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脑肿瘤干细胞与神经上皮肿瘤病理级别的相关性,探讨脑胶质瘤的发生机制。方法选择本院病理科2015年1月~2016年的手术标本,合计30份,采用10%甲醛固定,组织石蜡切片,21例星形细胞瘤(Ⅰ级5例、Ⅱ级8例、Ⅲ-Ⅳ级8例),胶质母细胞瘤9例(Ⅱ-Ⅲ级4例、Ⅲ-Ⅳ级5例),分离纯化获得BTSCs,进行增殖分析、免疫组化。结果Ⅰ级、Ⅱ级、Ⅲ-Ⅳ级肿瘤组织获得的BTSCs第6h、1日、3日、6日的单细胞浓度、吸光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培养6h,Ⅰ级、Ⅱ级、Ⅲ-Ⅳ级肿瘤组织获得的BTSCs单细胞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级、Ⅱ级、Ⅲ-Ⅳ级开始分化时,CD133表达存在明显差异,高级别的肿瘤BTSCs中CD133表达明显,Ⅰ级、Ⅱ级、Ⅲ-Ⅳ级肿瘤组织获得的BTSCs的G0/G1期、G2/M期、S期比重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脑肿瘤干细胞与神经上皮肿瘤病理级别存在相关性,高级别的肿瘤肿瘤干细胞增殖能力更强。

  • 标签: 脑肿瘤干细胞 神经上皮肿瘤病例 相关性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伊曲康唑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接诊的真菌性角膜炎患者120例,将其以抽签的方式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分别6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氟康唑滴眼液联合两性霉素B滴眼液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伊曲康唑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的症状缓解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1.67%,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6.67%,统计学软件分析得出P<0.05。结论伊曲康唑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缩短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时间,提高治疗效果,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 标签: 伊曲康唑 两性霉素B 真菌性角膜炎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糖尿病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角膜内皮细胞(CEC)变化量化分析,为降低糖尿病患者角膜内皮细胞损伤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取在我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PEA)联合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68例(73眼)及糖尿病合并白内障64例(68眼)进行分析。并对两组患者的超声时间及累计释放能量对角膜内皮的影响进行对比,将术后1d、1wk、1mo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六角形细胞比例进行对比分析,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1.术后1周以超声时间(X1)、累积释放能量(X2)为自变量,超乳时间及累计释放能量对糖尿病合并白内障患者的影响更明显(90.3%)。2.术后1d、1wk、1mo,糖尿病合并白内障组患者的角膜内皮细胞丢失量要高于对照组。3.术后1d、1wk、1mo,糖尿病合并白内障组患者的角膜内皮六角形细胞比例要低于对照组。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超声时间、累积释放能量对糖尿病患者的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更大,且患者角膜内皮细胞丢失量和六角形细胞比例变化均高于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

  • 标签: 糖尿病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 角膜内皮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对翼状胬肉切除术后使用角膜绷带镜患者的疼痛、舒适度及满意度进行观察与分析。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7年12月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眼科行翼状胬肉切除术患者102例102眼,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51例,观察组在手术结束时立即佩戴软性角膜绷带镜,对照组不使用角膜绷带镜,两组均行常规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当天、1d、3d的疼痛数字评分法(NRS)评分,舒适度及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后当天、1d、3d的NR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舒适度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满意度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翼状胬肉切除术后使用角膜绷带镜疗效显著,能有效缓解患者疼痛,避免术后患者产生不适症状,增加患者满意度。

  • 标签: 翼状胬肉切除术 角膜绷带镜 疼痛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在真菌性角膜溃疡综合治疗中的应用体会。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5年9月~2017年7月我院门诊及住院部收治的30例真菌性角膜溃疡行综合治疗的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临床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在总并发症率的比较上χ?=18.6203(p=0.0000),对护理满意度的比较上χ?=39.3234(p=0.0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真菌性角膜溃疡患者在综合治疗中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有利于患者病情的恢复,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患者疾病的转归和预后。

  • 标签: 临床护理路径 真菌性角膜溃疡 综合治疗 应用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阴道镜检查结果,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构建新的思路。方法在2016年1月到2018年1月之间展开本次研究,选择对应时间段内201例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对患者实施阴道镜检查,观察并分析其检查结果。结果不同年龄段患者的病理类型不同,其中30-50岁之间发病率最高,此外不同病理类型的糜烂程度不同。结论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阴道镜检查结果可为临床治疗构建思路,因此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宫颈上皮内瘤变 阴道镜检查 价值构建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上皮性的浆液性卵巢癌细胞是否可以通过上皮间充质转换,形成梭形的肿瘤细胞,以及梭形的卵巢癌细胞在肿瘤细胞中的分布。方法选择浆液性卵巢癌组织50例,HE染色,观察肿瘤组织中是否存在染色较深、细胞形态呈梭形改变的肿瘤细胞及其分布,连续切片进行细胞角蛋白CK和vimentin免疫组化染色。结果61.54%的低分化(8/13)和18.75%(6/32)的中分化的浆液性卵巢癌组织中存在细胞染色较深,细胞核具有明显的异型性,其细胞核形态明显不同于纤维细胞和内皮细胞,且多分布于细胞密集区域近血管处。而5例高分化的肿瘤组织中未观察到这些梭形的肿瘤细胞。连续切片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这些梭形的、细胞核染色较深的肿瘤细胞CK染色为阳性,部分肿瘤细胞CK和vimentin染色可以表现为同时阳性,表明上皮样的肿瘤细胞可表达间叶组织标志物,肿瘤细胞呈间叶细胞分化。结论细胞密集排列区域中央肿瘤细胞处于相对缺氧状态。肿瘤细胞通过上皮间充质转换适应局部缺氧状态,并获得侵袭转移能力。

  • 标签: 浆液性卵巢癌 上皮间充质转换 细胞角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糖皮质激素治疗角膜葡萄膜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将2017年1月~2018年1月间收治的112例(134眼)角膜葡萄膜炎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回顾性分析入组对象临床资料,采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后评估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入组患者整体视力水平明显改善,样本t检验提示前后数据差异具有统计显著性(P<0.05)。用药后13人(13眼)发生不良反应及相关并发症,4例发生带状角膜变性,4例白内障,3例眼角膜水肿,视盘水肿与青光眼各1例,1例黄斑表面皱褶纹样改变,并发症发生率为11.6%(13/112)。结论小剂量应用糖皮质激素可有效改善角膜葡萄膜炎患者视力水平,并快速抑制病灶炎症反应,用药安全性较高,建议临床加以推广和应用。

  • 标签: 角膜葡萄膜炎 视力水平 糖皮质激素 疗效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飞秒激光角膜微小切口基质透镜取出术矫正近视的早期治疗效果。方法研究资料均为本院于2015年10月到2016年10月治疗的近视患者,共160例320眼,依据手术方式分组,对照组采用飞秒激光制瓣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观察组行飞秒激光角膜微小切口基质透镜取出术治疗,评价两组视力恢复情况及干眼症状的恢复情况。结果术后1个月至6个月,两组视力评价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1个月和3个月观察组干眼症状各指标比较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两组干眼症状各指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近视手术治疗中选择飞秒激光角膜微小切口基质透镜取出术具有高效、安全等优势,可以减少对角膜神经纤维的损伤,大大减少术后干眼症的发生,获得较好的视觉质量,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 标签: 飞秒激光 角膜微小切口基质透镜取出术 矫正近视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不同手术切口对超声乳化白内障术后角膜散光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7年7月在医院接受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治疗的90例患者(100眼)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45)例(48眼)经颞侧透明角膜切口给予手术,研究组(n=45)例(52眼)经巩膜隧道处进行切口进行手术,对比两组患者术后角膜散光度数以及视力。结果经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源性角膜散光度和平均角膜散光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视力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体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超声乳化白内障术中应用巩膜隧道处进行切口,降低术后角膜散光度数,且有利于患者术后视力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不同手术切口 超声乳化白内障术 角膜散光 视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羊膜移植与结膜瓣遮盖在角膜溃疡治疗中临床疗效的对比观察。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患角膜溃疡的患者2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n=10)使用羊膜移植术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n=10)使用结膜瓣遮盖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角膜血管翳生成评分、角膜透明度评分和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角膜血管翳生成评分、角膜透明度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0.00%,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0.00%,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羊膜移植术在角膜溃疡中具有很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可明显改善角膜溃疡患者的角膜血管翳和角膜透明度情况,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角膜移植 结膜瓣遮盖 角膜溃疡 临床疗效 对比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对感染性角膜炎患者的临床规范诊断和治疗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根据2012年3月至2015年3月我院对91例感染性角膜炎患者进行了研究分析,对患者提供规范化的诊断质量,观察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结果此次研究有10例患者是真菌性角膜炎,占总数的10.99%,有30例细菌性角膜炎,占总数的32.97%,有病毒性角膜炎患者41例,占45.05%。经过治疗,有显效80例,占87.91%,有效7例,占7.69%,无效4例,占4.4%,有效率是95.6%。结论对感染性角膜炎患者进行诊断分析,临床中进行规范诊断和针对性治疗,可以提升治疗效果,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比较高,可以让患者尽快的恢复健康。

  • 标签: 感染性角膜炎 规范化诊断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不同LEEP(高频电波刀电圈切除术)术式治疗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和宫颈糜烂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5年6月-2016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8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和宫颈糜烂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不同LEEP术式在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宫颈糜烂等宫颈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结果本次研究对78例患者中,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患者28例,宫颈糜烂患者50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患者治愈率为96.43%,宫颈糜烂患者治愈率为94.00%,宫颈黏膜外翻发生率为5.13%,术后3个月患者宫颈塑形满意度为94.87%。结论宫颈疾病患者根据具体情况接受不同LEEP术式治疗效果理想,且安全性高,建议在临床上进行大范围的推广。

  • 标签: 高频电波刀电圈切除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宫颈糜烂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不同LEEP(高频电波刀电圈切除)术式治疗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和宫颈糜烂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100例CIN和宫颈糜烂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依据不同LEEP术式分为A组(38例)、B组(33例)、C组(29例),其中A组为浅宫颈环切术(SRE),B组为深宫颈环切术(DRE),C组为宫颈锥切术(LEEPC),比较三组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率及宫颈塑形满意度。结果A、B、C三组宫颈糜烂和CIN治愈率(94.73%、90.90%、93.10%)无显著差异性(P>0.05),三组并发症发生率(7.89%、3.03%、10.34%)未显示高度差异性(P>0.05),三组宫颈塑形满意度(92.10%、96.96%、89.65%)无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SRE、DRE、LEEPC治疗CIN和宫颈糜烂治愈率均较高,且术后宫颈塑形效果佳,应针对宫颈病变程度选择个性化治疗方案,从而促进患者预后质量提升。

  • 标签: LEEP CIN 宫颈糜烂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聚甲酚磺醛栓联合LEEP刀治疗宫颈柱状上皮异位患者的疗效。方法本次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宫颈柱状上皮异位患者74例,根据双盲随机分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37例/组,前一组采取LEEP刀治疗,后一组实施聚甲酚磺醛栓联合LEEP刀治疗。将两组宫颈柱状上皮异位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比对。结果观察组宫颈柱状上皮异位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94.59%)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LEEP刀与聚甲酚磺醛栓联合应用在宫颈柱状上皮异位患者的治疗中效果较为理想。

  • 标签: 宫颈柱状上皮异位 聚甲酚磺醛栓 LEEP刀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宫颈上皮内瘤变(CIN)临床分级与人乳头瘤病毒(HPV)分型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CIN患者180例,按临床分级不同分为3组。CINI级(A组)65例,CINⅡ级(B组)62例,CINⅢ级(C组)53例,使用核酸分子快速导流杂交基因芯片技术对三组HPV分型,分析HPV分型感染和宫颈上皮内瘤变之间相关性。结果A组HPV阳性率为56.92%(37/65),B组HPV阳性率为85.48%(53/62),C组HPV阳性率为84.91%(45/53),与A组相比,B组和C组HPV阳性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与B组、A组相比,HPV58和HPV16感染率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HPV分型感染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PV分型和CIN临床分级之间有相关性,其中以HPV58和HPV16感染较为常见,临床判断宫颈癌病变程度和CIN临床分级可将HPV分型检测结果作为参考依据。

  • 标签: 宫颈上皮内瘤变 HPV分型 感染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上睑下垂矫正术后预防患者出现暴露性角膜炎的有效护理方法。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从2014年3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14例行上睑下垂矫正术的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以预防并发症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上睑下垂矫正术后患者进行护理时,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以对并发症的预防以及全面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减少病症导致的痛苦,促进患者的早日恢复,在临床中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上睑下垂矫正术 暴露性角膜炎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阴道镜下高频电波刀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的临床效果,为宫颈上皮内瘤变治疗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月-2017年5月期间收治手术治疗的11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以随机法分为高频电波刀治疗的对照组、阴道镜下高频电波刀治疗的观察组。对比2组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止血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阴道流血时间以及治疗效果、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止血时间、术后阴道流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组间手术残留、复发情况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阴道镜下高频电波刀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简单易行且效果显著,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阴道镜 高频电波刀 宫颈上皮内瘤变 治疗效果 手术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不同LEEP术式治疗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和宫颈糜烂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至2016年1月间我院接治的172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和宫颈糜烂患者的临床记录资料。结果SRE术的治愈率为97.18%,DRE术的治愈率为95.71%,LEEPC术的治愈率为90.32%,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RE术用时、出血量和DRE术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LEEPC术用时、出血量均少于SRE术和DRE术,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不同程度及性质的宫颈疾病给予相应LEEP术式,可获得较高的治愈率和较好的塑形效果;对于CIN和宫颈糜烂的治疗方案应个体化。

  • 标签: LEEP刀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宫颈糜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疱病毒性角膜炎治疗中予以更昔洛韦与炎琥宁治疗后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间收治的单疱病毒性角膜炎患者31例作为对照组,采用更昔洛韦滴眼液治疗,31例观察组采用更昔洛韦联合炎琥宁治疗。结果对照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占比74.19%,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占比90.32%,两组对比观察组更优(P<0.05);观察组复发率占比9.68%,对照组复发率占比25.81%,两组对比观察组更优(P<0.05);两组治疗时间对比观察组更优(P<0.05)。结论在单跑病毒性角膜炎的临床治疗中,更昔洛韦与炎琥宁不仅能游戏偶爱的改善患者临床疗效,还能有效的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临床疗效与推广价值极佳。

  • 标签: 更昔洛韦 炎琥宁 单疱病毒性角膜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