较不同给药方式下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采用静脉滴注阿奇霉素方式进行治疗的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49%(6/48),与采用口服阿奇霉素方式进行治疗的对照组的相比差异微弱14.57%(7/48),数据经对比,不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使用阿奇霉素对儿科患者进行治疗时,口服与静脉滴注方式均有较大几率导致患者出现过敏性皮疹、休克、高热或胃肠道不适等不良反应的发生,临床用药时应及时对患者的各项指征进行监测,及时对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控制与针对性处理,减轻对患者造成的损伤,提高用药安全性。

  • 标签: 阿奇霉素 给药方式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肺结核患者中医辨证治疗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4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72例肺结核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6例。参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实验组在参照组基础上加行中医辨证治疗,观察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痰涂片转阴率、病灶吸收率、空洞闭合率显著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肺结核患者,中医辨证治疗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值得应用。

  • 标签: 肺结核 异烟肼片 中医辨证 秦芜鳖甲散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左氧氟沙星注射液的不良反应。方法将我院2016年1月—2019年3月期间使用左氧氟沙星注射液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10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使用回顾性调查法对不良反应出现的原因和应用的相应措施进行分析探讨。结果患者使用左氧氟沙星注射液后出现的不良症状主要表现为胃肠道、过敏、心血管、中枢神经系统及肝功能异常反应和其他方面,其中胃肠道、过敏及心血管反应在不良反应中占据比例最高,各种反应所占比例比较结果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临床中应用左氧氟沙星注射液,医生及药师应当针对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认真分析,将用药护理工作落实到位并保证药物使用的安全合理。

  • 标签: 左氧氟沙星注射液 应用 不良反应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