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9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危重护理学应用型课程改革对专科护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 90名专科护生进行研究,按照数字随机法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 45名护生通过传统方式教学,研究组 45名通过急危重护理学应用型课程教学改革方案教学,对照分析两组护生自主学习能力。结果:课程改革实施后,研究组在学习动机、自我管理、计划与实施、人际沟通四个方面的自主学习能力评分均比对照组高, P<0.05。结论:对专科护生来说,急危重护理学应用型课程改革对其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有帮助。

  • 标签: 急危重症护理学 应用型课程 改革 专科护生 自主学习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对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施行重症监护护理的具体效果。方法选出2016年11月~2018年2月本院接收的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87例,依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将上述患者列入实验组(45例)、参照组(42例),参照组向患者施行常规的脑卒中护理干预,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条件下开展重症监护护理,评估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2周后,实验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量化评分、并发症总出现率、死亡率均显著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重症监护护理实践于急性重症脑卒中临床护理工作当中,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有利于降低并发症出现率及死亡率,效果较理想。

  • 标签: 重症监护护理 急性重症脑卒中 实践效果
  • 简介:  【摘要】目的 评估对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施行重症监护护理的具体效果。方法 选出 2016年 11月~ 2018年 2月本院接收的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 87例,依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将上述患者列入实验组( 45例)、参照组( 42例),参照组向患者施行常规的脑卒中护理干预,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条件下开展重症监护护理,评估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护理 2周后,实验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量化评分、并发症总出现率、死亡率均显著低于参照组( P< 0.05)。结论 重症监护护理实践于急性重症脑卒中临床护理工作当中,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有利于降低并发症出现率及死亡率,效果较理想。

  • 标签:   重症监护护理 急性重症脑卒中 实践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我院危重患者转运过程存在的安全问题及相关护理方法进行分析。方法在本院2018年9月到2019年5月期间,随机对640例患者进行研究,对比组患者(n=320)采取常规陪检,观察组患者(n=320)采用细节陪检,对比两组患者对转运过程中的满意度、转运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对转运过程中的满意度、转运质量评分均要高于对比组(p<0.05)。结论在我院进行危重患者转运交接的患者,对其采用细节陪检以后,能够有效提高患者在转运过程中的效率,为患者争取更多的抢救时间,使患者的治疗效率得到有效提高。

  • 标签: 危重患者 安全问题 细节护理 转运交接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我院危重患者转运过程存在的安全问题及相关护理方法进行分析。方法:在本院 2018年 9月到 2019年 5月期间,随机对 640例患者进行研究,对比组患者( n=320)采取常规陪检,观察组患者( n=320)采用细节陪检,对比两组患者对转运过程中的满意度、转运质量评分,。 结果:观察组患者对转运过程中的满意度、转运质量评分均要高于对比组(p<0.05)。 结论:在我院进行危重患者转运交接的患者,对其采用细节陪检以后,能够有效提高患者在转运过程中的效率,为患者争取更多的抢救时间,使患者的治疗效率得到有效提高。

  • 标签: 危重患者 安全问题 细节护理 转运交接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实验将采用卒中单元重症监护对 46 例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实施临床护理协助,观察治疗成效。 方法:本次实验选取了 2018 年 1 月 -2018 年 12 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患者为对象,经过检查后均已确诊为急性重症脑卒中,而符合实验要求的人数有 46 例,根据患者治疗的顺序,以单双数的形式分别进行不同方案的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则为卒中单元重症监护,对比患者的神经功能损伤程度等。 结果:从护理质量上看,观察组在 NIHSS 量表的得分为( 13.52±1.16 )分,对照组为( 9.36±1.24 )分,组间对比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与此同时,在护理期间并发症的调查上,观察组患者的发生率为 4.3% ( 1/23 ),明显优于对照组的 13.0% ( 3/23 ),因此,我们认为观察组护理更佳。 结论:采用卒中单元重症监护对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的改善治疗具有积极意义,有利于改善神经功能,并对患者的意识障碍情况进行分析治疗,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可以推广应用。

  • 标签: 卒中单元重症监护 急性重症脑卒中 神经功能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实验将采用卒中单元重症监护对46例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实施临床护理协助,观察治疗成效。方法本次实验选取了2018年1月-2018年12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患者为对象,经过检查后均已确诊为急性重症脑卒中,而符合实验要求的人数有46例,根据患者治疗的顺序,以单双数的形式分别进行不同方案的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则为卒中单元重症监护,对比患者的神经功能损伤程度等。结果从护理质量上看,观察组在NIHSS量表的得分为(13.52±1.16)分,对照组为(9.36±1.24)分,组间对比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此同时,在护理期间并发症的调查上,观察组患者的发生率为4.3%(1/23),明显优于对照组的13.0%(3/23),因此,我们认为观察组护理更佳。结论采用卒中单元重症监护对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的改善治疗具有积极意义,有利于改善神经功能,并对患者的意识障碍情况进行分析治疗,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可以推广应用。

  • 标签: 卒中单元重症监护 急性重症脑卒中 神经功能损伤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小儿重症肺炎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 2017年 8月到 2019年 8月治疗的 94例小儿重症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47例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个体化临床护理;对比两组患儿的症状缓解时间、治疗总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综合评价患儿的临床疗效,并作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症状缓解时间、治疗总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 93.62%,显著大于对照组的 78.7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个体化临床护理对小儿重症肺炎患儿的护理效果显著,可促进症状的缓解、缩短治疗总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协同提高临床疗效。

  • 标签: 小儿重症肺炎 个体化护理 常规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急诊创伤危重患者在救治期间接受细节护理联合保温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在我院急诊接受救治的创伤危重患者88例,通过随机分组法将其分成对照组(44例)和观察组(44例)。分别常规急诊护理和细节护理联合保温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救治期间低体温事件发生情况、急诊救治时间和住院治疗总时间、对急诊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救治期间仅有2例低体温事件发生,少于对照组的7例;急诊救治时间和住院治疗总时间短于对照组;对急诊护理的满意度达到93.2%,高于对照组的77.3%。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创伤危重患者接受细节护理联合保温护理,可减少低体温事件,缩短急诊救治时间和住院治疗总时间,使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提高。

  • 标签: 急诊 创伤 危重 细节护理 保温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急诊创伤危重患者在救治期间接受细节护理联合保温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在我院急诊接受救治的创伤危重患者88例,通过随机分组法将其分成对照组(44例)和观察组(44例)。分别常规急诊护理和细节护理联合保温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救治期间低体温事件发生情况、急诊救治时间和住院治疗总时间、对急诊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救治期间仅有2例低体温事件发生,少于对照组的7例;急诊救治时间和住院治疗总时间短于对照组;对急诊护理的满意度达到93.2%,高于对照组的77.3%。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创伤危重患者接受细节护理联合保温护理,可减少低体温事件,缩短急诊救治时间和住院治疗总时间,使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提高。

  • 标签: 急诊 创伤 危重 细节护理 保温护理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影响 97 例 危重患者早期肠内营养达标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 。方法 : 选取 2016 年 1 月 -2017 年 1 月于我院收治住院的 97 例 危重患者 ,将其按照随机对照组法分为 2 组,其中, A 组 49 例患者为达标组, B 组 48 例患者属于非达标组,对 2 组患者进行 GCS 、机械通气、呕吐以及腹泻等情况进行分析比较,分析影响肠内影响达标的因素,同时比较实施对策后的机械通气时间与住院时间。 结果 : 患者在进行分析后显示: GCS 分数、机械通气、呕吐以及腹泻等因素均可影响危重患者早期肠内营养达标,且经过治疗后,机械通气时间与住院时间明显短于未采取措施前, 且 差距较为显著,即 P < 0.0 5 。 结论 : GCS 、机械通气、呕吐以及腹泻等因素均可影响患者早期肠内营养达标,对应治疗后,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大大节约住院费用, 值得临床重视。

  • 标签: 危重患者 早期肠内营养达标 影响因素 对策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全程护理模式对急诊危重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方法 收集 2018 年 1月至 2019 年 1 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危重患者 120 例,随机平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接受全程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和护理意外事件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 93.33 %,对照组为 80.00 %, 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意外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 全程护理模式可有效提高急诊危重患者抢救效果,对于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降低护理意外事件发生率均具有积极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全程护理 急诊 危重症 抢救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 SBAR 交班模式 实施于 危重患儿 中对提升其 护理质量的 作用 。 方法: 将本医院儿科病房在 2018 年 01 月 --2018 年 12 月时间段内纳入的 200 例患儿用作统计指标资料,都采用 SBAR 交班模式,记录采用 SBAR 交班模式之前和之后护理工作人员对患儿病情有效观察合计值、患儿家长对护理服务满意合计值、医生对护理工作满意合计值 。 结果: 采用 SBAR 交班模式之后护理工作人员对患儿病情有效观察合计值对比采用 SBAR 交班模式之前提升( P<0.05 );采用 SBAR 交班模式之后患儿家长对护理服务满意合计值对比采用 SBAR 交班模式之前提升( P<0.05 );采用 SBAR 交班模式之后医生对护理工作满意合计值对比采用 SBAR 交班模式之前 差距较低 ( P>0.05 )。 结论: 为 危重患儿 选择 SBAR 交班模式有助于将其 护理质量 提升 。

  • 标签: SBAR交班模式 危重 患儿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急诊创伤危重患者在救治期间接受细节护理联合保温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在我院急诊接受救治的创伤危重患者 88例,通过随机分组法将其分成对照组( 44例)和观察组( 44例)。分别常规急诊护理和细节护理联合保温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救治期间低体温事件发生情况、急诊救治时间和住院治疗总时间、对急诊护理的满意度。 结果 观察组患者救治期间仅有2例低体温事件发生,少于对照组的 7例;急诊救治时间和住院治疗总时间短于对照组;对急诊护理的满意度达到 93.2%,高于对照组的 77.3%。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急诊创伤危重患者接受细节护理联合保温护理,可减少低体温事件,缩短急诊救治时间和住院治疗总时间,使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提高。

  • 标签: 急诊 创伤 危重 细节护理 保温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评定实行品管圈对减少危重患者转运缺陷几率的干预效果 。方法:将 2019年 03月 05日至 03月 15日扬中市人民医院急诊科收入的 42例院内转运 危重 患者纳入实行品管圈前调查资料,将 2 019年 07 月 0 1日至 07 月 11 日收入的 42例 院内转运危重 患者纳入实行品管圈后调查资料,评估实行 品管圈前 后危重患者转运缺陷统计 率、 目标达成率、 进步率。结果:实行 品管圈后危重患者转运缺陷统计 率低于实行品管圈前指标检测结果, 证实数据值检验和分析统计学意义( P<0.05 );目标达成率是 107% ,进步率是 60% 。结论:实行品管圈有助于将危重患者转运缺陷几率显著减少 。

  • 标签: 品管圈 危重 转运缺陷
  • 简介:摘要目的评定实行品管圈对减少危重患者转运缺陷几率的干预效果。方法将2019年03月05日至03月15日扬中市人民医院急诊科收入的42例院内转运危重患者纳入实行品管圈前调查资料,将2019年07月01日至07月11日收入的42例院内转运危重患者纳入实行品管圈后调查资料,评估实行品管圈前后危重患者转运缺陷统计率、目标达成率、进步率。结果实行品管圈后危重患者转运缺陷统计率低于实行品管圈前指标检测结果,证实数据值检验和分析统计学意义(P<0.05);目标达成率是107%,进步率是60%。结论实行品管圈有助于将危重患者转运缺陷几率显著减少。

  • 标签: 品管圈 危重 转运缺陷
  • 简介:摘要目的评定实行品管圈对减少危重患者转运缺陷几率的干预效果。方法将2019年03月05日至03月15日扬中市人民医院急诊科收入的42例院内转运危重患者纳入实行品管圈前调查资料,将2019年07月01日至07月11日收入的42例院内转运危重患者纳入实行品管圈后调查资料,评估实行品管圈前后危重患者转运缺陷统计率、目标达成率、进步率。结果实行品管圈后危重患者转运缺陷统计率低于实行品管圈前指标检测结果,证实数据值检验和分析统计学意义(P<0.05);目标达成率是107%,进步率是60%。结论实行品管圈有助于将危重患者转运缺陷几率显著减少。

  • 标签: 品管圈 危重 转运缺陷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评价持续微量泵静脉输注胰岛素监控重症监护病房重症高血糖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本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于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80例持续微量泵静脉输注胰岛素监控重症监护病房重症高血糖患者分成2组,每组平均为4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地方法,观察组则采取整体护理方法,进一步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1)在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指标水平方面,护理前两组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在平均血糖恢复时间方面,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在胰岛素用量方面,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在低血糖事件发生率上,观察组为5.00%,与对照组的22.50%对比显著更低(P<0.05)。结论针对持续微量泵静脉输注胰岛素监控重症监护病房重症高血糖患者,加强整体护理干预,可改善患者的血糖指标水平,降低低血糖事件发生率;因此,值得采纳及应用。

  • 标签: 持续微量泵静脉输注 胰岛素 重症监护病房 重症高血糖 整体护理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评价持续微量泵静脉输注胰岛素监控重症监护病房重症高血糖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 本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于 2017年 1月— 2018年 1月收治的 80例持续微量泵静脉输注胰岛素监控重症监护病房重症高血糖患者分成 2组,每组平均为 4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地方法,观察组则采取整体护理方法,进一步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 1)在空腹血糖、餐后 2h血糖指标水平方面,护理前两组比较均无明显差异( P> 0.05);护理后,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05)。( 2)在平均血糖恢复时间方面,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 P< 0.05);在胰岛素用量方面,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 P< 0.05);在低血糖事件发生率上,观察组为 5.00%,与对照组的 22.50%对比显著更低( P< 0.05)。结论 针对持续微量泵静脉输注胰岛素监控重症监护病房重症高血糖患者,加强整体护理干预,可改善患者的血糖指标水平,降低低血糖事件发生率;因此,值得采纳及应用。

  • 标签: 持续微量泵静脉输注 胰岛素 重症监护病房 重症高血糖 整体护理方法
  • 简介:[摘要 ]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行股静脉紧急穿刺术在急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穿刺困难的急危重患者按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 20例,单批次为观察组,双批次为对照组,观察组采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探查、定位、行股静脉穿刺输液急救,对照组采用常规定位法穿刺输液急救,比较两组危重患者的穿刺成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急危重患者穿刺成功率( 95%)明显高于对照组( 70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 5%)明显低于对照组( 30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行股静脉紧急穿刺术较传统体表定位的盲穿法成功率高,也可以有效降低穿刺风险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超声引导 股静脉紧急穿刺术 急危重症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