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CT及MRI在儿童单发性肾母细胞瘤(Wilms’tumor,WT)诊断中的价值,提高对本病影像学特征的认识。方法:收集我院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单发性WT患者,回顾性分析其CT及MRI征象。其中5例行CT检查,3例行MRI检查。结果:本组8均为单侧单个肾脏占位性病变,呈类圆形或分叶状,CT平扫为等、低或混杂密度,病灶占位效应显著,周围脏器受压明显。MRI表现为等低T1WI、等高T2WI信号为主,其内信号欠均匀,增强扫描后瘤体实性成分不均匀强化,囊变坏死区无强化,肿瘤压迫残余肾脏。结论:CT及MRI可明确显示瘤体的位置、大小、周围组织受侵犯情况及有无远处转移灶,可为临床检出本病及术前评估提供重要依据。

  • 标签: WILMS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 简介:进展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lungcancer,NSCLC)疗效评估常采用基于影像学的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sponseevaluationcriteriainsolidtumors,RECIST)。随着肿瘤靶向治疗等新治疗方案的临床应用,很有必要深入了解现行及修订的RECIST影像学评估指标与内容,做到扬长避短、有的放矢。本文就RECIST在NSCLC疗效评估中的进展予以综述。

  • 标签: 进展期非小细胞肺癌 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 影像学评估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形态类型肝内胆管细胞癌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0例肝内胆管细胞癌的形态特点和动态增强CT表现。结果:20例肝内胆管细胞癌中肿块型14例,管周浸润型4例,管内生长型2例。肿块型平扫表现为不规则低密度肿块,动态扫描早期肿瘤周边呈环状强化,中心部分早期呈轻度强化或不强化,延迟期呈现持续性强化为特征性表现;管周浸润型表现为沿胆管树走行的分枝状软组织肿块,边缘不清,远侧胆管扩张,动态扫描肿瘤呈渐进性延迟强化;管内生长型表现为扩张胆管内的乳头状或结节状病变,动态扫描早期呈轻度均匀性强化,延迟期无强化。结论:不同形态类型肝内胆管细胞癌的CT表现不同,术前影像学检查明确ICC的形态学类型,有助于临床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并判断患者预后。

  • 标签: 肝内胆管细胞癌 形态学类型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目的:回顾分析脂肪母细胞瘤的临床和超声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46例脂肪母细胞瘤患者的资料,分析总结该病的临床与超声表现特征。结果:46例患者中,年龄≤3岁者35例(76%)。包块均为单发、无触痛;包块质软或质中39例(85%),活动良好或较好41例(89%)。包块位于皮下26例(57%)、肌层14例(30%)、皮下及肌层均受累2例(4%)、腹膜后或系膜上4例(9%)。包块最大径≥3.0cm41例(89%)。包块表现为稍高回声33例(72%)、低回声11例(24%)、杂乱回声2例(4%)。包块边界清楚35例(76%),形态规则35例(76%),内部可见线状、条索状强回声分隔36例(78%),包块内出现钙化1例,裂隙状弱回声者1例。肿块内部血流信号Adler分级:0级20例(43%)、Ⅰ级23例(50%)、Ⅱ级3例(7%)。比较脂肪母细胞瘤弥漫型(10例)与局限型(36例),发现质地、活动度、部位、大小、形态、内部强回声分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脂肪母细胞瘤临床和超声表现有一定特点,好发于3岁以下婴幼儿,均单发,包块多质软或质中,活动良好或较好。声像图特征为包块多位于皮下,最长径>3cm,多为内部伴有强回声分隔的稍高回声团块,边界清楚,形态规则,半数以上可见Ⅰ级或Ⅱ级血流信号。弥漫型脂肪母细胞瘤较局限型质硬,多位于肌层,最长径>6cm,形态不规则,内部无强回声分隔。

  • 标签: 脂肪母细胞瘤 超声检查 彩色多普勒
  • 简介:目的:探讨浆细胞性乳腺炎(PCM)的MRI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经病理证实的PCM患者的MRI资料,分析病灶信号特征、TIC特征、病灶部位及范围.结果:25例共检出病灶26个,根据MRI图像特征,将PCM分为炎症型(9个)、脓肿型(7个)及混合型(10个).14个病灶范围广泛,10个局限于单一象限及乳晕区,2个局限于乳晕区.增强扫描后22个病灶可见强化改变,TIC多数呈Ⅰ型(10个)和Ⅱ型(8个).结论:MRI是诊断PCM的有效手段,对PCM分期有重要价值.

  • 标签: 浆细胞性乳腺炎 磁共振成像
  • 简介:肝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病程短、进展快、病死率高,大多数患者就诊时已失去了手术时机。介入治疗因具有微创、定位准确、可操作性强、重复性好等优点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但各种介入疗法因原理的差别而各有不足,因此多种介入疗法的综合运用将有助于发挥各种治疗方法的最大疗效,并提高肝癌患者的总体疗效。本文就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射频消融、微波消融、无水酒精注射这4种介入疗法及序贯综合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简要综述。

  • 标签: 肝肿癌 微创介入治疗 序贯综合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10mm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carcinoma,HCC)超声造影的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病理学检查证实的34例≤10mmHCC病灶的超声造影图像特征,总结超声造影时相变化。结果:34例共34个病灶中,100%(34个)表现为动脉期高回声增强,61.8%(21个)表现为门静脉期低回声增强,38.2%(13个)表现为门静脉期等回声增强,其中延迟期减退7例,延迟期仍呈等回声6例。在≤10mmHCC的超声造影中,开始增强时间、达峰时间、呈等回声及低回声时间分别是(18.56±3.94)、(23.88±4.59)、(32.33±6.54)及(134.21±66.38)s。若以动脉期高回声增强,门静脉期及延迟期低回声增强作为诊断指标,超声造影诊断≤10mmHCC的准确率为61.8%。若以动脉期出现高回声增强,门静脉期呈等或低回声增强,延迟期呈低回声增强为诊断指标,其准确率为82.4%;若再结合既往肿瘤病史,其诊断准确率可达91.1%。结论:超声造影时相分析有助于提高≤10mmHCC的诊断准确率。

  • 标签: 超声检查 造影剂 肝细胞肝癌
  • 简介:目的探讨浆细胞性乳腺炎的MRI表现及其在临床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32例,术前均行双乳MRI平扫及增强检查,对照手术所见分析其MRI表现。结果32例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均为女性,年龄23-42岁,平均(32±5)岁。其中30例累及单侧乳腺、2例累及双侧乳腺,共34个患乳。MRI显示7个(20.6%)患乳内病灶局限于乳晕周围及后方、4个(11.8%)累及单个象限及乳晕区、23个(67.6%)累及多个象限及乳晕区,并有21个(61.8%)累及乳后间隙。3个(8.8%)患乳病灶呈非肿块样,31个(91.2%)呈肿块样病灶。1个(2.9%)呈单发均匀强化结节,5个(14.7%)呈单发不均匀强化结节,23个(67.6%)呈多发不均匀强化结节,2个(5.9%)呈多发不均匀强化结节伴均匀强化结节,并见16个(47.1%)多发不均匀强化结节间相通。15个(44.1%)患乳乳晕皮肤增厚伴乳头凹陷,13个(38.2%)伴邻近皮肤增厚,8个(23.5%)伴皮下脓肿形成,均与手术所见一致。术中见12个(35.3%)患乳局部皮肤瘘管形成,MRI仅显示9个(26.5%);术中见6个(17.6%)患乳脓肿间瘘管形成,MRI仅显示3个(8.8%);术中见9个(26.5%)患乳脓肿与乳头孔间有管道相通,MRI仅显示7个(20.6%);术中见25个(73.5%)患乳乳导管扩张,MRI仅显示19个(55.9%)。结论浆细胞性乳腺炎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并与手术所见具有较高的一致性。MRI能清晰显示病变的位置、累及范围及深度、皮下及病灶间的瘘管,并显示病灶与乳头相通的管道,对指导临床手术方案的制订有重要作用。

  • 标签: 浆细胞性乳腺炎 磁共振成像 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超声在卵巢卵泡膜细胞瘤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14年9月—2016年8月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中心医院收治的36例卵巢卵泡膜细胞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均采用超声及病理学检查,比较两种方法对卵巢卵泡膜细胞瘤的诊断结果及准确率。结果:超声检出肿块34例,检出率为94.44%;漏诊2例,漏诊率为5.56%;正确诊断28例,准确率为77.78%;误诊6例,误诊率为16.67%。其中超声鉴别诊断为实性肿瘤29例,占85.29%;鉴别诊断为囊实性肿瘤者5例,占14.71%。手术及病理检查形态与超声表现基本一致。结论:实性卵巢卵泡膜细胞瘤的超声表现具有特异性,为回声包块,边界清晰,内部未见或仅有少许血流信号,容易诊断。囊实性超声诊断较难,需与其他肿瘤如卵巢囊肿、畸胎瘤、卵巢癌进行鉴别诊断。因此,超声在卵巢卵泡膜细胞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有较高应用价值。

  • 标签: 超声 卵巢卵泡膜细胞瘤 检出率 囊实性肿瘤 畸胎瘤
  • 简介:资料患者,女性,54岁。主诉咳嗽,咯血、胸闷2个月余,于2009年9月11日入院。查体无特殊阳性体征。辅助检查血常规、生化全项、心电图及肿瘤标记均无异常。胸部CT示右肺下叶见一大小约5.0cm×4.8cm类圆形软组织肿块,密度均匀,局部外形呈分叶状,增强后见瘤体内部呈均匀强化,CT值约77HU,较同层面肌肉CT值(约55HU)高,肿瘤边缘强化较内部明显;双肺门及纵隔未见肿大淋巴结,胸腔未见积液(图1A、1B)。纤维

  • 标签: 上皮样细胞 右肺下叶 肿瘤边缘 均匀强化 分叶状 生化全项
  • 简介:目的:探讨乳腺富细胞黏液腺癌的超声表现与病理学诊断的关系。方法:分析11例乳腺富细胞黏液腺癌的超声表现及病理学检查结果,包括细胞内有无黏液、分布形态(多发细小囊泡、较大黏液湖、较大黏液湖伴印戒细胞)及细胞外黏液与细胞面积比值(<30%、30%~90%、>90%),并对照研究超声内部回声与病理学检查结果之间的关系。结果:超声图像上肿块均呈实性团块,5个肿块为高回声,2个为等回声,4个为低回声;8个形态不规则;8个边界模糊;10个见中等或丰富彩色血流信号。8例行超声弹性成像检查,5个弹性超声评分为2~3分。病灶细胞内黏液为多发细小囊泡时,超声均表现为高回声;病灶细胞内黏液为黏液湖或无细胞内黏液时,超声表现为等回声或低回声。超声内部回声与细胞外黏液无明显关系。超声均诊断为BI-RADS4类。结论:乳腺富细胞黏液腺癌常表现为形态不规则、边界模糊的高回声,血流丰富,弹性评分低。其内部回声与细胞内黏液有关,与细胞外黏液无明显关系。超声有助于乳腺富细胞黏液腺癌的术前良恶性诊断。

  • 标签: 乳腺黏液腺癌 富细胞 彩色多普勒超声 超声弹性成像
  • 简介:目的:基于影像组学方法,分析超声医学影像信息,评估影像组学方法预测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carcinoma,HCC)中Ki-67表达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33例经术后病理证实的HCC患者的灰阶超声图像,通过图像分割、提取图像中肿瘤病灶的小波、纹理、形态特征,结合最大相关最小冗余(minimum-redundancy-maximum-relevance,mRMR)准则的遗传算法选出234个特征,之后再用稀疏表示(sparserepresentationcoefficient,SRC)方法进一步筛选,得到最优特征子集并用于分类。结果:利用支持向量机(supportvectormachine,SVM)和留一法(leave-one-outcrossvalidation,LOOCV)的预测模型对临床HCC超声图像进行分类和评价。结果显示,受试者操作特性曲线下面积(areaunderthereceiveroperatingcharacteristiccurve,AUC)达到了0.75。结论:基于HCC超声灰阶图像的影像组学分析和Ki-67表达存在相关性,可以为临床合理诊疗和预后预测提供有用的信息。

  • 标签: 影像组学 原发性肝细胞肝癌 KI-67 灰阶超声 可行性
  • 简介:目的:探讨腮腺基底细胞腺瘤与腺淋巴瘤的CT特点,为两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腮腺基底细胞腺瘤12例、腺淋巴瘤23例,对患者年龄、肿瘤最大径、平扫及增强扫描CT值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腮腺基底细胞腺瘤12例均为单侧,女性好发,腺淋巴瘤一侧或双侧多发,男性好发;腮腺基底细胞腺瘤发病年龄较腺淋巴瘤小(P〈0.05);基底细胞腺瘤与腺淋巴瘤的最大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腮腺基底细胞腺瘤平扫期CT值较低,增强扫描动脉期和静脉期明显强化、CT值较高;腺淋巴瘤的平扫期CT值较高,增强扫描动脉期和静脉期呈轻中度强化、CT值较低;两者平扫、增强扫描CT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腮腺基底细胞腺瘤和腺淋巴瘤的发病除具有性别、年龄差异外,CT平扫和增强扫描有明显的特征,可对两者的定性诊断提供参考。

  • 标签: 腮腺 基底细胞腺瘤 腺淋巴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目前临床上治疗前列腺疾病的方法很多,但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开发有效的微创疗法成为一项重要任务。近年来,随着超声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改进,低频超声在前列腺疾病治疗中作用的研究越来越深入,低频超声不仅能诱导人前列腺癌细胞的凋亡及自噬、抑制癌细胞的侵袭转移,还可增加细胞膜的通透性,从而对前列腺增生组织和前列腺癌组织产生各种生物学效应。本文就这一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低频超声 前列腺疾病 生物效应 超声微泡
  • 简介:胶质肉瘤是一种较罕见的中枢系统肿瘤,通常被认为是胶质母细胞瘤的变种,具有神经胶质和间质双向分化的特征.其胶质成分与胶质母细胞瘤非常相似,间质成分多来源于成纤维细胞,因此最常见的类型类似于纤维肉瘤或所谓的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现报道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伴发胶质肉瘤1例并复习文献,对其临床表现、术中所见、影像学特征及病理结果进行分析,旨在提高对其认识.

  • 标签: 神经胶质肉瘤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目的剖析腱鞘巨细胞瘤( GCTTS)的超声、 CT、磁共振成像( MRI)的影像学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鉴别诊断水平。方法总结分析 27例经病理证实的 GCTTS患者的影像学特点。结果本组中 GCTTS病变均为局限型, 18例软组织肿块跨关节生长, 9例包绕肌腱生长,其中 7例浸润邻近骨质;与正常骨骼肌相比,病灶 T2WI上呈高低混杂信号; T1WI上, 13例呈稍低信号, 10例呈等、低信号, 4例呈等信号。结论 GCTTS以局限型多见,相比超声和 CT扫描, MRI在发现病变及其程度、范围、疾病诊断以及随访上具有显著的应用价值。

  • 标签: 腱鞘巨细胞瘤 诊断显像 病理学 临床
  • 简介: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61岁,右侧阴囊鞘膜积液反复发作2年余。2017年2月计划于某三级甲等医院手术治疗,完善术前检查发现左肾上腺占位性病变,性质待定,恶性病变不除外,建议手术或穿刺活检,患者拒绝,遂来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人民医院就诊。患者自发病以来,无发热、消瘦、腰疼、尿频尿急尿痛及血压异常波动,睡眠饮食正常,大小便无异常。入院查体:无特殊。相关实验室检查:甲胎蛋白为1.120ng/mL,癌胚抗原为1.300ng/mL,糖类抗原125(carbohydrateantigen125,CA125)为7.86U/mL,CA15-3为13.12U/mL,CA19-9为6.04U/mL,CA724为1.48U/mL,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为0.373ng/mL,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为7.370ng/mL。增强CT:左侧肾上腺区椭圆形软组织肿块,病灶最大截面约7.7cm×6.6cm,密度不均匀,内部可见囊变坏死区,并见多发点状、小圆形钙化。增强扫描呈动脉期轻中度不均匀强化,门静脉期及延迟期呈持续性、渐进性强化,周围脂肪间隙浑浊,且有结节样相似强化方式的小病灶包绕左肾动脉,左侧肾上腺未见显示(图1)。

  • 标签: 肾上腺肿瘤 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 影像学表现
  • 简介:多房囊性肾细胞癌(MCRCC)是肾癌的一种少见亚型,具有低分期、低分级、预后良好和可手术治愈的特点。但需与肾囊肿、肾癌囊变、多房囊性肾瘤等其他肾囊性病变相鉴别。因此,提高MCRCC的术前影像学诊断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可有效避免术中冷冻对鉴别确诊良恶性的不可靠性。本文对MCRCC的临床和病理特点、影像学表现和鉴别诊断进行综述。

  • 标签: 多房囊性肾细胞癌 肾肿瘤 影像 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平扫CT密度及其直方图参数对少脂肪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angiomyolipoma,AML)与肾嫌色细胞癌、乳头状肾细胞癌的鉴别诊断作用。方法:分析18例少脂肪肾AML、15例肾嫌色细胞癌、18例乳头状肾细胞癌的平扫CT图像,测量并计算平均密度及其直方图10%、25%、50%密度,以及10%/平均密度比值,比较以上参数在少脂肪肾AML与肾嫌色细胞癌、乳头状肾细胞癌之间的差异,选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参数进行少脂肪AML与后两者的鉴别诊断,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operating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各参数诊断效能的优劣。结果:少脂肪肾AML的平均密度及其直方图10%、25%和50%密度均显著高于肾嫌色细胞癌和乳头状肾细胞癌,但10%/平均密度比值无差异。以平均密度及其直方图10%、25%和50%密度鉴别少脂肪肾AML与肾嫌色细胞癌的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reaundercurve,AUC)为0.80、0.76、0.78和0.82,各参数效能无明显差异;鉴别少脂肪肾AML与乳头状肾细胞癌的AUC为0.69、0.70、0.68和0.72,各参数效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平扫CT密度及其直方图参数有助于鉴别少脂肪肾AML与肾嫌色细胞癌、乳头状肾细胞癌,但诊断效能仍有待提高。

  • 标签: 计算机断层扫描 直方图 肾细胞癌 少脂肪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 简介:资料患者男性,23岁。入院前10天呕血1次,色鲜红,解柏油样便4次,伴头晕、乏力。近1年体质量减轻15kg,无腹痛,无发热。体格检查示:患者皮肤苍白,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腹部平软,无压痛、反跳痛,左侧腹扪及6cm左右肿块,质硬,边界尚清,较固定,无压痛,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正常。实验室检查示:红细胞3.69&#215;1012/L,血红蛋白104g/L,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antigen,CEA)(-),糖类抗原19-9(carbohydrateantigen19-9,CA19-9)(-),CA125(-),CA724(-),大便隐血(-)。

  • 标签: 肾嫌色细胞癌 胃恶性间质瘤 超声诊断 糖类抗原19-9 CA19-9 体质量减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