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7 个结果
  • 简介:新型隐球菌是一种带厚荚膜的酵母菌,在土壤中广泛存在,在干燥环境中可以生存达1a之久。新型隐球菌感染多为外源性感染,它能够感染人类皮肤黏膜、大脑和肺部,引起皮肤黏膜隐球菌病、隐球菌性脑膜炎和隐球菌性肺炎。新型隐球菌进入肺部是感染的第一步,隐球菌可通过吸入进入人体内而致病。新型隐球菌所致的感染在临床上并不多见,如有发病,主要表现为隐球菌脑膜炎,单纯的肺隐球菌病少见,隐球菌眼部感染的有关报道更少。我科2005年1月收治1例新型隐球菌眼部感染致眼球摘除的患者,现报道如下。

  • 标签: 新型隐球菌感染 眼球摘除 隐球菌性脑膜炎 肺隐球菌病 护理 隐球菌性肺炎
  • 简介:目的调查分析我院皮肤科患者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探讨采取相关护理措施。方法对2003年1月~12月523例出院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并采取相关护理措施。结果医院感染77例,医院感染率14.72%,感染多发生于免疫系统疾病,以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皮肌炎为主,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泌尿道、皮肤创面常见。结论皮肤科患者中医院感染危险因素主要与免疫性疾病、年龄、住院天数、长期应用激素等有关。医护人员做好无菌操作,加强健康教育,正确指导激素药物的应用,能够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 标签: 皮肤科 患者 医院感染 调查分析
  • 简介:探讨无针输液接头在静脉输液中预防感染的作用.经两组观察对照发现,使用无针静脉接头可减少静脉输液中针头使用的频率,使得与之相关的针刺伤减少43%,避免了由血源传染的疾病及反复穿刺引发的疼痛和感染的机会;同时可避免针头反复穿刺肝素帽堵塞,或在穿刺过程中的误扎污染及小微粒进入血管造成的热源反应,降低患者在连接肝素帽、插入头皮针等操作中意外感染的机率,从而大大降低了输液过程中的感染发生.

  • 标签: 无针输液接头 静脉输液 预防 感染
  • 简介:脑组织最易受缺氧影响,颅脑损伤患者并发肺部感染后,可加重脑水肿,形成恶性循环.2002年7月~2004年7月,我科收治颅脑损伤患者332例,并发肺部感染84例,现将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报告如下.

  • 标签: 颅脑损伤 肺部感染 护理对策 原因分析 并发症 脑水肿
  • 简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病情危重,并发症多,其中肺部感染是常见并发症,而重型颅脑损伤并发肺部感染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因肺部感染加重脑缺氧,进一步加重脑水肿,使原有的脑损伤加重。在伤后中晚期,肺部感染成为主要并发症和死亡原因。因此积极预防及控制肺部感染是提高重型颅脑损伤

  • 标签: 重型颅脑损伤 肺部感染 护理
  • 简介:为建立一套有效预防黄杆菌属医院感染的护理对策,对279例黄杆菌属所致医院感染的细菌来源、用药治疗情况、相关危险因素等方面进行了综合分析.认为,强化黄杆菌属感染专门知识的培训;加强病区管理力度;认真落实消毒、灭菌措施;严格操作规程;正确处理易感人群的护理合作性问题等是预防、监控黄杆菌属医院感染的重要对策.

  • 标签: 黄杆菌属 医院感染 护理 对策
  • 简介:目的观察开放性骨折创面的院内污染情况和感染常见细菌种类,探讨有效预防创口感染的护理措施。方法对36例病人39处开放性骨折创面在入院时、清创前后及术后6例感染创口用棉拭子取材,进行细菌培养和鉴定,找到创面新增细菌种类.并对感染菌株进行药敏试验;详细记录病人的治疗过程,分析造成污染和感染因素。结果本组病人人院时创面污染的细菌有11种,主要为革兰阳性球菌(69.62%)和革兰阳性杆菌(20.25%),革兰阴性细菌污染较少(10.13%);与入院时比较,清创前有14个创口创面有9种新增细菌出现,主要为人体体表的革兰阳性细菌如表皮葡萄球菌和医院内常见菌株如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等,表明病人创口在入院后至清创前这段时间内有新的污染,清创前新增污染细菌主要出现在从入院到清创开始之间时间较长(超过3h)的创面上;清创后有5处创口查出细菌,主要为革兰阴性细菌;6例术后感染创口中有4例的致病菌是革兰阴性杆菌,均为条件致病菌,并对p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并且这4例病人的创口感染菌与入院时同一创面组织内检出的细菌不一致,表明为院内感染。结论院内污染主要发生在入院至清创前,此阶段应为护理预防的重点。

  • 标签: 开放性骨折 细菌污染 院内感染 护理对策
  • 简介:呼吸科病区是呼吸系统疾病治疗、康复的场所,又是多种微生物聚集的地方.病房新老患者不断变换是感染交替的潜在诱因。医护人员为患者诊疗和护理过程中.直接或间接成为病原菌的携带者和传播者.极易引起院内交叉感染,这点已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所以呼吸科在院内感染监控与消毒灭菌质量工作是预防院内感染的重要组成部分,需全体医务人员树立和增强预防医院感染的参与意识.自觉地成为医院控制感染的具体实施和执行者。根据呼吸科特点.加强对病区高危区的消毒管理.强化重点部位和重点仪器等的消毒.控制传染源,阻断传播途径,把院内感染控制到最低限度.为患者提供安全舒适的住院环境。

  • 标签: 呼吸病区 消毒质量 监控管理
  • 简介:随着对幽门螺杆菌(HP)感染研究的深入,14C-尿素呼吸试验(UBT)已被公认是非侵入性检测胃内有无HP感染的可靠方法[1].我院自2002年6月开始使用14C-UBT进行检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 标签: ^14C-尿素呼吸试验 检测 幽门螺杆菌感染 护理 诊断
  • 简介:根据军地各级卫生部门下发的有关文件,以医院感染的基本理论为依据,结合本院情况制定了一整套防护制度:将医院划分5个区域、规定了个人防护等级、发热门诊、隔离病区独立设置并制定了人员、物品流通程序,人员防护流通程序设定"三更""三脱"环节,物品流通程序分清洁物品流通和污染物品流通设三个环节,从院内传播途径上进行了全方位阻断,应用过程中医护人员得到了较好保护.

  • 标签: SARS 传染性非典肺型炎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症 综合性医院 预防 人流管理
  • 简介:邢颜超指出,医务人员职业感染的危险度取决于人群中血液性传染疾病的流行率。我国是乙肝高发国,乙肝总感染率高达60%左右,艾滋病的流行也已经进入快速增长期,因此,传染科护理人员在护理行为中的危险性增加。为了保证传染科护理人员的职业安全,有效地避免或减少职业危险,应制订出更有效的防护措施,现报道如下。

  • 标签: 护理行为 感染危险因素 传染科 管理 护理人员 传染疾病
  • 简介:目的了解老年脑卒中患者下呼吸道医院感染的现状,分析危险因素,制定预防措施.方法对我院神经内科2004年1月~7月200例入院时无下呼吸道感染、住院2周内发生下呼吸道医院感染的24例老年脑卒中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并对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住院时间长、年龄大、侵入性操作、病原体和误吸是患者发生下呼吸道医院感染的主要原因.结论加强病区环境监测,严格无菌操作,观察患者呼吸道感染迹象,缩短住院时间,加强侵袭性装置的管理,可降低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

  • 标签: 下呼吸道医院感染 预防措施 原因分析 老年脑卒中患者 下呼吸道感染 2004年1月
  • 简介:目的评价新法消毒与护理对导尿和留置尿管患者预防尿路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新法消毒、尿道口护理、密闭式引流等一套新的护理方法并与传统方法比较.结果:160例应用新法消毒与护理患者中发生尿路感染23例,占14.4%,明显优于传统方法(36/50,72%).结论:新法消毒与护理更科学、实用,简单、易行,与传统方法比较差异显著(P<0.01).

  • 标签: 尿管 留置/护理 泌尿道感染预防和控制 消毒/方法
  • 简介:目的了解医护人员对医院内感染知识的认知程度、自身职业防护现状等.方法选择3所三级甲等医院的300名医护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临床医护人员对医院内感染有关知识欠缺;防护行为差;过去1年中医护人员针刺伤发生率为77.0%;被调查者有162人在过去1年中所管理的病人发生医院内感染,占58.3%,其中呼吸道感染101例,占62.3%.结论提高医护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降低医院内感染的发生.

  • 标签: 医护人员 医院内感染 认知程度 防护行为
  • 简介:医院感染(hospitalinfections)亦称医院获得感染。随着医学的发展,医疗手段、医疗器械日趋多样化、复杂化,各种监护仪、导管、内窥镜等新技术的应用及新手术的开展,使医院感染问题日益加剧。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贯穿于医务工作的各个环节,手术室是病人进行手术治疗和抢救病人的重要场所,

  • 标签: 巡回护士 控制感染 重要作用
  • 简介:目的总结毒品注射所致感染性假性股动脉瘤行手术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经验。方法对35例因注射毒品所致感染性似性股动脉瘤患者行切除动脉瘤、结扎股动脉术并实施针对性护理措施,主要有加强休克观察,积极采取抗休克措施,积极做好术前准备、术后患肢血运观察及创面综合处理。结果全部患者保肢成功,术后复查彩色多普勒显示远端股动脉充盈良好。结论针对性护理是手术治疗感染性假性股动脉瘤的重要保证。

  • 标签: 感染性假性股动脉瘤 围手术期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