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移植急性排斥患者超声造影特征,为建立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超声造影诊断标准提供依据。方法应用新型超声造影剂及实时CEUS成像技术对23例同种异体肾移植术后观察3d~6年。常规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检查结束后,启动造影增强模式,实时存储图像,由两名医师共同进行图像回放分析。其中6例临床考虑慢性排斥者于CEUS后即行超声引导下移植穿刺活检术。结果23例均获得满意的超声造影成像效果,所有患者无不适反映。临床、实验室、CDFI及CEUS诊断为正常功能移植13例,其中3例于周发现血肿。临床、实验室及CDFI、穿刺活检确诊急性排斥10例,其中2例于周发现血肿、2例于术中发现小梗死灶、慢性排斥6例,CEUS均表现为皮质达峰时间延迟。结论CEUS与CDFI在评价肾移植术后急、慢性排斥反应的方面具有不同应用价值,其中CEUS的临床价值主要体现在慢性排斥的评估中,而CDFI则体现在急性排斥反应的评估中。

  • 标签: 超声检查 造影剂 移植肾急性排斥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赛尼哌在预防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效果。方法选择首次同种异体肾移植病人100例,分为赛尼哌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50例。所有患者术后均应用环孢素(CsA)和骁悉(MMF)、强的松(Pret)三联免疫抑制治疗。赛尼哌组在术前和术后分别增加1剂赛尼哌,观察肾移植后6个月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和药物的安全性。结果6个月内赛尼哌组和对照组发生急性排斥反应分别为4例(8%)和10例(20%),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副作用方面赛尼哌组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两剂赛尼哌联合应用环孢素、骁悉和强的松免疫抑制治疗方案对预防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是安全、有效的。

  • 标签: 肾移植 赛尼哌 急性排斥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浆供体来源的细胞游离DNA(donor-derived cell-free DNA,dd-cfDNA)片段在鉴别移植T细胞介导的排斥反应(T cell-mediated rejection,TCMR)和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antibody-mediated rejection,ABMR)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2017年12月1日至2019年7月18日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经活检确诊的移植急性排斥反应患者。根据2017年Banff移植排斥反应病理分类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ABMR组和TCMR组,后者又分为TCMRⅠ型亚组和TCMRⅡ型亚组。采用二代测序+目标区域捕获的方法检测入选者外周血浆dd-cfDNA水平。比较两组患者人口学及临床病理指标的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评价血浆dd-cfDNA和血肌酐水平对鉴别两种移植ABMR和TCMR的诊断价值。结果共60例移植急性排斥反应患者入选本研究,TCMR组42例,ABMR组18例。ABMR组患者血浆dd-cfDNA百分比较TCMR组显著升高[2.33(1.19,4.30)%比0.98(0.50,1.82)%,P=0.001];ABMR组dd-cfDNA绝对值亦较TCMR组显著升高[0.94(0.60,2.27)ng/ml比0.43(0.20,0.96)ng/ml,P=0.003]。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dd-cfDNA百分比鉴别诊断TCMR和ABMR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76(95%CI 0.64~0.88),阈值为1.11%,敏感性88.89%,特异性59.52%;dd-cfDNA绝对值鉴别诊断TCMR和ABMR的AUC为0.74(95% CI 0.61~0.86),阈值为0.53 ng/ml,敏感性88.89%,特异性54.76%。TCMR亚组与ABMR组血浆dd-cfDNA水平的比较结果显示,TCMR两亚组间dd-cfDNA百分比及绝对值水平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BMR组dd-cfDNA百分比显著高于TCMRⅠ型亚组(P=0.008)和TCMRⅡ型亚组(P=0.030)。ABMR组dd-cfDNA绝对值显著高于TCMRⅠ型亚组(P=0.003)。结论血浆dd-cfDNA水平检测对鉴别ABMR和TCMR两种排斥反应类型有辅助诊断价值。

  • 标签: 肾移植 移植物排斥 鉴别,诊断 供体来源细胞游离DNA
  • 简介:目前,小肠移植排斥反应的诊断主要依赖组织病理学检查这一“金标准”。尽管对小肠移植排斥反应的某些病理特征已达成共识,但还没有一个完整的诊断排斥反应的标准。移植肠内的免疫指标变化可反应早期排斥反应过程,监测移植肠内免疫指标的变化可直接反映排斥反应的免疫损伤过程对诊断和预测早期排斥反应的发生是一个更直接的方法。本文对小肠移植急性排斥过程中移植肠内免疫指标监测作一综述。

  • 标签: 小肠移植 急性排斥反应 诊断 免疫指标 早期 监测
  • 简介:本文综述了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机理、临床表现、实验室与影像学检查方法以及侵入性检查的应用。

  • 标签: 肾移植 急性排斥反应 诊断
  • 简介:急性排斥反应是。肾移植术后的重要并发症,也是导致移植物失功的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本文就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病机理、临床表现、实现室检查和诊断方法进行了综述。

  • 标签: 肾移植 急性排斥反应 诊断
  • 简介:CD44是属于黏附分子家族的跨膜糖蛋白,广泛表达于内皮细胞、间充质细胞、造血干细胞及中胚层来源的细胞和组织,参与淋巴细胞活化、增殖、黏附以及渗出,近年发现其与移植排斥反应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本文就CD44与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 标签: CD44 肾移植 急性排斥反应
  • 简介:目的探讨赛尼哌在预防同种异体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AR)的作用,并评估其安全性。方法44例肾移植患者随机分为赛尼哌治疗组22例与对照组22例,冶疗组在术前及术后14d分别静滴赛尼哌一个剂量,对照组以生理盐水为安慰剂,观察期为6个月。结果赛尼哌组在3个月内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在感染及副作用方面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随访期内,人均存活。结论赛尼哌是一种强效安全的免疫抑制剂,可显著降低移植AR的发生率。

  • 标签: 肾移植 赛尼哌 急性排斥反应 预防 剂量
  • 简介:摘要本文总结了移植排斥反应的病理学基础和临床特点,分析了常规超声的应用现状及局限性,通过对超声造影在该领域的临床研究进行综述,探讨了其良好的应用前景及存在的问题,以期进一步探索超声造影在移植排斥反应中的合理应用。

  • 标签: 肾移植 超声造影 排斥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胰联合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的影响因素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2013年1月1日至2019年6月30日138例胰联合移植(SPK)受者,根据是否发生排斥反应分为排斥组27例和无排斥组111例,比较两组受者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MI)、糖尿病类型、糖尿病时间、透析时间、免疫诱导、供者年龄、人类白细胞抗原(HLA)错配、冷缺血时间、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CNI)药物种类、CNI药物浓度等因素,Logist回归多因素分析SPK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危险因素。进一步分析急性排斥反应对移植物存活的影响。结果27例(19.6%,27/138)受者共发生34次排斥反应,中位时间为术后3个月(0.6~18.0个月)。发生单纯移植排斥反应15例、单纯胰腺排斥反应1例,胰腺和肾脏同时发生排斥反应11例。单因素分析发现排斥反应组CNI药物浓度低的比例为55.6%(5/27)高于无排斥反应组的20.7%(23/111)(P<0.001)。排斥反应组供者年龄(28.2±7.9)岁低于无排斥反应组的(31.8±8.6)岁(P=0.045)。多因素分析发现CNI药物浓度低(OR=4.802,P=0.001)是急性排斥反应的独立危险因素。排斥反应组1年的移植移植胰腺存活率分别为73.0%和73.6%,而无排斥反应组分别为100%和9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胰腺功能丧失组的胰腺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高于胰腺存活组(40.0%比4.1%,P<0.001),胰腺功能丧失组受者BMI(25.8±3.9)kg/m2高于胰腺存活组的(23.6±3.3) kg/m2(P=0.016)。多因素分析发现SPK术后胰腺急性排斥反应(HR=6.636,P<0.001)和受者BMI(HR=1.432、P=0.021)是影响移植胰腺功能丧失的独立危险因素。移植肾功能丧失组肾脏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100%高于移植存活组的11.2%(P<0.001)。结论胰联合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高,影响移植物预后,应加强术后早期急性排斥反应的诊治。

  • 标签: 肾移植 胰腺移植 急性排斥反应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单克隆抗体的预防性诱导治疗能否提高肾移植术后1年内的人、存活率。方法以1996年10月~2004年12月进行的同种异体肾移植并且术后使用单克隆抗体(OKT3)的153例尿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于术后6h内预防使用OKT3,每日5mg。其中111例术后5~10d内未发生排斥反应,使用OKT325~50mg,作为预防性诱导治疗。其后改为环孢霉素(CsA)、强地松(P)、硫唑嘌呤(AZA)或霉酚酸酯(MMF)维持治疗。另外40例在5d内因出现排斥反应的征像: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1.5,同位素血流图和同位素胶体显相及彩色超声均提示排斥反应,使用OKT3总量60~100mg。确诊排斥反应的当日及第二日使用OKT3每日10mg。使用OKT3的总量根据临床症状是否缓解及CD4/CD8〈0.5或比值倒置而停药。结果2例术后24h内出现经病理证实的超急性排斥反应,切除移植。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的40例均逆转。151例人、存活的随访时间均达1年,只有12例(7.9%)因再排斥而住院治疗。结论肾移植术后应用OKT。作为诱导性治疗,预防急性排斥反应效果良好。肾移植术后即便用OKT3作诱导性治疗,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仍达36%(40/111)。但急性排斥反应的程度较轻,且可完全被加量的OKT3逆转。OKT3不能预防超急性排斥反应。另外本文也对OKT3常见的副作用进行了总结,提出了一些预防和治疗的措施。

  • 标签: 肾移植 排斥反应 单克隆抗体
  • 简介:摘要目的对肾移植术后患有急性体液性排斥反应的患者进行治疗分析。方法对2010年3月至2012年5月,在我院进行肾移植术的90例病患,并随机抽取50例病患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的对象;分析病患的排斥反应情况,对进行肾移植术的病患给予小剂量的抗胸腺淋巴细胞球蛋白,进行治疗术后的治疗,能有效减少患者的并发症,促进其早日恢复健康。结果50例病患的急性体液性排斥反应情况逐渐逆转,病患的病情趋于稳定。术后半年随访,有2例病患由于合并肺部感染,即停服用免疫抑制剂,进而出现严重的急性排斥反应,需进行移植的切除、恢复其的血液透析,剩下的肾移植功能情况良好。结论病患进行肾移植术之后,及时运用抗胸腺淋巴细胞球蛋白进行术后的治疗,能较好较快地使病患的损害情况更好的恢复、有效减少CsA毒性对病患的危害;而且多克隆抗体抗胸腺淋巴细胞球蛋白是有效预防淋巴细胞的抑制剂,能够对T细胞免疫反应具有较高抑制作用。对治疗肾移植术后急性体液性排斥反应具有较好的疗效,病患的成功率较高;同时,患者出现的并发症也较少,对患者的损伤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1。

  • 标签: 肾移植术 急性体液性排斥 临床治疗
  • 简介:目的建立大鼠心脏移植急性排斥合并肺部细菌感染模型.方法异基因大鼠心脏移植术后给予环孢霉素A(CSA)10mg·kg-1·d-1皮下注射.术后第6天将动物随机分为继续CSA治疗(A组)和生理盐水10mg·kg-1·d-1皮下注射(B组).在术后第13天将动物进一步随机给予0.2ml,1×109cfu/ml铜绿假单胞菌气管内接种(C组)或0.2ml生理盐水气管内接种(D组).观察各组生存率,并于术后第14天处死动物,切取移植心脏和肺脏组织做病理学检查.结果实验动物全部存活;A组动物未见明显排斥反应;B组动物移植心脏发生ISHLT3R级(重度)排斥反应;C组动物发生中-重度肺部炎症反应;D组动物肺部病理未见明显异常.结论通过急性排斥和细菌气管内接种这两种干预因素处理,成功建立了心脏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合并肺部细菌感染模型.

  • 标签: 心脏移植 移植物排斥 模型 动物 肺部感染
  • 简介:由于移植技术提高和新型免疫抑制剂的应用,肾移植术后早期排斥反应的临床症状越来越不典型,出现了大量亚临床排斥反应。肾移植术后3个月内出现临床或亚临床排斥反应是移植早期慢性病变和晚期排斥反应的强力诱因。如何早期发现亚临床排斥反应并采取恰当的干预措施也是提高移植存活率的重要因素。

  • 标签: 肾移植 亚临床排斥反应
  • 简介:摘要:肾移植是目前终末期肾病最佳的治疗方式,移植后常见的并发症有感染、排斥反应、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elayedgraftfunction,DGF)等,胰腺炎是其罕见并发症。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actuepancreatitis,SAP)是由多种病因导致胰酶在胰腺内被激活后,引起胰腺组织自身消化、水肿、出血甚至坏死的炎症反应,以急性上腹痛、恶心、呕吐、发热和血胰酶增高等为特点。SAP发病急、并发症多、可发生休克和多器官功能衰竭。肾移植术后并发SAP在临床上少见,病死率高达50%~100%。本研究选取本院接受肾移植手术的患者46例,旨在探讨患者病原菌分布及临床主要病原菌对常用抗感染药物的敏感性和耐药性,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指导。现报道如下。

  • 标签:  肾移植受体 康复训练 早期活动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老年器官捐献供在不同年龄层的肾移植受者中发生急性排斥反应(AR)的临床资料。方法回顾性分析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2年1月至2020年6月298例接受供者年龄≥60岁的器官捐献供的肾移植受者临床资料,根据受者年龄将其分为A组(<30岁,59例)、B组(30~39岁,125例)、C组(40~49岁,83例)和D组(≥50岁,31例),观察不同年龄层术后AR发生情况;同时根据供受者年龄差将其分为年龄差≥25岁组(166例)和年龄差<25岁组(132例),观察AR发生情况。结果A、B、C、D四组术后1年内AR发生率分别为15.3%(9/59)、8.8%(11/125)、7.2%(6/83)和3.2%(1/3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差≥25岁组和年龄差<25岁组的AR发生率分别为12.5%(20/166)和5.3%(7/1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术后1周、1个月的外周血淋巴细胞比例及绝对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术后1年内血清肌酐水平、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发生率和受者、移植存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器官捐献供在不同年龄层受者中可获得满意的移植效果;随着受者年龄的降低,AR发生呈上升趋势,应重点关注供受者年龄差≥25岁的受者AR的防治。

  • 标签: 肾移植 老年供肾 急性排斥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抗CD134抗体+雷帕霉素联合用药抑制排斥反应的作用。方法制作大鼠肝移植模型,应用抗CD134抗体+雷帕霉素联合用药抑制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探讨对大鼠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OX40-OX40L共刺激途径机制。结果空白对照组SD对Wistar组存活时间因有排斥反应致存活时间短,存活时间6±2.3天;移植治疗对照组抗CD134抗体与雷帕霉素联合治疗组中,SD对SD组,Wistar组对Wistar组因未见明显的排斥反应及封闭了共刺激途径,存活时间长,这两组和SD+wistar组有统计学意义差异。结论抗CD134抗体+雷帕霉素联合用药可以抑制排斥反应的发生。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药物冲击治疗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临床疗效,总结分析其临床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2年1月~2014年2月期间,通过甲基强的松龙药物冲击治疗肾移植术后出现急性排斥反应的62例患者资料。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患者在药物冲击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常规基础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再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经过对应的护理,观察组患者21例患者疗效显著,6例患者有效,4例患者无效,总有效率为87.09%;对照组患者16例患者疗效显著,7例患者有效,8例患者无效,总有效率为74.19%。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人员在药物冲击治疗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治疗中采取有效的综合护理干预能提高疗效,是取得治疗成功的关键。

  • 标签: 甲基强的松龙 冲击治疗 疗效 综合护理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