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7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研究雄激素在尿源性感染性休克发生、发展及最终转归的影响.方法尿源性感染性休克模型-雄性新西兰兔共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实验组(B组、C组),每组10只,B、C两组在模型建立前2周进行去势手术,C组感染模型建立前24小时予十一酸双氢睾酮注射.分别测定术前术后平均动脉压,并分析对照组及各实验组死亡率.结果A、B、C3组去势前血清睾酮浓度无明显差异,去势2周后B组和C组中血清睾酮浓度与A组比较明显降低,C组注射睾酮24小时后血清中睾酮浓度和去势前浓度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异.B组术后各时间段中平均动脉压明显高于A组,出现休克的时间明显晚与A组;C组与A组相比,术后各时间段中平均动脉压和出现休克的时间没有统计学差异.A、B、C3组,术后8小时自然死亡率分别为40%、0%和30%;术后10小时自然死亡率分别为90%、10%和80%;12小时自然死亡率分别为100%、60%和100%.结论在动物模型中,雄激素能够促进尿源性感染性休克的发生、发展,增加其死亡率.

  • 标签: 感染性休克 雄激素 手术去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疗效的影响。方法我院于2013年1月至2015年8月期间收治了84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将其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法将所有患者分为甲组、乙组两组,每组患者有42例,甲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乙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辅以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乙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甲组患者高,差值较大,P<0.05。结论在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期间,给予患者护理干预措施,能够增强临床效果,促进患者康复,借鉴意义显著。

  • 标签: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护理干预 疗效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运动式可调性外固定器在手部显微外科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对象选取2012年6月至2014年5月86例手部骨关节损伤患者,根据随机原则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手部显微外科治疗,实验组患者在术中应用运动式可调性外固定器。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效果的差异。结果经过数据统计发现,实验组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手部活动功能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手部显微外科治疗中应用运动式可调性外固定器可促进骨折愈合,改善手部活动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运动式可调性外固定器 手部显微外科 应用效果
  • 简介:1病史摘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耳鼻喉急性感染及术后疼痛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13年02月到2014年02月在本院收治的行手术治疗的80例耳鼻喉急性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芬太尼透皮贴剂治疗,观察组采用扶他林治疗,最后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后疼痛的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情况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7.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扶他林治疗对耳鼻喉急性感染及手术后疼痛具有较好的止痛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耳鼻喉 急性感染 术后疼痛 治疗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血CRP联合血常规检验在小儿细菌性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292例小儿细菌性感染性疾病患者为观察对象,采集静脉血接受全血CRP联合血常规检验,回顾分析患者的临床检查结果。结果与临床病理检查相比,全血CRP检查符合率58.90%,血常规检查符合率为53.42%,联合检查检查符合率为70.55%,三种方法对比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血CRP和血常规均为临床常用的小儿细菌性感染性疾病检查和诊断技术,使用两种方法联合检查,有助于疾病检出率的提高。

  • 标签: 全血CRP 血常规 小儿细菌性感染性疾病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全血C反应蛋白(CRP)联合血常规检测对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感染性患儿108例,其中,66例细菌性感染性疾病患儿为A组,42例病毒性感染性疾病患儿为B组,同期健康体检患儿40例为C组,检测和比较三组的全血CRP、血常规诊断情况。结果A组的血CRP、WBC水平及阳性率均显著高于B组和C组(P<0.05);CRP+WBC联合检测的阳性率较单独检测明显提高(P<0.05)。结论CRP联合血常规检测对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的临床诊断与鉴别具有指导价值,能够为临床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 标签: 血常规 C反应蛋白 细菌性感染性疾病 儿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实施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诊断过程中,分析全血C反应蛋白+血常规的临床检验价值。方法选择我院儿科2014年08月~2016年08月收治的细菌性感染性疾病患儿99例作为本次实验观察对象;观察组33例、对照组133例以及对照组233例患儿的分组依据为细菌性感染性疾病检测方法的不同;观察组全血C反应蛋白+血常规;对照组1全血C反应蛋白;对照组2血常规;通过对比诊断准确率,以突出全血C反应蛋白+血常规临床联合检测价值。结果在最终细菌性感染性疾病诊断准确率方面,三组细菌性感染性疾病患儿之间的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对细菌性感染性疾病患儿在实施疾病诊断的过程中,有效实施全血C反应蛋白+血常规检测,最终获得的疾病诊断准确率显著,可为细菌性感染性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有力依据。

  • 标签: 全血C反应蛋白 血常规 儿科 细菌性感染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