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2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瘤覆膜支架介入治疗的麻醉管理及注意事项。方法选择我院自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40例主动脉夹层瘤患者,对其实施覆膜支架介入治疗,手术前做好患者降压、防感染准备工作,手术过程中行静吸复合麻醉以及采用硝普钠降低血压,在患者体内植入覆膜支架治疗,手术后采取措施预防术后并发症及镇痛。观察比较干预前后患者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变化。结果40例患者覆膜支架植入手术均顺利完成,干预后血流动力学变化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主动脉夹层瘤覆膜支架介入治疗患者,实施静吸复合麻醉以及相应控制血压措施,能够有效提高治疗安全性,实施方便,镇痛效果明显,且易控制,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主动脉夹层瘤 覆膜支架术 麻醉管理
  • 简介:有创动脉压监测法是经过周围动脉插管直接测量动脉内压力的一种有创技术,可通过换能器连续监测收缩压、舒张压及平均动脉压,比袖带血压监测更能准确、直观地反映血压变化,并且可随时抽取动脉血做血气分析,还可通过压力波形的变化,及时发现是否有低血容量,是CCU常用的监测手段.主动脉夹层[2]患者80%以上患有高血压病,而主动脉撕裂的程度和范围与血压波动幅度有关,通过严密动态的监测有创动脉血压变化,指导临床治疗和护理,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本院CCU从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共收治了35例主动脉夹层患者,均采取有创动脉压监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 标签: 主动脉夹层 有创动脉压监测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前应用右美托咪定镇痛镇静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监测287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应用右美托咪定后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改变。结果右美托咪定镇静作用强、时间短,具有高选择性,对呼吸抑制不明显,镇静过程容易被唤醒,有助于评估患者的全身状况。结论术前应用右美托嘧啶镇痛镇静,大大降低了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前死亡率。

  • 标签: 主动脉夹层 镇痛 镇静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DebakeyⅢ型急性主动脉夹层(aorticdissection,AD)患者围术期谵妄的临床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4年12月在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经大血管双源增强CT诊断为DebakeyⅢ型急性AD、行全麻下介入大血管腔内隔绝术的221例患者临床资料,男性135例,女性86例。根据是否存在谵妄症状分为谵妄组46例和对照组175例。根据谵妄发生时段分为术前谵妄组15例和术后谵妄组31例。记录并统计患者术前一般临床资料。结果入选者中,谵妄发生率20.81%。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夹层累及范围(OR=3.32,95%CI:1.68~6.94,P=0.001)、低氧血症(OR=1.62,95%CI:1.02~2.84,P=0.029)、住院时间(OR=1.66,95%CI:1.36~1.78,P=0.022)是围术期谵妄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老年DebakeyⅢ型AD患者围术期并发精神障碍的影响因素很多,积极纠正低氧血症、缩短监护病房留置时间,可降低其发生率。

  • 标签: 主动脉疾病 手术期间 缺氧 谵妄 危险因素
  • 简介:患者男,46岁。因突发意识不清,醒后头痛2h,呕吐3次,于2010年2月15日入上海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神经重症监护室(NICU)。入院时患者意识清楚,头痛、头晕及呕吐症状无明显加剧,急诊行头部CT,提示第四脑室及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既往无明确高血压病史,入院时血压为160/90mmHg,

  • 标签: 椎动脉 动脉瘤 夹层 弹簧圈 栓塞 治疗性
  • 简介:目的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2015年3月在我院就诊的96例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急性肾损伤并行肾脏替代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而探讨影响其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按照临床结局将纳入的患者分为生存组(56例)和死亡组(40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中和术后资料,并行多元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影响该人群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通过比较两组患者的资料,发现死亡组术前心功能Ⅳ级、神经系统障碍、肝功能不全、术后低血压、消化道出血发生率和APACHEⅡ评分均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术前心功能Ⅳ级、术后肝功能不全、术后低血压和APACHEⅡ评分是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急性肾损伤并行肾脏替代治疗患者的预后与术后肝功能不全、术后低血压、APACHEⅡ评分和术前心功能Ⅳ级有关,因此,应重视患者围手术期的危险因素并加以干预,以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

  • 标签: 主动脉夹层 急性肾损伤 肾脏替代治疗 危险因素
  • 简介:目的探讨采用升主动脉及全弓置换加“象鼻”支架手术治疗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意义。方法2010年5月至2011年10月,应用升主动脉及全弓置换加“象鼻”支架手术治疗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16例,男性12例,女性4例,平均年龄47(30-67)岁;其中急性主动脉夹层12例、慢性夹层4例,均在深低温停循环、低流量选择性脑灌注下手术。结果急诊手术12例,择期手术4例。行主动脉弓置换及“象鼻”支架术2例,升主动脉及全主动脉弓置换1例,升主动脉及全主动脉弓置换加“象鼻”支架手术13例,其中同期行Bentall术2例、主动脉根部成形术8例。心肌阻断时间59-137(104-31)min,选择性脑灌注时间17-57(29-11)min。术后肾功能衰竭2例,1例经血液透析治疗后肾功能恢复,另1例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15例患者出院,随访1个月至1.5年,1例患者于术后约1个月双下肢肌肉坏死,在外院施行了截肢手术,8例患者不同程度恢复工作,无晚期死亡或再次手术病例。结论升主动脉及全弓置换加“象鼻”支架手术是治疗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安全、有效的方法。

  • 标签: 主动脉疾病 血管假体置入 支架
  • 简介:目的分析中国山西省太原市社区人群和体检人群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分布特点。方法自2012年3月至2012年9月间,随机选取两部分人群,社区人群:来自于山西省太原市坝凌桥社区,共5092例(男性1076例,女性4016例);体检人群来自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体检中心,共4323例(男性2824例,女性1499例)。检测两组人群血浆Hcy、血糖、血脂、血压、体质指数等指标。分析血浆Hcy在各年龄段以及两组人群中的分布。结果与社区人群比较,体检人群高血压比例和Hcy水平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各年龄段Hcy多分布在10~20μmol/L,社区人群各年龄段10~20μmol/L水平分布:≤35(50.3%);35~45(50.9%);45~55(42.2%);55~65(52.4%);〉65(58.1%)。社区人群各年龄段分布:≤35(46.2%);35~45(50.5%);45~55(43.7%);55~65(51.3%);〉65(51.9%)。社区人群非高血压者较高血压者Hcy≤10μmol/L比例(12.2%vs.5.8%)升高,20~30μmol/L(13.9%vs.19.8%)降低,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均〈0.01)。体检人群非高血压较高血压Hcy≤10μmol/L比例(20.7%vs.14.6%)升高,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均〈0.01)。社区人群Hcy水平与尿酸水平呈正相关(r=0.144,P〈0.05)。体检人群Hcy水平与尿酸水平呈正相关(r=0.131,P〈0.05)。结论中国山西省太原市社区人群和体检人群各年龄段大部分Hcy水平在10~20μmol/L,非高血压较高血压Hcy≤10μmol/L比例升高。

  • 标签: 同型半胱氨酸 分布 高血压
  • 简介:心律失常是冠心病(CHD)好发的并发症,也是发生猝死的主要原因。为了解24h早搏发生的规律,将本院1998~2000年近3年107例确诊冠心病的动态心电图资料进行分析并报告如下。

  • 标签: 冠心病 动态心电图 早搏 分布
  • 简介: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平扫联合超声心动图诊断主动脉夹层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45例经MSCT确诊的主动脉夹层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及螺旋CT平扫的资料。结果45例患者中有25例患者彩超及MSCT平扫均表现出典型或不典型征像,12例患者CT未发现明显征像而彩超发现明显征像,5例CT异常征像而彩色多普勒超声正常,还有4例患者彩超和MSCT平扫均漏诊。结论多层螺旋CT平扫能弥补超声心动图受肠气影响的缺点,联合诊断可提高主动脉夹层较高诊断率。

  • 标签: 多层螺旋 CT平扫 主动脉夹层 彩色多普勒超声
  • 简介:目的探讨合并高血压的自发性主动脉夹层(AD)患者神经系统症状的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对935例临床诊断为自发性AD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临床症状、体征以及影像学资料)。按伴有高血压(617例)与不伴有高血压(318例)分为两组。依据Stanford分型标准,将AD分为A型(夹层累及升主动脉)和B型(夹层仅累及左侧锁骨下动脉开口远段的主动脉)。结果①高血压组有167例(27.1%)患者表现出神经系统症状,常见症状包括头晕43例(7.0%),晕厥38例(6.2%),一侧下肢感觉障碍35例(5.7%),昏迷16例(2.6%),下肢单瘫16例(2.6%),截瘫13例(2.1%),偏瘫8例(1.3%),头痛8例(1.3%)。两组患者间各种神经系统症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A型AD患者的神经系统症状伴有高血压者晕厥的发生率高于不伴有高血压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7%比5.2%,P〈0.05)。有神经系统症状的AD患者中,A型AD比率显著高于无神经系统症状患者A型的比率(75.7%比4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③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型AD是发生神经系统症状的独立危险因素(OR=3.385,95%CI:2.415~4.473,P〈0.001)。高血压不是发生神经系统症状的独立危险因素(OR=1.365,95%CI:0.961~1.938,P=0.082)结论高血压合并AD患者神经系统症状常见,夹层累及升主动脉为导致神经系统症状的独立危险因素;高血压并非造成神经系统症状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主动脉瘤 动脉瘤 夹层 高血压 神经系统症状
  • 简介:目的通过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对颈部动脉夹层(CAD)进行诊断及随访检测,分析比较颈内动脉夹层(ICAD)与椎动脉夹层(VAD)狭窄程度、管腔再通的差异性。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经CDFI诊断并经高分辨率MRI和(或)CT血管成像证实的壁内血肿型CAD患者136例(160支夹层血管),并分为ICAD组(66例,75支)与VAD组(70例,85支),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及危险因素、脑缺血症状及CDFI表现等;发病后3、6、12个月随访,对CAD患者进行CDFI复查,并比较两组患者病变血管管腔再通率的差异。结果ICAD组与VAD组患者平均年龄及高血压病所占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病变血管的病变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变血管狭窄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CAD组狭窄程度≥70%或闭塞血管较VAD组明显增多[分别为88.0%(66/75)、48.2%(41/85)]。136例患者中,随访结束时,共随访复查105例126支病变血管,其中ICAD58支,VAD68支。发病后3、6个月随访时,VAD组病变血管管腔完全再通率明显高于ICAD组[分别为46.6%(27/58)比21.7%(10/46),58.7%(37/63)比37.3%(19/5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6.891、5.201,P值分别为0.009、0.023);发病后12个月随访时,VAD组与ICAD组病变血管完全再通率[60.3%(41/68)比53.4%(31/58)]及不全再通血管中管腔残余狭窄程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0.599、0.297,均P>0.05)。结论ICAD与VAD在管腔狭窄程度及不同随访时间的管腔再通率等方面具有差异性,CDFI对CAD具有良好的检测及随访复查价值。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 颈内动脉夹层 椎动脉夹层 随访 管腔再通
  • 简介:目的评价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院内及长期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行主动脉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112例。经股动脉切开置入覆膜支架封堵胸主动脉破裂口,置入后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证实疗效,术后随访平均(39±18)个月。分析其临床特点及疗效。结果手术成功112例,共置入覆膜支架119枚。左锁骨下动脉完全被封闭8例,合并严重狭窄病变的冠心痛患者完成PCI16例,主动脉腔内隔绝术后综合征19例,术后1个月内夹层破裂死亡3例。随访3个月,所有患者内膜破裂口封闭,胸降主动脉和腹主动脉真腔扩大,假腔内血栓形成,支架位置、形态正常。术后明显残余内漏10例,3个月自行封闭。术后6个月,再发升主动脉夹层3例,其中行升主动脉外科手术1例,截瘫1例,胃癌多器官转移死亡1例。术后1年迟发性内漏1例。结论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院内及长期疗效满意。

  • 标签: 动脉瘤 夹层 支架 冠状血管造影术 随访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中耳分泌物病原菌分布及药物敏感性,为临床用药提供可靠依据,更加合理使用抗生素,提高中耳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取242例中耳分泌物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并对分离病原菌进行鉴定与药敏实验。结果242份标本中215例检出病原菌,阳性检出率88.7%,分离病原菌251株,其中36份标本为2种细菌混合感染。检出革兰氏阳性菌154株占(61.4%),革兰氏阴性菌65株(27.1%),真菌32株(12.7%)。主要病原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128株(51%)与铜绿假单胞菌37株(14.7%)。金黄色葡萄球菌药敏试验结果金黄色葡萄球菌对苯唑西林,利福平,万古霉素,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氯霉素,替考拉林,头孢西丁的敏感率分别为95.3%,95.3%,100%,76.6%,79.7%,96%,100%,89.8%。铜绿假单胞菌对哌拉西林,头孢哌酮,环丙沙星,阿米卡星,亚胺培南,头孢他啶,氨曲南,替卡西林的敏感性分别为94.6%,86%,86.5%,89.1%,100%,91.9%,94.6%,89.1%。结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是我院分泌性中耳炎的主要病原菌。为避免产生耐药菌株,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

  • 标签: 中耳炎, 分泌物, 药敏试验, 病原菌
  • 简介:目的探讨血管内超声代替基于造影剂的血管显影指引主动脉腔内修复术的可行性和价值。方法我们对1例StandfordB型主动脉夹层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行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术中使用血管内超声指引寻腔、定位、支架释放和进行解剖学检查,全程避免使用造影剂。结果手术使用造影剂0mL,手术时间125min,寻腔、定位及支架释放过程顺利。支架到位准确,扩张及贴壁良好。术后无内漏或新发夹层,无其他并发症。术后1周患者血清肌酐浓度无增高。结论在本例患者中,血管内超声代替基于造影剂的血管显影指引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可行,该技术可能避免肾功能不全患者肾功能恶化。

  • 标签: 主动脉夹层 超声检查 介入性 肾功能不全 腔内修复术
  • 简介:目的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212例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分为两组,以性别、年龄、心率、血压、空腹血糖、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Hb)、RDW、红细胞压积(Hct)等因素及冠脉评分进行多变量分析。结果冠心病组RDW高于非冠心病组,以RDW的四等分计算冠脉评分均值,发现随着RDW的升高,冠脉评分有升高趋势;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年龄,DBP,空腹血糖,LDL-C,HDL-C,RDW与冠心病独立相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RDW、血糖、LDL-C、性别、年龄、DBP、HDL-C与冠脉评分独立相关,RDW越高,冠脉病变越严重(β=0.246,P=0.000)。结论冠心病与RDW关系密切,RDW升高可能是冠心病严重程度的一个预测指标。

  • 标签: 冠状动脉疾病 红细胞分布宽度 危险因素
  • 简介:患者1男,18岁。刀刺伤左侧颈部,在外院伤口缝合后,于2004年2月2日送至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神经外科。入院体检:意识清楚,右侧肢体偏瘫,失语,数小时后意识淡漠。头部CT检查提示,左侧大脑顶枕部脑梗死,大脑中线向对侧移位。急诊行左侧顶枕部去骨瓣减压术,术后意识恢复。术后CT血管造影(CTA)提示,左侧颈总动脉处有2个假性动脉瘤,大小分别为2.6cm×1.5cm和1.8cm×1cm。动脉瘤颈宽且载瘤动脉受颈部血块压迫而明显狭窄(图1a、1b)。

  • 标签: 颈总动脉假性动脉瘤 颅内椎动脉夹层动脉瘤 支架技术 治疗 上海交通大学 头部CT检查
  •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脑梗死严重偏瘫患者急性期的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与院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就诊于上海市嘉定区中心医院急诊科的老年脑梗死严重偏瘫患者209例,根据RDW三位数水平将所有患者分为L-RDW组(73例)、M-RDW组(56例)和H-RDW组(80例)。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3组患者住院期间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指标及病死率的差异性。根据临床转归再将患者分为存活组(170例)和病死组(39例),比较其急性期RDW水平的差异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并计算风险比(OR);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对RDW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进行相关分析。结果M-RDW组的病死率显著低于L-RDW组及H-RDW组[分别为1.8%(1例)、12.3%(9例)、36.2%(29例),均P〈0.01)];病死组患者的RDW水平显著高于存活组[中位数14.2(13.3,15.1)比12.5(11.9,13.5),P=0.002]。高RDW水平(OR=12.164,95%CI:2.544~58.181,P=0.002)及NIHSS评分(OR=1.136,95%CI:1.056~1.221;OR=1.229,P=0.001)是老年脑梗死严重偏瘫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RDW水平与NIHSS评分呈正相关(r=0.167,P=0.016)。结论老年脑梗死严重偏瘫患者不同RDW水平的病死率呈"U"形,高水平RDW的病死率最高。RDW水平对判断老年脑梗死严重偏瘫患者预后有重要参考价值。

  • 标签: 脑梗死 老年人 偏瘫 预后 红细胞分布宽度
  • 简介:目的:观察高龄男性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尿酸(UA)、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变化,并探讨其与心功能的相关性。方法:研究对象为高龄男性CHF患者60例(心功能Ⅱ级28例,心功能Ⅲ-Ⅳ级32例),心功能正常者30例(正常对照组),分别检测UA、RDW、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并行心脏彩超检查,比较不同心功能级别患者的各项指标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CHF组血清UA[(318.2±54.3)μmol/L比(434.7±72.7)μmol/L]、RDW[(13.84±0.60)%比(15.79±0.74)%]、hsCRP[(2.23±0.56)mg/L比(6.35±2.34)mg/L]水平均显著升高,且随心功能分级加重而升高(P均<0.01);E/A[(1.02±0.36)比(0.75±0.13)]、LVEF[(59±9)%比(49±9)%]显著降低,且随心功能恶化更为降低(P均<0.01);心衰组UA、RDW、hsCRP与E/A、LVEF均呈负相关(r=-0.391~-0.731,P均<0.05);RDW与hsCRP呈正相关(r=0.491,P<0.05)。结论:血尿酸、红细胞分布宽度与高龄男性患者的心功能相关,其检测有助于判断心衰严重程度并指导临床治疗。

  • 标签: 尿酸 红细胞 心力衰竭 充血性
  • 简介:目的通过磁共振氢谱(1Hmagneticresonancespectroscopy,1HMRS)检查,了解猫脑缺血后不同受累脑区N-乙酰天冬氨酸(N-aeetylaspartate,NAA)的动态变化.方法在猫持续性局灶脑缺血模型基础上,以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imaging,DWI)异常区作为1HMRS检查体域的定位标准,在缺血前后不同时间进行1HMRS检查,动态观察缺血中心区、半暗带区及其对侧镜相区城NAA的变化特点.结果脑缺血后NAA很快减少,在中心区,缺血后6h减至对侧的50%左右,缺血后12h减至对侧的20%左右,2d后完全消失;而在半暗带区,NAA减少速度较慢,缺血后12h减至正常的60%左右,随后维持在正常的50%左右,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在缺血中心区,缺血后6h内,NAA的变化最为剧烈;而在半暗带区,以缺血后12h内变化明显.因此,挽救缺血半暗带和缺血中心区应有不同的治疗时间窗.

  • 标签: 脑缺血 氢谱N-乙酰天冬氨酸 脑区分布 磁共振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