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0
385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评价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卡托普利防治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左室重塑(LVR)作用.方法对使用ACEI治疗的26例AMI患者(治疗组)与除常规治疗未用ACEI治疗的26例AMI患者(对照组)6个月后NYHA分级Ⅲ级的心衰症状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1例发生心力衰竭再住院,对照组6例发生心力衰竭再住院,两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ACEI防治心肌梗死后左室重塑疗效确切.

  • 标签: 卡托普利 心肌梗塞 左室重构
  • 简介:大量的流行病学和病理学资料证明,心血管疾病是引起2型糖尿病患者死亡的最重要原因,而急性心肌梗死(AMI)是糖尿病患者严重心血管并发症之一.本文总结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合并糖尿病的临床特点及护理.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合并症 糖尿病 临床特点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人与青年人急性心肌梗死(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AMI)临床不同特点。方法对老年组与青年组AMI的发生性别、发病因素、发病特点、主要并发症及转归进行对照研究。结果性别:青年组男:女=32:1,老年组男:女=4:1(P<0.01)。紧张、激动、劳累、过量吸烟、酗酒是青年组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与老年组比较,P<0.01。典型胸痛、首发心肌梗死型(myocardialinfarction,MI)和继发MI型,青年组分别为90.6%、81.3%和18.7%,老年组分别为42.5%、20.0%和80.0%(P<0.05、P<0.01、P<0.01)。严重心律失常和心衰,老年组分别为40.0%和25,0%,青年组为18.7%和6.2%(P<0.05,P<0.01)。老年组病死率10.0%,青年组无死亡病例。结论女性随着年龄的增高,AMI发病率增加;青年人发生AMI多有明确的发病因素。老年人典型AMI发生率高,且并发症多,预后差。

  • 标签: 老年人 AMI 并发症 青年人 急性心肌梗死 发病因素
  • 简介:目的:分析60岁以上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近期转归的影响因素.方法:将363例AMI患者按是否经过院前救治分为A组(333例)与B组(30例).分析院前救治的时间、溶栓时间、溶栓再通率、5周住院病死率.结果:A组1小时内得到院前救治者98例,5周住院病死率14.25%,院前溶栓55例,再通率74.54%,5周住院病死率5.45%;院内溶栓124例,再通率76.61%,5周住院病死率16.12%.B组5周住院病死率30.0%.结论:经过120急救系统院前急救的老年AMI病人5周住院病死率下降,且院前救治的时间越早,5周住院病死率越低.

  • 标签: 近期转归 影响因素 急性心肌梗死 老年人 急救 院前溶栓
  • 简介:目的冠状动脉内血栓是影响急性心肌梗死(AMI)介入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本研究通过冠状动脉内血栓抽吸,并联合球囊成型及支架植入术治疗AMI,评价其安全性、有效性。方法进行急诊PCI的AMI患者共52例,对其中20例进行冠状动脉内血栓抽吸,然后进行球囊扩张及支架植入治疗。术后造影观察冠状动脉扩张效果及梗死相关血管血流及心肌灌注等情况。结果抽吸组即刻血栓消失16例,血栓减少4例。和未抽吸组比较梗死部位前向血流由术前TIMI0级(无血流)均达到TIMI3级(正常血流),术中及术后无严重并发症。而未抽吸组术后前向血流TIMI1级(血流严重受损)1例(占3.1%),2级(正常血流但较慢)9例(占28.1%),3级22例(占68.8%),二者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经导管进行冠状动脉内血栓抽吸,是治疗冠状动脉狭窄合并血栓病变的简单有效的方法,并可提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成功率及减少无再流等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血栓抽吸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心肌梗塞
  • 简介:直接PCI治疗ST段抬高心肌梗死已取得显著疗效,而且有研究显示直接PCI治疗优于溶栓治疗。但是临床工作中观察到即使血管被及时开通,一部分患者近期及远期预后仍不理想,另有很多研究显示随着直接PCI治疗的广泛应用,阻塞血管开通以后,出现的心肌微灌注不良现象,以及支架处再狭窄现象是引起接受再灌注治疗后的心梗(STEMI)病人再发生心脏事件的危险性的主要原因。因此,对接受直接PCI治疗的STEMI病人进行恰当的危险评估可以指导临床治疗,加强病人的后期管理以进一步降低恶性心

  • 标签: 生化标记物 急性心肌梗死 介入治疗 预后 肌酸激酶同工酶 炎症反应标志物
  • 简介:测量78例AMI患者QTd和QTC,与正常人对照组比较,结果发现AMI患者QTD和QTC明显增加,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005,<0.001),AMI患者有复杂性室性心律失常和非复杂性心律失常,两者比较,QTD亦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01),而QTC无统计学意义(P>0.01)。表明QTD是一项预测AMI并发严重心律失常的有用指标,比QTC更有价值。

  • 标签: QTC AMI QTD 患者 室性心律失常 QT间期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部位的急性心肌梗死对房室传导系统的影响。方法:比较急性前壁心肌梗死429例和急性下壁心肌梗死346例的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发生率。结果: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组并发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发生率高,是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组的4.6倍。结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主要影响心室结,使之缺血、水肿,发生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机率高.急性前壁心肌梗死主要影响房室束,使之坏死,发生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几率低。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发生率 房室传导阻滞 血液动力学
  • 简介:近10多年来,国内外普遍开展了急诊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医疗,大规模随机对照试验也证实了溶栓疗法可明显降低病死率,减少并发症,改善左心室功能,改善预后,并显著改变了AMI的自然病程,其疗效快、效果好.我院于2001年1月至2003年6月间,采用院前急诊静脉溶栓治疗AMI26例,取得了良好效果.

  • 标签: 静脉溶栓治疗 院前急诊 临床疗效观察 急性心肌梗死(AMI) AMI 并发症
  • 简介:目的观察卡托普利对犬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再灌注心肌损伤和纤溶系统的影响。方法选择健康杂种犬20条,随机分为2组,在犬急性心肌梗死尿激酶溶栓治疗的同时应用卡托普利药物干预,观察并测定治疗过程中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组织型纤溶酶原抑制物(PAl)和心肌酶谱等的动态变化。结果溶栓加用卡托普利治疗后:心肌酶谱峰值进一步减低;溶栓后期tPA活性无明显下降,PAI活性进一步减低。结论应用卡托普利可使溶栓治疗时再灌注心肌损伤进一步减轻,可以改善纤溶一凝血功能障碍,升高tPA,降低PAI,调节tPA/PAI比值,防治血栓形成对心肌缺血的进一步损害。

  • 标签: 心肌梗塞 卡托普利 血栓溶解疗法 尿纤溶酶原激活物 模型 动物
  • 简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发病急、危重,早期静脉溶栓治疗可降低病人死亡率并改善存活者心功能已为大规模临床试验所证实.

  • 标签: 硫酸镁 非溶栓治疗 心肌梗死
  • 简介: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一种严重威胁中老年人生命的心血管急症,其特点是发病急,进展快,病死率高。确诊后应尽早抢救,保护心肌,缩减梗死范围…。因此,快速有效的院前急救,安全平稳的途中监护以及相关医院的专科特色治疗构成了成功抢救患者、降低死亡率的有效链条。而要保证该链条的高效运转与衔接,需要具有现代先进科学技术的院前急救通讯指挥系统。武汉市急救中心于2001年引进了120通讯指挥调度系统。2003年对整个系统进行了改建使之成为更具现代化的通讯指挥系统。本研究通过对比引进该系统前后相关时间段和年龄段的AMI患者的预后、调度时间、通讯联络效应,探讨通讯指挥系统在AMI患者院前急救中的作用。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通讯指挥系统 院前急救
  • 简介:随着冠状动脉造影技术的普及,我们发现许多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再通的患者其梗死相关血管并未出现再通。有效的侧支循环形成是造成梗死后溶栓再通假象的原因之一。而血管成形术可显著改善梗死心肌的血液供应,提高末梢冠状动脉的组织灌注,改善患者预后。现将我院2003年8月~2004年2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侧支循环 血管成形术 溶栓疗法 冠脉造影
  • 简介:目的居住在珲春市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对象,通过朝鲜族和汉族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总胆固醇和血浆甘油三酯的对比分析,明确珲春市朝鲜族和汉族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与血浆总胆固醇和血浆甘油三脂水平的关系,为珲春地区朝鲜族和汉族急性心肌梗死的综合防治提供必要依据。方法从2000年3月~2004年7月,在珲春市医院住院并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AMI)患者177例作为AMI组;从2001~2003年,在珲春市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人群637人中,选择甲型肝炎抗体、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乙型肝炎表面抗体、乙型肝炎e抗原、乙型肝炎e抗体、乙型肝炎核心抗体、肝功能以及肝脏B超、心电图、空腹血糖、血浆总胆固醇、血浆甘油三酯等均为正常的162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测定血浆总胆固醇和甘油三脂,并对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AMI组血浆总胆固醇水平(4.63±1.23)mmol/L与对照组的(4.16±0.63)mmol/L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1);AMI组血浆甘油三脂水平(1.39±0.88)mmol/L与对照组的(1.25±0.25)mmol/L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2)朝鲜族AMI组血浆总胆固醇水平(460±1.12)mmol/L与对照组血浆总胆固醇水平(4.16±0.63)mmol/L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1);朝鲜族AMI组血浆甘油三脂水平(1.37±073)mmol/L与对照组血浆甘油三脂水平(1.27±0.25)mmol/L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3)汉族AMI组血浆总胆固醇水平(4.65±1.29)mmol/L与对照组血浆总胆固醇水平(415±0.63)mmolFL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1);汉族AMI组血浆甘油三脂水平(1.42±0.97)mmol/L与对照组血浆甘油三脂水平(1.24±0.25)mmol/L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4)朝鲜族AMI组与汉族AMI组血浆总

  • 标签: 朝鲜族 汉族 急性心肌梗死 胆固醇 甘油三脂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后2h。应用QT离散度(QTd)的减少评价闭塞冠状动脉再通的价值。方法对6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尿激酶溶栓前及后2h做心电图并计算QTd、QTcd的值,根据溶栓后QTd值变化分为QTd未减少仍>70ms组,QTd减少但在60-70ms之间,QTd减少至<60ms组,并于溶栓后2h行冠状动脉造影观察闭塞动脉再通情况。结果溶栓后2h随QTd的减少值的增加,冠状动脉血管的开通有增加趋势(P<0.05),QTd减少至<60ms组,冠状动脉血流达TIMI2—3级的可能性高于其它组(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后2hQTd减少至<60ms可作为判定冠脉再通的间接指标。

  • 标签: QT离散度 急性心肌梗死 溶栓治疗 冠状动脉 尿激酶
  • 简介:背景急性心肌梗死的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仍较高。心肌梗死后早期静脉使用硫酸镁可望限制梗死面积、预防严重心律失常、降低死亡率,是一种有希望的辅助治疗措施。多个早期的临床试验和Meta-分析证实,镁可降低死亡率,但是有一个大型的临床试验却证明其无效。目的根据起病时间(<6小时,6+小时)、是否使用溶栓剂、镁的用量(<75mmol,75+mmol),分层评价静脉硫酸镁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检索策略检索Cochrane对照试验注册资料库、MEDLINE和EMBASE,同时检索中文生物医学光盘以检出中文临床试验。所有数据库均从创刊检索到2002年前半年。选择标准所有比较静脉硫酸镁与安慰剂的随机对照试验,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不管是否使用溶栓治疗,只要报告了起病后35天内的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语种不限。评价方法设计表格提取合格文献的资料。随机对照试验的质量评估主要包括治疗措施的分配方法、受试对象和研究人员是否采用盲法、选择性偏倚的控制。由两名评价者独立选择文献、提取数据和评价文献的方法学质量。不同意见通过讨论解决,必要时咨询第三人。将检测发表偏倚、异质性和进行敏感性分析。采用比值比合成资料。

  • 标签: 系统评价 急性心肌梗塞 硫酸镁 研究方法
  • 简介:外伤后脑梗塞在临床上比较少见,但近年来随着头颅CT、MRI的广泛应用,临床发现有逐渐增多的趋势,现就我科1995~2003年收治的27例外伤后脑梗塞病例总结如下。

  • 标签: 外伤 脑梗塞 CT MRI 临床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