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放射影像诊断在鉴别肝血管良恶性肿瘤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6年10月—2017年7月收治的180例肝血管肿瘤患者,分别采用放射影像诊断和病理切片诊断,分别计算放射影像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性。结果180例肝血管肿瘤患者中,通过医学放射影像技术诊断出152例良性肝血管瘤患者,28例恶性肝血管瘤患者,医学放射影像技术诊断的灵敏度为100.0%,特异性为87.5%。结论放射影像技术在临床肝血管瘤良恶性疾病的鉴别诊断中可以给临床医生提供更加准确的诊断信息,为早期发现肝血管瘤提供临床依据。

  • 标签: 放射影像 肝血管瘤 良性 恶性 鉴别诊断 特异性 灵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肺癌及大叶性肺炎鉴别诊断中应用CT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1月我院收治的48例肺癌患者和52例大叶性肺炎患者,所选患者均行以CT扫描诊断,对两组诊断结果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经过CT扫描结果显示,两组单发病灶分布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从CT影像学特征来看,肺癌患者磨玻璃影环绕以及支气管充气征占比比大叶性肺炎患者低(P<0.05),肺癌患者的的囊状透亮影以及血管集束征占比比大叶性肺炎患者高(P<0.05),两组叶间裂特征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肺癌及大叶性肺炎鉴别诊断中应用CT诊断可以观察影像学特征方面的差异,为临床诊疗提供可靠依据。

  • 标签: CT 肺癌 大叶性肺炎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CT在COPD下呼吸道细菌定植与感染鉴别中的优势,为临床上通过测定降钙素原水平判定下呼吸道细菌是定植或感染提供早期依据。方法选取68例我院EICU及ICU住院的COPD患者,包括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患者,采用支气管镜保护性毛刷、痰培养、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检测进行定植与感染的鉴别;在区别细菌定植及感染方面,支气管镜保护性毛刷加痰涂片检查,涂片后细菌周围有明显白细胞浸润为感染,无明显白细胞浸润为定植。对痰培养、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对多重耐药菌的定植与感染鉴别的准确度上做一比较。结果本实验通过比较痰培养、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3种方法对细菌定植和感染的判断,在感染组3种检测方法均能对细菌感染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但在定植组降钙素原能够更准确的判定是否存在感染。降钙素原在鉴定细菌定植还是感染总准确率达80.9%。结论降钙素原在鉴别COPD下呼吸道细菌定植与感染中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可在感染性疾病中的早期诊断提供依据。

  • 标签: 降钙素原 COPD 细菌定植与感染 鉴别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腺良和恶性肿瘤的钼靶X线表现征象,以提高女性乳腺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经过检查证实的乳腺肿瘤病人的钼靶X线呈现特点。恶性患者20例,良性66例。结果毛刺一样肿块、细微簇样钙化是乳腺恶性肿瘤的特殊性X线征。结论鉴别诊断恶性乳腺肿瘤的影像方法为乳腺钼靶X线摄影,其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意义,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钼靶X线 乳腺良恶性肿瘤 鉴别诊断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超声造影与微血管成像在甲状腺结节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2月间我院收治的甲状腺结节患者50例作为实验研究对象,患者均行超声造影诊断、微血管成像诊断,将病理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对比两种诊断方式的恶性结节诊断准确率。结果超声造影诊断准确率与微血管成像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造影与微血管成像在甲状腺结节鉴别临床诊断中,具有较高的诊断诊断价值,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 标签: 超声造影 微血管成像 甲状腺结节
  • 简介:摘要本文以培养实用性人才为目标,使学生掌握从事药学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技能和基本技术应用能力,从性状鉴定在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教学探讨。

  • 标签: 中药 性状鉴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联合C-反应蛋白(CRP)对儿童不同感染类型的诊断鉴别作用。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6月至2017年9月收治的130例感染性疾病患儿为观察组,另选同期130例体检健康儿童为对照组,对两组儿童进行PCT及CRP检测,并对不同感染类型患儿的诊断准确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PCT及CRP水平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毒性感染、细菌性感染、支原体感染患儿的PCT、CRP水平有明显差异(P<0.05);单用PCT、CRP诊断各感染类型的准确率均低于PCT联合CRP(P<0.05)。结论PCT联合CRP对儿童不同感染类型具有鉴别诊断作用,且准确率高,值得推广。

  • 标签: 降钙素原 C-反应蛋白 感染性疾病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腺苷脱氨酶(ADA)与肿瘤标志物在良恶性胸腔积液中的诊断鉴别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4收治的胸腔积液患者103例为研究对象,其中恶性胸腔积液患者49例为A组,良性胸腔积液患者54例为B组,对两组患者ADA及肿瘤标志物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癌胚抗原(CEA)及可溶性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水平予以测定,并观察ADA单独检测、ADA联合肿瘤标志物检测的准确率。结果A组ADA水平与对B组对比,明显较低(P<0.05),NSE、CEA、CYFRA21-1水平与B组对比,显著较高(P<0.05);ADA联合肿瘤标志物检测准确率为99.03%,明显高于ADA单独检测71.84%的准确率(P<0.05)。结论ADA及肿瘤标志物NSE、CEA、CYFRA21-1是胸腔积液诊断重要指标,对其进行联合检测,可提高诊断鉴别准确性。

  • 标签: 腺苷脱氨酶 肿瘤标志物 胸腔积液 诊断鉴别
  • 简介:摘要目的对先天性胆道闭锁的患者实施超声检查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以72例胆道疾病的患者为研究目标,均给予超声检查,然后与手术造影进行对比,对其诊断的准确率和胆囊大小进行分析。结果经检查,72例胆道患者中,经手术造影诊断后显示,其中胆道闭锁的有58例,婴儿肝炎综合征的有14例;而经超声检查后显示,患儿出现胆道闭锁的有46例(占手术造影检查的79.31%),肝炎综合征的有11例(占手术造影检查的78.57%),超声诊断后其胆道闭锁的诊断率较手术造影低,P<0.05;同时对于胆囊的大小,其中胆道闭锁患儿胆囊的长度平均值为1.26cm,体积平均为0.24ml,肝炎综合在的患儿胆囊长度约2.04cm,体积约0.62ml,对其进行轶和检验,显著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患者进行先天性胆道闭锁诊断时,实施超声诊断可以对疾病进行一定的判断,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超声检查 先天性胆道闭锁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腹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技术对肝脏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至2017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160例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及32例肝脏正常者的影像学资料,比较不同性质肝脏占位性病变及正常肝脏组织的ADC值。结果在b=1000s/mm2时原发性肝癌ADC平均值为(1.85±0.25)×10-3mm2/s、肝转移瘤ADC平均值(2.01±0.27)×10-3mm2/s,相比正常肝脏组织ADC平均值(1.33±0.11)×10-3mm2/s及肝脏良性病变(肝血管瘤ADC平均值(2.45±0.28)×10-3mm2/s、肝囊肿ADC平均值(2.52±0.23)×10-3mm2/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原发性肝癌与肝转移瘤ADC平均值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在b=1500s/mm2时原发性肝癌ADC平均值为(1.51±0.15)×10-3mm2/s,相比肝转移瘤ADC平均值(1.18±0.22)×10-3mm2/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采用腹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对肝脏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具有参考价值,值得在临床推广。

  • 标签: 磁共振 弥散加权成像 肝脏肿瘤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在急性阑尾炎穿孔与非穿孔患者中进行64排CT诊断排查,以此分析64排CT在鉴别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疑似急性阑尾炎穿孔的患者(32例),选择时间在2015年6月—2017年3月期间,对患者均进行64排CT诊断,并与手术结果进行对比,以此分析64排CT诊断方式的临床价值性。结果在观察项目中,64排CT诊断与手术诊断结果相比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64排CT诊断可以有效鉴别急性阑尾炎穿孔与非穿孔患者,能够清楚观察阑尾周围邻近脏器的病变状态。

  • 标签: 64排CT 急性阑尾炎 穿孔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常规检查结果应用于地中海贫血、缺铁性贫血的临床诊断鉴别效果。方法对缺铁性贫血组、地中海贫血组患者给予血常规检查,具体项目包括RBC、MCHC、Hb、MCH、RDW、MCV等,将两组上述血常规项目检查结果输入SPSS软件后给予统计学分析。结果地中海贫血组患者RDW、MCV、RBC水平显著低于缺铁性贫血组(P<0.05);地中海贫血组患者Hb、MCHC水平显著高于缺铁性贫血组(P<0.05);两组MCH检测值对比P>0.05。结论临床医师应准确掌握缺铁性贫血、地中海贫血患者血常规检查特点,接诊疑似贫血患者后积极给予各项检查正确鉴别诊断病情并给予积极的对症治疗,从而有利于保障患者疗效、预后。

  • 标签: 地中海贫血 缺铁性贫血 血常规检查 临床鉴别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普美显磁共振增强成像在肝硬化结节与小肝癌鉴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7年9月—2018年6月,回顾性分析我院经病理证实的肝硬化并肝内结节患者68例供188个结节,所有患者均行MRI平扫、普美显动态增强扫描以及肝胆期扫描,分析磁共振图像,比较MRI平扫、增强扫描与普美显肝胆期扫描病灶的诊断准确率。结果68例患者,均能够观察到1个或者数个结节显示,平扫以及动态增强扫描显示188个结节,其中150个结节诊断为肝硬化再生结节/增生结节,38个结节诊断为小肝癌,结合普美显肝胆期扫描图像,123个结节诊断为肝硬化再生/增生结节,65个结节被诊断为小肝癌。结论普美显磁共振增强成像在肝硬化结节与小肝癌鉴别中的应用价值显著,能提高肝硬化结节癌变检出率与准确率。

  • 标签: 肝硬化结节 小肝癌 鉴别 普美显磁共振增强成像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正筋水中两面针、五味藤的专属鉴别反应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鉴别正筋水中的两面针,采用理化法鉴别正筋水中的五味藤。结果两面针的薄层鉴别有较强的专属性和特征性斑点,五味藤有明显的理化反应。结论本法操作简便、重现性好,为进一步完善正筋水的质量标准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参考依据。

  • 标签: 正筋水 两面针 五味藤 薄层色谱鉴别 实验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在鉴别肝脏良恶性病变中应用二维超声成像与超声弹性成像,探究分析其应用价值。方法在2016年5月—2018年5月期间从我院选取100例肝脏良恶性病变患者进行探究分析,所有患者在接受手术前均采用二维超声成像与超声弹性成像进行检查,将检查结果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良恶性比病变弹性成像分级结果以及诊断准确性。结果相较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的良恶性肿瘤特异度、灵敏度以及准确度均较低(P<0.05);相较于恶性病变弹性成像4到5分所占比例,良性病变明显较低(P<0.05)。结论鉴别肝脏良恶性病变中应用超声弹性成像的准确性、灵敏性显著较高,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二维超声成像 超声弹性成像 肝脏良恶性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磁共振成像联合脑脊液分析对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病毒或结核感染以及化脓性脑膜炎患者各50例作为研究组,另取同期体检的健康受检者作为对照,测定并比较患者LDH、CK、LA及脑脊液蛋白含量和脑脊液白细胞数。另外研究组三组患者分别接受核磁共振检查,统计阳性检出率。结果(1)结核性脑膜炎患者LDH、LA最高;化脓性脑膜炎LDH、LA次之,但CK最高,而脑脊液蛋白和白细胞计数较正常;而病毒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蛋白和白细胞计数最低,其他三项指标相对较为正常;三种中枢感染性疾病患者脑脊液中各项指标均各有特点,差异显著,且其平均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核磁共振检测病毒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化脓性脑膜炎的阳性患者分别为50例、49例、50例,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00%、98%、100%;而对照组的阳性检出率仅为2例(4%),差异显著,P<0.05。结论磁共振成像联合脑脊液分析对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的鉴别诊断具有指导意义,值得借鉴。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脑脊液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研究在脑出血鉴别诊断中采取CT与磁共振成像(MRI)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实验研究涉及的资料为2015年8月—2017年8月期间收治的4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以及4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参照组纳入4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实验组纳入4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所有患者均实行CT检查以及磁共振成像(MRI)检查,比较两组患者MRI影像学特点、CT影像学特点。结果实验组患者MRI影像学特点主要为混杂信号,参照组患者MRI影像学特点主要为高信号,MRI检查形状特征以及病灶分布对比参照组数据,P<0.05,数据显示统计学参比意义。结论将CT与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应用在脑出血鉴别诊断中效果均显著,可依据患者实际情况选取合理的诊断方式。

  • 标签: 磁共振成像(MRI) CT 脑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频彩超在血透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并发症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2例我院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的超声检查结果及临床资料。结果72例自体动静脉内瘘均为桡动脉-头静脉吻合,51例桡动脉-吻合口-头静脉血流通畅,21例出现并发症,其中头静脉内血栓形成并狭窄9例,非血栓性狭窄4例,头静脉瘤样扩张6例,假性动脉瘤1例,盗血综合征1例。结论高频彩超在评价血透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通畅情况及并发症鉴别诊断中有重要临床价值。

  • 标签: 高频彩超 尿毒症 血液透析 动静脉内瘘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24h食管pH-阻抗联合监测用于胃食管反流病诊断鉴别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7年8月在我院治疗的患有或怀疑患有胃食管反流病的134例患者,采用24h食管pH-阻抗联合监测及上消化道内镜对其进行检测,根据患者DeMeester评分及SI结果是否≥14.72及50%,将其分为GERD组及非GERD组。比较两组相应指标。结果GERD组患者48例,非GERD组患者86例,且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无差异(P>0.05)。24h食管pH监测指标中,pH<4时间、反流5min以上次数、pH<4,pH>7及液体反流、食团清除时间及DeMeester评分具有良好的敏感性及特异性。结论通过将24h食管pH-阻抗联合监测用于胃食管反流病诊断,通过将pH<4时间及长于5min反流次数等指标相结合,能够有效判断胃食管反流病,效果显著。

  • 标签: 24h食管pH-阻抗 监测 胃食管反流病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眼眶海绵状血管瘤与眼眶神经鞘瘤分别采用CT、MRI鉴别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2016年2月—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眼眶海绵状血管瘤以及眼眶神经鞘瘤患者共有80例,分别对其采用CT诊断、MRI诊断,同时跟踪随访至手术病理诊断结果,对比不同方法相应的诊断准确率。结果CT诊断方法与MRI诊断方法在眼眶海绵状血管瘤、眼眶神经鞘瘤诊断定性准确率以及定位诊断准确率方面较为接近,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CT诊断、MRI诊断均能较好的鉴别诊断眼眶海绵状血管瘤以及眼眶神经鞘瘤,不同医疗服务机构可根据自身情况合理的选择诊断方法。

  • 标签: CT MRI 眼眶海绵状血管瘤 眼眶神经鞘瘤 鉴别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