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55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分子标志为前列腺灰区诊断可参考的重要指标之一,对诊断准确率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PCa3、hK2以及CTCS三方面出发,简要介绍了前列腺灰区诊断的血液分子标志。基于此,对前列腺灰区诊断的尿液相关分子标志的有关问题,进行了进一步研究。并阐述了组织分子标志诊断在灰区前列腺癌诊断中的临床意义。以期能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 标签: 前列腺灰区诊断 分子标志物 血液 尿液 组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肿瘤标志(癌胚抗原、细胞角蛋白19片段、神经元烯醇化酶)检测在诊断肺癌中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肺癌患者共80例,作为肺癌组,同时我院收治的肺部良性病变患者40例,作为对照组。抽取两组患者静脉血,测得其血清癌胚抗原、细胞角蛋白19片段、神经元烯醇化酶水平。两组患者均行支气管肺泡灌洗,取灌洗液,测得其癌胚抗原、细胞角蛋白19片段、神经元烯醇化酶水平。结果肺癌组血清癌胚抗原、细胞角蛋白19片段分别高于对照组血清癌胚抗原、细胞角蛋白19片段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癌组血清神经元烯醇化酶和对照组血清神经元烯醇化酶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癌胚抗原、细胞角蛋白19片段、神经元烯醇化酶水平分别高于对照组的癌胚抗原、细胞角蛋白19片段、神经元烯醇化酶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肿瘤标志(癌胚抗原、细胞角蛋白19片段、神经元烯醇化酶)检测有助于肺癌早期诊断,优于血清肿瘤标志检测,值得借鉴。

  • 标签: 肺癌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肿瘤标志物 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化疗对晚期肺癌患者凝血、纤溶、血小板及肿瘤标志变化的影响。方法筛选2014年2月—2016年2月本院收治的31例晚期肺癌患者(试验组,行化疗治疗),同时筛选同期30例健康人(参照组),同时观察、比对两组纤溶、凝血、血小板、肿瘤标志变化。结果经对患者进行化疗后,试验组31例凝血、纤溶、血小板以及肿瘤标志变化等指标,与化疗前进行比对,差异表现显著,(P<0.05)。结论临床对晚期肺癌患者展开常规治疗后,同时对其化疗治疗,在改善其凝血系统、抑制纤溶系统的基础上,还能降低肿瘤标志

  • 标签: 化疗 晚期肺癌 凝血 纤溶 血小板 肿瘤标志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癌患者化疗前后肿瘤标记水平变化对疗效评价的价值。方法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93例经病理确诊的肺癌患者,经过2个周期的化疗,监测肺腺癌组患者化疗前、后肿瘤标志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细胞角蛋白l9片段(Cyfra21-1)水平的变化,结合其化疗前后影像学变化进行疗效评价。结果肺腺癌组CEA、CA125在部分缓解(PR)患者中明显降低,CEA在病变进展(PD)患者中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CA125在病变稳定(SD)及PD患者中差异无明显变化。结论监测肺癌患者血清CEA、Cyfra21-1、CA125水平有助于化疗前后血清水平的变化与治疗效果密切相关。

  • 标签: 肺癌 肿瘤标志物 化疗 疗效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心肌标志联合定量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笔者收集整理典型心肌梗死患者100例,同期确定100名健康人员进行对照。收治时间2017.09至2018.02,监测研究对象在不同时间段的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以及肌钙蛋白T(cTnT)。结果观察组不同时间段的hs-CRP、CK-MB、cTnT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2~24h内不同时间段hs-CRP、CK-MB、cTnT均持续升高。结论联合hs-CRP、CK-MB、cTnT定量检测有利于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早期诊断,便于及时进行早期干预,从而延缓病情发展,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心肌标志物 定量检测 急性心肌梗死 早期诊断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情绪释放护理对缺血性脑卒中康复病人血清炎症标志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我院住院治疗的缺血性脑卒中病人50例,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25例,两组病人均实施护理常规,研究组还实施情绪释放护理。观察两组病人护理之前与护理8周后焦虑情绪(SAS)评分、抑郁情绪(SDS)评分以及血清中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水平。结果护理后研究组病人SAS分、SDS分以及hs-CRP、IL-6、TNF-α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对缺血性脑卒中康复病人实施情绪释放护理,可明显促进病人焦虑与抑郁情绪改善,减轻机体炎症反应。

  • 标签: 缺血性脑卒中 情绪释放 炎症标志物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法定量检测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120例乙肝病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用时间分辨荧光法及酶联免疫吸附实验对所有患者的血清标本进行检测,探讨乙肝病毒患者检测阳性率情况。结果采用时间分辨荧光法检测乙肝病毒患者的阳性检测率明显优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乙肝病毒患者的阳性检测率(P<0.05)。结论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法定量检测乙肝病毒血清标志具有较高的阳性检测率,能够为乙肝疫苗的接种提供依据。

  • 标签: 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法 检测 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血清炎性标志变化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分析。方法被纳入本次研究的50名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与50名2型糖尿病患者均为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患者,分别对两组患者的PCT、Hcy、hs-CRP水平进行对比,分析患者血清炎性标志变化与冠状动脉病变对疾病的影响。结果观察组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PCT(0.84±0.13)、Hcy(12.93±4.42)、hs-CRP水平(3.29±1.34)明显高于对照组2型糖尿病患者PCT(0.13±0.03)、Hcy(6.2±2.42)、hs-CRP(1.83±0.44)水平,两组患者的临床数据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患者的PCT、Hcy、hs-CRP水平进行分析,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血清炎性标志变化、冠状动脉病变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密切相关,通过患者的PCT、Hcy、hs-CRP水平,可尽早及时的对患者的心血管事件进行预防,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 标签: 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 血清炎性标志物 冠状动脉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聚乳酸(polylacticacid,PLA)为热塑性脂肪族聚酯,是一种生物可降解高分子材料,因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生物可降解性和生物可吸收性,又因其具有无毒副作用、无刺激性、可塑性好、便于加工等特点,现被公认为新世纪最有前途的生物医用材料。现对聚乳酸及其复合的在医学中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研究不同的微生物检验法对念珠菌阴道炎患者进行阴道分泌检验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念珠菌阴道炎患者,共计100例,2016年2月—2017年2月为研究时间,并先后予以凝集法、培养法和镜检法进行阴道分泌检验,比较研究凝集法、培养法和镜检法的检验结果。结果镜检法在阴道分泌检出中对念珠菌的检出率与凝集法、培养法数据相比均更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念珠菌阴道炎患者予以镜检法进行阴道分泌检验,具有较高的临床检验价值,可以作为诊断念珠菌阴道炎的首选检验方式。

  • 标签: 微生物检验 念珠菌阴道炎 阴道分泌物 镜检法
  • 简介:摘要茯苓多糖是茯苓主要活性成分之一,有着重要的医疗与保健作用。为了更好开发和利用茯苓,本文结合近10年文献对茯苓多糖及其衍生物生物活性进行阐述,增强对其认知。

  • 标签: 茯苓多糖 衍生物 药理作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现今社会的不断发展与科技的不断进步,干细胞研究已经成为目前医学上的一大热点,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符合现今的社会要求,为了推动再生医学的研究和发展,为许多临床上难以治疗的疾病提供更多思路。应该将干细胞生物学更好的应用到医学细胞生物学教学中,让医学院校的学生更好的认识和了解干细胞生物学在医学上的重要性,从而为日后医学界培养更加优质的人才。本文通过探索和总结“医学细胞生物学”教学内容及方法,希望能够给日后医学细胞生物学教学提供更多的参考,从而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

  • 标签: 干细胞 教学 医学细胞生物学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2560例妇科门诊阴道分泌检查及细菌性阴道病的检查,找出危害妇女身心健康的阴道疾病并加以预防。方法对我院2560例妇科门诊患者阴道分泌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调查并分析。结果819例为阴道分泌异常,占检查人数的31.99%,42例为滴虫性阴道炎,151例为假丝酵母菌阴道炎,165例为细菌性阴道病,阴道炎患病率高达13.98%。结论要加强健康教育,降低阴道炎的发病率。

  • 标签: 阴道分泌物 阴道炎 病原菌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氰化中毒的抢救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急性氰化中毒患者24例的抢救方法及护理措施进行分析。结果经临床治疗轻度中毒12例,24h后症状消失;中度中毒患者6例,观察3~12d完全恢复并无后遗症;重度中毒6例,其中死亡4例,其余2例观察15~18天病情稳定,住院23~30d出院。结论尽早毒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保护脏器功能,防止并发症,做好心理护理及出院指导等。

  • 标签: 急性氰化物中毒 抢救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各地病媒生物防制工作现状以及现有的问题,并且在此基础给出相应的处理办法与方案。方法调查病媒生物防制工作运行情况、机构和员工,并且按照相关规定和办法,对病媒生物防制相关机关、人员等情况进行综合评估。结果病媒生物防制情况已初步建成并得到相关领导和组织的认可,完善了相关网络,经费充足,并且开展了卫生处理工作,清除病媒生物的生长地,统一集中的开展大面积病媒生物消杀工作、病媒生物防制相关知识讲解、宣传。但是其中依然存在着专业团队不足、人才短缺,相关法律、法规监管不到位,制度、科学化管理不到位,三级工作人员队伍不稳定,病媒生物防制服务机构不完善,规模小、数量少、工作水平能力较低等问题。结论应当加强相关政府部门对于病媒生物防制工作的管理、监控,并且制定相关的符合当地情况的法律、法规,增强当地居民对于病媒生物防制相关知识的普及程度,并且进一步完善各项病媒生物防治综合性措施,加强培养相关服务机构的成长与发展,增加病媒生物紧急控制管理机制建设,缓步提高病媒生物防制的服务能力。

  • 标签: 调控预防 美化卫生 病媒生物
  • 简介:摘要目的检测快递包裹表面微生物,分析其对人体的危害。为人们日常生活和从事快递相关工作提供一些建议,避免其表面微生物对自身健康造成危害。方法在快递店随机抽取塑料包装和纸质包装两种外包装不同材质的快递包裹各十件,根据卫生部《公共场所卫生检验方法》的要求对抽取的快递包裹表面进行微生物采样并进行检测。结果外包装为塑料和纸质的快递包裹表面单位面积细菌总数最高分别为138.2cfu/cm2(CFU,Colony-FormingUnits,菌落形成单位)和116.4cfu/cm2,平均菌落数分别为为63.2cfu/cm2和59.7cfu/cm2。两种快递包裹表面大肠菌群超标率均为100%,金黄色葡萄球菌最高菌落数为17.2cfu/cm2,还检测到其它溶血性细菌。结论快递包裹表面存在多种致病菌,在一定条件下会危害人体健康。建议从事快递行业的工作人员在工作期间注意防护,建议快递公司工作车间安装一些杀菌消毒设施并定期对工作车间进行杀菌消毒。领取快递者要及时清洁与快递接触的皮肤并妥善处理快递包裹外包装,减少因领取快递引起的致病微生物感染。

  • 标签: 快递包裹 微生物 致病菌 细菌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