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9
36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药益调脂饮治疗非酒精性脂肪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非酒精性脂肪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选取时间为2016年5月~2017年5月,根据临床治疗方法的差异平均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20例患者应用常规护肝片治疗,治疗组20例患者应用中药益调脂饮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根据观察统计结果显示,治疗组患者的疗效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应用中药益调脂饮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治疗效果显著,可使患者的血脂与肝功能水平得到有效提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中药益肝调脂饮 非酒精性脂肪肝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孤立肾结石患者采取输尿管软镜和经皮镜碎石术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96例孤立肾结石患者进行随机分组讨论,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将其分为输尿管软镜组和经皮镜组,各组患者分别为48例。输尿管软镜组应用输尿管软镜碎石术的治疗方法,经皮镜组采取经皮镜取石术的治疗方法,比较各组各项临床指标的变化情况以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输尿管软镜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肠道功能的恢复时间以及术后住院时间等均低于经皮镜组,经皮镜组的术后出血率、一期清石率以及血清肌酐水平均优于输尿管软镜组,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孤立肾结石患者采取输尿管软镜和经皮镜碎石术的治疗方法,均能够达到一定的治疗效果。

  • 标签: 输尿管软镜 经皮肾镜碎石术 孤立肾肾结石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皮镜取石术和实质切开取石术治疗肾结石的疗效比较。方法将2015年12月至2017年9月因肾结石于我院治疗的90例患者纳入研究并随机分组。对照组45例患者采用实质切开取石术治疗,观察组45例则采用经皮镜取石术,比较两临床疗效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更少,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更早,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更低,但两组一次性结石清除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经皮镜取石术治疗肾结石效果显著,较实质切开取石术而言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发生率低的优势,值得推广。

  • 标签: 经皮肾镜取石术 肾实质切开取石术 肾结石 手术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创经皮镜取石术治疗孤立肾结石患者整体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至我院行微创经皮镜取石术的孤立肾结石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50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5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整体性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结石清除率、并发症情况、住院时间以及睡眠优良率。结果观察组结石清除率、睡眠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与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行微创经皮镜取石术的孤立肾结石患者采用整体护理干预方法不仅能够提高结石清除率,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尽量避免并发症情况的发生,还能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 孤立肾肾结石 整体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为选择最佳的内胆管结石的治疗方案,分析腹腔镜技术的应用效果。方法在2014年4月至2017年4月期间选取我院46例内胆管结石患者均分两组,开腹手术与腹腔镜手术,对比两组手术治疗情况。结果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观察组的数值更低,结石清除率数值更高,不良反应发生率、复发率数值更低。结论内胆管结石患者应用腔镜切除术的效果显著,与开腹手术相比,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术后恢复速度更快,值得应用。

  • 标签: 腹腔镜肝切除术 肝内胆管结石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创经皮取石术与传统经皮取石术对皮质的损伤情况。方法研究中观察A组患者接受微创经皮取石术,观察B组患者接受传统经皮取石术;将两组患者的皮质损伤情况详细整理后做对比分析。结果观察A组患者的造瘘道瘢痕体积与皮质体积比率、造瘘管留置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观察B组比较存在差异,P<0.05。结论微创经皮取石术、传统经皮取石术均可治疗肾结石患者,但微创经皮取石术不会对人的皮质造成较大损伤,临床应用时要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选择最佳术式治疗。

  • 标签: 肾皮质 微创经皮肾取石术 传统经皮肾取石术 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微创经皮造瘘与经尿道输尿管置管引流治疗积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积脓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实施输尿管镜下置管引流术,观察组实施微创经皮造瘘引流术。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提高,差异显著(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微创经皮造瘘与经尿道输尿管置管两种引流术均有良好效果,主治医师应根据患者感染严重程度、梗阻程度及部位、结石大小等临床综合因素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式。

  • 标签: 经皮肾造瘘 道输尿管 引流 肾积脓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益健脾方治疗脾气虚型慢性肾小球肾炎蛋白尿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慢性肾小球肾炎蛋白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取时间为2016年7月~2017年7月,随机将收治的6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对照组30例患者均给予低盐、低蛋白饮食、调脂、消肿等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应用益健脾方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3个月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24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水平均比治疗前有所降低,且与对照组相比两项指标水平更低,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尿氮素水平均无明显变化,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脾气虚型慢性肾小球肾炎蛋白尿患者应用益健脾方,可有效减少蛋白尿,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普及。

  • 标签: 慢性肾小球肾炎 脾肾气虚型 益肾健脾方 蛋白尿
  • 简介:目的:分析6例集合管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以提高对该类肿瘤的认识。方法:复习行外科手术治疗的6例集合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肿瘤组织进行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并复习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6例集合管癌患者中,男4例,女2例;年龄30-69岁,平均51岁;肿瘤直径4.0-13.5cm。病理检查显示肿瘤以呈管状、乳头状结构为主,部分表现为片状生长,肿瘤细胞表现为靴钉样改变,其中特征性变化为间质纤维增生及多量浆细胞、淋巴细胞浸润和集合管上皮的异型增生;免疫标记显示,肿瘤细胞表达CK19、上皮膜抗原(EMA)、波形蛋白(vimentin)、上皮钙黏蛋白(E-cadherin)、34βE12、CK7、Ksp-cadherin和P504S,而均缺乏CK20、CD10、TFE3、CEA、Villin及CD117表达。结论:集合管癌是一种少见的高度恶性上皮性肿瘤,患者预后差;其诊断时应与乳头状细胞癌、髓质癌等鉴别,而免疫组织化学有助于鉴别诊断。

  • 标签: 肾集合管癌 临床病理 免疫组化 预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细菌性脓肿的临床特点,提高对本病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2月确诊的150例细菌性脓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细菌性脓肿最常见的病原体是革兰氏阴性杆菌,以肺炎克雷伯菌(ESBL阴性)最多。糖尿病是本病最常见的危险因素。脓肿临床大部分表现为发热、畏寒、右上腹疼痛等。146例患者好转出院,3例死亡,1例自动出院失访。45例患者行穿刺引流术,7例患者行部分切除术,98例患者因液化不完全,仅使用抗感染治疗。结论早期诊断并选择正确的的个体化治疗方案,是细菌性脓肿治疗成功的关键。

  • 标签: 细菌性肝脓肿 诊断 治疗 临床表现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心理护理对进行血浆置换治疗的重患者有何影响。方法在2014年2月到2016年2月选取48例重型肝炎患者,所用患者进行血浆置换112次,观察患者前后心理变化。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心理护理,对比其心理抑郁及焦虑评分,结果两组患者经护理后,两组患者SAS评分,观察组患者焦虑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者的HAMD评分,观察组患者的正常率(75%)比对照组患者的正常率(45%)高,差异明显,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分析患者的心理,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减少了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治疗依从性。

  • 标签: 血浆置换 重型肝炎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癌合并肝硬化患者应用腹腔镜下切除术与开腹切除术治疗效果对比情况。方法选择肝癌合并肝硬化患者80例,均为我院肝胆外科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收治,随机分组,就采用腹腔镜下切除术方案治疗(观察组,n=40)与采用开腹切除术方案治疗(对照组,n=40)效果展开对比。结果观察组除手术用时长于对照组外,血管阻断用时、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经口摄食时间、平均住院天数均少于对照组,具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1d,肝功能指标AST、AL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具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并发症率、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结论针对肝癌合并肝硬化患者,应用腹腔镜下切除方案治疗,相较开腹切除,可显著提高手术质量,加快康复进程,且具较高安全性及防范复发价值。

  • 标签: 肝癌合并肝硬化 腹腔镜下肝切除 开腹肝切除 效果对比
  • 简介:摘要目的本实验的课题主要探讨经皮穿刺胆道镜取石术在内胆管结石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本院2014年2月~2017年3月期间的60例内胆管结石患者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30例患者采用传统腹腔镜手术治疗,实验组则采用经皮穿刺胆道镜取石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治疗效果,以及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在手术治疗的各项临床指标评分中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实验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33%,而对照组患者则为20.00%,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穿刺胆道镜取石术在内胆管结石患者中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 标签: 经皮肝穿刺胆道镜取石术 肝内胆管结石 治疗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乳头状腺瘤(RPA)合并多发性血管平滑肌脂肪瘤(RAML)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应用光镜、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对1例RPA合并多发性RAML标本进行观察。结果:内肿瘤包括以梭形细胞为主的RAML与一境界清楚的RPA;免疫组化标记梭形肿瘤细胞阳性表达HMB45、S-100、CD34,而CK7、上皮膜抗原(EMA)、波形蛋白(vimentin,Vim)和结蛋白(desmin,Des)表达呈阴性。RPA细胞呈立方状或柱状,其细胞阳性表达CK7、CD10和EMA,而HMB45、S-100、Vim、结蛋白则呈阴性。结论:RPA合并多发性RAML极罕见,其组织起源目前仍有争议,其诊断及鉴别诊断主要依靠组织病理学、免疫组织化学检查。

  • 标签: 肾脏 乳头状腺瘤 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 简介:摘要目的深入分析和对比微创经皮镜和大通道经皮镜治疗肾结石的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110例肾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55例,进行大通道经皮镜治疗)和B组(55例,进行微创经皮镜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结石清除率。结果A、B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相对比没有显著差异,P>0.05。B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A组患者,B组患者的结石清除率明显高于A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经皮镜治疗肾结石的效果更好,通过微创经皮镜治疗能够减少肾结石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提高患者的结石清除率,利于患者的后续恢复,因此可以进行广泛的实际应用。

  • 标签: 肾结石 微创经皮肾镜治疗 大通道经皮肾镜治疗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移植急性排斥患者超声造影特征,为建立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超声造影诊断标准提供依据。方法应用新型超声造影剂及实时CEUS成像技术对23例同种异体肾移植术后观察3d~6年。常规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检查结束后,启动造影增强模式,实时存储图像,由两名医师共同进行图像回放分析。其中6例临床考虑慢性排斥者于CEUS后即行超声引导下移植穿刺活检术。结果23例均获得满意的超声造影成像效果,所有患者无不适反映。临床、实验室、CDFI及CEUS诊断为正常功能移植13例,其中3例于周发现血肿。临床、实验室及CDFI、穿刺活检确诊急性排斥10例,其中2例于周发现血肿、2例于术中发现小梗死灶、慢性排斥6例,CEUS均表现为皮质达峰时间延迟。结论CEUS与CDFI在评价肾移植术后急、慢性排斥反应的方面具有不同应用价值,其中CEUS的临床价值主要体现在慢性排斥的评估中,而CDFI则体现在急性排斥反应的评估中。

  • 标签: 超声检查 造影剂 移植肾急性排斥
  • 简介:摘要目的对损伤性出血的介入治疗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5年6月本院收治86例肾脏损伤出血患者,采用肾动脉造影,明确肾动脉损伤的部位及程度,采用明胶海绵或弹簧圈对出血动脉行超选择性栓塞治疗。结果86例患者经超选择插管明胶海绵颗粒或金属弹簧圈栓塞后,均能有效止血。栓塞后造影显示出血动脉中断闭塞,肾动脉出血征象消失。术后1-3d肉眼血尿消失。在随访时发现均未再次发生出血情况,未见继发性肾功能损害发生。结论对保守治疗无效的损伤出血患者介入性治疗,疗效确切、安全、有效,能最大限度的降低肾功能损害,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 标签: 损伤性 肾出血 介入
  • 简介:1993年,VictorAmbrose的实验室在秀丽隐杆线虫中首次发现miRNA。与此同时.GaryRuvkun的实验室鉴定了首个miRNA的靶标基因。这2个重要的发现共同确认了一种新的转录后基因调节机制。在过去几年中.miRNA的研究蓬勃发展,我们也开始从一个新的层面上理解基因组学。

  • 标签: 急性肾损伤 微小RNAS 缺血再灌注损伤
  • 简介:目的:探讨原发性滑膜肉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和鉴别诊断。方法:回顾分析2例原发性滑膜肉瘤患者的临床表现、组织学特点、免疫表型和分子遗传学改变及随访情况。结果:2例滑膜肉瘤患者分别为25岁女性和27岁男性,临床表现为腹痛,肿瘤平均长径为8cm,呈灰白色均质状肿块伴出血、坏死;显微镜下,肿瘤组织由相对一致的梭形和圆形上皮样细胞呈交错状、片状分布构成,并可见血管外皮瘤样区域,显示为疏密相间的梭形细胞伴分支状薄壁血管。瘤细胞间边界不清,细胞质少至中等,细胞核呈空泡状,伴有小核仁,核分裂象易见。1例可见似母细胞瘤中的始基样成分,为边界较清、结节状排列、圆至卵圆形细胞团。免疫组化表达上皮膜抗原(EMA)、CK、CD99、BCL-2、波形蛋白(vimentin),不表达CD34、S-100、SMA、MyoD-1、WT-1、CD10、HMB45。原位荧光杂交SYT双色分离探针标记均见SYT基因重排阳性。随访结果显示,1例患者于术后23个月腹腔内肿瘤复发,另1例患者术后10个月仍无瘤生存。结论:原发性滑膜肉瘤罕见,易发生于年轻成人,形态表现与一些肾脏儿科肿瘤、间叶性肿瘤和细胞癌有交错;充分取材并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及融合基因检测可作出明确诊断。

  • 标签: 滑膜肉瘤 组织学 融合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