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3D-CT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2014年11月至2017年8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5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均在正式手术前接受3D-CTA检查,将检查结果和手术结果进行比较。结果3D-CTA检查颅内动脉瘤的检出率为98.67%(148/150),和手术检出率100.00%相比无较大差别,P值大于0.05。结论3D-CTA技术可有效诊断颅内动脉瘤,检出率较高,值得推广。

  • 标签: 3D-CTA 颅内动脉瘤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清中不同的25-(OH)D3水平对于儿童佝偻病临床诊断的指导意义。方法随机选取经我院检查并确诊的106例佝偻病患儿,所选患儿均接受血液生化检测、血清免疫学测试、骨骼X线检查,将其血清中的25-(OH)D3含量分成<37.5μg/L、≥37.5且小于50μg/L以及≥50μg/L且<250μg/L三个区间,并统计各区间内的佝偻病患儿所占比率情况。结果25-(OH)D3含量<37.5μg/L的患儿所占比率最高,且与其他两个区间中患儿所占比率存在明显差别(P<0.05)。结论随着血清中的25-(OH)D3含量的增加,儿童发生佝偻病的比率逐渐降低,而将血清中25-(OH)D3含量<37.5μg/L作为儿童佝偻病的初筛标准有助于提升诊断效率,值得临床实践。

  • 标签: 儿童佝偻病 血清 25-(OH)D3含量 诊断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3D打印骨折模型在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共52例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治疗,实验组通过3D打印骨折模型制定术前手术方案,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辐射次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成本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3D打印骨折模型在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治疗中具有良好的效果,能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对患儿造成的损伤,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3D打印 骨折模型 发育性髋关节脱位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数字化3D打印技术在腓骨移植修复下颌骨缺损手术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6年3月—6月于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就诊的下颌骨肿瘤患者10例,通过螺旋CT扫描仪将患者的下颌骨及双侧腓骨进行扫描,并将CT扫描数据导入软件,通过图像分割、模拟切割肿瘤、镜像、塑形移植骨段、设计截骨及取骨塑形数字化3D导板等一系列程序,再将数据导入快速成型机,通过激光快速成型熔融沉积技术(FDM)制造出模拟重建的下颌骨模型及数字化3D导板。分别于术后1、3、6个月进行随访观察。结果10例下颌骨肿瘤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1例感染,腓骨瓣成活率100%,下颌骨形状和功能恢复良好,面部外形恢复均达到满意或较为满意,无并发症。结论3D打印技术应用于腓骨移植修复下颌骨缺损的手术,缩短了手术时间,优化了术后修复效果,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获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

  • 标签: 3D打印技术 下颌骨缺损 重建钛板 血管化腓骨移植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血浆1-3-β-D葡聚糖水平检测与传统真菌培养方法的敏感性,明确血浆1-3-β-D葡聚糖水平检测在深部真菌感染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统计2011年1月—2011年8月我院住院病人中血浆真菌1-3-β-D葡聚糖检测结果大于20pg/ml的28例病人的真菌培养结果,结合临床资料,评价血浆1-3-β-D葡聚糖水平检测在深部真菌感染中的价值。结果在这28份真菌1-3-β-D葡聚糖检测值大于20pg/ml的病例中,只有7例真菌培养是阳性,在这28例患者中,临床依据真菌1-3-β-D葡聚糖检测结果给予氟康唑或伊曲康唑等抗真菌药物治疗有效的有23例,2例治疗无效,3例因放弃治疗而出院。结论血浆真菌1-3-β-D葡聚糖水平检测与传统真菌培养相比能更早、更灵敏地反映深部真菌感染,对临床诊断及治疗深部真菌感染有早期、积极的作用。

  • 标签: 真菌 1-3-&beta -D葡聚糖 真菌培养 深部真菌感染
  • 简介:摘要肱骨近端骨折占骨折里的一小部分,多为关节内骨折或相邻关节,需要手术去解决这个问题,固定肱骨近端的骨折,复杂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已成为研究需要攻克的难题之一。近年来,3D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已成为一种趋势。3D打印技术用来治疗粉碎性骨折的成功案例已经被报导,其良好的短期和中期疗效已得到普遍验证。对本院的病人在治疗后一段时间内根据治疗效果分析探究。

  • 标签: 3D打印技术 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D3)水平与儿童肥胖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我院儿童营养门诊收治的185例儿童为研究对象,入院时测量并计算患儿体质量,将其分为正常组(63例)、超重组(61例)、肥胖组(61例),对比分析3组血清25羟-维生素D3水平。结果肥胖组、超重组儿童25-(OH)D3水平显著低于正常组儿童,其中重度肥胖儿童25-(OH)D3水平显著低于中度、轻度肥胖儿童,儿童BMI与25-(OH)D3水平显著低于呈负相关(P<0.05)。结论血清25羟-维生素D3水平与儿童肥胖相关,原因可能为维生素D滞留肥胖儿童脂肪细胞中,导致血清中维生素D水平降低,提示肥胖儿童需要补充维生素D以恢复成长的25-(OH)D3水平。

  • 标签: 血清25羟 维生素D3水平 儿童肥胖 关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50岁以上人群血清25羟维生素D2+D3总量水平差异及其与骨质疏松症关系。方法本次医学观察选取本院2012年1月至2013年01月之间收治的300例骨质疏松症患者为观察对象,同时选择同期收治的100例骨密度正常者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观察对象血清25羟维生素D2+D3总量水平。3对照组观察对象血清25羟维生素D2+D3总量水平明显高于骨质疏松患者(P<0.05)。结论由本次临床研究结果可知,50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的发生与其血清25羟维生素D2+D3总量水平存在直接联系。

  • 标签: 50岁以上人群 血清25羟 维生素D2+D3总量 水平差异 骨质疏松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3D-DSA脑血管成像技术在脑动脉瘤诊断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4年1月到2016年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脑动脉瘤患者25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接受3D-DSA检查诊断,分析其临床效果,分析对动脉瘤的检查效果,对动脉瘤大小、形状、周围血管的显示效果。结果25例患者共检出26个脑动脉瘤;动脉瘤颈宽最大5.28mm,最小1.60mm,平均3.04mm。瘤体最大11.33mm×8.25mm×8.89mm,最小4.2mm×2.5mm×2.8mm;21个瘤体为圆形或者类似圆形,3个瘤体为分叶状,1个为葫芦形,1个为宽颈锥形;2例后交通动脉瘤出现载瘤动脉变粗,其直径达到3.3mm,同时壁管性状发生改变,变得僵硬;此外还出现颈内动脉锥形突起、动脉闭塞、动脉硬化改变等症状。结论3D-DSA脑血管成像技术在脑动脉瘤的诊断过程中具有良好作用,有助于医生全面掌握患者脑动脉瘤大小、性状等信息,对于制定科学有效治疗方案具有关键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3D-DSA脑血管成像技术 脑动脉瘤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3D-CTA应用于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2010年11月到2011年3月我院收治的颅内动脉瘤患者,患者取仰卧位,固定头部,经肘静脉使用高压注射器注入对比剂优维显370。扫描结束后,图像采用Add/Sub软件,联合多平面重建法(MPR),表面遮盖显示法(SSD),最大密度投影法(MIP)和容积重建法(VR)等处理方法,重建有骨结构和去骨的病灶三维立体图像。结果51例患者共检出59例阳性动脉瘤,其中45例为单发动脉瘤,6例为多发动脉瘤(4例为2个动脉瘤,2例为3个动脉瘤)。漏诊颈内动脉瘤1例,误诊小脑后动脉瘤1例,诊断灵敏性为98.3%,诊断特异性为98.3%,诊断准确性为96.7%。结论3D-CTA具有安全微创,更好显示血管瘤解剖结构的特点,但其还不能取代3D-DSA

  • 标签: 3D-CTA 颅内动脉瘤 动脉瘤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3D打印应用于颅内血肿钻孔引流术的定位精度。方法选取本院患者60例作为样本,分为传统定位组与三维打印组两组。传统定位组采用CT辅助定位,三维打印组采用三维打印技术定位。结果三维打印组定位误差(0.12±0.05)mm、一次穿刺成功率96.67%、治疗有效率96.67%、并发症发生率3.33%,与传统定位组相比,优势显著(P<0.05)。结论3D打印应用于颅内血肿钻孔引流术,定位精度较高,有助于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及治疗有效率,预防再出血,提高手术的安全性。

  • 标签: 3D打印 颅内血肿钻孔引流术 定位精度
  • 简介:摘要股骨转子间骨折指的是股骨颈关节囊线以外至小转子下方区域的骨折,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股骨转子间骨折也是老年人经常遇到的骨折之一,占人体骨折的3%~4%1,近九成的患者年龄超过65岁。治疗不当将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是骨科医生面临的挑战之一,因患者年龄、本身骨质条件不同、骨折类型等不同,对治疗方式的选择有其自身特点。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手术治疗方法不断改进,对外科疾病的治疗方案正逐渐走向微创化、精细化,为病人围手术期提供更好的保障,而3D打印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在医学领域的应用,让这一理想行将成为现实。

  • 标签: 3D打印技术 手术规划 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 治疗应用
  • 简介:摘要探讨应用三维CT血管造影(CTA)在神经外科疾患术前诊断及评估中的作用,以及对手术治疗的参考价值,模拟最佳手术入路,为外科手术治疗方式的确定提供更科学的影像学依据,为制订治疗方案与疗效及预后评估,提供了更多的有效手段;也为颅内肿瘤的诊断与治疗提供了更广阔的前景。

  • 标签: 3D-CTA 颅内肿瘤 术前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慢性肾脏病患者的25-羟基维生素D3患者的水平,研究慢性肾脏病患者25-羟基维生素D3(25(OH)D3)水平与矿物质和骨代谢紊乱的关系。方法以2011年7月~2013年9月我院收治的糖尿病肾病作为慢性肾脏病代表,其中包括糖尿病组、早期糖尿病肾病组、临床糖尿病肾病、终末期肾病组、健康组各25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均测定25(OH)D3。结果各组患者中以终末期肾病组的25(OH)D3浓度最低,健康组最高,终末期肾病组与其它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患者中,GFR以健康组最高,终末期肾病组最低,终末期肾病组与其它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各组患者中,终末期肾病组血钙最低、血磷最高,终末期肾病组与其它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终末期慢性肾脏病患者的25(OH)D3有明显的降低,可以反映患者的矿物质和骨代谢紊乱。

  • 标签: 慢性肾脏病 糖尿病肾病 25-羟基维生素D3(25(OH)D3) 矿物质和骨代谢紊乱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25羟维生素D3与自闭症患儿语言能力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6年2月—2017年2月我院2~4岁已确诊为自闭症的患儿150例,均进行Gesell评估并检验血清25羟维生素D3,比较语言能区DQ>86与语言能区DQ<86的患儿的血清维生素D3水平。结果语言能力正常患儿的血清维生素D水平高于语言落后的儿童。结论血清25羟维生素D3水平与自闭症患儿语言能力具有相关性。

  • 标签: 血清25羟维生素D3 自闭症 语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3D腹腔镜系统在泌尿外科上尿路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2016年9月我院应用3D腹腔镜系统完成泌尿外科手术93例病例资料,其中包括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性切除术15例、单纯性肾切除术手术21例、肾上腺肿物切除术12例、肾囊肿去顶术23例,输尿管切开取石术22例。结果93例手术进行顺利,均成功完成,无中转开放,顺利康复出院。结论3D腹腔镜在高清画面下,能更好的展示解剖层次,缝合操作有明显优势,应该在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3D腹腔镜 腹膜后入路 上尿路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3D-DS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和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使用GE公司innova3100血管平板机,对20例MRA考虑为动脉瘤的患者行常规2D脑血管造影和3D脑血管造影并重建。结果与常规2D脑血管造影图像及MRA图像比较,颅内动脉瘤的3D重建图像具有明显优势,为颅内动脉瘤的诊断及栓塞治疗发挥巨大作用。结论3D-DSA的重建图像在颅内动脉瘤的诊断及栓塞治疗中作用巨大,有很高的临床实用价值。

  • 标签: 3D DSA 颅内动脉瘤 栓塞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数字化设计和3D打印技术设计手术方案、制作个体化导向模板,实现个体化肱骨髁间骨折的复位与固定。方法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肱骨髁间闭合性骨折20例,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对患者进行编号,编号为奇数患者纳入A组,编号为偶数患者纳入B组。A组CT数据使用Mimics进行三维重建、虚拟复位并设计导向模板、3D打印及个性化模型预手术,B组采用常规术前准备。比较两组复位固定时间、术中是否调整克氏针、B组克氏针使用数与虚拟设计最佳置入数等。结果A组在复位固定时间(25.66±3.67min)小于B组(38.66±9.29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A组未行克氏针调整,B组有4例进行了调整。B组打入克氏针实际数与设计数差值最小为1,最大为3,均值为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数字化设计与3D打印技术可以有效提升肱骨髁间骨折的手术质量。

  • 标签: 肱骨髁间骨折 3D打印 数字化设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IMRT技术用于局部晚期宫颈癌老年患者止痛、止血方面的可行性,比较IMRT和3D-CRT技术用于局部晚期宫颈癌老年患者在止痛、止血方面的剂量学优势。方法选取科室收治的20例晚期宫颈癌患者,对其进行增强CT扫描,并采用3D-CRT和IMRT技术制定治疗方案,观察不同放疗方案剂量体积直方图(DVH)、靶区适形度、均匀指数及靶区覆盖情况及各危及器官受照的剂量体积,分析IMRT技术用于局部晚期宫颈癌老年患者止痛、止血方面的可行性,比较IMRT和3D-CRT技术用于局部晚期宫颈癌老年患者在止痛、止血方面的剂量学优势。结果(1)对PTV内适形指数(CI)进行比较,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MRT计划较3D-CRT计划具有明显优势。对于PTV内均匀指数(HI)的比较,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MRT计划较3D-CRT计划具有更好的均匀性。(2)对于脊髓最大剂量值的比较,IMRT计划相较于3D-CRT计划具有更好的保护作用。对于膀胱、直肠和小肠的最大剂量值和平均剂量值比较,IMRT各计划比3D-CRT计划具有更好的保护作用。结论(1)对于局部晚期宫颈癌老年患者止痛、止血方面,IMRT在适形度和均匀指数上均比3D-CRT更具优势。(2)在危及器官如脊髓、膀胱、直肠以及小肠的保护上,IMRT较3D-CRT具有更好的保护作用。

  • 标签: IMRT 3D-CRT 晚期宫颈癌老年患者止痛 止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0~3岁小儿佝偻病发生情况及干预效果。方法选取319例我院门诊就诊疑似有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婴幼儿,就诊时间为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期间,检测小儿骨碱性磷酸酶(BALP),随访1年。结果简易诊断佝偻病254例(79.6%),BALP诊断佝偻病264例(82.8%),实际随访240例;佝偻病以3~12月、1~3月较为多发;BALP≦200U/L占55例,其中临床分期为初期有10例,漏诊率为18.2%。简易诊断佝偻病254例,其中230例BALP>200U/L,检出率90.6%。无佝偻病65例,其中BALP≤200U/L仅占31例;干预后患病人数108例,较干预前明显下降,两者比较有明显差异。结论0~3岁小儿佝偻病患病率较高,早期筛查及时干预对减少佝偻病有积极意义

  • 标签: 早期筛查 佝偻病 维生素D缺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