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探究超声造影在肝脏恶性肿瘤中具有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42例肝脏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实时谐波超声造影检查,并对患者不同病变肝脏超声造影的增强特点进行观察与比较。结果经超声造影检查,肝脏恶性患者的增强开始时间、峰值时间、持续时间及减退时间均显著早于肝脏性病的患者,数据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恶性患者的动脉期、门脉期以及延迟期病变增强方式也存在一定的不同之处。结论采用超声造影的检查方法,可将患者组织血流动力学的改变情况充分反映出来,在诊断肝脏恶性肿瘤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

  • 标签: 肝脏良恶性病变 超声造影 对比研究
  • 简介:目的评价超声造影技术在鉴别恶性肝脏局灶性病中的临床意义,并与常规超声比较。方法83例经穿刺活检及手术或临床证实的肝脏局灶性病(38例恶性和45例良性)均经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检查,对肝脏局灶性病在造影检查中的强化型式与时相特征逐例进行了观察与记录,并用卡方检验比较了两种方法对肝脏局灶性病的诊断效能。结果肝脏局灶性病随其良性与恶性而表现为不同的强化型式与时相特征。超声造影正确诊断34例恶性和43例良性病,其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89.5%、95.6%和92.8%,而常规超声正确诊断23例恶性和22例良性病,其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60.5%、48.9%和54.2%。两种方法诊断效能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超声造影技术在肝脏局灶性病恶性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并可取代常规超声。

  • 标签: 肝脏局灶性病变 超声造影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超声造影对肝脏局灶性病恶性鉴别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5年3月~2017年3月我院诊治的68例肝脏局灶性病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68例患者都通过增强MRI或者CT进行检查。结果26例属于恶性灶,其中15例为肝细胞性肝癌、7例为胆管细胞性肝癌、4例为转移性肝癌;42例为良性病灶,其中14例为血管瘤、6例为局灶性结节增生、15例为局部脂肪缺失、3例肝脓肿、2例肝硬化增生结节、另外两例分别为炎性假瘤和肝囊肿,鉴别敏感性与特异性分别为100%和92.7%。超声造影对肝脏局灶性病恶性鉴别的方式显著不同。结论在鉴别肝脏局灶性病恶性当中,超声造影有着非常大的价值,尽管其有着一定的限制,但是基于其安全无创性以及较高的诊断准确率,还是值得临床推广的。

  • 标签: 超声造影 肝脏局灶性病变 良恶性 鉴别价值
  • 简介:<正>病史摘要患者男性,48岁,于1995年3月体检时B超发现“肝右叶占位性病”,遂于当地医院行CT、MRT检查,均提示“肝海绵状血管瘤”。5月在该院行肝动脉栓塞化疗。7月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肝呈结节样变,肿瘤质地较软、界限不清,切除困难,考虑为“血管瘤”,仅行肝动脉结扎,术后恢

  • 标签: 肝脏占位性病变 肝海绵状血管瘤 早期肝硬化 栓塞化疗 肝占位病变 肝动脉结扎
  • 简介:目的:评估灰阶超声造影在诊断乳腺恶性中的价值。方法:应用超声造影观察61例患者的62个乳腺病灶,评估其病灶内部的灌注特征。结果:62个病灶经病理检查证实为恶性灶共32个,良性病灶30个。与良性病灶相比,恶性灶较容易出现灌注缺损和灌注不均(P值分别为0.002、0.010)。病灶内部出现灌注缺损诊断乳腺恶性的灵敏度为71.9%(25/32),特异度为66.7%(20/30),准确率为69.4%(43/62);灌注不均诊断恶性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78.1%(25/32)、53.3%(16/30)和66.1%(41/62)。结论:超声造影是诊断和鉴别乳腺恶性的有效手段。

  • 标签: 乳腺病变 超声检查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MR对乳腺恶性的诊断价值。方法在2018年3月到2018年7月开始本次研究,在研究期间选择在我院接受治疗的乳腺癌患者60例作为研究案例。所有患者均接受MR检查。以病理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观察患者的乳腺的良性、恶性情况,并分析图像特征,探讨良性病恶性患者的对比剂注射之后90s的强化率。结果病理结果显示60例患者当中良性病44例,恶性16例。采用MR成像检出良性病灶40例,恶性灶16例,正常4例,通过检验Kappa值为0.674,u值21.027,两种方式的检查结果高度相似,统计学结果无意义(P>0.05)。良性病患者和恶性患者在注射对比剂后90s的强化率有明显差异。结论MR成像诊断乳腺恶性的价值较高,不仅可以做到及时诊断的目的,同时还可以准确显示患者的病变类型,对于临床治疗有着较为突出的指导性作用,值得推广。

  • 标签: 乳腺癌 MR 良性 恶性病变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三维超声造影用于诊断和鉴别诊断肝脏恶性的价值。方法收集我院有明确病理标本的肝脏恶性患者,其中门诊患者36例,住院患者110例,发现146个病灶,对比不同性质肝脏病灶3D-CEUS增强结果;不同性质肝脏病灶3D-CEUS血管数目和灌注情况;不同性质肝脏病灶3D-CEUS立体感评分;不同性质肝脏病灶3D-CEUS血管空间关系清晰度评分;不同性质肝脏病灶在3D-CEUS和2D-CEUS下灵敏度和特异度对比。结果良性组和恶性组在3D-CEUS增强的动脉期增强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组和恶性组在3D-CEUS增强的门脉期和延迟期增强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质肝脏病灶3D-CEUS血管数目和灌注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质肝脏病灶3D-CEUS动脉期的立体感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质肝脏病灶3D-CEUS门脉期和延迟期的立体感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质肝脏病灶3D-CEUS动脉期和延迟期的血管空间关系清晰度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质肝脏病灶3D-CEUS门脉期的血管空间关系清晰度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D-CEUS对肝脏病灶恶性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明显高于2D-CEU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维超声造影诊断和鉴别诊断肝脏恶性的价值优于二维超声造影,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三维超声造影 肝脏 病变
  • 简介:目的:分析乳腺恶性的磁共振成像(MRI)误诊原因,同时探讨理想的乳腺病变辅助诊断指标。方法:回顾分析14例乳腺疾病漏诊、误诊患者的病例资料,观察其MRI表现,并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照分析。MRI扫描序列包括T1加权成像(T1WI)、T2加权成像(T2WI)、短时反转恢复序列(STIR)、弥散加权成像(DWI)f选用b值为1000s/mm^2)及乳腺动态增强(DCE)成像序列(VIBRANT)。结果:11例患者的乳腺良性病被误诊为恶性,其中最终病理诊断为乳腺腺病者7例,导管内乳头状瘤2例,纤维腺瘤2例。该11例中,10例表观弥散系数(ADC)值〉1.01×10^-3mm^2/s,1例ADC值〈1.01×10^-3mm^2/s。3例患者的恶性被误诊为良性病灶,其ADC值均〈1.01×10^-3mm^2/s。结论:部分乳腺恶性的形态学和动力学MRI表现存在重叠,易造成误诊,而DWI在乳腺疾病的定性诊断中有较大优势。

  • 标签: 乳腺肿瘤 磁共振成像 误诊
  • 简介:目的探讨超声弹性成像5分法在肝脏局灶恶性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本院2013年8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78例肝脏局灶性恶性患者,采用常规超声检查和超声弹性成像5分法评定肝脏局灶性病性质,以手术组织病理学检查为金标准,比较两种超声检查方法的诊断效能。结果在78例肝脏局灶性病灶患者,经病理学检查诊断为恶性灶54例,其中胆管细胞癌4例,转移性肝癌11例,肝细胞癌39例,诊断为良性病灶24例,其中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4例,肝血管瘤9例,肝脓肿11例;常规超声检查诊断恶性的灵敏度为75.9%(41/54),诊断良性病的特异度为75.0%(18/24),准确度为75.6%(59/78),阳性预测值为87.2%(41/47),阴性预测值为58.1%(18/31);弹性成像5分法诊断恶性的灵敏度为98.1%(53/54),诊断良性病的特异度为79.2%(19/24),准确度为92.3%(72/78),阳性预测值为91.4%(53/58),阴性预测值为95.0%(19/20)。与常规超声检查比,弹性成像的诊断效能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8.050,P=0.005)。结论在鉴别诊断肝脏局灶性病性质方面,超声弹性成像5分法比常规超声检查更灵敏和更准确,具有极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肝脏局灶性病变 常规超声 弹性成像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本文旨在探讨放射影像诊断在鉴别肝脏占位性病恶性肿瘤中的效果。通过对肝脏占位病变的多种类型及其特征进行分析,总结出不同病变在影像学检查中的表现,并探讨有助于鉴别恶性肿瘤的诊断特征。

  • 标签: 放射影像诊断 肝血管瘤 良性 恶性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MRI在鉴别男性乳腺恶性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9年3月因乳腺病变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接受乳腺MRI检查的34例男性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由两名放射科医师分析乳腺病变的影像学特征,当两者评估不一致时,则由第3名放射医师对影像学特征进行评定。评估内容包括病灶位置,T1WI及T2WI信号,病灶类型,伴随征象。所有病灶经穿刺活检或手术获得病理结果,其中良性12例,恶性22例。采用单因素方法(连续性变量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分类变量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患者临床资料及乳腺MRI影像学表现。结果34例患者中,31例临床触及肿块,3例表现为单纯乳头溢血。在MRI征象中,乳腺癌均表现为肿块样强化(22/22),良性病多表现为非肿块强化(7/1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侧腋下肿大淋巴结仅出现在乳腺癌中,与良性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患者在年龄、病灶位置、T1WI信号、T2WI信号、皮肤有无增厚及乳头有无内陷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MRI表现为肿块的病变中,肿块大小、形状及边缘在恶性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MRI可用于男性乳腺恶性的鉴别诊断,非肿块强化多为良性病,肿大淋巴结有助于诊断乳腺癌,乳头内陷及皮肤增厚对乳腺癌诊断价值有限。

  • 标签: 乳腺肿瘤,男性 磁共振成像 诊断,鉴别
  • 简介:McAb放射免疫显像(RⅡ)诊断44例临床拟诊为卵巢癌的患者,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卵巢癌32例中31例阳性显像,其中31例放射免疫显像(RⅡ)阳性

  • 标签: 卵巢良 性病变研究 恶性病变
  • 简介:McAb放射免疫显像(RⅡ)诊断44例临床拟诊为卵巢癌的患者,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卵巢癌32例中31例阳性显像,其中31例放射免疫显像(RⅡ)阳性

  • 标签: 卵巢良 性病变研究 恶性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合成MRI技术在乳腺恶性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至2020年4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并经病理证实的93例乳腺病变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合成MRI技术检查,并测量其定量参数值T1、T2、质子密度(PD)值。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Wilcoxon秩和检验比较乳腺恶性患者临床及影像特征的差异,采用ROC曲线比较定量参数值对乳腺恶性鉴别诊断的效能。结果93例乳腺病变患者中恶性62例、良性31例。恶性的T2值[分别为103(93,126)ms、83(77,90)ms]和PD值[分别为87.7(72.7,96.7)pu(pu为单位体素内氢质子密度)、73.5(63.3,79.4)pu]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T2值=90.5 ms、PD值=84.8 pu为界值,鉴别乳腺恶性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7、0.75,准确度分别为80.6%、78.5%,特异度分别为87.1%、54.8%,灵敏度分别为77.4%、90.3%。结论合成MRI技术能够应用于乳腺病变的检查,且有望成为鉴别乳腺恶性的有效辅助诊断方法。

  • 标签: 乳腺肿瘤 诊断,鉴别 磁共振成像 合成MRI
  • 简介:目的探讨甲状腺恶性的CT表现与病理结果的相关性,评价CT在甲状腺恶性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甲状腺良性肿瘤59例(腺瘤53例、囊肿4例、结节性甲状腺肿2例)和恶性肿瘤19例(乳头状癌16例、滤泡癌2例、髓样癌1例)患者的术前CT表现,并与手术病理对照,对所获数据进行检验。结果59例良性病,单侧发病42例、双侧发病17例,共83个病灶;19例恶性,18例单侧发病、1例双侧发病,共20个病灶。边界:良性病边界不清13个(13/83,15.7%)、恶性11个(11/20,55.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钙化:恶性出现钙化率分别是12/83(14.5%)和9/20(45.0%),恶性钙化发生率高于良性病,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囊性变:恶性的发生率分别为35/83(42.2%)和3/20(15.0%),良性病囊变的发生率高于恶性,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状腺包膜的不完整性:恶性分别为5/83(6.0%)和15/20(75.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强化程度:明显强化者恶性分别为27/83(32.5%)和14/20(70.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镶嵌征":恶性出现率分别为0和8/20(40.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淋巴结转移和(或)远处转移:恶性发生率为0和5/19(26.3%),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当甲状腺病变内出现钙化、包膜不完整、增强后见"镶嵌征",伴颈部淋巴结肿大时,要高度考虑甲状腺癌的诊断,建议临床穿刺活检或手术切除。

  • 标签: 甲状腺肿瘤 甲状腺结节 计算机断层扫描 病理学
  • 简介:摘要随着目前甲状腺结节的发病率日渐增高,医学上对于甲状腺的疾病诊治方式也在不断更新,超声引导下的射频消融技术已成为甲状腺结节治疗中一种安全性高、并发症少、容易耐受的治疗方式。本文结合世界上各个区域的甲状腺指南、研究和文献报道,对目前射频消融技术对于甲状腺结节治疗的适应症和禁忌症,基本原理及技术革新,疗效及安全性方面进行了总结和梳理。

  • 标签: 甲状腺 射频消融 适应症 疗效及安全性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临床利用 超声造影技术对 胰腺恶性进行鉴别 诊断的价值和意义 。方法:选择胰腺病变患者278例,所有患者均于2016年1月至2019年7月在我院接受诊疗,为其分别应用常规超声技术和 超声造影技术进行 检查,对比不同检查方法的诊断效果。结果:在胰腺病灶鉴别诊断中,与常规 超声检查 46.7%、 62.5%、 55.7%的 特异性、 敏感性和 准确性相比,超声 造影技术的上述指标分别提高至 85.0%、 85.0%、 85.0%,而且 阴性 预测值87.9%,阳性 预测值93.2%。结论:在胰腺病变恶性诊断中超声造影应用价值较高,可为临床开展进一步诊疗提供有效参考

  • 标签: 胰腺病变 超声造影 良性 恶性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乳腺恶性应用B超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乳腺病变患者112例,其中良性病患者72例,恶性患者4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B超诊断,比较良性病恶性的诊断准确率,并比较恶性的超声图像特点。结果良性病的诊断准确率为87.50%,恶性的诊断准确率为70.00%,良性病的真算准确率高于恶性,数据对比P<0.05。恶性的超声检查病灶不规则、边界不清晰、内部回声不均匀、血流信号丰富和钙化比例均高于良性病,数据对比P<0.05。结论B超诊断在乳腺良性病的诊断中效果较好,对恶性的区分有较好的鉴别效果,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 标签: 乳腺良恶性病变 B超诊断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甲状腺结节是内分泌系统常见疾病,属甲状腺内独立病灶,一般用手可触及,也可用超声发现甲状腺结节与正常周围甲状腺组织有着明确界限。一般甲状腺结节触诊检出率约3%~7%,高分辨率超声检出率约20%~76%。彩色多普勒超声是当前医学常用影像学技术,具有可重复操作、成本低、操作简单等优点,在早期即可发现甲状腺结节,具有一定应用价值。但随着甲状腺结节发病率的提高,有学者尝试建立一个规范、科学的超声诊断标准,也取得超声诊断共识,给临床诊断带来一定优势。本研究探讨超声诊断在早期发现甲状腺恶性中的应用价值,旨为临床超声诊断提供一定参考依据,报告如下。

  • 标签: 超声 甲状腺良恶性病变 敏感度 特异度
  • 简介:摘 要 目的 探讨常规超声、超声造影增强模式及造影参数在肺周占位恶性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肺周占位患者62例,进行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检查,观察并记录病灶的常规超声特征,包括大小、形态、边界、内部回声,CDFI观察病灶内血流情况,血流特征分为:无血流、点状血流、线状血流、树枝状血流,超声造影观察病灶的增强模式,分4类:向心性增强、离心性增强、树枝状增强、混合增强,分析病灶的增强时相及病灶-肺组织增强时间差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62个病灶,平均大小为(5.2±2.3)cm,其中良性25例,恶性37例。良性病常规超声特征:病灶多呈等回声,以楔形或三角形多见,边界不清晰,内多见支气管征,多呈树枝状血流信号,表面胸膜较平整。恶性常规超声特征:病灶多呈低回声,多呈球形或不规则形,边界较清晰,病灶内部支气管气相少见,多见点状或不规则血流信号,表面胸膜凹陷或呈“兔耳征”,二者的病变形态、血流特征及支气管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病变的大小、回声及边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造影增强模式:良性病多均匀增强,呈树枝状及混合灌注模式,恶性多不均匀增强,呈向心型及混合性灌注模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病开始增强时间及病灶-肺组织时间差均低于恶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病灶周边正常肺组织开始增强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常规超声结合超声造影增强模式及病灶-肺组织时间差可显著提高肺周占位的诊断率。

  • 标签: 超声造影 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