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3 个结果
  • 简介:目的通过观察射频消融术(RFCA)前后肌钙蛋白I(TnI)和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的变化,分析RFCA对心肌组织的损伤,比较两者对检测心肌微损伤的效能.方法对30例经全面检查均无其他器质性疾病者,于术前、术后12~18h采血,样本于当日行TnI和CK-MB检测.结果术前TnI均<0.2ng/ml,术后26例TnI升高,占86.6%.CK-MB术前均阴性,术后9例阳性(>5.9ng/ml),占47.3%,(P<0.01).结论RFCA可致心肌损伤,但范围亦小.在检测心肌微损伤方面,TnI敏感性高于CK-MB.

  • 标签: 射频消融 TNI 检测 肌钙蛋白I 肌酸激酶同工酶MB CK-MB
  • 简介:目的:研究螺旋CT检测冠状动脉钙化(CAC)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7例既往确诊为冠心病或经心电图负荷试验和/或冠状动脉造影临床确诊的冠心病患者(冠心病组)和35例非冠心病患者(对照组)分别进行螺旋CT检查.结果:受检者随着年龄的增长钙化率逐渐增高,冠心病组冠状动脉钙化率比对照组明显增高,但随年龄的增长冠心病组钙化的特异性降低(降至11.12%).钙化血管以累及一支血管最常见,多为左前降支(LAD),三支血管钙化者主要见于60岁以上者.结论:螺旋CT检测冠状动脉钙化对早期诊断冠心病和预测冠心病事件有与病理相符的临床价值.

  • 标签: 螺旋CT 冠状动脉钙化 诊断 钙化率 冠心病
  • 简介:临床应用华法林防止血栓的困难之一就是找到适合你的剂量。医生要找到患者每天服用适宜剂量,需要花几个星期去做试验性治疗和调整。这个剂量既可以防止血栓形成.又不会因药量太大而容易出血。

  • 标签: 临床应用 华法林 基因检测 适宜剂量 试验性治疗 血栓形成
  • 简介:目的探讨轮状病毒(RV)肠炎伴发心肌损害所致心肌酶、CTnI及心电图异常表现。方法对150例确诊为RV肠炎患者(A组)的心肌酶谱和心电图进行分析。结果①A盟与正常者(B组)比较心肌酶谱明显升高(P〈0.01);②A组心电图异常率迭85%;③A组CTnI异常率为83.3%;④心肌酶谱、CTnI、心电图三者具有相关性。结论RV肠炎伴发心肌损害时心肌酶谱和CTnI可明显升高、心电图出现异常改变。

  • 标签: 轮状病毒肠炎 心肌酶谱 CTNI 心电图
  • 简介:动脉弹性是指动脉的舒张功能.动脉弹性功能不仅是收缩压、舒张压和脉压水平的重要决定因素,而且相当程度上反映了动脉内皮功能状况.动脉弹性功能减退已经成为心血管危险的重要标记(marker)之一.虽然脉压也可反映动脉弹性功能,但是脉压大小是心搏量、左心室射血速率、动脉弹性和外周血管压力反射波多种因素影响的结果,通常临床上肱动脉部位测得的脉压增大往往是动脉弹性功能明显减退的晚期标记,不能将脉压作为敏感与准确评估动脉弹性功能的指标.虽然血管超声、磁共振方法通过观察收缩期与舒张期动脉腔径变化也可获得动脉弹性功能状况,但这仅表示动脉某一截断面的功能,不能反映整个动脉系统的弹性功能.目前已有多种无创性手段检测动脉系统的弹性功能,例如脉搏波传导速度、压力反射波的收缩期增强指数、脉搏波舒张期衰减参数和血压测量时袖带内压力震荡波分析等.本文简要介绍这些检测的理论原理、方法,以及临床意义与评价.

  • 标签: 动脉弹性功能 检测 理论 实践 脉搏波传导速度 反射波增强指数
  • 简介:目的探析B型钠尿肽检测在心衰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200例心衰患者,通过微粒子发热法(MEIA)对患者血浆中BNP浓度进行检测,患者左室结构与功能的测定是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开展的。结果不同NYHA心功能患者的血浆BNP水平差异性显著(P〈0.05)。不同分级患者相比较后发现均存在显著差异性(P〈O.05)。血浆BNP水平和LVEDD之间存在正相关(r=O.567,P=0)。血浆BNP水平与LVEF之间存在负相关(r=-0.597,P=0)。治疗后,患者血浆BNP水平得到极大的改善。200例患者出院后随访,3个月内复发率是2.5%,死亡率是2%。结论B型钠尿肽检测在心衰诊断中的应用,能够准确掌握患者的心衰病情,及时进行有效治疗,降低患者的血浆BNP水平与病死率。

  • 标签: B型钠尿肽 检测 心衰诊断 应用价值
  • 简介:目的:研究诱导体外培养心肌细胞凋亡的方法.方法:体外培养的新生大鼠心肌细胞置于95%N2,5%CO2孵箱中一定的时间,细胞模型形成缺氧损伤,分别用HE染色,电镜,TUNEL法,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凋亡发生的情况.结果:在缺氧培养一定时间后,用上述方法均观察到缺氧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结论:缺氧一定的时间可以诱导体外培养的心肌细胞凋亡;检测凋亡需结合形态学及定量测定作全面分析.

  • 标签: 检测方法 心肌细胞 细胞凋亡 缺氧培养
  • 简介:目的恶性心律失常是心肌病患者猝死的主要原因之一。本研究探讨血浆脑钠肽(BNP)和超敏C反应蛋白(1hsCRP)和QT间期离散度(QTd)在植入ICD的恶性心律失常心肌病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作用。方法入选2006-2009年,我院因室性心动过速植入心律转复除颤器(ICD)进行二级预防的心肌病患者16例,男14例,女2例,年龄(51±12)岁,其中致心律失常型右室心肌病6例,扩张性心肌病8例,肥厚性心肌病2例。术前心电图记录恶性心律失常如室性心动过速,QTd是用不同导联最长的QT间期(QTmax)减去最短的QT间期(QTmin)而得。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浆中BNP水平,用ELISA法测hsCRP水平。随访12个月,检测BNP、hsCRP及QTd同时程控ICD观察恶性心律失常发作及ICD放电次数。结果16例患者术后均服用倍他乐克等药物治疗,术后12个月随访,ICD程控随访,结果显示9例(56%)发生室性心动过速至少2次,ICD放电或抗心动过速起搏(ATP)成功终止室性心动过速发作,其余7例患者无室性心动过速发作。室性心动过速发作组与未发作组相比,血浆中BNP[(1684.45±320.17)ng/mLvs(1017.28±238.06)ng/mL,P<0.05],hsCRP[(7.98±1.15)mg/Lvs(6.01±1.06)mg/L,P>0.05],QTd[(75±14)msvs(53±11)ms,P<0.001]。相关性分析显示:术前BNP与术后室速发作次数(r=0.68,P<0.05),术前QTd与术后室速发作次数(r=0.79,P<0.05),术前hsCRP与与术后室速发作次数(r=0.32,P>0.05)。结论BNP和QTd是预测心肌病患者ICD植入术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作的有效指标,但hsCRP不是有效的预测因子。

  • 标签: 室性心动过速 恶性心律失常 肥厚性心肌病 患者 发作 术前
  • 简介:摘要目的①探讨不同的中医体质在糖尿病肾病患者中的分布规律;②初步分析本病常见中医体质与临床指标间的相关性。方法①采用横断面病例调查的研究方法,以中医体质问卷为手段采集20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中医体质信息;②通过频数分析等统计方法分析本病的中医体质分布规律,并按体质类型分组,比较实验室指标的差异,符合正态分布的数据采用方差分析进行比较,各组计量资料服从正态分布者以均数±标准差(x±s)进行统计描述;偏态分布资料采用中位数进行统计描述,选用非参数检验进行比较;等级资料采用等级资料的非参数检验;计数资料采用频数统计百分比和卡方检验验证一致性,采用officeexcel软件制作图表。结果20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中,痰湿质、阴虚质患者在各个糖尿病肾病分期的分布较平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湿热质患者处于糖尿病肾病II期者较多,气虚质患者处于糖尿病肾病IV期者较多,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20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中,气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四种以痰湿质血清总胆固醇升高最为明显,其次是湿热质、阴虚质、气虚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湿热质患者血清甘油三酯升高最为明显,气虚质升高最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肾病的中医体质分布主要为痰湿质、湿热质、阴虚质、气虚质。其中湿热质患者多见于疾病早期,患者血脂偏高者多,肾功能减退者较少;痰湿质在疾病早中期都较多见,属于过渡期体质,患者血脂升高者较多,肾功能减退者较少;阴虚质体质可见于本病的整个病程中,患者年龄、血脂、肾功能均无明显差异;气虚质主要出现在疾病后期,且患者年龄偏大,肾功能减退比例高。

  • 标签: 糖尿病肾病 中医体质 中医防治
  • 简介:如果你的医生想要更好的了解心脏的健康.应当进行一个新的高科技成像试验。也就是利用计算机断层扫描(电脑断层),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CT扫描。最近发表在《美国医学会》杂志上的一项研究表明:现在有部分人认为.通过CT扫描对冠状动脉进行评分.

  • 标签: 胸部CT扫描 心脏病 计算机断层扫描 检测 美国医学会 电脑断层
  • 简介:目的:探讨心肌梗死后心室晚电位(VLP)的阳性率.方法:采用泰安市医疗仪器研究所研制的SXG-7000VLP记录仪,x、y、z正交心电图双极导联,检测心肌梗死(MI)后3小时至1年不等患者的心室晚电位.结果:80例MI患者中VLP阳性29例,阴性30例.AMI44例中VLP阳性者15例(34.1%),陈旧性心肌梗死(OMI)36例中阳性14例(38.8%),前壁MI28例中阳性5例(17.8%),下壁MI47例中阳性24例(51.0%).结论:相比较而言,以急性心肌梗死,下壁心肌梗死的心室晚电位阳性率为高.

  • 标签: 心室晚电位 体表信号叠加心电图 CA-ECG 急性心肌梗死 AMI
  • 简介:目的探讨早期发现脑室-腹腔分流管堵塞3种检测方法的特点和可行性.方法通过多普勒超声、连续CT、MRI,脑室分流管造影3种检查方法来判断脑室分流管的分流情况,对16例脑外伤造成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室出血、脑疝、外伤性静脉窦回流受阻等原因导致脑积水的患者,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术后2个月至2年对分流管检测.结果9例被判断分流管堵塞的患者,再次手术中与术前检查结果一致.再通术后,5例患者康复水平较前明显提高.结论多普勒超声检查早期即可判断分流管是否通畅,连续CT、MRI检查可进一步帮助判断分流管的分流状况,脑室分流管造影可最后确定堵塞部位,因而能早期诊断和手术.

  • 标签: 早期诊断 分流管堵塞 多普勒超声 CT检查 MRI检查 重度脑外伤
  • 简介:目的:分析椎动脉椎间段走行变异(椎动脉未经第6颈椎横突孔上行入颅)与眩晕症状发生的关系。方法:选择54例有眩晕症状的患者为眩晕组,同期选择56例健康体检无心、脑血管病史及眩晕症状者为对照组。采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检测椎动脉椎间隙段的走行变异类型及收缩期峰值流速(PSV),TCD检测颅内段椎动脉PSV,分析走行变异对颅内、外椎动脉PSV的影响以及与眩晕症状发生的关系。结果:①眩晕组和对照组患者椎动脉走行变异发生率,分别为83%(45/54)和21%(12/56),P=0.001。②两组共57例椎动脉走行变异的患者,双侧变异者比单侧更容易发生眩晕(P=0.021);椎动脉走行高、低位变异(第3颈椎水平以上为高位变异)与眩晕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③走行变异者的椎动脉椎间隙段和颅内段的PSV分别为(56±10)和(53±10)cm/s,走行正常者分别为(59±12)和(56±11)cm/s,两者的椎动脉椎间隙段PSV比较,两者颅内段的PSV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47和0.041);走行变异者椎动脉颅内段流速低于椎间隙段,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8)。结论:CDFI与TCD联合检测可客观分析椎动脉走行变异,该变异可能是引起眩晕的原因。

  • 标签: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变异 椎动脉 眩晕
  • 简介:目的探讨臂踝指数检测对锁骨下动脉重度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和(或)CT血管成像证实的锁骨下动脉重度狭窄老年患者48例(狭窄组),另选择无锁骨下动脉病变患者50例(对照组)。采用无创伤全自动外周动脉检测仪测量臂踝指数、两侧肱动脉收缩压差、脉搏波上行时间和脉搏波形。结幕狭窄组患侧肢体的臂踝指数明显低于健侧肢体和对照组;狭窄组患侧肢体的脉搏波上行时间较健侧肢体和时照组明显延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狭窄组两侧肱动脉收缩压差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狭窄组患侧肢体的脉搏波形呈低钝波40例(83%),呈低平波8例(17%)。结论检测臂踝指数等参数有助于快速筛查和诊断锁骨下动脉重度狭窄,为临床寻找后循环缺血的原因和更深入研究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病机制提供重要依据。

  • 标签: 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血压测定 四肢 诊断
  • 简介:基因检测是继细胞学检测、酶学检测、免疫学检测之后第四代实验室生物学检测技术。与前三代实验室检测技术不同,基因检测可以在疾病的临床症状未发生之前进行早期诊断,为临床疾病尤其是致死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也是未来基因治疗的前提。遗传性心脏离子通道病和遗传性心肌病是青少年心脏性猝死(suddencardiacdeath,SCD)的主要病因,基因检测对心脏性猝死相关疾病诊断、预防和治疗有重要的医疗价值,但在临床中也需要注意基因检测的前提和条件。现对心脏性猝死相关疾病基因检测的应用及其与心电学的联系做简要阐述。

  • 标签: 心脏性猝死 心律失常 基因检测
  • 简介:目的分析CTGF和NT-ProBNP联合检测在心衰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我院在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期间,从收治的心衰患者中抽取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结果归为实验组;另外抽取同期来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人员50例作为研究对象,研究结果归为对照组,使用CTGF和NT-ProBNP联合检测对两组研究对象进行检测,对比两组检测的结果。结果实验组的患者其左室的射血分数明显低于对照组的患者,实验组的血清CTGF水平和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GF和NTProBNP联合检测在心衰诊断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可以作为新的心衰检测指标进行推广使用。

  • 标签: CTGF水平 NT-PROBNP水平 心衰诊断 应用价值
  • 简介:血管内皮细胞为衬贴在血管腔表面的单层扁平或多角形细胞,它不仅是血管壁与血流之间的一道生理屏障,还具有影响血管张力、纤维蛋白溶解、细胞生长和炎性反应的能力。动脉粥样硬化的最早期病理改变即血管内皮功能障碍。他汀类药物(简称他汀)是一类有效的调脂药物,通过竞争性抑制β-羟-β-甲基戊二酰辅酶A(hydroxy—methyl—glutarylcoerlzymeA,HMG—CoA)还原酶而最终降低低密度脂蛋白(LDL)的水平。

  • 标签: 血管内皮细胞 他汀类药物 功能检测 血管内皮功能障碍 纤维蛋白溶解 早期病理改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自身抗体检测在桥本甲状腺炎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选取56例桥本甲状腺炎患者、64例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患者、60例体检健康者,利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患者血清TGAb、TPOAb的水平。结果桥本甲状腺炎和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患者的TGAb、TPOAb水平均高于健康组,桥本甲状腺炎患者的TGAb、TPOAb水平高于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自身抗体中抗甲状腺蛋白抗体(TGAb)和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对于桥本甲状腺炎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甲状腺自身抗体 TGAb TPOAb 桥本甲状腺炎
  • 作者: 李玉红
  • 学科: 医药卫生 > 心血管疾病
  • 创建时间:2023-04-26
  • 出处:《健康养生》2020年第15期
  • 机构:盐山县人民医院检验科,河北 盐山 061300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采用快速检测心肌标志物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期的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均为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期间收治,均给予快速检测心肌标志物,分析观察组入院后不同时间段的Mb、CK-MB、cTnT以及对照组入院时的Mb、CK-MB、cTnT。结果:观察组入院时、入院8h、入院16h、入院24h的Mb、cTnT均高于对照组,入院时的CK-MB与对照组无差异,P>0.05;入院8h、入院16h、入院24h的CK-MBP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采用快速检测心肌标志物诊断价值较高,有助于医生做出正确判断,保证患者得到最及时的治疗。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快速检测;心肌标志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