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总胆固醇(TC)甘油(TG)纤维蛋白原(Fg)与血流变结果异常分析,去探索其与“中风”发生的预测意义。方法采用全自动血流变检测仪和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78例异常及64例正常人进行甘油(TG)胆固醇(TC)及血流变检测,然后以健康体检者为对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健康体检组相比,异常组中,其全血粘度、血浆比粘度、全血还原粘度、红细胞压积、血沉、甘油、纤维蛋白原、总胆固醇均高于对照组,有极显著差异(P<0.01)。结论除公认的胆固醇、甘油增高可引起心肌梗塞、冠心病、高血压外,还与血粘度异常有关。故临床诊断应根据多项指标去探索“中风”的存在。正确认识血液流变性与“中风”发生之间的关系,为临床提供更可靠的诊断依据。

  • 标签: 总胆固醇 甘油三脂 血流变 中风
  • 简介:摘要甘油酯脂肪酶(ATGL)是参与脂肪分解的关键酶,能够特异性水解甘油酯(TG)第一酯键,在能量代谢中起着重要作用。它介导的解反应与肥胖、二型糖尿病有密切的关系。

  • 标签: ATGL 脂解 二型糖尿病
  • 简介:目的分析不同病变冠心病患者血清甘油脂肪酶(ATGL)水平,探讨其相关性。方法入选2014年2月~2014年8月在安阳地区医院心内二科住院的冠心病患者85例为研究对象,均行冠状动脉造影,其中男性51例,女性34例,年龄41~67(56.3±6.2)岁。按照WHO冠心病诊断标准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组(3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30例)、稳定型心绞痛(SA)组(25例)。选取同期收治的冠状动脉造影诊断无冠心病的健康个体作为对照组(30例)。分别于入院24h内检测血清甘油酯脂肪酶(ATGL)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SA组、UA组、AMI组血清ATGL水平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MI组较SA组血清AGTL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较对照组和SA组CRP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根据病变程度分为对照组、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多支病变组,各组AGTL水平随病变严重程度呈降低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受试者ATGL与体质指数、甘油、Gensini评分、C反应蛋白呈负相关(r=-0.226,r=-0.324,r=-0.476,r=-0.367,P<0.05),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正相关(r=0.365,P<0.05)。结论血清ATGL水平与冠心病病变程度密切相关,可能是反映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新的血清标记物。

  • 标签: 冠心病 血清甘油三脂脂肪酶 Gensini累计积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高甘油血症患者血清载脂蛋白CⅢ含量,为高甘油血症的治疗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进行体检的32例高甘油血症患者,设为观察组;同期体检健康人群100例,设为比对组。比较分析两组的相关血清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与比对组之间的apoAl、apoAl/apoB、apoCⅢ水平等指标相比,差异明显,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apoCⅢ含量与血清甘油酯(TG)、胆固醇(CH)之间相关性明显。结论对高甘油血症患者进行血清载脂蛋白CⅢ的检测和分析,有利于相关性高血脂疾病的诊断和预后,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 标签: 血清 载脂蛋白CⅢ 高甘油三脂血症 含量分析
  • 简介:摘要血清甘油酯/甘油(TG)是一项重要的临床血脂常规测定指标,特别是随着对其致动脉粥样硬化(AS)作用研究的深入,TG作为冠心病的一项独立的危险因素日益受到重视1~3。但是目前血清TG测定及其临床应用尚存在很多问题,如生物学变异、游离甘油对测定的影响、测定的标准化系统不完善等等。本文仅对TG的生物化学、测定方法与标准化、临床意义等方面的近况作一简述。

  • 标签: 血清甘油三酯 测定 临床意义
  • 简介:从临床上来说.不管哪种类型的高血脂.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患病初期没有明显的症状。最多只是感封有点头晕、胸闷、瞳睡、乏力。甚至什么不适感觉都没有。所以,很多患者只以为是累了、紧张了或没睡好,往往就会忽略过去.从而耽误了尽早治疗的大好时机。

  • 标签: 甘油三脂 感觉 中年人 尽早治疗 高血脂
  • 简介:摘要目的对367例临床标本进行了TG、TCHO、HDL及LDL检测,计算出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并分别将non-HDLC、LDLC与TG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血清TG含量轻度升高时,LDLC和non-HDLC均随之升高,但当TG含量明显升高,超过4.52mmol/L时,仅non-HDLC随之升高,而LDLC并不随之升高,反而略有降低。血清non-HDLC与TG含量有明显相关关系。(P<0.01),而HDLC与TG的相关关系仅在TG含量不高时存大,随着TG含量的升高,其相关关系也逐渐消失。non-HDLC是反映血脂代谢紊乱的一个理想指标。

  • 标签: 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血脂 相关性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重新认识和评价甘油酯、谷丙转氨酶及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相关性关系。方法选择2016年甘肃稀土公司职工体检甘油酯和转氨酶,脂肪肝检测值,按甘油酯高低分为A、B、C、组,计算相关系数r,采用t检验,分析二者相关性,率检验采用χ2检验。结果随着甘油的升高,非酒精性脂肪肝各组χ2检验P<0.05和P<0.01,有显著性差异;甘油酯和谷丙转氨酶之间χ2检验P>0.05,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研究对象甘油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病率之间有显著相关性,甘油和谷丙转氨酶之间没有相关性。

  • 标签: 甘油三酯 谷丙转氨酶 非酒精性脂肪肝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糖尿病临床检验中空腹血糖、糖耐量、血清甘油生化检验的应用。方法:择定2021年5月-2022年5月我院32例糖尿病患者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参与健康体检者32例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接受空腹血糖、糖耐量、血清甘油生化检验。结果:观察组空腹血糖、糖耐量和血清甘油水平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空腹血糖 糖耐量 血清甘油三脂生化检验 糖尿病 检验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2型糖尿病患者高甘油酯血症对与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细胞分泌功能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2月至2012年10月于中山大学附属第医院内分泌与代谢病专科收治的296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甘油酯是否达标分为高甘油酯血症组(164例)与甘油酯达标组(132例)。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腰围(WC)、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空腹C肽(C0)、餐后2小时C肽(C2)、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CP))、稳态模型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islet(CP))各指标间的差异。结果高甘油酯血症组患者的BMI、WC、TC、TG、HDL、HOMA-IR(CP)、(HOMA-islet(CP)与甘油酯达标组比较有显著升高(P值均<0.01)。HOMA-IR(CP)与腰围、FPG、C0呈正相关,与HDL、HbA1c呈负相关,与性别、年龄、病程、TC、LDL无相关性。HOMA-islet(CP)与TG、C0、C2呈正相关。结论高甘油酯血症可能加重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负担,高甘油酯血症可以反映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的程度。

  • 标签: 2型糖尿病 高甘油三酯血症 胰岛素抵抗 胰岛功能
  • 简介:摘要“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现象极大影响了广大人民的生活质量,也是导致诸多疾病的根源。甘油酯指标高就是高血脂的一种,就甘油酯高的人群在日常生活中的护理进行简要阐述。

  • 标签: 高血脂 日常护理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临床生化检验中甘油酯(TG)结果不良的原因以及解决的方法。方法通过排查试剂、仪器的因素,我们发现为反应杯污染引起结果不良。结果通过对仪器进行定期维护和保养从而解决这一问题,使得检验结果符合临床要求。结论为保证测试结果的准确,需按照仪器说明书要求定期维护和保养,从而解决由于仪器问题导致结果异常。

  • 标签: 甘油三酯 结果异常 原因分析
  • 简介:摘要高甘油酯血症是临床实践中最常见到的质异常之一。许多单基因疾病已经确定能够引起严重的高甘油酯血症,但对大多数患者来说,甘油酯升高是由多种影响微小的基因变异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常见的继发因素包括肥胖、糖尿病控制不佳、酒精滥用和各种常用药物。在开始药物治疗之前,纠正这些继发因素、优化生活方式(如调整饮食)非常重要。药物治疗的目的是降低重度高甘油酯血症患者胰腺炎的发病风险,降低中度高甘油酯血症患者的心血管疾病风险。本综述着重探讨了高甘油酯血症的多种遗传因素和获得性原因以及目前的治疗策略,同时对高甘油酯血症各种药物和非药物疗法的支持证据进行了回顾,并且提出了简单可行的分步管理策略。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慢病管理式管控甘油酯对高甘油酯血症性胰腺炎复发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我院治疗的高甘油酯血症性胰腺炎患者292例作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普通随访管理,研究组应用慢病管理式管理,观察两组甘油酯水平变化以及高甘油酯血症性胰腺炎复发率。结果:甘油酯水平在个月、六个月和一年后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复发率也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价值(P<0.001)。结论:慢病管理式管控甘油酯可以显著降低高甘油酯血症性胰腺炎的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慢病管理 甘油三酯 高甘油三酯血症性胰腺炎 复发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慢病管理式管控甘油酯对高甘油酯血症性胰腺炎复发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我院治疗的高甘油酯血症性胰腺炎患者292例作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普通随访管理,研究组应用慢病管理式管理,观察两组甘油酯水平变化以及高甘油酯血症性胰腺炎复发率。结果:甘油酯水平在个月、六个月和一年后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复发率也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价值(P<0.001)。结论:慢病管理式管控甘油酯可以显著降低高甘油酯血症性胰腺炎的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慢病管理 甘油三酯 高甘油三酯血症性胰腺炎 复发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分析甘油酯和血糖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500例健康体检者,男性1682人,女性818人,分六个年龄组,用酶法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检测血糖和甘油酯。结果<40岁、41-50岁、51-60岁、61-70岁、71-80岁、>80岁血糖异常的比率分别为13.2%、34.3%、41.2%、30.6%、27.7%、16.7%,甘油酯异常的比率分别为17.9%、40.9%、44.1%、37.1%、36.1%、27.8%,两者异常的比率分别为7.18%、23.8%、29.8%、18.8%、19.4%、11.1%。结论高脂血症、糖尿病发病率的增高与生活习惯、工作性质和年龄结构有一定关系;高血糖、高血脂有年轻化的趋势。提倡人们健康合理饮食,早期发现和干预高血脂、高血糖,对减少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有着重要意义。

  • 标签: 血糖 甘油三酯 联合检测 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