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6 个结果
  • 作者: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免疫学
  • 创建时间:2015-12-22
  • 出处:《医药前沿》 2015年第18期
  • 机构:澳大利亚研究人员最近报告,他们通过一种新型基因技术,重新激活人体红细胞中一个“沉睡”的基因,成功提高了红细胞的血红蛋白产量。在此基础上有望开发出治疗镰状细胞贫血等血液疾病的新方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贫血患者临床血液检验结果。方法从我院收治的贫血患者中随机选128例作观察组,另选取128例健康者作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血液检查结果相关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结果(1)不同贫血患者的MCHC、MCV、RDW、MCH指标值与健康者指标值均有所改变,但地中海贫血患者的RDW、MCH等指标值与健康者相比差异最大(P<0.05);(2)128例观察组患者中缺铁性贫血65例,地中海贫血22例,溶血性贫血17例,巨幼细胞贫血患者10例,其它类型贫血患者14例。可见,缺铁性贫血患者人数最多。结论血液检验在贫血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较高,可结合患者血液检验结果以及临床症状表现,来准确判别出患者贫血类别。

  • 标签: 贫血 血液检验 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贫血鉴别诊断中血液检验的作用。方法我院于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对52例贫血患者(实验组)和52例健康人(对照组)进行鉴别诊断分析,对这些研究对象进行血液检验,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血液检验结果。结果实验组的红细胞计数、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平均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分布宽度等指标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贫血患者进行血液检验可以诊断判定患者的贫血状况,为及时治疗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 标签: 贫血 血液检验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贫血早产儿输血相关临床问题的探讨。方法按照随机分号法将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间诊治的100例贫血早产儿患者均分为两组,对单号组患者进行输血治疗(观察组),对双号组患者不进行输血治疗(对照组),对比观察二者的临床症状及血常规结果。结果在血红蛋白方面,观察组患者在输血后为(105.89±9.01)g/L,明显优于对照组,二者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红细胞计数方面,观察组患者为(3.49±0.58)×1012/L,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家属满意度方面,观察组的98.00%远远高于对照组的86.00%(P<0.05)。结论对于贫血早产儿来讲,其主要疾病为感染性疾病、G6PD缺陷及消化道出血等,及时进行输血治疗能够有效改善血常规检测结果。

  • 标签: 贫血早产儿 输血治疗 血红蛋白 红细胞计数 血常规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妊娠合并贫血的护理体会。方法对2013年4月~6月我院收治的35例贫血患者进行资料分析。结果经过治疗后,轻度患者治愈,中度贫血降至轻度。结论妊娠期孕妇如早期贫血可增加早产、出生时体重低,需及时治疗。

  • 标签: 妊娠 贫血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贫血在临床中的具体表现。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入院的96例慢性心力衰竭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48例(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贫血)和对照组48例(慢性心力衰竭无贫血),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指征变化。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在高血压、肾功能不全、贫血原发病与伴随疾病方面以及治疗后在红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方面相比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在缺血性心脏病、糖尿病原发病与伴随疾病方面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贫血的发生率位居前列,贫血日渐成为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之一,所以防止贫血成为提升慢性心力衰竭治疗效果、减少患者死亡率的关键。

  • 标签: 老年 慢性心力衰竭 贫血 临床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液检验在临床贫血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2月至2014年12月接收的贫血患者90例资料,按照贫血类型分为贫血甲组(地中海贫血)和贫血乙组(缺铁性贫血),另选50例健康人员为对照组,对三组受检者进行相关的血液检验。结果贫血甲组RBC、RBC/MCV指标值显著高于贫血乙组和对照组(P<0.05),贫血乙组RBC、Hb指标值显著低与贫血甲组和对照组、而RDW值则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贫血甲组与贫血乙组的MCV和MCH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贫血甲组灵敏度94.53%,特异性66.58%,符合率76.89%;贫血乙组灵敏度95.80%,特异性68.56%,符合率79.35%。结论血液检验在贫血鉴别诊断中有重要作用,经济实用、实用性强、安全性高,可作为临床鉴别诊断贫血类型的重要手段。

  • 标签: 血液检验 贫血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液检验在贫血诊断和鉴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4年8月在我院接受血液检验的80例贫血患者研究的观察组,其中28例为巨幼细胞贫血(A组)、52例为缺铁性贫血(B组)。同时选取同期在本院接受健康体检的8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照组。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血细胞实验室检验,并对检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A组RBC/MCV、RBC指标值均显著高于B组和对照组。结论对患者实施血液检验可为贫血临床诊断及鉴别提供可靠参考依据,促进诊断准确率得到提高。

  • 标签: 贫血 血液检验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液检验在对于贫血患者在临床诊断以及鉴别过程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100例贫血患者,其中50例慢性贫血患者、50例缺铁性贫血患者,分为慢性组以及缺铁性组。对于两组患者进行血液检验,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液检验结果。结果两组患者在经过检测完成后我们发现,两组患者的细胞平均体积(MCV)、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以及红细胞的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有着显著性的差异,所有差异均为显著性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临床对于贫血患者进行诊断以及鉴别诊断的过程中,通过使用血液检验的方式能够较好的对于患者进行诊断以及鉴别,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血液检验 贫血诊断 鉴别诊断 价值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液检验红细胞参数在贫血鉴别诊断的检验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本院血液检验180例贫血患者,按照不同血液类型分成两组,与同期80例健康人作健康人组,分别检验三组血液的RDW、RBC、MCH、Hb、RBC/MVC及MCV情况。结果缺铁性贫血组患者RBC、Hb指标小于地中海贫血组,RDW大于地中海贫血组和健康人组;地中海贫血组患者RBC、RBC/MCV高于缺铁性贫血组和健康人组;健康人组MCH、MCV均大于缺血性贫血组和地中海贫血组,差异均具统计意义(P<0.05)。结论临床诊断、鉴别贫血患者中,血液检验各红细胞参数都可作为诊断不同类型贫血标准,临床应用具较高检验价值。

  • 标签: 血液检验 红细胞参数 贫血鉴别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太原市7岁以下儿童贫血状况,分析引起贫血的原因,提出具体的预防措施。方法对太原市10个县(市、区)2014年在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以及幼儿园接受健康体检的共18352名7岁以下儿童的体检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贫血患儿主要集中在3岁以下儿童中,其中又以1岁以内儿童患病率最高,高达24.70%。贫血儿童(1256人)中主要是轻度贫血(1168人),占全部贫血患儿的92.99%。男童贫血患病率为6.42%,女童贫血患病率为7.14%,经检验,P>0.05,尚不能认为女童的贫血患病率高于男童。城市儿童贫血患病率3.91%,农村儿童贫血患病率12.1%,经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农村的0-6岁儿童贫血患病率高于城市。结论预防儿童贫血应抓住关键时期,对3岁以内儿童,特别是1岁以内的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等要及早进行贫血筛查。加强对家长的健康教育工作,提高其预防儿童贫血的意识,特别是农村地区需要更多的科学育儿知识。儿童贫血预防是一项需要社会参与的系统工程。

  • 标签: 太原市 7岁以下儿童 贫血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多虑平(Doxepin)与肿瘤导致慢性病贫血(anemiaofchronicdisease,ACD)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L-6)、Hepcidin的分子作用关系,探讨多虑平治疗ACD的可行性。方法将48例肿瘤导致ACD患者按随机原则平均分为四组。对照组(controlgroup,CD);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治疗组(EPOtreatmentgroup,ED);多虑平组(doxepintreatmentgroup,DD);EPO+多虑平组(doxepincombinedwithEPOtreatmentgroup,DED)。观察治疗前后血清中IL-6、Hepcidin的浓度变化情况。结果所有四组血清中IL-6、Hepcidin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其中下降的程度依次是DED>ED/DD>CD,ED与DD比较,P>0.05,无显著差异。结论治疗原发病,加用多虑平或EPO以及两者联合应用均有下调血清中IL-6、Hepcidin水平的作用;加用多虑平或EPO可以取得比对照组更好的下调血清中IL-6、Hepcidin的作用且两者效力相当;EPO+多虑平联合应用比其他三组有更强的下调血清中IL-6、Hepcidin的作用;可以通过多虑平以及联合用药抑制IL-6水平,降低Hepcidin的这一调节网络为临床治疗ACD提供治疗思路。

  • 标签: 多虑平 促红细胞生成素 慢性病贫血 IL-6 Hepcidi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通塞脉片对促红素治疗血透患者肾性贫血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慢性肾功能衰竭维持性血透患者(MHD)40例,随机分成常规组和通塞脉片组,每组20例,通塞脉片组在常规组即促红素150u/kg.w治疗的基础上加服通塞脉片5片tid,4周为1疗程,治疗1疗程后观察血C反应蛋白(CRP)、血红蛋白(Hb)变化。结果2组治疗后Hb较治疗前均有升高,通塞脉片组较常规组升高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2组血清CRP较治疗前有下降,通塞脉片组较常规组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通塞脉片能降低慢性肾功能衰竭维持性血透患者的血浆CRP及提高促红素治疗血透患者贫血效果。

  • 标签: 通塞脉片 促红素 维持性血透 肾性贫血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血液检验在贫血患者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取在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不同性质的贫血患者及健康体验者各100例,并注意贫血患者与健康体验者在性别、年龄等资料上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我们分别对贫血患者和健康体验者分别进行血液检查,观察贫血患者及健康体验者的检验结果。结果与健康体验者相比,贫血患者的平均血红蛋白浓度、平均红细胞体积、红细胞分布宽度、平均红细胞体积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改变。结论血液检验在贫血患者的诊断中的作用非常大,把患者的血液检验参数和临床的症状表现结合在一起,这种方法对准确的鉴别诊断贫血患者有着重要的意义。

  • 标签: 鉴别诊断 血液检验 贫血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治疗慢粒白血病及骨髓纤维化伴发贫血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62例慢粒白血病及骨髓纤维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2组均给予羟基脲、牙酸、罗钙全等常规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用rHuEPO,评价2组治疗后第4周外周血血红蛋白含量变化。结果研究组化疗第4周Hb含量呈下降趋势,但治疗后第3周开始明显上升,与化疗第4周时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慢粒白血病及骨髓纤维化伴发贫血患者化疗期间适量给予rHuEPO,有助于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整体疗效。

  • 标签: 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 白血病 骨髓纤维化 贫血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对终末肾脏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与贫血、营养不良及左心室功能之间的关系予以探讨。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收治的终末期肾脏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91例,将其划分为微炎症组与非微炎症组,对其血红细胞压积、血红蛋白、血肌酐、脂蛋白、总胆固醇、三酰甘油、血清白蛋白、超敏C反应蛋白等指标进行测定,并应用彩色超声多普勒显像仪来对患者的舒张早期左室充盈峰速率(E)、左室射血分数(EF)、室间隔厚度(IVST)、左心室舒张期后壁厚度(LVPW)、左心室前后径(LVD)、左心房前后径(LAD)等进行测定,对患者的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心房收缩期左室充盈峰速率(A)进行计算(E/A),并要在不同的时间为患者开展五次血压测定,取其平均值,对超敏C反应蛋白与各个参数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微炎症组患者的Alb(血清白蛋白)、Hct(红细胞压积)、Hb(血红蛋白)各项指标的值明显低于非微炎症组;并且其Lp(a脂蛋白明显高于非未验证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微炎症组的LVMI、IVST、LVPW、LVD、LAD明显高于非未验证组,并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通过对超敏C反应蛋白与相关临床参数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发现,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Alb、Hct、Hb之间的关系为负相关,与LVMI、IVST、LVD、LP(a)之间为正相关,与EF、E/A之间的表现为负相关。结论当终末期肾脏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出现微炎症状态时,其超敏C反应蛋白会出现明显的上升,因此,可以应用超敏C反应蛋白来对患者的贫血程度、营养状态进行预测,同时其也是左心室功能与结构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终末期肾脏病维持性血压透析 贫血 营养不良 左心室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