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46 个结果
  • 简介:膀胱癌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2004年美国约有60240例新诊断的膀胱肿瘤病例,男女比例约2.8:1,其中90%病理为尿路上皮肿瘤。浅表性膀胱癌(superficialbladdercancer,SBC)指无肌层浸润的膀胱癌,包括Ta、T1和原位癌(Tis),约占新诊断病例的70%。近年来,国内外均强调逐步规范膀胱癌的临床诊疗指南,根据膀胱肿瘤的临床分期和病理分级来选择手术、腔内灌注和随访等,现将SBC腔内化疗的现状综述如下。

  • 标签: 浅表性膀胱癌 腔内化学治疗 尿路上皮肿瘤 cancer 诊断病例 病理分级
  • 简介:目的探讨肼类及氮氧化物混合性中毒致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诊治方法.方法肼类及氮氧化物混合性中毒致呼吸窘迫综合征16例,早期进行X线检查;给予吸高浓度氧、二甲基硅油消泡、皮质激素、莨菪类药物、大剂量维生素B6、小剂量美兰、限制液体入量等综合治疗.结果16例中5例死亡,11例临床治愈.结论X线检查对ARDS有早期诊断价值.维生素B6为肼类中毒特效解毒剂,皮质激素、莨菪类药物对化学中毒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有效,美兰、维生素C抗高铁血红蛋白剂有辅助治疗作用.

  • 标签: 氮氧化物 中毒 呼吸窘迫综合症
  • 简介:我军基层部队由于受人力、物力及技术条件的限制,用加热消毒法进行经常性的餐具消毒有一定困难,尤其在外出执勤或野战条件下就更难保证。为了预防因餐具污染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我们利用光化学作用原理,选择了具有光化学活性的二氧化钛及其相关的物质,经上百个配方和工艺的筛选实验,烧制成搪瓷釉料,研究出一种光化学搪瓷消毒餐具。只需用后洗净,在有光线的环境下放置10min至3h即可达到消毒的目的。现将对这种餐具的卫生细菌学效果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 标签: 卫生细菌学 餐具消毒 效果观察 消毒 结果报告 肠道传染病
  • 简介:SARS是一种由新型的冠状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其流行特征表现为医院内感染和家庭内感染为主。SARS的传染源主要是感染SARS病毒并发病的患者,传播主要途径为呼吸道传播和密切接触传播,近距离接触病人的飞沫是重要的传播途径,该病的传染性强,在SARS疫苗尚未应用到人群进行免疫之前,人体对它普遍易感。预防和控制SARS的传播蔓延,必须加强传染源管理,阻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 标签: SARS传播 控制措施 呼吸道传染病 传播途径 疫苗 预防措施
  • 简介:比较分析了断口定量测算的各种方法,重点介绍体视学技术在定量断口学中的应用,例举了以立体对断口照片,按照体视学原理进行测算断口维几何尺寸,求剖面截线及断口分维数的实验结果。

  • 标签: 定量断口 体视学 分维
  • 简介:根据军区卫生部《关于做好新兵卫生工作的指示》的要求。新兵到达部队后必须接受免疫接种,接种疫苗包括伤寒联菌苗等五种。近几年.虽然新兵均接种伤寒联菌苗,但伤寒病人仍时有发生。为了解伤寒联菌苗对部队群体的保护效果,我们于1993年对某部新兵进行了伤寒联菌苗免疫效果的观察,结果如下。

  • 标签: 新兵 伤寒 三联菌苗 免疫 效果观察
  • 简介:笔者单位于2003年1月~2004年12月救治火焰烧伤患者3例,其中男2例、女1例,年龄42~59岁。烧伤总面积55%~90%.其中Ⅲ度20%~50%TBSA,合并中、重度吸人性损伤。患者均患有2型糖尿病,2例入院前已确诊,其中1例有10年病史,1例入院后确诊。

  • 标签: 糖尿病患者 严重烧伤 吸人性损伤 2型糖尿病 烧伤患者 TBSA
  • 简介:目的研究蕨麻素对小鼠化学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采用四氯化碳(CCl4)、半乳糖胺(D-GalN)和对乙酰氨基酚(AAP)所致小鼠化学性肝损伤模型进行研究,分别采用TBA法、DTNB法、CHOD-PAP法和IFCC法测定丙二醛(MDA)、谷胱甘肽(GSH-PX)、甘油酯(TG)和碱性磷酸酶(ALP).结果蕨麻素具有促进肝脏糖原合成和提高血清蛋白含量的作用(P<0.01),可明显降低肝匀浆脂质过氧化产物MDA的含量(P<0.01)及提高血清和肝脏过氧化物酶活力(P<0.01),可使AAP致肝损伤小鼠的ALP活性显著下降,并降低血清中TG含量.结论蕨麻素可能通过影响肝脏代谢机能,增强抗氧化作用,加强解毒能力机制发挥抗损伤作用.

  • 标签: 蕨麻素 化学性肝损伤 肝保护 丙二醛 谷光甘肽
  • 简介:研究背景及目的:组织低温保存后产生的效应包括细胞间和细胞质的改变,这些转变被细胞骨架系统所介导。本实验目的旨在研究皮肤低温储存后表皮层β-肌动蛋白的变化,从而分析细胞骨架的低温生物学效应。材料和方法:从同一个体取标本后用5种不同的温度保存。分为新鲜组、4℃组、-20℃组、-80℃组和-196℃组。并在保存7天、14天、21天后进行实验观察,实验采用两种不同的方法:首先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HE染色,从形态学上观察β-actin的改变。并用图像分析仪测定表皮组织中的含量变化;继之,采用透射电镜观察微丝的变化并进行定量分析研究。研究结果:两项实验得到相同的结果,即随着保存时间的延长,4℃组、-20℃组、-80℃组的β-actin表达均较新鲜组(P<0.05)下降,而-196℃组与新鲜皮肤组表达相似。结论:本实验表明皮肤组织的低温损伤与细胞骨架密切相关,β-actin在该低温生物学机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 标签: 皮肤 Β-ACTIN 低温
  • 简介:本文报道24例个体制作氢气球引起化学烧伤的病例,作者总结了其,临床特点及治疗体会并揭示了个体制作氢气球引起化学烧伤的严重性及有关部门应加强管理的必要性。

  • 标签: 氢气球 化学烧伤 氯霉素 庆大霉素 金霉素眼膏
  • 简介:目的在有关经典模型的基础上,探索和改良化学性肝损伤模型,为防治乙肝药物的研究提供合适的试验方法.方法以血液生化、肝功能、肝组织学的改变为观察指标,分别对四氯化碳(CCl4)、D-半乳糖胺(D-Gala)、α-萘异硫氰酸酯(ANIT)化学性肝毒剂致小鼠、大鼠肝损伤和卡介苗与脂多糖致小鼠免疫性肝损伤等进行试验研究.结果根据乙型肝炎的病因、病症和病机特点,成功的建立了类似于乙型肝炎的小鼠和大鼠"黄疸"动物模型、"高转氨酶"动物模型和小鼠免疫性肝损伤动物模型.结论探索并建立的类似于乙肝的化学性肝损伤试验动物模型稳定,重复性好,适用于防治乙肝药物的应用研究.

  • 标签: 免疫性肝损伤 化学性肝损伤 小鼠 乙肝 动物模型 乙型肝炎
  • 简介:我院在近十年内共收治腹膜后纤维增殖症例,本病迄今病因不清楚,早期诊断难,现有特检可以提高诊断率,但确诊仍在于手术时组织切片病理学证实,故易误诊,现就其病名、病因、病理、症状、诊断与治疗予以分析.

  • 标签: 腹膜后纤维增殖症 肠梗阻 胆总管狭窄 肾盂积液
  • 简介:目的:探讨胫骨干骨折种手术固定方法的优缺点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对2001年1月~2005年6月我院收治的186个胫骨干骨折手术固定方法的回顾性分析。分别以外固定支架,钢板螺钉,带锁髓内钉种手术固定方法进行分组。结果:186例得到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5年,平均13个月。外固定支架组优68例、良18例;钢板螺钉组优47、良9例、差5例;带锁髓内钉组优32例、良5例、差2例。结论:种固定方法各有利弊,外固定支架创伤小,操作简单,并发症少,费用低;钢板早期固定牢固,对位好,但并发症较多。带锁髓内钉中心性固定,术后护理方便,也可早期活动,但技术设备要求及费用均较高。临床选择时,应依据患者病情,术者水平结合本院医疗条件,灵活掌握。

  • 标签: 胫骨骨折 固定术
  • 简介:论述了显微维分析软件系统的组织结构和程序流程;针对因离焦光线的干扰而产生的模糊光学断层图像序列,基于断层内相邻像素和断层间相邻像素的相关信息,采用改进的最大期望算法对光学断层图像序列进行去模糊处理;对去模糊处理后的维光学断层图像序列,介绍了一种基于表面点绘制的维数据场表面重建反走样方法,加快了重建速度,同时具有较好的显示效果;维体绘制时,提出了多维半自动阻光度转换函数解决方案,清晰地显示出了物体内部的细节变化;采用基于体素的方法计算重建后的物体的表面积和体积;通过维分割和标记算法,实现了在维空间内选择感兴趣目标的操作.

  • 标签: 光学断层显微技术 去模糊 三维面绘制 三维体绘制 表面积估计 体积估计
  • 简介:病理活检对于骨肿瘤的诊断极为重要,并可为骨肿瘤治疗方式的选择及预后估计提供有力依据。而穿刺活检较为简便,损伤小,且具较高的准确性。现有报道穿刺活检准确率最高可达98.4%。我们设计制造了一种类似爪形的骨肿瘤穿刺活检针,整套器械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取材可靠。

  • 标签: 穿刺活检 骨肿瘤 诊断 病理活检 治疗方式 预后
  • 简介:患者女,27岁.2002年6月8日被100℃、质量浓度56%的氯化锑溶液烫伤(以下称烧伤)右面颈、右上臂和右肩背部,伤后即用清水冲洗30min,17h后送入笔者单位.主诉创面疼痛,无其他不适,否认有心脏病和神经系统疾病史.查体:体温38℃,脉搏88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05/75mmHg(1mmHg=0.133kPa).患者意识清楚,心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肝界无异常.烧伤总面积为12%,其中Ⅲ度1%TBSA,其余为Ⅱ、Ⅲ度混合创面.采用暴露疗法,进行抗感染及对症治疗.

  • 标签: 三氯化锑 烫伤 暴露疗法 意识障碍
  • 简介:目的:研究肱骨尤其是肱骨远端的特殊解剖形态,命名新的解剖名词,准确描述其结构特点,促进肱骨内固定器材的研究和改进.方法:选用青壮年不成对的肱骨12根,用3BCT(ThreeDimensoinalComputedTomography)进行扫描并重建,对骨表面特性及髓腔进行全方位的测量.结果:肱骨干大小结节以下大致呈圆柱体,其远段距髁部6.54±0.63cm(前屈距)处有向前的弯曲,称前屈角,为13.98±0.48度.髁上部逐渐变薄向内外扩伸形成内上髁及外上髁,而被鹰嘴窝和冠突窝分隔形成的两支称内上髁支和外上髁支,其中内上髁支宽:1.46±0.10cm,厚:1.38±0.10cm,外上髁支宽:2.07±0.09cm,厚:1.58±0.7cm,与纵轴的夹角称内上髁角和外上髁角,分别为:28.29±0.57度和34.15±0.65度.髓腔于髁上变宽薄,逐渐闭锁.结论:肱骨干髓腔无明显狭部,上端略大,向下端逐渐减小,末端矢径减小,冠径逐渐增大,不向内外上髁支内延伸.髁部前屈角,前屈距,内上髁角以及外上髁角等测量值变异大,具有相当的稳定性.

  • 标签: 肱骨 形态学 三维CT 3DCT 内固定
  • 简介:目的建立一套颅面部维重建影像部分骨组织标志点的维定位标准.材料和方法提出颅面部和面部不对称畸形相关的25个骨组织标志点的维定位要求,选取37例面部不对称畸形、6例正常人符合Dicom3.0协议、层厚0.13mm以内的CT数据,利用维重建软件对骨组织进行维重建,由两名不同观测者按照提出的定位要求分别定位这25个标志点,获取其维坐标.使用直线相关性和零截距直线回归分析得到2名观测者获得的各标志点坐标及模的直线相关系数和零截距直线回归系数.结果下齿槽座点、眶下缘点、眶上缘点、耳点、髁突点等5类标志点仅在X轴方向上的定位的直线相关系数在[0.9500,1.0500]之外,在空间和其他方向以及其余16个标志点在各个坐标轴及空间上定位的直线相关系数r和直线回归系数b均在[0.9500,1.0500]之内,p<0.0001.结论笔者提出的对维重建骨组织表面25个标志点的定位要求可作为正常或面部不对称畸形骨组织维重建标志点的定位标准.

  • 标签: 面部不对称 畸形 三维重建 影像部 骨性 标志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