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外科手术过程中,护士危险因子对防止并发症发生的影响。方法:对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和评估。结果: FMEA对9种失败模型的影响。采用 RPN值降低的比率来评估 FMEA治疗前后 RPN得分的改变, RPN值降低的比率= FMEA治疗前得分- FMEA治疗后得分/FMEA治疗前得分×100%。结论:将危险因子评价模型用于外科手术护理,可以增强病人的自我控制,减少并发症和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增加病人的照护满意度,提高病人的生存品质,对病人的预后起到很好的作用。

  • 标签: 护理风险因素评估 手术室 不良事件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护理安全屏障在护理不良事件管理中的作用。方法:把2021年6月-2022年7月收治的9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护理安全屏障管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满意度93.33%高于对照组64.44%(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8.89%低于对照组35.56%(P<0.05)。结论:与常规护理管理比较,护理安全屏障管理可以提高护理d 满意度,降低不良事件d 发生率,最大限度预防医疗纠纷。

  • 标签: 护理安全屏障 不良事件 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手术治疗和护理过程中,对于应用护理风险因素评估的患者满意程度进行分析,并评估其抑郁程度,判断有效的护理方法。方法:在2020年至2023年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中随机抽取40名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研究组通过护理风险因素评估干预方法,比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发现应用护理风险因素评估干预的效果。结果:通过护理风险因素评估干预能够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缓解患者的抑郁程度。结论:通过护理风险因素评估干预措施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满意度,缓解患者的抑郁程度,提高生活质量,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值得在以后治疗过程中推广应用。

  • 标签: 护理风险因素评估 手术 围术期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将严重影响医院的医疗安全和医疗质量。使用医疗器械有一些潜在的风险。它甚至会对患者造成一些伤害,增加医疗纠纷的发生率[1]。为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水平,应重视和加强对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监测管理,对医疗器械使用过程中发生的不良事件或疑似不良事件进行收集、整理、报告,据统计我院2015年至2022年,累计发现并上报医疗器械不良事件154例,通过针对医疗器械不良时间的关注,能够识别上市医疗器械存在的风险,严格防范医疗器械安全风险。因此,本文就我院发生的3例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案例进行分析,提出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管理策略。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肿瘤内科护理风险事件的原因与防范措施。方法:选取2021.1-2021.12期间我院肿瘤内科进行常规护理的60例患者为对照组,再选取2022.1-2022.12期间我院肿瘤内科进行常规护理的同时进行护理风险管理的60例患者为观察组,对比两组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和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护理风险时间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肿瘤内科护理风险事件的原因,采取有效地防范措施能够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 标签: 肿瘤内科 护理风险管理 护理风险事件 防范措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居家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原因分析。方法:选取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肾内二区收治的65例行居家腹膜透析的患者作为家访研究对象,对其进行腹膜炎发生率调查,并分析其原因。结果:65例行居家腹膜透析的患者中有20例患腹膜炎,18例患者痊愈出院,2例为难治性腹膜炎,转为血液透析继续治疗。经调查,腹膜炎组的患者中,无菌操作意识缺乏、肠道感染、导管出口处及隧道感染、营养不良的人群占比明显高于非腹膜炎组(P<0.05)结论:居家腹膜透析患者患腹膜炎的原因有患者的年龄、性别、基础疾病、营养状况、免疫功能、透析模式、透析液类型、置管方式、置管时间、置管位置、置管固定方式、置管护理方式、透析操作技术等等。

  • 标签: 居家腹膜透析 腹膜炎 相关因素 治疗效果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是医务社工的职业责任和义务,但目前我国对医务社会工作的认识还不明确。从工作任务来看,它主要包括预防、治疗和康复三个方面。在实际运作过程中,由于受传统观念影响以及缺乏相应制度保障,医务社会工作存在着角色定位不清等问题。基于此,本文将重点探讨提高医务社工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的途径。从转变传统理念,加强法律体系建设,健全体制机制方面入手,有效地提升其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的专业水平和综合服务效能。

  • 标签: 医务社工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策略探究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的安全管理方法和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展开研究和分析。方法:本研究以2020年4月-2021年3月在院内进行中医护理技术操作所引发的不良事件展开研究,并在2021年4月-2022年2月进行安全管理。本研究中将安全管理前小组称为参考组,安全管理后小组称为试验组,针对安全管理前后的不良事件进行对比和研究。结果:安全管理实施前(参考组)不良事件发生率高于安全管理实施后(试验组)的不良事件,P

  • 标签: 中医护理技术 安全管理 不良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落实药房药事管理对降低药患纠纷事件的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6月-2022年6月本院228例门诊药房就诊患者,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参照组(常规管理)与观察组(加强药师管理),对比管理效果。结果 药患纠纷事件发生概率方面,观察组明显要比参照组低(P

  • 标签: 药房药事管理 药患纠纷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主要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在精神科日常护理中针对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产生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选择在2020年1月-2022年12月来我院精神科治疗的200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分为两组每组人数相等。甲组患者接受将持续质量改进应用到精神科护理管理中的方式,乙组患者接受常规性护理。结果:甲组患者实施持续质量改进的精神科护理管理中后整体的的不良事件发生频率要远远低于乙组,其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持续质量改进 精神 患者 不良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精神科护理不良事件认知现状及应对措施。方法:选取2021年8月至2022年8月该时间段本院精神科接收的患者80例,对选取的80例患者护理过程中出现的不良事件进行汇总,并对其认知现状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结果:研究结果显示,在对精神科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导致其出现不良事件的原因主要包括查对不严、心理护理效果差、护理人员未按照医嘱进行相应的操作、对于药品以及医疗器械的管理不严格、护理人员责任心及整体素质较低等,在对选取的患者实施相应的改善措施后,患者的护理效果得到了显著的改善和提升,且患者家属对其护理效果的满意度更高。所选患者的研究数据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想要更好的提升和改善对精神科患者护理过程中出现的不良事件,还需从多方面对其护理的内容进行调整,尽可能的提升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使其对护理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有充分的认识,才能更好的为患者开展护理服务。

  • 标签: 精神科护理 不良事件 认知现状 应对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在院前急救意外事件中应用ITLS技术团队,通过评价其效果,分析ITLS技术团队对院前急救意外事件造成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50例发生意外事件的患者,所有患者均于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由新余市120接警并实施院前急救,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有患者25例,给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流程进行救治,给观察组患者应用ITLS技术团队进行院前急救,记录两组现场处置时间、院前时间以及专科医生接诊率,评价两组救治结局,统计学比较两组结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现场处置时间、院前时间均更短,专科医生接诊率更高,(P<0.05);在救治结局方面,观察组入院前死亡率、远期致残率以及并发症均更低,(P<0.05)。结论:对院前急救意外事件,应用ITLS技术团队,能够有效缩短患者院前现场处置时间,缩短院内预检分诊时间,对提高患者救治成功率有着重要的意义,建议推广。

  • 标签: ITLS技术团队 院前急救 意外事件 救治结局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摘要:心脑血管急性事件,如心脏病发作和脑卒中,是全球范围内的主要健康挑战之一。本研究旨在探讨这些急性事件的有效应急处理方法和预防策略。通过综合分析当前的医学文献和实践案例,本文详细阐述了心脑血管急性事件的常见类型、病因及其对患者健康的影响。特别关注于应急处理中的最佳实践,包括急救程序和初级医疗响应。此外,研究着重于评估预防措施的有效性,包括生活方式的调整和定期医疗检查。研究结果表明,通过综合应急处理和预防策略的实施,可以显著降低心脑血管急性事件的发病率和致死率。本研究为医疗专业人员和公共卫生政策制定者提供了重要的见解,旨在改善心脑血管疾病的管理和预防。

  • 标签:   心脑血管急性事件 应急处理 预防策略 心脏病发作 脑卒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