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3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颅咽管瘤(CP)患者垂体功能减退影响因素及炎性因子表达的差异,为该疾病的诊治积累理论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确诊为CP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不同基本情况对CP患者垂体功能减退发生率的影响,垂体功能减退不同发生情况患者炎性因子(TNF-ɑ、IL-1ɑ、IL-6、IL-8、MCP-1)的改变情况及各炎性因子对CP患者垂体功能减退发生的影响。结果46例CP患者中,28例(60.87%)患者发生垂体功能减退;不同年龄、肿瘤直径、钙化情况的CP患者患者垂体功能减退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P患者垂体功能减退发生情况对炎性因子中TNF-ɑ、IL-1ɑ、IL-6、IL-8、MCP-1表达的影响比较,差异均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的方法拟合影响垂体功能减退发生的各炎性因子,5个因素均纳入了方程,回归方程有统计学意义(P﹤0.05),5个因素对CP患者垂体功能减退发生的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MCP-1、IL-8、IL-6、TNF-ɑ、IL-1ɑ。结论CP患者发生垂体功能减退较为常见,年龄、肿瘤直径、钙化情况为导致CP患者发生垂体功能减退的主要因素,CP患者垂体功能减退发生情况对多项炎性因子均存在明显影响,其中,MCP-1、IL-8、IL-6含量的改变较为显著。

  • 标签: 颅咽管瘤 垂体功能减退 影响因素 炎性因子
  • 简介:目的探讨计算机体层摄影血管造影(CTA)联合计算机体层摄影尿路造影(CTU)在小肾癌患者后腹腔镜保留肾单位手术(NSS)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方法选取50例接受手术治疗的小肾癌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后腹腔镜NSS手术,试验组患者术前行CTA联合CTU检查,对照组患者术前行单纯CTA检查.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热缺血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结果CTA显示的各种肾血管异常与术中所见-致.试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热缺血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试验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腹腔镜NSS中应用CTA联合CTU能够缩短小肾癌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热缺血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CTA CTU 腹腔镜 小肾癌 保留肾单位手术
  • 简介:目的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接受地西他滨(DAC)治疗前后程序性死亡因子-1/程序性死亡因子-1配体(PD-1/PD-L1)的变化。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初治MDS中符合WHO2008分型WPSS预后分层中危组及高危组并接受DAC(20mg/m^2d1-d5,21-28天为1个周期,治疗2个周期)治疗的18例患者,同时以5例非恶性血液病患者为对照。于DAC治疗前后收集外周血和骨髓细胞。流式细胞术(FCM)检测DAC治疗前后外周血CD3+CD4+T、CD3+CD8+T淋巴细胞的PD-1和骨髓单核细胞PD-L1的变化;QPCR检测DAC治疗前后外周血及骨髓单个核细胞PD-1mRNA、PD-L1mRNA相对表达量的变化;比较化疗缓解组(n=5)和未缓解组(n=13)PD-1/PD-L1的表达水平。结果FCM检测显示,DAC治疗后,中危组CD3+CD4+T、CD3+CD8+T淋巴细胞PD-1和骨髓单个核细胞的PD-L1比例分别为(11.43±1.88)%、(11.46±1.60)%和(16.59±0.72)%,高危组分别为(16.36±3.71)%、(16.59±3.81)%和(18.69±1.60)%,均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0.05);未缓解组CD3+CD4+T、CD3+CD8+T淋巴细胞PD-1和骨髓单个核细胞上PD-L1的比例分别为(18.51±2.62)%和(19.03±2.18)%和(19.22±1.40)%,高于缓解组(P〈0.05)。QPCR检测显示,DAC治疗后,中危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D-1mRNA和骨髓单个核细胞PD-L1mRNA的相对表达量为6.32±3.37和2.88±1.72,高危组分别为12.55±6.27和7.47±4.90,均高于治疗前(P〈0.05)。MDS未缓解组外周血PD-1mRNA和骨髓单个核细胞PD-L1mRNA的相对表达为16.28±4.64和9.16±5.40,高于缓解组(P〈0.05)。结论DAC治疗后中、高危MDS患者的外周血、骨髓中PD-1/PD-L1表达明显上升,尤其是未缓解组,PD-1/PD-L1高表达可能是介导DAC耐药的原因之一。

  • 标签: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 程序性死亡因子-1/程序性死亡因子-1配体(PD-1/PD-L1) 地西他滨
  • 简介:目的探讨经皮全内镜技术治疗75岁以上高龄节段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采用全内镜技术治疗12例高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其中男4例、女8例,年龄75~88岁,平均(81.5±6.5)岁,其中经椎间孔入路7例,经椎板间入路5例。术后第2天复查腰椎CT或MRI评估椎管减压的情况。记录术前、术后1天、3个月、6个月、12个月各时间点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escale,VAS)及Oswse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disabilityindex,ODI),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术前及术后各时间点的差异;参照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12例顺利完成手术,无永久性神经损伤、感染等手术并发症发生,1例出现术后脑脊液漏出现低颅压性头痛,术后4天明显缓解;手术时间45~125min,平均85min,术中出血量(45.5±14.5)ml,住院时间4~7天,平均5.5天。所有纳入患者均获得1年以上随访,随访时间(18±6)个月。腰腿痛VAS评分术前为(7.50±1.50)分,术后第1天为(2.50±0.50)分,术后3个月为(2.00±1.00)分,术后6个月为(1.80±0.50)分,术后12个月为(1.50±0.50)分;ODI术前为(54.50±15.50)分,术后第1天为(22.00±14.50)分,术后3个月为(19.50±10.50)分,术后6个月为(13.50±9.00)分,术后12个月为(10.50±8.50)分。术后各时间随访VAS及ODI均较术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MacNab疗效评价:优4例(33.3%),良6例(50.0%),可2例(17.7%),无差评,总体优良率为83.3%(10/12),患者性别、年龄、术前VAS评分、ODI功能指数及全内镜入路与改良MacNab结果无相关性(P〉0.05),而术前腰腿痛病程及临床症状特点与改良MacNab结果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经皮全内镜技术能够明显减少手术创伤及风险,维持脊柱稳定性,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患者治疗费用;是治疗75岁以上高龄腰椎管狭窄症

  • 标签: 椎管狭窄 腰椎 内窥镜 最小侵入性外科手术
  • 简介:目的探讨非远处转移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首次131I治疗前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与疗效的关系。方法2013年12月至2017年12月,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已行甲状腺全切或次全切除术的非远处转移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117例,根据患者行131I治疗前TSH水平,将患者分为TSH<30mIU/L、30mIU/L≤TSH<60mIU/L、60mIU/L≤TSH<90mIU/L、TSH≥90mIU/L4组,随访131I治疗半年后刺激状态下血清Tg、TgAb、影像学检查及全身碘扫结果。依据2015年美国甲状腺协会(ATA)指南将疗效分为满意(ER)、不确切(IDR)、血清学反应欠佳(BIR)和影像学反应欠佳(SIR)。比较各组临床特征、病理特征及疗效有无差异。用Spearman相关分析TSH、Tg与预后有无相关性;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TSH、Tg、年龄及性别能否作为预测预后欠佳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TSH≥90mIU/L组,疗效满意患者百分率最高(40%)。TSH水平与预后呈正相关,Tg水平与预后呈负相关。TSH与Tg水平是预测预后欠佳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于非远处转移甲状腺乳头状癌,血清TSH≥90mIU/L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 标签: 甲状腺肿瘤 碘放射性同位素 促甲状腺激素 治疗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术前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联合纤维蛋白原(FIB)(FIB-NLR)与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04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肿瘤大小、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NLR、FIB水平、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的表达情况及患者的生存情况等.根据FIB-NLR进行分组,FIB≤4g/L且NLR≤3.5的患者为FIB-NLR0分组(n=44),FIB〉4g/L或NLR〉3.5的患者为FIB-NLR1分组(n=36),FIB〉4g/L且NLR〉3.5的患者为FIB-NLR2分组(n=24),比较不同组别乳腺癌患者的生存情况.比较不同临床特征乳腺癌患者的生存率,分析影响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因素.结结果果FIB-NLR0分组患者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7.73%(43/44)、95.45%(42/44)和90.91%(40/44);FIB-NLR1分组患者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7.22%(35/36)、94.44%(34/36)和83.33%(30/36);FIB-NLR2分组患者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3.33%(20/24)、70.83%(17/24)和66.67%(16/24).FIB-NLR2分组患者的5年生存率明显低于FIB-NLR1分组和FIB-NLR0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FIB水平、NLR及FIB-NLR评分的乳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临床分期为Ⅲ期、有淋巴结转移、FIB〉4g/L、NLR〉3.5及FIB-NLR为2分均是乳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临床分期为Ⅲ期、有淋巴结转移、FIB〉4g/L、NLR〉3.5及FIB-NLR为2分均是乳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FIB-NLR可作为临床上乳腺癌患者术前的必要检测指标之一.

  • 标签: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纤维蛋白原 乳腺癌 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调强放射治疗对不宜手术且其他局部治疗无效的原发性大肝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生存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74例无远处转移的原发性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调强放射治疗,观察其近期疗效并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74例患者中,完全缓解3例(4.05%),部分缓解23例(31.08%),疾病稳定38例(51.35%),疾病进展10例(13.51%),客观缓解率为35.14%(26/74),疾病控制率为86.49%(64/74)。74例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6.78个月(95%CI:5.21~8.23),中位总生存期(OS)为11.51个月(95%CI:9.83~13.20)。多元逐步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客观缓解率是原发性大肝癌患者PFS的独立预后危险因素(P﹤0.05),肿瘤体积比、客观缓解率及肿瘤直径是原发性大肝癌患者OS的独立预后危险因素(P﹤0.05)。结论调强放射治疗对于不宜手术且其他局部治疗无效的原发性大肝癌患者是一种相对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且客观缓解率、肿瘤直径及肿瘤体积比均是影响原发性大肝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调强放射治疗 原发性大肝癌患者 临床疗效 预后生存
  • 简介:目的探讨泛素特异性蛋白酶9X(USP9X)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方法收集95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标本及32例正常肺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两种组织中USP9X的表达情况,分析USP9X表达情况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USP9X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强阳性表达率为44.21%,明显高于正常肺组织的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有淋巴结转移、Ⅲa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USP9X强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Ⅰ-Ⅱ期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TNM分期和USP9X表达情况是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生存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HR=5.84,P=0.012;HR=2.24,P=0.028).结论USP9X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高于正常肺组织,TNM分期和USP9X表达情况是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生存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USP9X表达水平越高,患者预后越差.

  • 标签: USP9X 非小细胞肺癌 免疫组织化学 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中药消癥汤联合羟基喜树碱膀胱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效果及对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方法方法选取160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羟基喜树碱膀胱灌注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中药消癥汤联合羟基喜树碱膀胱灌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复发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灌注前后的血清VEGF水平.结果灌注前和灌注后3个月,两组患者的血清VEGF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灌注后6个月和灌注后12个月,观察组患者的血清VEGF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尿频尿急、尿常规异常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血常规异常、血尿、发热、肝功能异常和膀胱刺激症状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5年和术后2年的复发率分别为6.25%和3.75%,分别低于对照组的16.25%和12.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消癥汤联合羟基喜树碱膀胱灌注治疗膀胱癌能够有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作用机制可能与VEGF有关.

  • 标签: 中药消癥汤 羟基喜树碱 膀胱癌 复发 VEGF
  • 简介:目的探究广泛性子宫切除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对宫颈癌患者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行广泛性子宫切除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的32例宫颈癌患者为宫颈癌组,选取同期行子宫全切术的32例子宫良性病变患者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术前和术后相关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手术前,两组患者尿失禁、尿潴留、排便困难、便失禁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宫颈癌组患者尿失禁、便失禁的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手术后,两组患者尿潴留、排便困难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最大尿流率、平均尿流率、排尿时间、达峰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宫颈癌组患者的Ⅰ类肌纤维肌力、Ⅰ类肌纤维疲劳、Ⅱ类肌纤维肌力、Ⅱ类肌纤维疲劳、肌电位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宫颈癌患者经广泛性子宫切除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后较易发生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长时间和大面积的手术可对患者的组织及神经造成严重损伤,影响患者的排尿、排便等盆底功能。

  • 标签: 广泛性子宫切除术 盆腔淋巴结清扫术 术后盆底功能
  • 简介: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recoveryaftersurgery,ERAS),最初又名快通道外科(Fasttracksugery,FTS)、快速康复外科。自1997年丹麦哥本哈根大学HenrikKehlet教授提出后,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外科、麻醉、护理等多个专业领域并取得显著的成效。ERAS概念是指根据现有的循证医学证据,采用多模式策略,优化围术期处理措施,减少手术患者的生理及心理创伤应激,使机体内环境处于稳定状态,最终达到改善手术患者术后恢复情况、缩短住院时间和减少并发症的目的。2018年初由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和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联合发布了《加速康复外科中国专家共识暨路径管理指南(2018)》特别强调围术期ERAS措施多学科协作的重要性,即强调外科、麻醉、护理、营养等多学科的团队协作[1]。

  • 标签: 加速康复外科 结直肠手术 外科医师 营养补充 医师协会 全程管理
  • 简介:目的探讨髋关节置换术(hipreplacement,HR)与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femoralnailantirotation,PFNA)内固定术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intertrochantericfemoralfracture,IFF)患者功能恢复的效果比较。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老年IFF患者,平均年龄(71.26±5.27)岁。按照入院顺序分为HR组和PFNA组,每组50例,观察和记录两组手术、下床、住院、负重锻炼时间和切口长度(其中PFNA组为主钉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并发症等,随访12个月,评估术后6、12个月髋关节功能:(1)并发症:皮下血肿、切口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veinthrombosis,DVT)、褥疮等;(2)髋关节功能:采用髋关节Harris评分进行评估,Cronbach’α信度系数为0.885,效系数为0.848,采用人工计分法,共9个条目合计100分,得分越高表示髋关节功能恢复越良好。结果PFNA组下床、住院、负重锻炼时间高于HR组,PFNA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低于H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0);PFNA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H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8);HR组术后6个月髋关节功能优良率明显高于PFN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2),HR组和PFNA组术后12个月髋关节功能优良率基本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01)。结论HR有利于老年IFF患者早期活动和髋关节功能恢复,PFNA内固定术有利于减少患者手术创伤和并发症,但两种术式均具有良好的远期髋关节功能恢复效果,应按临床需求选择。

  • 标签: 关节成形术 置换 骨折固定术 髋骨折 老年人 功能恢复
  • 简介:目的探讨基于“精准宣教”的个性化快速康复外科配合家庭“O2O”宣教模式在老年结直肠癌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方法选择2017年3月-2018年3月的老年结直肠癌手术患者58例,并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宣教,观察组采用个性化快速康复外科配合家庭“O2O”宣教。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自我效能、相关知识缺失率、各项术后恢复指标、负性情绪满意情况、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在一般自我效能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8项知识缺失率比较中,观察组除“手术形式知识”外,其余各项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项术后恢复指标(首次肛门排气以及排便时间、胃管拔除时间、尿管拔除时间、引流管拔除时间、首次进食时间、伤口拆线时间、首次下地时间、术后住院时间),除拆线时间外,其余各项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出院前1d比较HAMD、HAMA、满意,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并发症发生率上,观察组同样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精准宣教”的个性化快速康复外科配合家庭“O2O”宣教模式,能提高患者的一般自我效能,弥补相关知识的缺失,使病人能够对疾病有正确认识、有效控制疾病,并提高生活质量;且在加快康复速度的同时,也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卫生资源的有效利用,值得继续研究。

  • 标签: 直结肠癌 精准宣教 快速康复外科 家庭“O2O”